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0612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2日
無懼美升息 日股基金上周躍吸金王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元區政局回穩,加上川金會本周將如期舉行,市場情緒獲安撫削減日圓避險買盤,在日圓回貶激勵下,日股上周漲幅創下近十周來單周之最,日股基金也最獲國際資金青睞,單周淨流入達37.92億美元,同步創下第二季以來近十周之最,穩坐全球股市吸金冠軍寶座。

此外,聯準會升息幾乎已成市場共識,在資金持續回流美股下,美股基金已連續第五周吸金,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無畏美國敲升息警鐘,憑藉強勁基本面上周逆勢轉吸金8.63億美元。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綜觀企業獲利、就業市場及債市,美國目前總體經濟基本面強健,並已來到擴張階段的成熟期,短線出現衰退機率低,市場高度預期美國本周升息,吸引資金連五周前進美股基金,而回顧經驗,當貨幣政策調配得宜,且利率低於5%時,殖利率與股市表現呈現正向,有助多頭行情的延續。

陳若梅認為,美國總體經濟維持溫和成長、民間消費受惠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為風險性資產提供了最佳的表現機會;此外,評價趨於合理且企業獲利表現亮眼,不僅有助於美國股票市場延續金融海嘯來的多頭行情,新興市場風險性資產投資氣氛同時也有望雨露均霑。

不過產業發展分歧,且不時有消息面影響短線氣氛,建議採主動且彈性的方式,鎖定具有成長性的產業與企業參與股市上漲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亞洲企業獲利預估雖不若去年持續呈現明顯的上修趨勢但仍處上修軌道,今年全年度獲利成長率仍維持於14.3%的水準,因此即便聯準會持續進行縮表政策將降低新興市場流動性、美元處於高檔水準,以及貿易摩擦等風險均可能壓抑整體亞股本益比擴張,但亞股相對全球股市近二成折價顯示本益比已遭壓縮,且在企業獲利基本面支撐下,仍看好亞股全年度表現。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展望下半年,全球股市多頭趨勢未變,短線下檔風險將視通膨、利率及貿易爭議演變,市場拉回反而提供較佳進場機會。除美國外,大陸也是焦點。

---------------下一則--------------- 
下半年投資3亮點 科技、消費及中國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第二季以來,全球成熟市場明顯領先新興市場,扭轉第一季的情勢。法人表示,回顧今年以來,第一季市場由新興市場佔上風,第二季風向則轉由成熟市場抬頭,美股走勢相對凌厲,下半年投資亮點聚焦在科技、消費及大陸。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儘管市場波動更為顯著,但從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PMI維持擴張趨勢來看,顯示全球經濟維持溫和擴張格局。部分市場更因貿易談判議題發展、伊朗局勢牽動價變化以及義大利大選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反覆修正,投資價值浮現。

展望下半年,莊凱倫表示,全球股市多頭趨勢未變,短線下檔風險將視通膨、利率及貿易爭議演變,市場拉回反而提供較佳進場機會。以美股為例,近期這些時事變化,反而為美股添磚加瓦,不但美股評價已回到合理範圍,加上可能迎來的川普期中選舉行情,美股及相關資產料將雨露均霑,表現可期。

莊凱倫表示,美國政經情勢儼然被視為下半年的重要焦點。在基本面,美國經濟成長有望保持在潛力水準以上。根據預估,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有望由去年2.5%增至2.8%,成長動能主要由民間投資、消費支出及政府支出等內需市場成長所帶動,顯示美國景氣擴張態勢不變。

莊凱倫剖析,科技股今明年兩年企業成長有機會達到32%及12%,高於整體美股。消費股在美國就業、薪資平穩增長及消費者信心續創新高帶動下,支持消費支出成長,加上消費電商成長潛力可期,為產業發展帶來助益。

工業股則受惠美中刺激基礎建設等政策紅利、工業4.0、美國減稅利多及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和AI題材等利基,而有表現空間。

莊凱倫表示,根據大陸兩會設立的年度目標來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6.5%;投資及M2則不再設定目標,顯示大陸經濟成長首重維穩。整體方向來看,舊經濟看整合、也就是政策調控成效;新經濟則要視成長動能的表現。

宏利投信總代理的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東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而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大陸股市的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與2019年度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仍維持樂觀。

---------------下一則--------------- 
專家:川金會若敗了 戰爭就近了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一波三折的「川金會」就要登場,專家表示,美國與北韓峰會被視為是外交試驗,如果「川金會」未能就北韓的核武計畫達成任何協議,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將會上揚。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周二舉行世紀領袖峰會。對照2017年北韓進行多次飛彈試射和核武測試,北韓與美國的關係箭拔弩張,外界樂見現階段緊張情勢趨緩和兩國展開外交對談。不過川金會如果沒有就限制北韓核武能力出現任何進展,軍事風險將上升。

市調機構IHS Markit亞太國家風險部門主管伊凡斯(Alison Evans)在報告中指出,「如果北韓與美國高峰會沒有達成協議,戰爭風險將隨之揚升,程度超過先前水準,因為經歷另一次外交失敗。」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副總裁瓊斯(Bruce Jones)在《日經亞洲評論》撰文指出,和平進展通常被視為是外交考驗,若失敗的話不只是危及和平,同時也是外交這項策略失敗。一旦決策者認為無法透過政治途徑解決問題,動武的念頭便悄悄萌芽。

瓊斯與伊凡斯皆認為北韓有可能如此。瓊斯表示:「峰會失敗可能嚴重削弱外交作為選項的可信度,並直接訴諸軍事行動。」

美國的外交政策鷹派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便主張對北韓採取先發制人攻勢。專家表示,波頓擔任國安顧問使得軍事衝突風險升溫。

喬治城大學教授車維德(Victor Cha)近日表示,萬一川金會失敗,「可能讓我們更接近戰爭,因為所有外交選項皆已用盡。」

---------------下一則--------------- 
對金正恩而言… 經濟開放是兩面刃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金會將於周二登場,大陸與韓國早已作好準備,一旦北韓領導人願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協議,放棄核武以換取經濟發展,陸、韓兩國將大舉投資北韓。然而,開放經濟對北韓而言恐怕是兩面刃,儘管經濟可能好轉,卻不利於金正恩的政權鞏固。

隨著近幾周雙邊關係升溫,大陸就持續表達支持金正恩經濟發展,並擬加速官方在工業合作的交流。一些大陸企業人士也認為,先前因北國遭國際制裁而中斷的兩國貿易,如今可望重新恢復。

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同樣積極的政治合作,以帶動更密切的經濟連結,同時期望恢復先前關閉的開城工業區。

對韓國與大陸而言,即便川金會只帶來溫和的成果,也將為兩國提供足夠的政治掩護,有利於打開平壤經濟大門,而美國難以繼續對北韓施加制裁壓力。

不過這一切都取決於周二峰會的談判結果。川普堅持金正恩放棄核武,美方則願意提供支援協助北韓發展經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月曾表示,如果平壤當局同意放棄核武,美國民間投資將湧入北韓,協助該國打造能源設施以及農業現代化。
然而,這些究竟是不是北韓想要的,仍是未知數。
開放經濟對金正恩而言可能極具風險,他的家族政權以密不透風的管控措施統治國家數十年。

北韓內部也頻頻出現反彈聲浪。北韓資深外交官員金桂冠(Kim Kye Gwan,音譯)上月發布嚴厲的聲明指出,「美國一直鼓吹將提供經濟補助和福利,條件在於我們棄核。我們從沒想要美國的支援來實現經濟建設,未來也不會做出此類協議。」
近幾周,北韓官媒持續浮現反對資本主義與外來影響的言論。

---------------下一則--------------- 
川普推文7連發 6則罵盟國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在新加坡狂發推文,北約、歐盟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都成了他砲轟的箭靶。他在推特上寫道:「如果未符合互惠平等原則,現今的公平貿易應該叫傻瓜貿易(Fool Trade)。」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川普拒簽G7聯合公報是為了在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談前表現強悍,不能表現出軟弱。

川普周一連發7則推文,其中6則都是在痛罵盟國。「照加拿大發布的數據,他們在美加雙邊貿易中賺了近1,000億美元(想想他們根本在吹牛,還被抓包),最起碼也才賺170億美元,對我們徵收的乳品稅率高達270%,賈斯汀(杜魯道的名字)被戳破牛皮就一副受傷的樣子。」

周日川普前腳離開G7峰會,杜魯道後腳在發布G7聯合公報的記者會上,批評美國徵收鋼鋁稅造成傷害,被惹惱的川普隨即宣布退出聯合公報。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控訴杜魯道從背後捅美國一刀。鷹派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也對杜魯道放冷箭,暗指地獄會有一個位置特別留給他。

川普另一則推文又說:「8,000億美元貿易赤字,對美國人民有失公允。我身為美國總統,何苦讓其他國家繼續享有已長達數十年的鉅額貿易盈餘,害我們的農民、工人和納稅人付這麼大又不公平的代價?」

川普也將砲口對準北約盟國,痛批他們負擔的防務經費,與美國不成比例。他另則推文說:「北約的經費幾乎全由美國負擔,用來保護這些在貿易上敲美國竹槓的國家(他們只付了九牛一毛,還在那邊竊笑)。歐盟享有1,5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就該支付更多軍費。」

「德國挹注北約的經費,僅占GDP的1%,我們卻拿出GDP的4%,大家認為這像話嗎?」

---------------下一則--------------- 
G7美加鬧翻 加元挨貶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上周末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美國總統川普不僅以東道主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很不誠實」為由拒絕為聯合聲明背書,同時揚言要對國外汽車進口加徵關稅,市場憂心全球貿易衝突升高,加拿大恐首當其衝,摜壓加元走貶。

周一盤中,加元兌美元貶0.7%至1.3019加元;美元兌歐元貶0.2%,兌英鎊跌0.3%,兌日圓則漲0.4%。加元顯然成為G7中最弱勢的貨幣。

G7這次為了關稅問題鬧分裂,以往峰會結束通常會發表聯合聲明展現成員國團結的立場,但川普卻突然拒絕在已擬好的聲明簽字,此為G7史上頭一遭。川普還公開點名杜魯道「非常不老實」,揚言會對國外汽車進口加徵關稅,擺明就是要羞辱東道主。

杜魯道則回嗆,加拿大「可不會任由美國欺負」,肯定會以牙還牙對美國產品祭出報復性關稅。

除了北美洲2大國領袖互嗆,另一個摜壓加元的利空是國際油價走弱,原油期貨價周一下滑0.1%,原油是加拿大重要出口產品,通常油價下跌,加元也會走貶。

加拿大上周五公布5月份就業人口意外縮減,為連續第2個月減少,儘管如此薪資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平均時薪增幅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因而增加市場對於加拿大央行於下個月的決策會期升息的預期,也帶動加元上周五兌美元收高。

不過,專業投資人對加元後市的看法仍偏空,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最新資料,對沖基金對加元的操作仍呈現淨空頭的態勢。

---------------下一則--------------- 
無視G7內訌 Fed將升息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與盟國領袖在上周末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上鬧得不歡而散,不過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Fed)將無視貿易戰升高跡象,在本周例會仍將持續升息步調。

上周末在加拿大召開的G7峰會,由於川普政府的鋼鋁關稅議題,引發美國與其他G6國家反目成仇,並造成G7有史來最嚴重的內訌。

特別是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會後記者會上揚言將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後,氣得跳腳的川普在推文上反嗆杜魯道「不誠實又軟弱」。餘怒未消的他還聲稱美國將不會簽署G7發布的會後聯合公報。

雖然G7最終以鬧劇收場,導致全球貿易戰劍拔弩張。不過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蘇利文(Jim O'Sullivan)接受CNBC採訪時卻認為,Fed應會無視峰會上的貿易緊張,而是根據美國正面的經濟數據,持續調升利率的行動。

本月稍早,美國就業數據表現強勁,強化外界預期Fed在周三例會結束後,將宣布再度升息,把聯邦基金利率調升1碼至1.75%到2%間。這將是Fed今年來第二度升息。

摩根大通市場策略師魏泰(譯音)補充,除了升息舉動,更令市場關注的還有Fed料將在會後調高有關經濟成長、通膨、就業市場與政策利率的最新預測。

根據《華爾街日報》本月稍早對經濟學家的調訪指出,由於美國經濟成長加速、就業市場持續緊俏,加上通膨也逐漸升高,Fed今年預料將有4次升息,比先前預估多出1次。
不過可能爆發的貿易戰,則令經濟專家憂心恐將危及全球經濟成長與市場表現。

蘇利文表示,目前「最大的下行風險來源是貿易戰威脅」。他補充如果沒有這些貿易爭端,美股表現可能更高於當前水平,經濟數據或許也會更為強勁。

---------------下一則--------------- 
台股基金勝大盤 科技最亮眼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各類型平均績效 https://goo.gl/XawJtK

台股衝破1萬1千點,台股基金績效水漲船高,觀察投信發行各類型台股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全數打敗大盤,其中以科技類19.96%表現最好,由於台股基金注重選股策略,大盤處於高檔驚驚漲格局,在風險機會並存下,以台股基金介入,更有利達到分散風險。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今年以來台股在全球股市表現第二名,帶動台股科技型基金表現突出,電子股表現較容易受到海外市場因素影響,在大環境動盪下,將格外注重產業成長趨勢。半導體及Apple產品第三季強勁復甦,台積電第三季雙位數成長。第三季Apple新機推出,帶動Apple相關類股營收回溫,科技型基金可多著墨。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今年以來台股中小型股表現可圈可點,其中科技股因Apple在第二、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短缺效應的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日盛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分析,台股資金仍集中電子漲價族群,時序進入除權息旺季,塑化族群高殖利率特性具有相對抗跌特性,目前台股關盤重點除月營收將陸續公布外,股東會陸續召開,及Taipei Computex展、G7財長會議以及蘋果WWDC大會,皆是需要留意重點,預期指數仍將偏震盪整理,並且以個股表現為主。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認為,台股後市投機與投資並存,觀察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及Computex各品牌將推出相關Gaming機種,搭載Nvidia平台相關族群可多留意。

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成熟下,智慧家庭、城市、醫療、監控等也跟著蓬勃發展,人臉辨識、智慧車流分析、智慧衣等未來產業趨勢,可多加關注。

---------------下一則--------------- 
台股科技強強滾 6檔基金衝逾30% 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在美國科技股的漲勢帶動下,台股行情亦受提振,科技股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各項新技術、產品題材亮相下,吸引資金持續回流,年初以來電子指數漲幅5.18%,台股科技基金更展現亮眼表現,僅兩檔基金落後電子指數表現,總計今年來有六檔台股基金衝逾30%,其中,永豐高科技基金上漲近四成在台股科技基金中表現最亮眼。

永豐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呂宏宇表示,儘管被動元件股的短線漲勢有過熱疑慮,考量到市場供給緊俏的狀態暫時難以化解,相關個股在下半年的營收成長依舊看俏,可望對股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力道。

被動元件之外,蘋概股族群也是值得留意的標的,呂宏宇認為,蘋概股在經過近半年的修正後,投資價值已逐漸浮現,搭配6月下旬蘋果i9新機開始拉貨,相關供應鏈有望展開三個月到半年的多頭行情。

宏宇分析,下半年台股大盤指數預料將維持高檔震盪,個股表現差異大,主動式基金藉由選股更能追求超額報酬。科技業出身的呂宏宇,過去曾任職宏達電與聯發科工程師,對於科技產品周期循環以及上下游產業鏈都擁有極高的敏感度,更能為投資人掌握市場的主流脈動與趨勢。

華頓台灣基金經理人蘇昱霖表示,美國股市持續高檔震盪,科技類股走勢強於其他大型個股,影響盤勢的重點在於川普的國際外交政策,目前觀察雖因川普對事件的回應有利空導致下跌,但隔幾個交易日之後美股指數都有補漲之情況,顯示市場正逐漸適應川普的放話風格。
目前觀察除非有意外的非經濟因素發生,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崩盤可能。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而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下一則--------------- 
馬國總理疾呼 重新協商TPP 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周一表示,馬國這類開發中小國應在國際貿易領域享有某種形式的保護,否則無法與大國競爭,因此呼籲各成員國重新協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上個月當選總理的馬哈地展開一連3天出訪日本的行程,他於周一出席「亞洲的未來」(Future of Asia)論壇時指出,他對於TPP協定「並不是非常熱衷」。馬哈地表示:「我們並不是反對TPP,但會員國應重新協商TPP。」

馬哈地表示,不同經濟體需要不同規則,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需要獲得幫助。他認為,成長中的國家必須享有部分特權與保護機制,才能與美國、中國大陸這類貿易、製造大國展開公平的競爭。

這是馬哈地就任以來首個海外行程,他此行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工商界會面,希望鞏固馬國與日本關係,並降低該國對於大陸的依賴。

馬哈地指出,最理想的狀態是建立一個廣泛貿易協定,類似他先前執政時所提出「東亞經濟共同體」(EAEC)協定。

馬哈地表示:「以前EAEC破局是因為美國反對,但如今美國走向孤立主義,他們無法再要求我們不要建立這類協定。」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因堅持「美國優先」政策而退出TPP,但馬來西亞3月時仍與其他10個國家持續推動該協定,共同簽署一份精簡版的TPP,亦即「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TPP成員國涵蓋5億人口,在全球經濟的占比達到13.5%。

馬來西亞安聯銀行(Alliance Bank)首席經濟學家莫騰(Manokaran Mottain)指出,馬哈地於1981年至2003年擔任總理時便主張貿易保護主義,此次重申小國應獲得貿易保護,顯示他並不想要馬國在TPP協定任由大國擺布。莫騰亦指出,TPP原來的協定內容在馬國並不受到歡迎。

---------------下一則--------------- 
義國利空暫解 股債勁揚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上任甫1周的義大利經濟部長特里亞(Giovanni Tria)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義大利新聯合政府不但無意退出歐元區,而且還將計畫削減債務。他這番談話安撫外界揣測歐元區可能瓦解的疑慮,也激勵周一義國股債雙雙勁漲。
義大利股市周一在銀行股帶頭上攻,盤中強漲2.3%,也帶動歐洲Stoxx 600指數走高0.4%。

義國兩年期公債也出現攀升,壓低與價格走勢相反的殖利率下跌40個基點至1.27%;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滑落20個基點至2.94%,這也有助該國與德國同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從上周五的268個基點縮減至247個基點。

特里亞周日接受義大利《晚郵報》採訪時指出,新聯合政府將致力留在歐元區,並且計畫透過投資與結構改革來刺激經濟成長。

ING資產利率策略師范列特(Martin van Vliet)認為,特里亞的談話比預期直率,也向市場確保在新政府執政下,義大利不會從歐元區出走。

過去一個月,義大利由兩個反體制政黨組閣引發的亂局,曾導致該國股債雙雙重挫,還一度引發全球市場動盪加劇。

投資者憂心新政府上任後,將可能企圖脫離歐元區,並將大舉增加支出,令該國債務負擔更為沉重。

其中盛傳於最近幾周的傳言就是指義大利聯合政府可能發行mini-BoT的短期公債。該公債類似於發行與歐元平行的貨幣。它在某方面就如同貨幣一般,可以用來購買火車票或汽油,外界擔憂若該措施真的上路,恐將進一步削弱義大利的財政可持續性。

大和資本市場公司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席魯納(Chris Scicluna)認為,發行mini-Bot公債是極具煽動性的提議,然而特里亞選擇在此時澄清,有助打消外界揣測義大利將大幅增加開支的想法。

---------------下一則--------------- 
Fed開會在即 黃金可望利空出盡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金價在1,300美元狹幅震,正等待Fed貨幣政策會議結果。法人表示,金價近期因承受升息壓力,一直維持整理格局,預期在聯準會會後,可望因利空出盡後即可展開下半年漲勢。

根據報價,上周黃金與銅的比價達到今年以來最低,表明投資者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樂觀情緒削弱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另由於美國與北韓正要舉行高峰會,且美歐日三大央行利率會議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因此,在上周金價呈現狹幅整理,黃金期貨8月合約以1,303美元作收,下跌0.13%。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儘管近期美元走勢不似之前強勢,使得金價略有支撐,地緣政治風險暫獲紓解,同時也降低避險買盤需求,金價續在年線下徘徊,短線壓力仍在。對長期投資人而言,市場波動加大且處於景氣後期,可以增加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建議投資人可分批酌量布局黃金相關產品。

元大投信標普高盛黃金ER基金經理人潘昶安表示,金價正等待突破盤局,本周有三場重要會議,包括12日川金會,13日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會議,14日有ECB會議,由於市場幾已認為Fed確定將升息1碼,除此之外,ECB可望在本周提出QE退場時間表,市場預期每月購債300億歐元政策在9月到期後不再續做,全球央行將進入由流動性寬鬆轉為緊縮階段。

潘昶安說,牽動Fed升息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通膨上揚的速度,而通膨的領導者還是在於油價,4∼5月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將加速通膨升溫,但OPEC及俄羅斯可望在下半年增產,預期將使下半年油價維持在區間之內,因此通膨升溫但不至於失速,緩升息政策可望持續。

他預期,6月13日貨幣政策會議前,黃金蒙受升息壓力將維持整理格局,會後可望利空出盡展開下半年漲勢。

富蘭克林黃金基金經理人史蒂芬.蘭德則認為,隨著寬鬆政策的逐步退場,低利率政策和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成為黃金等避險商品的催化劑。此外,美國就業市場穩健以及油價上揚,持續增添通膨壓力,黃金基金傾向在通膨時期表現良好,富蘭克林投資團隊持續看好黃金和貴金屬類股未來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全球氣候異常 農金獲利契機現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農金基金績效 https://goo.gl/wqxkoZ

觀察穀物供給狀況,去年及今年度供給不足,法人預估,今年下半年及明年預期仍為短缺,將帶動糧價上揚。另外,聖嬰現象逐漸發展中,氣候不佳,可望推高近期穀物價格,並帶來農金獲利契機。

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劉家宏表示,熱帶氣旋等天候因素讓美國中部5月底出現降雨,一些區域的乾旱現象仍在,但有減輕現象,收成的樂觀上修,讓近期三大作物價格下跌。但就元大投信研究部的觀點來看,現在仍保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偏樂觀的想法。

劉家宏說,對未來農金樂觀的原因有三,一是農業產業因為多年供過於求造成的獲利壓縮,已讓相關廠商開始進行整合以及供給優化,此趨勢是沒有改變的。二是人類對食物長期需求的成長趨勢不變。

三是近年氣候異常恐造成收成不如預期,此一部分在南美的阿根廷確實造成影響,不過,美國地區的衝擊可能不會像先前預期大。雖然美國地區的衝擊降低短期內瞬間上升的機率,但長期改善的步調並未變化。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農業原物料需求受穀物價格上漲帶動而回升,產業秩序整合也接近尾聲,將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上游投資比重。

近期M&A活動熱絡,帶動部份個股表現,也會擇優布局。下游部分,農產品加工產業受惠於黃豆短缺而壓搾需求仍強,利潤率回升使得獲利展望轉佳。食品加工業則以鮭魚養殖業展望較為看好。玉米乙醇業者受惠於法定要求添加乙醇的需求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獲利展望佳。

元大投信表示,由於之前已經提高對跌深現轉機的一些穀物相關個股布局,如糧商、肥料、植物保護劑,在作物價格短期難受惠氣候時,近期可以不用積極提升相關布局比例,目前反倒相對看好一些受惠食品安全長期趨勢的類股,預期可以在股市正面發展期間,有機會提高基金的報酬率。

---------------下一則--------------- 
高息股具一高二低優勢 補漲行情可期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今年來累計漲幅逾1.3%,波段跌幅卻近一成,高低點震盪幅度之大考驗投資人耐力,投信指出,近期市場氛圍愈發樂觀,有助於多頭續航,但不確定性仍高,眼見即將進入傳統淡季,建議投資人不妨鎖定能提供高息收益,透過高息股實質參與企業成長,搭上全球經濟復甦的順風車。

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不同於一般股票,全球高息股坐擁「一高二低」優勢,一高是指「高股利率」,二低是指「低波動度及低本益比」,目前MSCI全球高股息指數的股利率為3.94%,明顯優於MSCI全球指數的2.37%,而過去三年MSCI高股息指數的波動度亦較MSCI全球指數為低。

張瑜倫強調,投資要獲利,股息和資本利得缺一不可,除了追求高股息,投資人也需留意該收益資產具有上漲潛力,投資就要買得划算。目前MSCI高股息指數目前本益比僅有14.59倍,仍遠低於MSCI全球指數的18.3倍,反映其後續補漲行情仍值得期待。

根據統計,每當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之際,幾乎各類資產乎都%和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的6.5%表現最吸睛,反映出升息環境對新興股和亞股的助益,遠較其他資產更直接。

投信法人強調,中美貿易關係、川金會等一波三折,且歐元區政局動盪等全球多重政治雜音,亞股近兩年來首度跌破200日移動均線,短線市場動能與投資信心仍偏弱。

不過觀察亞股震盪期間,包括公用事業、必須消費、健康醫療等傳統高息防禦類股表現逆勢走揚,顯示高股息題材在股息誘因下,著實提供投資人追捧的理由。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儘管市場波動更為顯著,但從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PMI維持擴張趨勢來看,全球經濟維持溫和擴張格局。部分市場更因貿易談判議題發展、伊朗局勢牽動價變化以及義大利大選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反覆修正,投資價值浮現。

策略上,由於高息股相對抗震,且能提供股息,在基本面正向發展下,可望提供給投資人較為穩健且相對抗跌的特性,短期看好新興市場的短期策略以能源、原物料為主,原因在於該產業現金殖利率高;中長期看好消費類股。

---------------下一則--------------- 
特別股 穩健配息抗波動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特別股特性 https://goo.gl/4K9C7t

最近是股東會旺季,很多人忙著領股東會紀念品;有些人則開心地算著今年可以領多少現金股利。不過,幾家歡樂幾家愁,近來有很多公司開始不發放股東會紀念品,股利政策則要視產業前景與營收狀況而定,年年變動,萬一投資到營收大不如前的公司,股利除了縮水之餘,還可能完全領不到。

股票的股息發放政策是年年變動的,過去派發好的股息,不代表年年都能派發好的股息。對於想要靠股息打造現金流的人來說,現在有了更理想的選擇-特別股,它的特色在發行之初,就承諾發行期間每年派發的股息都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營收狀況而震盪。

特別股也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愛,他曾經在金融海嘯期間出手以50億美元購入高盛特別股,每年賺入10%(5億美元)的現金股利,特別股的魅力連股神都為之折服。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所謂「特別股」(preferred security)也是在各地證交所掛牌上市,可公開交易,又稱為優先股,因為它有別於普通股,在股利分配及公司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上,優先於普通股,享有「特別」的權利與限制,例如前述的派發股息固定、償債優先順序僅次於債券,優先於普通股之前。

另外,多數特別股擁有信評,其中有五成以上特別股信評屬於BBB投資等級以上,公司發生倒閉風險相對較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低。

鄧盛銘指出,前高點震盪的局勢下,特別股因其與其它資產的相關係數偏低的特性,具有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特性。

法人指出,綜合來看,特別股具有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度較低、配息率較債券高、信用評等較高收益債券高等特色,萬一公司發生營運風險,特別股償債順序僅次債券的優勢,讓特別股近年竄起,成為投資市場新主流。

一般人想投資特別股,就跟選對股票一樣有難度,因此最方便的做法是投資「特別股基金」,讓專業團隊代為網羅一籃子好股,目前市場已有強調特別股息收益的基金,建議投資人在此時股市高點之際,納入此類可以降低波動度的資產。

---------------下一則--------------- 
三大債市 連三周全面失血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SmJfwn

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本周都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升息和QE退場預期高漲,促使觀望資金先行轉進貨幣型基金停泊等待情勢明朗,導致上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爆出大量,瞬間湧進550.76億美元,為該數據自2016年中統計以來單周之最,反觀三大債市連續第三周全面失血。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儘管通膨逐漸朝著聯準會目標前進,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叩關3%關卡後,實質利率也來到近五年區間上緣,加上與歐元區利差也走寬已多,利差再上揚空間受限,由於市場趨於悲觀看待公債表現,美公債期貨市場空頭部位遽增。

黃奕栩強調,目前市場對美國聯準會今年升息三到四次已有共識,而隨殖利率向上修正,債券資產持有價值不僅反增,對於先前因整體利率水準太低、難以尋找良好收益來源的投資人而言,反而是逐步布局的好機會,又以高殖利率、利差空間較寬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較有表現空間。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資金面來看,根據美銀美林調查,隨著亞洲債券殖利率走升,認為亞洲債券具投資價值的投資人已增加至38%,且有54%的投資人在過去六個月內有增持亞洲債券部位。亞洲債當中,美林較偏好高品質的中國地產債券,雖然近期有違約比率上升的情況,但整體風險應是可控的水準。

整體配置上,許家豪表示,6月聯準會升息一碼已經是市場共識,除非聯準會大幅提高長期利率水準,否則短線利率風險降低。整體投資上,持續保持多元信用債配置,高收債及低存續期新興市場公債將是回補部位,並將增持可轉債以降低利率敏感度。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因美國引發的貿易保護衝突升溫以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美國雙率雙升,市場恐慌情緒致使部分新興國家貨幣賣壓較為沉重,也陸續引發部分新興國家央行升息以防禦,預估待未來美歐央行利率會議後,政策前景較為明朗,先化解部份的不確定性擔憂。

---------------下一則--------------- 
亞洲債券氛圍轉好 後市看俏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市場較為震盪,近期亞洲投資級債表現優於高收益債,不過整體而言,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氛圍有轉好跡象。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范鈺琦表示,接下來將會較積極參與新券市場,並且降低現金部位。

考量今年房地產公司可能較積極購併,相對偏好短天期債券,且將著重於信用體質較好的發行人。對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大陸政府應不會在下半年會明顯放鬆購房限制,因此偏好財務體質上流動性較好的公司。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今年全球投資市場的變數包括油價是否可以繼續攀升、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仍具未知數,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因此預期今年大多數的時間,十年期公債會維持在2.6∼3%區間。

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持續為正成長,新興市場的成長率又仍高於已開發國家,在新興債以及美債仍有一定的利差下,持有新興市場債券仍是較好的投資策略。其中以拉丁美洲美元高收益債券仍為較看好的標的。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頎典表示,從亞債指數的歷史走勢來看,現在的位置為相對低點,而近期大陸債市供給面壓力趨緩,印度高收益債具有較大價值,國際原物料穩健有利於礦業公司及鋼鐵生產公司;印尼明年發債量仍低,有助支持債券行情,國際原物料以煤炭價格為主表現穩健,可留意煤炭相關產業債券表現。

元大新興亞洲美元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哲弘表示,這波亞洲美元債券需求走弱主要是來自外部籌碼緊縮,而不是經營層面的營運不佳。隨著美國的升息腳步逐漸進入下半場,投資者將目光轉往債券產品為中長期布局做準備,這波與基本面背離的修正,看好亞洲美元債券有機會吸引提前進場鎖定收益的投資人。

---------------下一則--------------- 
人民幣資產當紅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各計價幣別基金規模變化 https://goo.gl/EDu45Q

A股納入MSCI指數,人民幣資產再度成為市場目光焦點,法人指出,觀察國人人民幣存款餘額水位,目前持有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所占比重兩成不到,顯示潛在需求空間仍大。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今年4月底,投信發行基金規模較3月增胖,其中新台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214億元,其次為美元計價基金、規模增加72億元,再來就是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45億元。顯示人民幣持續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外幣投資主流。

法人指出,加上長期以來,人民幣與美元存有利差空間的優勢,也增加了潛在收益機會,成為國人青睞人民幣資產的另一個吸睛點。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展望下半年,美國仍是全球經濟領頭羊,中美貿易談判,以及A股入摩等議題持續發酵,也讓持有人民幣資產成為市場焦點。

對於有人民幣需求,或想要多元投資、分散風險,但較少使用外幣的投資人來說,也可以選擇以人民幣計價基金來布局美國多重資產,同時參與美國長期基本面行情及持有人民幣資產,此舉也將有助於增加人民幣資產的運用效率。

林素萍表示,隨中美貿易順差擴大、大陸資本外流有效控制、大陸經濟保持韌性增長、中美利差仍在相對高檔位置,這些都有助於穩定人民幣表現。

大陸官方對於當地金融監管方向也趨於嚴格,隨著市場利率上行,料此情勢將有助於紓緩資本外流,進而提振人民幣匯率表現、維持寬幅波動。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主管鄧盛銘指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建議選擇以大陸、亞洲等地相關的投資標的為原則,儘量減少匯率風險。A股今年獲納入MSCI指數,大陸債市也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使得人民幣計價基金的投資標的可望愈來愈廣泛,加上人民幣可望維持緩步升值走勢,使得人民幣計價基金有其投資誘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