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1030基金資訊

2018年10月30日
小媽精選1071030基金資訊

亞股、美股基金 聯手吸金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8QDFG7

美股重挫對市場的衝擊效應出現緩和,全球主要基金資金流向也跟著減壓,包括拉丁美洲、歐非中東、歐股等地區賣超金額較前一周大幅縮減,亞洲(不含日本)與美股基金聯手吸金。

根據EPFR統計,自10月18日至24日當周,亞洲(不含日本)基金上周轉為買超9.69億美元,且單周買超金改寫27周以來波段最高紀錄;成熟股市方面,美股基金上周淨流入18億美元。

摩根投信表示,亞洲股市常為國際資金率先回補的地區之一,至於其它新興市場雖然上周仍為資金淨流出,隨著市場恐慌程度大幅度改善,賣超金額皆較之前下降。

摩根投信指出,美國整體經濟成長力道可能逐步放緩,但美國景氣仍維持溫和成長趨勢不變,美股基金上周吸金近18億美元,為9月20日當周以來最高。同期間,歐股基金雖然仍遭資金淨流出,不過上周僅小幅流出1.35億美元,賣超壓力明顯放緩。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指出,新興市場未來12個月企業獲利預估在過去一個月回復上修,主要為拉美、東歐區域獲利預估上修,亞洲區域的獲利預估則呈現持穩,顯示企業獲利基本面其實未如市場走勢所反應的悲觀,歷經近期的市場波動後評價面優勢也更加顯著。

保德信新興趨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曾訓億表示,隨著大陸官方政策利多大放送,帶動陸股走勢回穩,亞股投資氣氛也隨之改善,雖然仍不免受到美股震盪而上下波動,但修正多時的便宜估值已成為國際資金焦點,目前本益比已來到近十年平均水位,股價淨值比也回落至近十年歷史平均之下,因而吸引國際資金回補。

展望全球股市後市,安聯投信表示,投資人不需太過悲觀。對國際投資人信心影響最大的將是政治與政策;英國脫歐;義大利、印度和中東局勢值得關注。

---------------下一則--------------- 
法人:投資人勿自己嚇自己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10月全球股市重挫,美股大盤下挫10%,台股則擴大到14%,法巴銀財富管理指出,股市目前正處在猶疑期,不確定性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消失,且波動率亦可能持續。然而,經濟前景、企業經營並未出現轉向,投資人如果一直擔憂衰退等壞的狀況,會造成市場一窩蜂賣出,無異於「心想事成」,意外導致熊市提早出現。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經過此波股市大殺盤後,投資人現在反而更應該注意「哪些已經重挫,哪些雖未重挫、但可能面臨風險」,例如瑞銀財管已對韓國、大陸股市持加碼觀點,因為估測這兩個市場已接近估值底部。

瑞銀持減碼觀點的菲律賓和印度,則要知道的是並不是現在跌了多少,而是距離估值底部最遠,由於市場價格超過估值甚多,如果現在買進是不智的選擇。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瑞士首席投資策略師Roger Keller指出,10月全球股市下跌至今,主要原因有兩點:債券收益率上升,以及市場擔憂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會影響企業利潤,投資人擔憂在未來12∼15個月內經濟會開始衰退,所以會跟著大量賣出,從銀行的看法,並未預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景氣周期確實已處於後期,但並未終結,當前的經濟周期已到了成熟階段,少的是短期內缺乏正面動力,加以太多干擾因素。

對於10月股災,市場上有一個論點「十月效應」,引用許多歷史數據,例如自1928年,美國股市在10月已有39次負回報紀錄;10月是股票投資最危險月份,歷史上曾在10月出現過1907年恐慌、1929年大股災、黑色星期一(發生於1987年10月19日)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Roger Keller說,「這純屬相關性,並無因果關係」。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表示,雖然依然認為貿易緊張局勢在好轉之前還會繼續惡化,但維持加碼有評等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它的相對抗跌性仍是亞洲區受青睞的風險資產。

至於股票部位,雖說陸股估值接近谷底,且大陸推出寬鬆政策以減輕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不過鑒於更多關稅措施還可能實施,瑞銀總體上維持對亞洲(日本除外)股票的中性立場。

---------------下一則--------------- 
股神巴菲特投資目光 變了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股神巴菲特主持的柏克夏海瑟威,近月來大膽鎖定新興市場的金融科技(Fintech),分別入股巴西數位支付服務業者StoneCo及印度最大行動支付服務Paytm,一共投資6.4億美元。

上周以24美元價格在紐約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的StoneCo,是巴西第四大數位支付服務業者。柏克夏海瑟威日前就曾透露,公司打算在IPO當天買進多達1,420萬股,以此推算投資總額約3.4億美元。StoneCo上市頭兩天股價就大漲30%。

據外媒報導,柏克夏海瑟威是在投資大將康姆斯(Todd Combs)主導之下,才破例在IPO當天入股StoneCo。

回顧2012年,柏克夏海瑟威董事長巴菲特曾經表示過去30年來他從沒買過企業首度發行的股票,原因是IPO企業握有股票上市日的決定權。

巴菲特助理波薩尼克(Debbie Bosanek)表示:「這回柏克夏海瑟威在IPO當日入股完全是康姆斯的決定。」

以往柏克夏海瑟威專門投資藍籌股或營運狀況穩定的電力、保險股,且投資事業集中在美國。巴菲特多次表示自己不熟悉科技股,但近年他逐漸交棒給康姆斯與韋斯勒之後,投資策略開始轉變。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教授卡斯(David Kass)表示:「康姆斯與韋斯勒為柏克夏海瑟威帶來新的專業見解。」

今年2月在Paytm高層牽線之下,Paytm創辦人兼執行長沙馬(Vijay Shekhar Sharma)赴美拜會康姆斯。沙馬表示:「我們聊了很多,談到印度也談到商業。」這場長達3個半小時的會談促成柏克夏海瑟威在8月投資3億美元入股Paytm。

儘管StoneCo及Paytm都是柏克夏海瑟威鮮少接觸的新創企業,但兩者恰好符合柏克夏海瑟威的投資偏好,那就是法規監管產業中的市場領導業者。

---------------下一則--------------- 
陸股匯重傷 國家隊續加碼闢謠言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陸股2018年10月打破多項紀錄、上證指數走勢 https://goo.gl/ucDi87

中國政府全力馳援股市並澄清流言,但市場信心仍極度不穩。受國家隊抽腿清盤利空消息影響,及股王茅台盈利下跌反應內需消費市場不振,滬深兩市昨(29)日雙雙重挫逾2%,10月只剩下最後兩個交易日,至今本月跌幅已逼近1成,創下1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股市不振,人民幣空方氣焰也未減。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公開警告空頭,昨日亦扭轉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調133個基點,但即期市場「破7」陰影未散,在岸人民幣(CNY)昨日收盤再跌落6.95元,貶幅1.02%,創下10年半新低,離岸人民幣(CNH)早盤已失守6.96關口,晚間仍在6.9663徘徊。

路透報導,由於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末公布的前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速遜於預期、A股股王貴州茅台第三季財報表現不佳導致白酒類股全線重挫,以及外圍股市再度走低等因素影響,陸股昨開盤後便持續走低。上證綜指昨收報2,542.10點,重跌56.74點,單日跌幅2.18%。深成指收在7,322.24點,大跌182.48點,跌幅2.43%,兩市成交額1,224億元人民幣(下同)。

A股從今年「十一」長假後屢屢重挫,在10月11日跌破2016年1月熔斷底的2,638點後,震盪加劇,相關部委先後公布10多項利多政策,但效果都為一日行情,截至昨日收盤,A股本月跌幅已達9.9%。若以本月18日最低收盤點2,486.42點來看,跌幅高達11.87%,相當驚人。

如今任何利空消息,均讓市場猶如驚弓之鳥。上周五傳出有5檔國家隊基金已被贖回至不足2億元,可能進入清盤程序,果然撼動市場,中國證監會昨一收盤立刻闢謠,強調相關機構持有的股票非但未減持,反而有所增加。不僅如此,由官方主導、保險資金成立的大陸首檔股票質押風險專項產品,規模達200億元,也為救市加碼。但儘管官方救市多箭齊發,分析指出,因貴州茅台等績優股的補跌效應增強,近期陸股大盤可能將繼續下探,再度考驗前期盤中低點2,449.2點。

---------------下一則--------------- 
政策利多出籠 陸股蓄勢待發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上海綜合指數從今年以來回檔逾兩成,針對陸股後市,法人認為,在政策利多大出籠、高層頻喊話下,陸股正在打底,正等待時機冒出頭。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指出,近期罕見的見到部分層級極高的官員,相繼在同一天集體出面喊話穩定股市,加上明年將減稅,減稅力道有可能提升1%的GDP,政策偏多訊號浮現,反映買點逐漸漸浮現。

張婉珍表示,從先前人行大動作降息,到國務院、人行等級高層級官員同步發聲,向市場傳達重視股市的強烈訊號,政策利多預期開始浮現。且恒指與A股本益比已修正至11倍,已達2015年底股災低點。

雖然貿易戰仍是干擾市場的重要因素,但陸股底部往往是政策利多帶出來的,近期可望迎接反彈行情。

除此之外,A股納入富時羅素指數,有助外資加碼挹注陸股。A股陸續被納入MSCI指數和富時羅素指數,將提高主動的外資投資者的興趣,畢竟這些投資人的參考基準都是這些指數,但目前目前外資占A股比例還是很小,約市值2∼3%,還不足以改變整體市場結構及性質,但目前許多外資都仍低配陸股,未來仍可期待外資的資金挹注。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近日大陸高層官員出面頻喊話並提出多項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且貨幣政策依然維持穩健中性,流動性充足,將有助於改善市場風險情緒。

加上陸股經過修正後,目前估值已偏低,在A股相繼納入國際指數也將帶來被動式基金入場布局契機,外資持股比重可望拉抬、改善A股投資人結構,皆有利強化陸股後續止穩反彈動能。

對於看好的產業,瑞銀長期看好消費、醫療跟互聯網等。張婉珍說,長期來看,這些行業滲透率比較低,完全沒有到達頂峰的水準,因此這些行業應該更有機會。

中信中國50 ETF經理人葉松炫看好,智慧創新、消費升級等新經濟概念產業,這些產業已占大陸股市市值比重近5成且持續增長中,正可說明新經濟概念產業為投資中國的未來趨勢亮點。

---------------下一則--------------- 
搭中國平衡型基金 搶反彈行情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之中國平衡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JEEUkp

大陸官方維穩意識增強,積極釋放政策利多,支撐陸股躲過美股重挫的股災威脅,投信法人表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出現弱化跡象,政策刺激力度料將持續加大,可望推動市場情緒修復,搭配第四季在季節性題材拉抬下,陸股向來有行情可期,建議積極型投資人逢低分批進場,穩健型投資人則可透過中國平衡型基金搶搭反彈行情。

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經理人毛宗毅表示,陸股盤整多時,十一長假後更向下探底,促使大陸高層罕見高規格信心喊話,同時祭出多項救市措施,包括綠色通道疏困股權質押風險、完善股票回購制度與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引導境內外長期資金投資A股等,積極以制度改革及一線監管來穩定市場、提振士氣。

目前看來,市場信心仍待重塑,但指數反覆測底後,政策底儼然浮現,短期反彈格局逐步展開。

上半年施行去槓桿政策及中美貿易戰之負面效應逐漸顯現,第三季GDP增長放緩至6.5%,遜於市場預期,毛宗毅指出,9月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年增9.2%,反映內需消費挹注成長動能之角色日益吃重。

再者,大陸官方提出多項所得稅專項扣除政策,對於增加收入、促進消費具有積極作用,根據市場預估,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料將釋放人民幣2,400億元的消費量能,後續若再搭配增值稅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共同作用,對於消費信心將帶來很大的提振效果。

中信中國50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中國股市在前三季跌深過後估值已偏低,若能掌握趨勢,亦能在慢牛行情中捕捉獲利機會。

葉松炫表示,大陸日前宣布再度降息一碼,預計將釋放7,500億人民幣資金進入市場,也是今年以來第四度降息,有助於改善投資人信心,加上近期政府在貨幣及財政政策積極加碼,包括10月中降準、11月將下調進口關稅,及今年落後的基礎建設進度可能加速推行,面對第四季消費旺季來說,無疑對大盤是一大反彈機會。

---------------下一則--------------- 
韓政府基金擬護盤 股市不賞臉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為了搶救跌跌不休的股市,韓國周一宣布擬籌措4.4億美元的政府基金進行護盤,唯投資人不領情,韓股Kospi指數收盤大跌逾1.5%,並摜破2,000點整數大關,創23個月新低。

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FSC)表示,為了穩定市場投資信心,政府預計將籌措4.4億美元的政府護盤基金,其中1.8億美元將投入Kospi,另外2.6億美元將投入科技股為主的Kosdaq。

不過,Kospi指數周一收盤報1,996.05點,大跌1.5%,創23個月最低。大盤已連續第5個交易日收黑,10月以來總計暴跌14%,很可能寫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月跌幅。Kosdaq指數周一更是暴跌5%,創2017年8月以來新低。
政府再宣布救市方案,市場卻不買帳持續破底,市場分析師認為是救市規模太小。

首爾未來資產公司投資策略師Peter Kim表示:「規模實在太小。不過,政府此舉主要目的在於提振股民的信心,就是典型的救市措施。」中國大陸近來也推出一連串救市方案,但股市同樣未見止跌。整個亞股空頭彌漫,除了韓國,日本與台灣股市都面臨近10年來單月最大跌幅的空頭危機。

韓股近來崩跌的走勢已引發券商憂心,韓國金融投資協會周一指出,韓國前幾大券商的主管周一還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因應對策。

韓國金融投資協會會長權龍元(譯音)指出:「大家對於當前的情況極為擔心,因為跌勢已脫離經濟基本面,所以亟需政府與券商合作,採取保護投資人的相關措施。」

新韓投資公司經濟學家盧東基表示,市場信心依然薄弱,Kospi指數預料在11月就會下探1,900點。

韓國央行總裁李柱烈周一也對經濟前景發表偏空的評論,他說,「未來央行的利率決策必需考量經濟下行的壓力,所以下次決策會議升息與否仍有變數。」

---------------下一則--------------- 
美股10月血崩 高盛:太超過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股市歷經黑色10月,全球股市市值大約跌掉5.5兆美元,美股市值蒸發2.8兆美元,但高盛(Goldman Sachs)對美股前景仍深具信心,表示此波股市回檔過多,根本已超出基本面,預料在美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支撐下,標普500指數年底前將反彈逾7%。

投資人擔憂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以及美企獲利可能已達高峰,引發恐慌情緒在上周蔓延,啟動賣壓出籠。截至上周五,標普500指數在10月累計下挫8.8%,寫下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周一開盤,標普500指數上漲1.2%至2,691.51點;道瓊指數也反彈逾200點。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柯斯汀(David Kostin)認為,投資人對前景太過悲觀。他說,「此波賣壓顯然超出基本面,市場對於短期成長減緩的反應過於激烈。」

柯斯汀指出,「持續正向的經濟數據以及EPS成長...將支撐標普500指數反彈,回升至我們原訂的年底目標2,850點。」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分析師席維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表示,此波跌勢已使標普500指數市值蒸發2.1兆美元,整體美股市值縮水2.8兆美元。

高盛預期,美國經濟今年第3季擴張3.5%,成長將逐漸減速,到2019年第4季成長估計降至1.6%,今年企業每股盈餘(EPS)將勁揚19%,預料明年EPS成長約達7%。

以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收盤看來,要升至2,850點仍有7.2%的上漲空間,回漲至本月稍早的水準,但距離9月底寫下的歷史新高仍相差約3%。
柯斯汀表示,企業實施庫藏股,預料將是美股另一助力。

---------------下一則--------------- 
利比亞、奈及利亞 恐害油價漲破百元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新一波制裁導致伊朗原油出口下滑、沙烏地阿拉伯為了補足供給缺口提高產量,這兩大因素被視為近期影響油價的主因。但分析師指出,奈及利亞與利比亞等兩大產油國才是決定油價是否站上百元的關鍵,因為這兩國近年原油產量變動劇烈,加上近期即將舉辦大選,國內政治情勢出現變化恐影響全球原油供應。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產油國,若明年2月大選領導階層換人做,恐威脅到政府2年前與當地武裝份子談妥的石油協議。

而利比亞總統與國會大選可能再次引發新的內亂衝突,並影響到該國原油出口。此場大選原本預計於12月登場,但如今可能延至明年舉辦。

RBC資本市場全球商品策略主管克羅夫特(Helima Croft)表示,這兩個國家日產量可能減少50萬桶,而選舉可能帶來更多動亂,導致兩國原油出口出現更大波動。加上伊朗未來幾個月每日原油出口量預估將減少100萬桶,恐對全球油市帶來極大衝擊。

---------------下一則--------------- 
銅價轉弱示警 全球經濟不妙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LME銅價近1個月走勢 https://goo.gl/jJ5F54

工業金屬銅價今年下半年從4年高檔翻落,迄今已重挫近2成,今年可能創下2015年以來首度年線收跌。「銅博士(Dr. Copper)」行情翻黑等於預告全球經濟成長與股市後市看跌。

由於具有測量全球景氣冷熱的指標作用,因此銅被市場封為「銅博士」。今年6月初紐約12月期銅一度攻上每磅3.30美元的4年新高,上周五收盤報2.7235美元,波段與今年迄今跌幅均逾17%。

將銅價從4年高檔推落的主因為市場預期全球經濟成長看疲,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升溫更將打擊已在降溫的中國經濟。

美國聯合服務汽車協會(USAA)基金經理人鄧寶(Dan Denbow)表示:「投資人都對經濟前景憂心忡忡。」

Banyan Hill Publishing資深研究分析師巴迪亞里(Matthew Badiali)指出,「銅價之所以下跌,是因為美國對大陸加徵關稅,同時又與其他國家打貿易戰,已開始威脅全球經濟成長。」

巴迪亞里表示,近來全球股市也因貿易戰而全面重挫,隨著第3季企業財報陸續揭曉,相關的衝擊將跟著顯現,進而對股市帶來額外下壓。

以中國大陸為例,上證綜合指數周一再跌逾2%,10月以來總共重挫約10%,今年迄今跌幅更達23%,進一步深陷熊市泥淖。美股短線則是暴漲暴跌,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三狂洩逾600點,周四強彈超過400點,但周五又跌了近300點,年線再度翻黑。

與其他國家股市相較,美股迄今表現還算相對抗跌,但分析師認為,若貿易戰情勢未見緩和,則美股後市同樣不妙。

Libertas財富管理集團總裁庫斯(Adam Koos)表示:「基本上全球股市的連動性極高,現在中國股市已經遭空頭擊落,接下來大家關注的焦點是美股還能撐得住嗎?」

巴迪亞里進一步指出,銅價走勢就是一個重要觀察指標,若銅價跌破2.62美元,全球經濟與股市後市恐怕將再掀另一波風暴。

---------------下一則--------------- 
恐慌過後 金融科技升勢壯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金融市場恐慌情緒蔓延,VIX指數10月來大幅飆升。投信法人指出,自2011年以來,VIX也曾多次飆高,驚嚇股市投資人,但隨著恐慌情緒平復,市場回歸理性看待後,都有不錯的反彈表現,其中,又以金融科技產業最為強勢,後三個月、六個月漲幅都超過一成以上。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指出,當VIX指數急揚時,市場通常會出現擁擠交易,造成多殺多,只要景氣穩步向上,非趨勢轉折,股市都有機會展開多頭反攻。這次情形幾乎如出一轍,以美國為首的成熟國家,無論經濟增長或企業獲利表現,都有目共睹,特別是搭上AI跨界應用的金融科技,前景持續看好。

唐祖蔭指出,金融科技產業近兩年商業化的速度超乎預期,不到一年半,滲透率就翻倍成長到33%。全球近一半的知名企業都導入金融科技,如臉書、亞馬遜、花旗、高盛、貝萊德、阿里巴巴等,都是領先布局的指標,顯見目前正進入起飛期。

宏利投資首席投資策略師Philip Petursson分析,股票市場方面,升息不會對投資組合報酬帶來太大影響,但始終會構成阻力。預料通膨和利率上升將使美股市盈率受壓,但盈利增長強勁可抵銷有關影響。總括而言,目前環境具備條件增持股票,可能是較佳的配置,以取得潛在報酬。

駿利亨德森投資全球科技基金投資組合經理Richard Clode指出,這股科技整合與大規模的創新,將加速帶動一股更廣泛、影響更多產業的「破壞式創新」趨勢。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汽車產業中見到大量的破壞式創新案例,包括電動車、共乘模式、以及自駕車等趨勢已經開始。

在不久的將來,汽車產業將必須適應新的趨勢:那就是將電動馬達與電池加入製程,並因應需求建造更簡化的車款。

此外,學習如何編碼演算法、以及為了因應共乘車系統而設計手機應用程式等,這些都是現在汽車公司需要學習的重點。正因如此,汽車公司勢必將轉變成科技公司。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將聚焦智能車所帶來的創新商業模式,汽車與科技結合,改變了汽車業的遊戲規則,商機不再由製造商所獨享,創新產業合作模式,將引爆更廣泛且龐大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軟體與服務類股 受市場看好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法人表示,美股這波科技產業多頭行情與西元2000年科技泡沫的本質並不相同,若從評價面觀察,目前龍頭企業的平均本益比(PE)為22.6倍,而科技泡沫時大型龍頭企業本益比則高達55.1倍,顯見現階段科技產業股價並未被高估,整體科技類股後市仍看好。

根據市場預估美國科技次產業成長率,軟體服務最高達12%、科技硬體與設備指數達9%,半導體與半導體設備指數則達到5%。

美國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也預測,軟體業2019年成長率約為8.4%、服務類成長率約4.6%,而硬體業(Hardware)的PC及手機等終端需求在2019年預計不會有太大成長,至於半導體產業因整體庫存過高,預計需要2個季度消化庫存,待庫存去化後再觀察後市狀況。

凱基雲端趨勢基金經理人徐慧芸指出,這波科技業多頭行情與科技泡沫的本質不同,評價仍屬合理,加上美國科技軟體及服務業新應用產品多元,產業長期趨勢確立,整體明年全球科技市場展望持正向看法,而次產業中特別看好軟體與服務(Software & Service)類股。

徐慧芸表示,未來三年科技產業的關鍵字5G及AI,包含5G的上下游產業生態系以及高度應用AI的產業,如醫療、工業4.0、教育等。

投資科技類基金可鎖定雲端相關趨勢,基金投資產業包含雲端運算服務、商業平台應用及智慧終端製造等,雲端趨勢基金投資範圍甚至超越科技,包含消費、金融、工業,甚至醫療,此類企業發展潛力大,商機可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近日受到財報表現錯綜、獲利了結賣壓的影響,使得美國科技股表現回調,加上美中貿易爭端未解、市場觀望11月期中選舉以及聯準會升息預期的影響,也使得近期市場投資信心受到影響。

整體來看,隨著市場逐漸修正對於科技股獲利的預期,加上市場預估第四季資訊科技股的EPS仍可望有一成以上的成長幅度,此波回調也使得評價面更趨合理,且美國科技股具較佳的創新能力,長期盈餘增長穩健,因此後市表現仍不看淡。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主管粘瑞益指出,即使美中貿易戰的隱憂依然存在,但在經濟穩健增長及消費信心強勁下,根據10月3日NRF預測報告指出,11月至12月的感恩節及耶誕節,假期零售額(不含汽車、汽油及餐館)將較2017年成長4.3∼4.8%,高於過去五年平均年增長3.9%的幅度。

---------------下一則--------------- 
美股金融健康照護 經理人最挺2018年10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基金今年來績效 https://goo.gl/zpfFt9

美國財經專業雜誌巴倫周刊(Barron’s)針對美國基金經理人調查的秋季報告顯示,71%認為股票仍是現階段最具吸引力資產,42%認為美股在未來一年仍優於其他區域,金融股和健康照護類股最被看好,接下來美股操作仍需關注升息、政策動向和企業獲利表現。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儘管近日美股自高點修正,主要受到期中選舉、市場獲利了結賣壓、美中貿易爭端未歇、聯準會鷹派態度等因素影響,但目前從技術面來看,美股中期多頭趨勢未被動搖,近期修正視為漲多良性修正。

主要是總經和企業獲利表現穩健,第3季美國S&P500指數成分股獲利年增率仍有22.4%水準,後市表現未看淡。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聯準會偏鷹派,引發美股持續重挫,待長債利率回落後,美股即重回多頭格局。歷史資料顯示,期中選舉過後,整體美股走勢將有較大的機會回升,目前持續出現的財報仍是市場焦點,加上經濟數據,後市需要持續關注。

宏利投信認為,美國GDP數據不錯,企業獲利表現佳,第3季可望續為兩位數成長,第4季企業獲利成長趨勢也看好。

但美股歷經9年的多頭行情,未來指數上漲模式可能趨向盤堅走勢,需謹慎選擇投資題材,才可望有可觀獲利機會,以目前美國持續升息政策環境,以及經濟仍是擴張的狀態來說,金融、科技與消費等產業都仍具備投資吸引力。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高盛預估,S&P500指數中的金融股,第3季EPS成長率可望自前季的24%躍升至39%,全年預估有29%成長速度,在11大類股中名列前茅,建議穩健布局可考慮以金融業為主,及搭配具有相對穩定配息且波動較低的特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