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補習到底好不好?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2006年07月13日
我很贊成萬媽的後來說法,往我自己臉上貼金,也有些是我<誘導逼迫出來的寶貴想法>.呵呵
綜合大家的說法,我有幾個想法.
1.每一種抉擇多少都是一種遺憾
很多事情無法兩全,選擇某一項,多少會犧牲另外一項的抉擇.如果可以知道自己的目標,曉得自己所犧牲的機會成本,思考補救的方式,或許可以降低風險.例如補不補習可以詢問自己幾個問題

2.學習評估決策
a.這個決策的風險? 風險可以承擔嗎?有沒有補救措施?
b.這個決策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我有能力負擔嗎?
c.這個決策是不是可以達成我的目標.
例如版媽擔心不補習會讓孩子基礎能力不佳,但是又擔心沒有快樂同年.可以思考如果孩子不補習,是不是有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每天讓他練習數學英文習題.如果決定要補習,但是孩子的遊樂時間可能不足,就可以利用暑假或是假日補足.或是平時更關心孩子的想法和日常生活,培養親子感情.
其次如果不補習,我有沒有能力指引孩子.或是孩子有沒有能力自學.例如花婆婆本身就去學習教數學的方法,將孩子教得很出色.萬媽家庭本身就是很精采的,這樣的家風,孩子一定是很特出的.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和資源,在找老師和補習班,就要找到可以彌補自己的弱勢.
最後補習是不是可以達成本來的預定目標.如果目標不是讓孩子上第一志願,或是覺得技職體系也可以,說實在補習沒有那麼重要.

3.人習慣擴大缺失
我本身從小一就請家教,功課也不錯,高中也考上第一志願,可是我總覺得補習剝奪我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孩子盡量不讓他們寫評量和補習.由於個人的經驗,讓我對補習敬而遠之,可是偶然的機遇下,得知我的兩個妹妹卻持不同的經驗.他們很喜歡補習,認為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策略.

雖然我兩個妹妹功課不是很好,但是現在在社會一位是服裝設計師,一位是大學講師,並不覺得有何遺憾.事實上,隨著社會歷練的累積,他們越來越有自主想法.這個發現讓我領悟,人有擴大缺失的習性,也忘了別人的資源限制.我的大姑,是農婦,他的孩子送去補習,你要他不要送,說一大堆理由,他都知道,但是做不到.不如教他如何挑選補習班.
很多事情的因果關係不是那麼相關的.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了自己的目標去補習,我不認為傷害有如此大.即使是大人安排的,只要小孩的意見大人經常聆聽,應該也可以將傷害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