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0613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3日
美股、新興市場穩健 多元資產布局最安心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美國升息、北韓問題、歐洲各國變數,都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法人認為,投資人想要穩健布局,可以用全球股票布局,或以「偏股操作」的多元資產來擁抱後續行情。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展望後市,整體仍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向。以區域來看,美股和新興市場最具投資價值,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尤其在消費實力與企業資本支出支撐下具最穩經濟成長動能。

至於新興市場經濟明顯改善、信貸今年可望接近二位數成長,出口業也受惠國外需求,尤其看好新興亞洲市場的內需展望,新興拉美景氣能見度亦見改善,新興股市後市看好。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說,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目前本益比為19倍,低於近五年平均值,同時接近十年平均水準,處於相對低檔區間,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石永平表示,「資產配置」的投資概念由來已久,新一代的動態資產配置(Dynamic Asset Allocation,DAA)採用的是動態調整策略,跳脫傳統以參考指標為基準的思維,有機會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主動做出因應,以增進投資效率。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投資長莊志祥指出,美股連續擴張已趨歷史第二長壽紀錄,從指標看全球經濟環境,目前仍處「景氣擴張」階段、美國升息幅度未超出投資人預期、美國殖利率曲線穩定及弱勢美元支持全球流動性環境。

施羅德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元資產配置介入市場,股市看好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拜有利的總經環境與全球貿易復甦之賜,持續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盈餘將強勁成長。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投資人在全球不確定性高、市場波動大的此刻,宜放眼全球各類資產,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參與行情。

---------------下一則--------------- 
台股科技基金 利多護體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正值股東會及公布5月營收,加上電子股旺季啟動,股王、股后營運可望進入增溫階段,盤面持續反映個股業績,指數站穩11,000點之上,利多護體滾滾來,及國際局勢趨緩,預料電子指數有望續創反彈新高,台股科技基金後勢可期。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陳奕豪表示,台股指數跟隨美股反彈,漲勢集中特定電子漲價族群,如被動元件、功率元件與矽晶圓,這些背後連結的應用多與車用有關,顯示車用帶動產業需求結構出現質變仍是市場成長主流,且持續蔓延到各種零組件上。

半導體已出現成熟製程,未來電子走勢不用悲觀,具備新應用與新技術、新需求的產業,續受到資金偏好。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指出,台股科技建議觀察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及Computex各品牌將推出相關Gaming機種搭載Nvidia平台相關族群。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成熟下,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監控等市場也跟著蓬勃發展,與日常生活連結度越來越高,,值得關注。

---------------下一則--------------- 
中美貿易戰 外資A股搶甜頭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主要債券指數表現 https://goo.gl/u9Voya

陸股近期受中美貿易紛擾影響走勢較為疲弱,投信法人指出,股市利多一波波,中美貿易爭端反而讓大陸股市投資價值再現,吸引外資大舉進場撿便宜,包括A股入摩議題,讓6月股市北向通資金日均淨流入金額,大幅成長至近人民幣40億元,加上內需市場增溫,企業獲利向好,讓法人對陸股後市一片看升。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表示,隨著經濟持穩與政策減稅,有利民間消費動能成長,進而帶動大陸內外股市今、明年維持雙位數盈餘增長。根據市場估計,不論滬深300指數、恆生國企指數、MSCI中國指數今明兩年的企業獲利皆能保持雙位數成長力道。

其中代表A股的滬深300指數今年企業獲利成長預估為14.5%,明年更進一步上升到18%的高成長;而恆生國企指數、MSCI中國指數今年企業獲利則有望創下逾兩成長高速增長,進入2019年仍可望分別維持10.9%、15.8%的好表現。

另外,大陸股市高息企業持續獲得法人資金青睞,應迦得分析,該趨勢有助吸引長線資金與扭轉過往較以散戶為主的投資風格,例如上海上市公司在2017年業績打破三項紀錄,分紅配息總額增至人民幣8,460億元、分配股息公司數量達到1,100家、股息配發率來到37.9%;預期隨外資、養老金等長線機構法人參與,市場對於股市的高息需求將穩步上升。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大陸出爐的經濟數據持續維持好表現,不僅如此,今年在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一片貶值聲浪中,人民幣逆勢上漲,表現尤其出色。目前新興市場各國體質差異大,相較之下,大陸不僅貨幣政策彈性大,經濟數據也有利大陸股市表現,適合喜歡單一國家基金投資,且風險承受度大的投資人。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展望下半年,中美分歧、經濟預期弱化、信用緊縮等因素壓制風險偏好,不過政府不發生系統風險的底線思維支持股市震盪上行,而市場風格趨於均衡,熱點分散,行業輪動仍持續,投資策略均衡佈局為主,包含市場分散及行業分散。

投資布局方面,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以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關注科技、消費、醫藥、金融行業,選股注重具有業績超預期及穩定股利增長的標的。

---------------下一則--------------- 
首季GDP增幅超出預期 澳經濟續強 澳元前景堪憂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經濟已連續26年未見衰退,近日出爐的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超出預期。但澳元前景恐怕沒這麼樂觀,主要是全球貿易戰煙硝味日濃下,恐波及澳洲商品出口。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澳洲經濟今年一開頭就有強勢表現,首季GDP年增3.1%,不僅擊敗分析師預期,也將正成長的連續紀錄推高。

澳元周二維持在兌0.76美元以上水準。但澳元兌美元匯率今年來仍跌1.76%,與1月觸抵的今年高點相比,跌幅高達5.46%。

澳洲國民銀行(NAB)全球政策研究主管喬利(Peter Jolly)指出,澳元有此表現主要歸咎兩大因素,一是商品價格,另一是當地利率。

喬利進一步解釋,澳元走勢與大宗商品價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係因澳洲是鐵礦砂、煤礦等天然資源的主要出口國,這兩種商品價格今年走跌,意味澳元的需求勢必受到打擊。

此外還有利差問題,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腳步遠比澳洲央行(RBA)來得快,而且即便澳洲經濟持續擴張,與美國成長率相比還是略為遜色。

RBA本月的政策會議決定利率維持現狀,連續22個月按兵不動。反觀Fed本月12∼13日集會,預料會再度出手升息,美澳利差持續擴大。

尤其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瀰漫以牙還牙的貿易火藥味。專家指出,以澳洲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如此密切,隨著北京和華府之間的緊張升高,澳元成了受害最深的貨幣之一。

---------------下一則--------------- 
新興亞洲旺 外資錢灌台股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 https://goo.gl/xoKt4U

近期市場氣氛轉佳,帶動外資上周「錢」進新興亞洲。法人指出,外資上周流入新興亞股超過10億美元,以加碼台股力道最猛,上周吸納逾8億美元,其次為印股的3.9億美元與韓股的2.6億美元。法人表示,後續若無重大利空,在信心轉趨樂觀情況下,新興亞股將緩步墊高。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本周重頭戲之一就是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世紀會面,市場雖已逐漸消化兩位風格強烈的領導人所帶來的波瀾,會面所產生的結論仍將影響全球風險偏好。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指出,5月國際紛擾逐步塵埃落定,市場對川普動作已逐漸淡定,並認為川普政策主要希望龔固年底選戰及增進美國經濟,推升美股持續上漲,對全球股市具正面激勵,未來川普政策及中美貿易戰議題對股市負面影響性將變小。
從技術線形來看,加權指數近期表現強勢,並已迅速站回所有均線,盤勢仍屬偏多。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新興亞股在經濟成長態勢未變,且評價普遍便宜,加上各國持續推動經濟利多政策,有助吸引市場資金關注,個別市場來看,印度方面在企業財報表現符合市場預期,加上油價走跌有助緩和通膨,後市值得關注。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亞洲市場的投資機會可能會由「成長型」轉向「價值型」產業,例如銀行、保險、非必需性消費品和工業公司。一些「成長型」公司將持續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基礎穩固的大型優質資訊科技�互聯網知名企業,但實力較為遜色的公司可能會呈現橫盤整理的態勢,因估值似乎已偏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大陸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攀抵8個月高點、南韓5月出口恢復正成長13.5%、印度上季GDP成長率來到近兩年新高,亞洲整體經濟前景穩健。

且亞股相對全球股市近二成折價顯示本益比已遭壓縮,在企業獲利基本面支撐下,看好亞股全年度表現。

---------------下一則--------------- 
ECB年底結束QE 最快周四宣布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ECB)預定周四(14日)召開決策會議。多數經濟學家預料,隨著歐洲通膨意外強勁、義大利情勢穩定,ECB勢必會在年底以前結束購債措施,本周或7月會議便會公布退場細節。至於外界關注的升息時程,專家預料最快在明年中調升利率。

ECB首席經濟學家普拉特(Peter Praet)上周公開表示,本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辦的會議,將開始討論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計畫。

雖然市場仍存在多項威脅歐洲成長的風險,例如美歐貿易爭議,但近期油價上揚,已帶動歐元區通膨數據較預期強勁,接近ECB目標,先前動盪義大利政治情勢也趨於穩定,兩者皆加深歐洲QE年底告終的預期。

無論ECB於此次會議或7月揭曉退場細節,但據路透調查經濟學家看法,大多數受訪者皆認為購債計畫勢必於年底告終。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沃爾(Mark Wall)表示:「我們預期ECB的QE措施將在12月結束。第4季就會縮減QE規模,預料2019年6月首度調升利率。」

高盛也同樣認為QE在年底退場,但預料升息可能在2019年下半發生,「ECB可能會更新前瞻指引,將升息步伐更直接與通膨發展連結」。

以美國在2015年進入升息循環、2017年展開縮表來看,ECB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可能比升息更晚,估計至少在明年下半升息之後。

百達財富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經濟學家杜羅茲(Frederik Ducrozet)表示,「我們認為ECB會採取彈性退場機制,而不是毫無條件地承諾QE結束時間。」
杜羅茲預料,ECB此次會表明不再擴大資產購買計畫,不過退場細節可能於7月會議後發布。

歐元區之前陷入債務危機,促使ECB展開QE政策,隨著經濟回穩,ECB自今年1月起每月購債金額由600億歐元減半至300億歐元(約354億美元),並承諾此購債額度會維持到9月。
市場預期,ECB此次將下修經濟成長預期,但調降幅度應該不大,同時會上修通膨預期。

---------------下一則--------------- 
房租、汽油價格走強 美5月CPI年增幅 6年最高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勞工部周二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度創逾6年最高,主要是房租和汽油價格走高所帶動,反映美國經濟強勁和勞動市場人力供應緊張等正推升美國通膨壓力。CPI數據讓外界更篤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本周決策會議後升息。

5月CPI月增0.2%符合市場預期。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2.8%,高於市場預估的年增2.7%,創2012年2月來最高,也高於4月的年增2.5%。

扣除食物與能源後的核心CPI,5月是月增0.2%,年增2.2%符合市場預估,高於聯準會設定通膨率2%目標。

5月消費者物價上升主因,是汽油、醫療健保、和包括租金與房價等居住費用等持續上升所帶動。

其中,汽油是推升今年物價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5月汽油價格平均每加侖2.9美元,高於去年12月的2.48美元。CPI數據顯示5月能源價格經季調後月增0.9%,年增11.7%。

雖然美國人減少購買新車和中古車、機票、和包括無線與有線等通訊費用,但不足以阻止整體物價上漲。

在通膨壓力持續穩定增加之下,正壓低家庭所得水準。5月實質或經通膨因素修正後的民間企業時薪,均僅微幅較4月上揚0.1%,與去年同期維持不變。

面對通膨壓力不斷上升,聯準會已計劃今年升息3次。其周二召開為期2天貨幣政策會議,繼3月升息1碼至1.5%到1.75%區間後,外界預期其周三將宣布今年來第2次升息決定。
按照聯準會原定計劃,若周三宣布升息,年底前應該還有1次升息行動。

---------------下一則--------------- 
金磚四國逢低布局 相對有利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新興國家股票型基金近一年績效前五名 https://goo.gl/8iNuMq

從第一季就開始過招的中美貿易協商高潮迭起,美國總統川普的變化球不時為市場帶來驚嚇,還有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政局變化,在眾所矚目的川金會登場後,還有美、歐央行會議與6月22日OPEC會議,接二連三的政經事件,使得炎炎夏季投資難度增高,理財專家建議,逢低布局優質新興國家相對有利。

財經專家分析,儘管近期新興市場也偏向震盪,但短線強勢美元或已到尾聲,且許多新興國家體質改善、尚處於初期循環階段,加上這波回檔新興市場預估本益比大幅下滑,投資價值浮現,可留意進場時機。預期新興市場在政治事件與美元走強等影響下續為震盪整理,建議可趁機挑選體質良好的新興國家、逢低布局。

以台灣核備境外新興股票型基金的績效表現來看,近一年46檔新興國家基金平均台幣績效為10.52%,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上漲18.62%,領先同類型基金平均值。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約四成布局在大陸,大陸因參與網路平台科技的蓬勃發展、經濟產業轉型有成,看好其新經濟產業動能。

俄羅斯雖受到美國制裁,但受惠於油價走揚,經濟與國家財政改善,能源與金融業為布局重點。印度在實施GST消費稅等多項重大改革後,預期將創造長期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巴西短期雖面臨較大政治風險,但景氣循環與企業獲利仍在初期階段,預期企業獲利有成長空間。

投資專家指出,今年市場受到各類灰天鵝干擾,波動與區域輪動加快,短線操作單一國家難度大增,建議可採用定期定額或逢回分批布局新興國家基金,既能參與新興市場成長、也有助分散投資時點並降低單一國家風險。

這一波新興市場修正後,預估本益比約12.5倍,與成熟國家差距拉大,當後續利空訊息逐漸消化,市場回歸基本面時,反而更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下一則--------------- 
全球股市漲不動 資源基金續飆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各類產業今年表現 https://goo.gl/qVeHZf

MSCI世界指數近期有「漲不動」的窘境,近三個月漲幅不到1%;但若細分各產業,能源、原物料類股堪稱前段班,3個月漲幅分別達13.56%、3.12%;法人認為,5月世界能源、原物料指數表現皆優於全球股市,主因為油價與主要金屬報價上漲所推動,隨川金會落幕,市場波動可能緩解,建議投資人第三季可擁抱資源型基金。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近期油價自高檔回落,市場對今年西德州原油預估均價上調6美元到66美元,來自於「供給面的擔憂」持續支撐油價,這也是資源股可期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場仍關注22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議是否會提前結束減產。

楊博翔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伊朗重新執行禁運,由於伊朗為OPEC第三大產油國,因此對於原油供給影響甚劇,前次伊朗遭歐巴馬政府禁運時(2012∼2016年),該國原油產量、出口量大幅下降,觀察伊朗原油出口對象國集中於中、印、日、韓與西歐,當時西歐國家中止購入,其餘國家則得到豁免禁運許可,持續進口伊朗原油。

楊博翔指出,此次美國是否會允許部份國家得以繼續自伊朗進口原油,成為伊朗事件對於油品供給影響規模的最大變數;依目前情況發展,美國很有可能透過懲罰與伊朗交易的全球企業,搭配阻絕伊朗於全球銀行交易體系外,成功壓迫歐盟,甚至中、印等國配合禁運,接下來伊朗遭禁運導致的供給中斷量,是否會由第三方填補,也成為目前左右油價與能源股的關鍵因素,建議投資人此刻可以逢震布局資源型基金。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22日OPEC將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增產以彌補委內瑞拉及伊朗產量減少的問題,同時美國原油產量持續攀高也將壓抑油價,因此接下來油價料將走降回歸正常水準。其餘商品包括鐵礦石、銅、鋁、鋅礦,主要受庫存上升影響,價格料將維持震盪。

整體而言,原物料價格波動大,易受地緣政治及供需狀況的影響,因此建議投資人除了考慮全球資源基金外,也可以考慮以新興市場基金來介入,一來是全球原油及原物料主要產出國多為新興國家,二來還可順勢掌握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的投資契機,同時也分散單押資源的風險。

---------------下一則--------------- 
天然資源後市俏 林木基金最讚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天然資源基金績效近一年繳出雙位數投資報酬率,今年來林木基金績效暫居冠。對於天然資源產業後市,法人表示,近期走勢雖趨緩但在供給緊、需求增之下,後市續樂觀。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前幾年異常氣候影響不顯著,觀察穀物供給狀況,2017∼2018年度供給不足,今明兩年度預期仍為短缺,因此,將帶動糧價上揚。另外,聖嬰現象逐漸發展中,氣候不佳,可望推高近期穀物價格。

林孟洼表示,農業原物料需求受穀物價格上漲帶動而回升,產業秩序整合亦接近尾聲,將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上游投資比重。而且近期購併活動熱絡,帶動部分個股表現,下游部分,農產品加工產業受惠於黃豆短缺而壓搾需求仍強,利潤率回升使得獲利展望轉佳。

食品加工業則以鮭魚養殖業展望較為看好。玉米乙醇業者受惠於法定要求添加乙醇的需求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獲利展望佳。在農金各次產業方面都有值得押寶的標的,因此,對於其後市依然相對樂觀。

至於今年來天然資源基金績效暫居冠的林木資源基金後市,百達投顧表示,林木基金的投資範疇包含林地、木頭產品、建商,包裝、紙漿、紙、衛生用品等等。林木投資具有複合成長效果,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紙製衛生用品具價格轉嫁能力的特性,通膨上升環境對其也有利。

百達投顧表示,新興國家衛生習慣改變,會增加對衛生用品需求、電子商務加倍紙箱用量,或是美國新屋開工數持續走高,都增強木頭消耗;而供給端,受到幾度森林大火,以及部分區域林地管理不善,未考慮永續發展,使得森林面積日益減少,供應持續吃緊。

此外,紙漿2019年與2020年的供需仍然吃緊,新的紙漿產出還來不及供應,預期紙漿可能仍將持續上漲至2018年底,供給端在持續整合期間,有利在未來維持較高的紙漿價格。

---------------下一則--------------- 
精準醫療夯 加碼醫保供需鏈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產業配置 https://goo.gl/jhjH1m

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透過基因檢測,進行預防性質手術,讓「預防醫學」聲名大噪,隨美國醫療科技「精準醫療」進展,及亞太地區人均GDP逐年增長,對醫保消費需求提高,搭配醫療科技與數據分析,逐步擴大全球醫療供需鏈市場產值,帶動相關基金績效可期。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表示,2018年是醫藥類股的關鍵年,醫療新趨勢亮點的「精準醫療」,美國前十大的生物製藥廠或醫療設備廠,無不加緊投入創投,加上大陸醫藥改革速度加快,醫療產業受惠於A股入摩,被動式資金大量流入,可望推升產值,持續看好並加碼配置美、中醫療保健供需鏈市場。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5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公布最新藥價政策,採溫和抑制藥價政策,市場不確定性消去,帶動S&P500保健類指數表現。展望後市,第1季製藥股財報多數表現優於預期,市場對今年藥物營收展望樂觀,加上併購題材持續發燒,2018年製藥業購併金額可望創新高。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 醫療產業無論是在新藥核准或購併活動持續熱絡,累計今年來FDA已核准15款新藥,賽諾菲(Sanofi SA)及賽基(Celgene)先前分別宣布大型併購案,近期也有個人化醫療分子檢測領導者Myriad Genetics宣布收購案。
整體來看,基本面、新藥和購併題材的帶動下,醫療產業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好。

今年NBI指數於3,200∼3,600點間的大區間震盪格局,但6月為美國生技產業旺季,廖昌亮分析,搭配科技股流出的資金外溢行情及企業併購題材,預期生技股將有個股優質表現,特別看好優質且跌深的大型生技或製藥股,第1季財報佳醫材股或連鎖藥局,及具潛力中小型生技股。

---------------下一則--------------- 
AI躍投資主流 精準醫療吸睛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內投信業今年來掀起AI人工智慧相關基金募集熱潮,而AI投資、投資AI也日益受到矚目,AI正躍居當前投資主流趨勢。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技術突飛猛進,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趨勢與大商機隨之浮現,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以AI精準醫療為例,即聚焦醫療導入AI後的新商機,如IBM Watson人工智慧輔助醫療系統、基因定序和檢測、微創手術、影像判讀、遠距醫療和照護等。常李奕翰強調,有別於傳統生技醫療基金,未來會將90%資金布局在突破式創新,完整掌握醫療產業的變革機會。

常李奕翰強調,部分治療型產業,如製藥、生技等,受到美國健保藥價政策影響,股價明顯震盪,但符合AI精準醫療的預防、診斷和照護則不受影響。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2018年有兩項趨勢值得留意,一是藥品漲價是否趨緩,大型藥廠過去依賴漲價的成長模式,在川普上任後抨擊藥廠對藥品收取高價的行為,使得類股壓力沉重,今年大藥廠整體漲價幅度已有收斂跡象。

二是大併購浪潮是否再現,因為市場上潛在可能被併購的小型生物醫藥公司已不多,藥廠能從藥物漲價中獲得的收益也縮小,對稅改後滿手現金的大企業而言,橫向跨產業的整合可能是另一個可行方向。

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投資團隊指出,最近幾個星期公布的兩黨預算法案(BBA)與白宮提出的2019年會計年度預算法案,兩黨國會議員均希望藉由改革以調降美國醫療保險的民眾自費金額。

目前,美國國會與白宮都以美國醫療保險作為改革的目標。儘管美國醫療保險僅佔全美醫療支出的五分之一,這部分的改革應該就足以讓川普自行宣佈在藥價爭議上「贏得勝利」,至少可以讓他在勝利中沈浸一段時間。

---------------下一則--------------- 
迎下半年投資波動 布局多元券種避風險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股債表現波動大,新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基金呈現明顯的淨流出,對於風險性債券今年下半年投資,法人表示,不必擔心短期價格波動,高收益債殖利率逾6%,在價格下跌時,更是擇優再加碼的好時機。

風險性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出現明顯淨流出,法人表示,這段時間市場所出現的震盪並非受到單一的風險因素影響,與整體環境的基本面也無直接關連性,整體高收益債基金資金淨流出則是因為投資人沒有信心。

聯博新興市場債投資總監葆羅•狄儂(Paul DeNoon)指出,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情況依舊相當穩健,並無持續出現物價上升壓力,而且美國的薪資成長也在合理控制之下,因此,今年股債市波動度上升並非因為總經環境的顯著改變所造成,投資人不必過度擔憂。

他表示,目前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已經上升到6%以上,如果以未來五年的投資期間來看,該水準與同期間的股票預估報酬率其實相去不遠,頗具投資吸引力。

聯博全球多元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馬修•謝爾頓(Matthew Sheridan)說,除留意公司財務體質,在投資範疇上也不應侷限於單一券種,應要採取多元布局債券的投資策略,無論是美國高收益債、投資等級公司債、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以及新興市場債券與貨幣等,都有值得觀察的標的。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表示,著眼於企業成長性以及聯準會升息後的資金流向,接下來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有機會收復失土,但近期投資人宜留意巴西股匯雙跌。

受國內政治前景以及財政現況拖累,巴西里爾跌至近兩年新低,巴西央行甚至透過賣出貨幣交換(Currency Swap)來阻止里爾進一步下跌,目前雖看好新興市場債後市,但著眼於新興市場的匯率風險,建議投資人選擇新興市場美元企業債,爭取更穩健的收益。

---------------下一則--------------- 
開放、成長雙引擎 陸股債具亮點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年大陸力行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投資人已不能忽視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其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性。?豐中華投信本周舉辦「2018中國投資論壇」,也邀請?豐晉信專業經理人來台,協助投資人透過第一手在地觀察,掌握大陸投資方向與契機。

?豐中華投信表示,截至今年5月,大陸境內股票的外資持股比例年成長70%至1,900億美元,但這僅占總流通市場的2.7%,落後於許多其他亞洲市場。

隨著MSCI指數正式納入A股,國際投資人可望越來越熟悉及適應境內市場,加上大陸政府繼續努力放寬市場管制及解決其他持續受到關注的問題,未來數年的資金流入將會顯著增加。

根據往例,韓國及台灣股票需要七至十年左右,方可獲全數納入MSCI指數,惟實際納入A股的步伐將取決於大陸市場開放計劃的進度;就經驗判斷,台灣納入MSCI首年有不錯漲幅,上漲達47.2%、韓國納入MSCI後首年也上漲6.7%,A股入摩後市可期。

?豐晉信基金經理人陳平表示,當前主要研究機構預測今年中國平均經濟成長放緩為6.6%,但整體經濟結構仍具韌性,消費和淨出口將持續為支撐經 濟的兩大貢獻主力,其中消費日益成為大陸經濟的中堅力量,今年在GDP占比可望達到56%,對經濟成長貢獻度超過一半。

?豐中華投信固定收益部門主管黃軍儒副總表示,陸股中長期估值仍在合理水準,企業營收與獲利成長趨勢仍在,A股入摩可望持續吸引長期資金進駐;相對來說,債券市場呈現分化走勢,境外美元債經過修正後中長期投資價值逐步浮現,境內債雖有違約事件,仍不致擴散影響信心層面,大陸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的計畫,依舊有望吸引長期資金關注。

黃軍儒認為,在景氣循環走至中後期,股市估值不再偏低,以及債券殖利率回升之下,多元資產配置是不可或缺的投資方式,面對市場逐步加速開放的大陸市場,更是需要以多元資產方式參與開放的契機。

---------------下一則--------------- 
擁高殖利率 新興債券後市好帶勁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 https://goo.gl/Lhiku1

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高,加上新興市場匯率回穩,未來新興市場債券潛在上漲空間高於其他主要券種,投資人可多留意。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印尼央行近期持續升息,且印尼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回穩,將有助新興市場債價格反彈,可望有一波殖利率收斂、資本利得空間。

NN(L)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盧馬克(Marco Ruijer)表示,在新興債市中,持續看好大陸債市前景,除了GDP表現強勁,大陸政府致力結構性去槓桿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也是原因之一。

宏利資產管理固定收益資深經理陳珮珊指出,今年大陸債市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實質債券殖利率具吸引力,加上「債券通」使得人民幣愈趨國際化,市場因此蘊含長線投資機會。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景順投信指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藉由投資於世界級的優質新興市場企業債,降低波動、優化新興市場債投資組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帶領投資人穿越牛熊市考驗。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經過先前的跌勢,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到期殖利率已升高至近6%,加上匯率貶值幅度達3.6%,未來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潛在上漲空間高於其他主要券種,偏好配息及固定資產的投資人,可考慮增持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