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1120基金資訊

2018年11月20日
小媽精選1071120基金資訊

高CP四大資產配置 抗波動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高CP四大資產配置各年度報酬 https://goo.gl/3fmQbT

今年來金融市場因國際貿易關係緊張、聯準會(Fed)升息腳步加快疑慮、地緣政治議題等影響波動劇烈,股市回檔修正,後市續面對不確定性干擾,投資操作難度未減,投信建議,採取多重資產配置策略,透過布局高度開發市場潛力股、可轉債、高收益債和特別股等高CP四大資產,掌握走揚時的資產價格上升機會,同時有收益部位強化投資組合耐震度,發揮攻守兼備效果。

群益投信表示,現階段投資環境仍受許多不確定性牽動,擇優資產、多重配置仍是穩健操作首選,其中特別股和高收益債分為股息王和債息王,納入配置能兼顧息收和波動管理。

在全球景氣擴張趨勢未變下,強資產後市仍有表現契機,過往中長期趨勢和升息經驗下,總報酬具有成長潛力的高度開發市場潛力股和可轉債更顯配置優勢,以此四大資產進行配置,有助滿足投資人收益保護、波動管理,及資產增值兼顧的多重理財目標。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指出,面對不確定性投資環境,資產表現輪動快速,增添投資布局難度,能分散風險,又能掌握核心資產增值潛力和收益優勢的多重資產配置策略,更有助達到穩健投資的效果。統計2014年以來的近五年,市場歷經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人民幣大幅貶值、油價下挫、英國脫歐公投,及今年來最受關注的中美貿易爭端等不確定性的干擾,若採取高CP四大資產配置策略來因應,不僅各年度報酬表現都勝過傳統股債,且年年都維持正報酬佳績。

今年來看,徐煒庠強調,高CP四大資產配置更維持近2%報酬,較傳統股債配置的-4%來看,抵禦波動的效果更好,顯示在多重資產策略下,選定趨勢、增值潛力兼備的強資產,配合股、債息水準高的收益資產,能發揮更佳的投資效益和抗震效果。

---------------下一則--------------- 
信心回溫 美、亞股基金錢來也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f6Ysck

隨著美國期中選舉的落幕,加上美國企業財報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在投資回歸基本面、整體投資情緒穩定之後,上周國際資金明顯出現回流潮,除了拉美與歐洲股票基金失血外,不論全球新興市場、亞洲(不含日本)、歐非中東,以及成熟市場的美國股市等基金,上周皆獲得資金回補。

另外,從年度各市場資金淨流入角度分析,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今年來累計吸金131.42億美元,為表現最佳的新興市場基金類型,其次是亞洲(不含日本)年初迄今的31億美元。

至於成熟市場方面,美股基金上周獲得26.33億美元資金回補,為近八周以來最大單周金額,不過相對,歐股基金在政治風險持續干擾下,依舊失血未止,持續為今年來資金動能最為弱勢的市場。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根據美銀美林證券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貿易戰、量化緊縮蟬聯全球投資人最擔憂的兩個議題,不過,歷經近期市場多次震盪之後,全球專業經理人持有現金比率不升反降,由前月的5.1%下滑至4.7%,顯示市場對於整體基本面未轉趨悲觀,甚至視10月這波股市修正潮為難得的回檔布局時機。

陳若梅分析,整體而言,雖然全球景氣循環來到後期,仍有超過六成的經理人持續看好美國企業獲利展望,對於新興市場企業營運展望,也同步自近兩年的低點改善,僅11%的受訪經理人認為2019年將面臨經濟衰退,反映了整體市場依舊正面看待2019年經濟發展,並認為非美區域股票表現亦可開始留意。

鑑於國際變數仍多,陳若梅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多重資產策略,廣納債券、股票、另類收益等各式標的,當股市不確定性攀升時,可增持避險策略,加強下檔保護,而當市場好轉時,亦能透過不漏接各市場漲升契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未來一周進入美國感恩節假期,市場交投可能轉趨清淡,消費動能、月底川習會、油價與歐洲政治面等訊息料將持續影響市場波動,建議投資人做好攻守兼備的資產配置,靜待貿易消息面明朗後的年底旺季行情。

建議核心配置可靠攏新興國家高息債、放空美國公債與歐元的全球債券型基金、以及美國平衡型基金,積極者可留意美股及大中華股市的低接機會、另可搭配公用事業產業等的防禦配置。

---------------下一則--------------- 
多元布局 讓資產穩穩賺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今年以來波動劇烈,投信法人建議,藉由多元布局,就能讓資產穩健增長。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邦傑表示,美國經濟成長雖將由前兩季強勁擴張而放緩至2.5∼3%,而實質利率與殖利率曲線暗示明年底前衰退可能性不高。

美國第三季企業財報營收與獲利優於預期比率高於長期平均值,獲利成長逾20%,負面展望比率低於長期平均值,加以估值回落、股票回購潮重燃,今年底前美股有望持續反彈。

第一金全球大四喜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呂彥慧表示,短線布局應採取分散策略,配置在成長、收益兩大類資產。

成長型著重長期發展趨勢向上的創新產業型基金,例如FinTech金融科技、AI精準醫療、機器人等;收益型資產聚焦配息為主的基金,包括水電瓦斯及基建等高股息基金、高收益債券基金,透過配息帶來的現金流,抵銷短期波動。

野村動態配置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周文森表示,看好新興亞洲反彈契機與美國高收益債表現,基金策略上仍維持加碼美股的配置,不過未來將逐步分散至較為防禦型的產業來投資,債券投資則維持存續期間在五年左右,以平衡市場波動風險。以目前股債輪動較快的投資環境而言,投資人不妨選擇多元資產基金以掌握投資機會。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環球策略主管Andrew Milligan指出,確實分散投資至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將有助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並抵銷一定程度的風險。例如同時投資於多元化股票、新興市場債券,以及其他另類資產,將能夠為投資組合提供較大的穩定性。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說,儘管現階段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變,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機會,現階段來看全球經濟表現仍持穩,企業獲利強健,然因應貿易戰尾端風險上升,面對不確定事件,預期將使市場波動加劇,多重資產配置策略仍是穩健操作上選。

---------------下一則--------------- 
亞股基本面佳 年度正報酬可期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年度內跌幅與報酬率 https://goo.gl/X9D67Y

在強勢美元、貿易戰爭、大陸經濟轉弱等國際干擾下,今年亞股未能如前兩年繳出出色的表現,投信指出,回顧2003年以來,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即使遇到年度內曾發生下跌逾雙位數的狀況,但在基本面、資金面撐腰之下,仍有不小的機會能於當年度繳出正報酬。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今年亞股走勢震盪加劇,特別是10月以來受到國際變數干擾,亞股不論資金面或指數表現都較令市場失望,但回顧經驗,受多方政治與政策雜音干擾並不代表行情結束,且亞股走勢波動本來就實為常態。

另外,亞洲高股息特性亦為吸引國際資金的主因之一,且高息股在市場震盪時,能發揮抗震之效,張致寧分析,近年來包括日本、韓國與大陸政府均致力提高公司治理,帶動亞洲企業持續提高股息配發與回購內部股票,將有利進一步提供股價支撐。

以香港為例,今年首季有近一成港股企業啟動股票回購,總金額達420億港幣,涵蓋大型企業,如地產、資訊科技與循環性消費等產業,亦讓投資人在亞洲高息股上有更多的選擇性。

張致寧說明,若投資人欲以穩健方式參與亞洲成長機會,不妨透過納入亞洲高息股與債券的亞太收益型投資策略,達到降波動、追成長的目的;根據統計,若透過亞太收益策略,自2005年以來的年化報酬率可達7.3%,與單純投資亞股的7.7%相去不遠,但波動度僅有12.2%,遠低於亞股的20.8%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表示,隨著國際油價拉回,緩解亞洲國家通膨壓力,短線來看,並沒有升息的急迫性,利率政策可望偏向寬鬆,利於企業維持營運動能,保有獲利成長趨勢。雖然全球景氣放緩,亞洲國家難以置身事外,但亞洲擁有人口優勢題材,龐大的內需市場可望支撐企業獲利動能。

高君逸認為,亞洲仍以大陸馬首是瞻,雖陸股近期小幅回弱,在政策紅利托底下,下檔支撐相當堅實,加上雙11電商業績拉出紅盤,大陸龐大內需所帶來強勁消費力再度成為市場焦點,不僅有效挹注內地企業營收,鄰近國家企業獲利也可望雨露均霑,預期亞洲企業財報成績料將持續亮眼,為亞股後市反彈增添助力。

---------------下一則--------------- 
美元升勢緩 亞股拚反彈2018年11月20日 04:1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至11月16日止,跌幅前十大股市指數,亞洲相關股市即占六個,法人表示,受到美元升值、資金流向美元資產的影響,亞洲股市表現不甚理想,但預期美元未來升值幅度有限,且亞洲各國市場如雙「印」等及不乏題材,預期明年可能有不一樣的走勢。

根據Stockq統計,今年表現前十大表現差的主要指數,包括中小板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上海綜合指數、菲律賓指數以及韓國股市等,今年來跌幅都逾15%。

元大新東協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泰旭表示,三大因素導致今年新興市場普遍出現跌多狀況,一是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利差擴大,吸引資金回流美國;二是油價攀升,導致新興國家貿易逆差擴大,貨幣也連帶出現貶值;三是中美貿易戰懸而未決,市場風險情緒蔓延,不利新興市場股市表現。

陳泰旭說,而美國明年進入升息末升段,預期2019年升息頻率降至兩次,WTI油價預期回落至每桶55∼65美元,預期新興市場應可出現反彈,其中較看好印度、印尼與越南。預估印度、印尼與越南明年GDP成長5∼7%,企業獲利年增率也有14∼18%,是亞洲市場成長性最佳幾個國家。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表示,亞股走勢受美元指數及陸股走勢牽引,隨著美元指數高檔回落,陸股走勢逐漸回穩,帶動亞股止跌反彈。

高君逸說,由於國際油價不再居高不下,緩解亞洲國家通膨上升預期,加上歐洲政經情勢動盪及中美貿易戰消息紛雜,導致市場預期12月Fed升息機率下滑至六成左右,因而拉低美元指數,在市場預期美國料將維持緩步升息步調的情況下,美元強勢走升不再,有利延續亞股反彈走勢。

至於陸股在政策紅利托底支持下,市場風險偏好大為改善,反彈行情持續上演中,連動亞股向上走升,再者,先前大幅流出的國際資金開始回流,估值較成熟家來得便宜的亞股,可望持續獲得資金青睞,搭配年底消費旺季題材加持,亞股揚升動能有望延續到年底。

---------------下一則--------------- 
印尼股市錢景俏 瑞信、野村按讚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印尼股市今年來走勢 https://goo.gl/zyjSog

美中貿易摩擦加劇,衝擊亞股2018年表現,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與野村分析師皆點名印尼,看好印尼企業獲利未來一年可望成長10%,股市前景看俏。

美中貿易戰火不斷擴大,使亞股今年經歷一波波的震盪洗禮。瑞信投資策略師坦帝亞(Suresh Tantia)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今年亞洲市場累跌15%,主要受累於投資人對美中貿易摩擦與經濟走緩的疑慮。坦帝亞指出,明年亞洲經濟「勢必」面臨趨緩。

明晟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已較今年高點下挫逾20%,但坦帝亞卻在此波動盪裡看見契機,「我看好亞洲市場,因為亞洲的基本面與股價之間出現很大的分歧。」

他解釋,「以亞股獲利來看,預測2019年有望成長10%左右。反觀目前股價相當便宜,且今年亞股資金外流300億美元,這是2008年以來未曾出現的情況。」
坦帝亞認為印尼、中國、新加坡股市前景誘人。

就印尼來說坦帝亞表示該國央行致力穩定匯市措施開始發揮功效,「我認為印尼市場可能持續表現出色,因為股價仍相當合理,未來12個月獲利成長可達10%以上」。印尼盾今年9月曾貶至逾20年低點。

至於新加坡,坦帝亞表示星國經濟與匯率穩健,股價與高股利分紅皆具吸引力。在中國方面,坦帝亞預料美中貿易摩擦將走向休戰,加上經濟動能走穩與獲利成長,「我認為現在是買進陸股的好時機」。

另一方面,野村分析師也認同印尼股市具有潛力。野村預測,2018年印尼企業獲利成長約達11%,超越多數東南亞國家。野村強調,印尼股市本益比僅達13.9,預期本季經常帳赤字將「大幅減少」。

---------------下一則--------------- 
Fed貨幣決策 鴿聲四起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上周有多名美國聯準會(Fed)官員接連釋出鴿派談話,投資銀行解讀這可能意味Fed的鷹派貨幣政策有可能出現轉調。

Fed副主席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上周五指稱,美國利率已接近「中立水準」,未來升息行動將取決於經濟數據。他還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已有放緩跡象,這恐危及美國前景。

事實上。上周類似的言論還包括,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洛克哈德(Dennis Lockhart)曾表示,當前美國利率已經距離「中性水準」不遠。達拉斯聯儲銀行總裁卡普蘭(Robert Kaplan)則提到,全球成長減速將威脅美國利率前景。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公開質疑12月升息的必要性等。
澳盛銀行認為,這一連串的鴿派談話,凸顯Fed未來貨幣政策將可能出現微妙轉變。

根據芝加哥商交所Fedwatch工具顯示,交易商目前押注Fed在12月升息的機率已從一周前的71.4%降至65.4%。

摩根士丹利也對投資人提出警告,呼籲針對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走向,最好持「高度緊戒」態度。不過該投行分析師艾亞(Chetan Ahya)也補充,Fed距大幅轉變政策方向的門檻還有一段距離。

該投行認為,鑒於失業率降至50年低點、薪資成長也呈現加速等,凸顯美國經濟依然穩健成長,因此它預期Fed仍會持續在12月調升利率,但明年升息次數預料將降至兩次,分別在3月與6月。
除了美國經濟表現出色,其他像是日本與德國等主要經濟體,上季經濟都已陷入萎縮。

摩根士丹利表示,當全球經濟已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衝擊,Fed才會思考重新調整貨幣政策。在此之前,美國將緩步調高利率,因此投資人應預期市場波動只會加劇不會減緩。

---------------下一則--------------- 
美股基金穩中求利 布局優選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股近期雖出現較大波動,不過11月以來迄今,美股主要指數已陸續翻正,今年以來美股主要指數全數上漲,在相對強勁基本面支撐下,法人認為,美股展望仍相較於其他市場穩健,投資股票不可缺少美股配置,並樂觀看科技及醫療等產業股。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隨期中選舉結束,結果沒有太大意外,美國企業財報表現應不俗,儘管貿易爭端未解,但對於美國實質經濟影響仍屬有限,即使美股出現震盪整理現象,實屬短期波動,後市表現仍不看淡,包括科技、醫療保健、消費等仍可持續關注。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美聯準會於11月會議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並表示將持續升息路徑,預期12月將再升息1碼(0.25百分點),長期利率目標調升至3%。美國企業仍然呈現穩健獲利數字,大部分公布優於預期,今年以來獲利達25%,個別公司表現不一,但整體表現仍稱得上穩健。

根據預估,美國2018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23.51%,2019年因基期影響、投入成本走高及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獲利預期面臨下調,未來仍待這些變數明朗。

展望後市,林素萍表示,美國為主要國家中經濟成長最為穩健的國家,經濟成長受稅改、財政政策刺激,企業獲利表現良好。美股企業獲利至第三季表現優於市場預期,財報呈現兩位數成長,評價面趨於合理。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指出,目前不認為10月底股市的拋售是更大經濟衰退的前兆,而是市場評估不斷變化全球局勢的重新校準。對美國市場展望維持樂觀看法,美國經濟兩大支柱企業及消費者依然健康。

而且美國經濟成長、利潤率及股市回報率仍高於其他市場。因此樂觀看待科技及醫療產業前景,這兩個產業經歷短線波動後,創造出具吸引力的買進機會。

---------------下一則--------------- 
擺脫弱勢油價 能源股逆勢強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1984年來各資產不同景氣循環週期表現 https://goo.gl/XYwDg9

近期國際油價走勢疲軟,向來高度連動的能源股卻走出自己的路,西德州原油價格自10月底跌破67美元關卡後跌幅逾10%,反觀MSCI世界能源指數逆勢走升1.4%,與弱勢油價明顯脫鉤。法人指出,以經驗來看,商品資產在景氣擴張期間表現最強勢,眼見全球經濟進入景氣高原期,落後表現的能源股將力爭上游。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今年前三季國際油價漲勢凌厲,西德州原油價格漲幅逾二成,MSCI世界能源指數僅小漲5%,與油價脫鉤情形已自2016年延伸至今,主要是過去投資人偏好成長型股票,如科技股等,而估值偏低的能源股被歸類為價值型股票,因而未能獲得資金青睞。

不過,下半年以來,明顯偏貴的成長型股票開始修正,資金轉向價值型股票趨勢鮮明,能源股可望重回資金懷抱。

觀察前次景氣循環2009∼2014年,初期至中期階段,因產業能見度低,短線期貨投機者多,導致油價表現優於能源股,但中期過後,隨著產業發展逐漸明朗且穩定,能源股便開始反應基本面獲利而快速上漲,對照當前情勢,市場對於目前景氣循環處於末升段具有高度共識,可見接下來才是能源股表現的主場。

回歸基本面來看,楊博翔表示,能源產業近年來積極改善體質有成,經營策略由產量成長轉為現金流平衡,降低負債比例,現金流量上升,利於能源產業進行股票回購或增發股利,同時反應在企業獲利。

根據高盛證券的預估,今年能源股獲利成長率將達95%,明年亦將有25%的成長幅度,位居各類股之冠,來自基本面改善的強力支撐,推升能源股股價逆勢走揚。

百達投顧在最新的看好產業的報告中也指出,全球資本支出前景仍然光明,在最近工業股的拋售後,已將工業股票上調至加碼,此次拋售已將此類股票的價值面降至相對指標的六年低位。與此同時,則將資訊科技降級為減持,強調仍偏好能源和採礦等週期性行業,以及醫療保健。

投信法人強調,眼見能源股急起直追態勢鮮明,加上產業能見度高,加上基本面無虞,建議逢低分批布局以能源股為主的全球資源基金,掌握景氣末升段的補漲行情。

---------------下一則---------------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 銅價埋隱憂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雖然國際油價崩跌、全球股市震盪不斷,工業金屬銅價近來卻相對持穩。但部分投資者擔憂,中美貿易大戰延燒等因素恐拖累全球經濟成長增速,可能連帶影響到銅價未來表現。
11月期銅價格本月迄今上漲5.3%,相較之下,倫敦布蘭特原油同期價格卻下跌約11.5%。

銅價被視為反映全球景氣變化的最佳指標,因為銅是製造各種產品的主要原料,包括飛機、冰箱、智慧型手機等。

過去幾個月來,全球油價不斷下跌、甚至落入熊市,主因包括原油供給增加、未來需求看衰等。此外,雖然美國政府日前重啟對於伊朗的石油制裁,後來卻宣布給予8國繼續進口該國原油的豁免權,稍微緩解市場對於原油供給短缺的擔憂。

而銅價在今年夏季期間下跌逾2成,原因在於市場擔憂中美貿易戰爭加劇,恐拖累銅工業金屬的需求,畢竟中國大陸銅消費量占全球近一半。

美銀美林大宗商品分析師威德默(Michael Widmer)表示:「銅價夏季可能跌過頭,這是銅價如今得以比其他大宗商品穩定的原因。事實上,銅的需求並不是太弱。」

中美領導人預計於本月底G20峰會期間會面,屆時可能討論貿易議題,加上雙方高層官員已經恢復貿易協商。市場預期兩國貿易緊張可望緩解,因此推升近日銅價上漲。

但分析師表示,若中美貿易紛爭未能改善或是全球多國推動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經濟成長放緩,那銅價未來表現恐怕難逃衝擊。

---------------下一則--------------- 
水電瓦斯基建 股利分紅好大方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與能源相關的基礎建設類股股價活蹦亂跳,投信法人指出,能源基礎建設包括水電瓦斯管線輸配送服務、鐵公路運輸等,長期營運穩定向上,而且股利分紅大方,在貿易戰烽火四起之下,彰顯防禦特性,成為資金避風港。

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李奇潭表示,貿易戰烽火四起,同步走強的全球經濟,已轉為震盪整理的分歧走勢,迫使投資人尋求資金避風港。能源基礎建設產業除了受惠於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基本面隨需求長期穩定向上,過去十年股利配發率平均超過5%,因此大獲青睞。

李奇潭強調,在成長與收益的雙引擎推動下,水電瓦斯基建產業的抗震能力高,當市場波動度擴大時,股價往往逆勢走強,適合長期投資並持有。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景氣循環向上時,資產價格往往雞犬升天,但隨著循環周期進入尾聲,只有經得起長期考驗的趨勢型資產,才有機會從中勝出。如FinTech金融科技、導入AI的精準醫療與機器人,以及自動化產業等。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以財報表現來看,美國企業平均表現良好。有鑑於全球經濟復甦有利基本面及保持低的違約率,以及高收債相對短的債券天期等優勢,持續看好中長期美國高收益債報酬表現。

國泰A級公司債ETF基金經理鄭立誠表示,相較單一海外債券投資成本高,A級公司債具備成本低、免換匯優勢,靠一張ETF即能入手頂尖公司,為投資人參與固定收益ETF的絕佳選擇。

施羅德投資固定收益產品投資總監Sriram Reddy表示,在不同的景氣階段,投資人該有不同的報酬期望以及策略。就目前來說,歐洲債市仍處景氣循環的初期階段,是債券布局不可或缺的部位。

---------------下一則--------------- 
三大債券基金 全數遭減持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YYLbCv

債市受到美國12月將升息影響,加上前景不甚明朗,導致資金上周全數撤出債券基金,根據統計,包括投資級公司債、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共三大債市,上周清一色遭資金減持,其中以高收益債券基金單周失血23億美元最多,而新興市場債基金則是已連續六周為資金淨流出,仍未出現止血跡象,僅有被當做資金避風港的貨幣基金,上周湧入118.19億美元資金避險。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雖然近期高收益債市的資金動能略顯失色,不過,統計2000年以來,若能完整持有高收益債券全年度的時間,其上漲幅度往往能優於年內最大跌幅,代表投資人宜長期持有,以享債息收益,若因為市場短期震盪而頻繁進出,反而無法享受其高息收投資成果。

再者,高收益債市自從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僅有2015年為負報酬4.5%,其它年度皆繳出正報酬的好成績,在正報酬機率高的統計下,預期今年高收益債有機會不讓投資人失望。

黃奕栩指出,從價值面來看,考量高收益券的違約率仍維持低於長期均值水準,過去12個月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僅有2.02%,低於長期均值,配合目前高收益債券利差具有投資價值等優勢,在緩升且穩定的殖利率環境,有助高收益債利差持續收窄。

儘管近期高收益債券利差來到歷史相對較低的位置,但因為高收益債券本來就有較高票息的特性,在利率走升環境之下,有助緩和利率風險衝擊,加上透過中長期息收的貢獻,也能適度減少短線擇機擇時的影響。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指出,鑑於美國經濟動能逐漸放緩,與其他區域之經濟數據表現差距漸有縮小,預料美元不至於繼續走強,新興貨幣有望止貶回穩,進而帶動新興債走勢有望回升。

再者,新興債歷經修正多時後,整體價位相對於基本面已呈現超跌,加上新興債具有高收益優勢,目前殖利率達6%,可望吸引資金回流。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年底前影響市場的因素包含中美貿易關係發展、油價及歐洲議題;川習會可望於月底登場,投資人期待中美貿易關係能有改善空間。

油價走勢對新興國家的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影響不同,如近期油價走跌、有助於印度等新興亞洲債市表現;歐洲的英國脫歐和義大利預算案不確定性仍存,且歐洲央行年底即將結束量化寬鬆,建議宜減持歐洲債市。

---------------下一則--------------- 
升息效應衝擊 美債市利差衝高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連番升息的效應已在美國債市顯現。美國垃圾級企業債相較於美國同天期公債的利差已突破4個百分點大關,創下19個月新高,美國企業的借貸利率飆升引發市場緊張,專家憂心將對企業投資帶來衝擊。

根據彭博巴克萊的相關行情資料,美國投資級企業的債券殖利率平均較美國公債多出1.28個百分點,雖較2016年2月的2.15個百分點還有一大段差距,但較今年2月時的0.85個百分點已大幅擴增,並創下2年最高。

此外,垃圾級企業的債券較美國公債的利差則升破4個百分點,來到4.04個百分點,創19個月最高,上個月時也才3.0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利差擴增正值美國企業的發債量急凍之際,更加顯示市場需求相當低迷。所以近來當企業進行發債時,市場明顯轉為買方市場,投資人得以要求更高的利率與其他更好的條件。

投資人與經濟學家都密切關注美國企業債市的走向,因為借貸成本的變化不僅攸關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也會決定垃圾級企業的存亡。

不過,與過去幾次經驗不一樣的是,美國企業債這波大跌也伴隨著美股劇烈震盪,對於部份投資人與分析師來說,這代表債市湧現賣壓可能只是反應投資人信心暫時下滑,並非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
但無論如何,這都凸顯出隨著Fed緩步升息後,已對美股與美債帶來重大的挑戰。

Segall Bryant & Hamill資深基金經理人哈里斯(Kenneth Harris)表示:「基本上美國經濟的狀態依舊很好,企業獲利也不錯,問題是出現突發性狀況的次數卻這麼多,讓人不禁擔心下一個可能引爆的新問題。」

---------------下一則--------------- 
利差高檔 美高收債後市不看淡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法人表示,美國高收益債券預估明年違約率可以降至1.5%,比今年1.75%還低,而且美高收現今的利差接近過去兩年相對較高的水準,目前是具有吸引力的進場點。

今年來表現始終突出的高收益債,在國際油價重挫壓抑能源產業高收益債表現,拖累整體高收益債走勢,11月以來,美高收債指數由紅翻黑,甚至回吐今年以來的漲幅,美林美國高收益債指數下跌0.2%。

保德信多元益組合基金經理人張嘉祐指出,短期而言,在國際不確定因子尚未明朗化前,資金動向料將舉足不前,加上價值面已有偏貴,超額報酬難以維持,使高收益債走勢持續受抑,從上周全球高收益債流出23億美元即可看出。

不過,市場預估明年高收益債發行量將較今年下滑,可望形成下檔有力支撐,一旦利空不確定性消除,高收益債有機會展開反彈走勢。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指出,根據外資券商統計,美國高收益債違約率連續3個月持平在2.02%,今年全年違約率由先前預估的2.5%調降至1.75%,明年度預估值由2%調降至1.5%,都低於長期均值3.5%,顯示企業整體信用狀態仍屬健康。

除此之外,美國經濟在全球市場中仍相對具有韌性,亦有助支撐企業利潤增長,因此整體而言,高收益債券市場仍可望持續獲得市場關注。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投資團隊表示,儘管美國高收益債券的利差已收斂,但美國企業盈餘表現持續強勁、違約率預期將處於低水平,且債券供給短絀,將持續有利於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前景。

野村企業研究與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高大維(DavidCrall)認為,儘管美國未來經濟成長可能會從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3∼4%降至2∼3%,但預計經濟健康的增長將使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維持在低檔。

目前的利差為381點,接近過去兩年相對較高的水準,因此,現在美國高收益債券提供具吸引力的進場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也表示,近期市場反應對於經濟增長的疑慮、貿易爭端及利率上揚等因素,導致市場的波動加劇,但經理人評估整體信用基本面仍穩健,不良債券的風險仍為個別情形,而非廣泛的產業情況,所以槓桿比例低、信用體質出現改善的高評級債,投資吸引力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