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台灣能「身騎白馬走三關」嗎?

2012年06月29日
難得看到唐湘龍符合我意的說法。我一直不覺得很多議案是朝野惡鬥,朝野惡鬥大白話就是你不同意我,我的案子過不了。
問題是拿美牛,你要說朝野惡鬥也行,要說把關也可以。

http://tw.news.yahoo.com/台灣能「身騎白馬走三關」嗎.html
-字+字作者: 唐湘龍 | Yahoo!奇摩 – 2012年6月27日 下午6:08(除了「蕭台青」,哪個「青」不痛苦?)

過去25個年頭,台灣由盛而衰。蕭萬長都在國貿、經濟、經建或是兩岸的重要位置上。此刻聽蕭萬長談起「三大關卡」,百感交集。恕我直言:這三大關卡裡,豪門巨室身影太多,庶民百姓思考太少。而且,話到嘴邊留三分,很空洞。要挺,要批,都很容易;要討論,很難。

第一關,危機意識不足,決策延宕。這是警覺性的問題。第二關,政商信賴受創。這是決策方向的問題。第三關,朝野惡鬥,內耗空轉。這是基本政治問題。三個關,本質不同,層次不同,蕭萬長點了問題,沒有答案。甚至,連問題都沒講清楚。

危機意識不足,這是指什麼?蕭沒講。沒講就很難討論。我很怕這種發言,因為海闊天空,各自補述。這種話,隨便怎麼講,對誰講,什麼時候講,都對。蕭萬長的個性,沒講,或許是給馬政府面子,但是,半生為官,副手已退,如果還要顧慮馬或是誰的面子,那就遜了。忠言逆耳,苦口婆心,這種風度,政壇上大致還有,何不明說?既不明說,還徒然予人何不早說之感。幹了四年副總統,從扁朝的「總統經濟顧問」,到馬朝的「財經總規劃師」,執政得失,很難歸責蕭萬長,但顧問、規劃,總有「言責」,在大場子裡,仍是「微言大義」,講官話給官家聽,留給媒體各做各的文章,內耗,不就這樣耗出來的。

身為主持人,蕭萬長能開個頭,定個調,讓「檢討」為主的「研討」能走下去,不壞。但是,高希均講過:對有權力的人,要說真話。我希望:不只真話,要講大白話。台灣如果要趕路,要用關鍵兩年,拚黃金十年,這麼急,哪裡還有時間互相「猜心」?乾脆,講白一點,不要拈花微笑,模稜兩可。所以,我說我的大白話。也許白到白痴,但一定白。

蕭萬長說:「朝野惡鬥讓台灣陷入空轉的惡性循環」,這是執政者的濫調。每個執政者都會掛嘴上,既有三分真,又能卸七分責,這種政治語言,不學不行。

朝野不鬥,還叫朝野嗎?不管是藍綠、統獨、南北、貧富、省籍,什麼都能分彼此。分彼此,就是政治。會把「朝野惡鬥」掛嘴上的,一定是朝,不是野。而且,結果可知,一定是朝敗野勝。鬥是政治的基調,耗是內鬥的結果。嘴巴上一直說朝野惡鬥,也是在鬥。而且,鬥輸。

國民黨,不管是誰,請捫心自問:為什麼選得贏,卻鬥不贏?老選得贏,老鬥不贏,問題顯然不在民意,不在方向。問題在哪?問題一在論述能力,二在政治能力。選得贏,是馬英九的本事,鬥不贏,是馬英九的無能。關鍵事,總能聽出馬英九的論述能力不足,總能看出馬英九的政治能力不足。論述能力不好,不足以感動人心,政治能力不好,不足以排除各懷鬼胎。

溫良恭儉讓,可以選贏,不一定鬥贏。不只在台灣,全世界都差不多,民主政黨要執政執出成績,領導人要強。內鬥要內行,外鬥也要內行。要「選得贏」,更要「鬥得贏」。選贏鬥輸,還要擺出一副被人欺侮的悲腔,像是進了鬥牛場,還嫌牛太兇、太壞,就當民進黨是牛吧,但要大家去勸牛、約束牛,不被噓才有鬼。台灣25年的基本政治問題:選得贏的,鬥不贏;鬥得贏的,選不贏。

蕭萬長講的第二關:「公平正義的迷思重創政府和企業的信賴關係。」這個,雖不夠白,但起碼灰,大概懂,蕭萬長在說「証所稅」。這是比較具體可以討論的內容。但是,我的立場和蕭萬長完全相反。

「迷思(myth)」不可怕,「迷失(miss)」比較可怕。「公義使邦國高舉」。我同意,追求公平正義,不能急,有時,走曲線比走直線快,但無論如何,目標要清楚。台灣做為華人世界矚目的政治實驗室,台灣要有能力實踐「禮運大同篇」的公義烏托邦。到現在,只要讀起、唱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仍然動容。那個世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政黨、領導人永遠不該放棄追求。

時下的「青」,看到薪水,想到房價,絕望感一定很強。這種感覺,我懂。20多年前,我也「青」,我經歷過。從我服役到唸完碩士,4年多,股市狂飆12倍,房市狂飆6倍,台灣的均富、中產開始流失。無殼蝸牛運動上街,夜宿忠孝東路,我也去。密密麻麻的「一夜街友」,空氣裡,都是被這個世界遺棄的感覺。那時的蕭萬長,正從國貿局長、經濟部長、陸委會主委、經建會主委、行政院長…摶扶搖而直上,他是財經部門「吹台青」的代表,如日中天。

但是,22個年頭過去了,除了當時的「台青」蕭萬長真的「既富且貴」,當時的「青」,和當下的「青」,痛苦依舊,更痛,更苦。任何人如果覺得台灣的政治體制不公不義,我一點都不會反駁。蕭萬長先生:如果人民看不到明天的希望,為何要用痛苦來呵護今天「政府和企業的信賴關係」?過去20多年,台灣一路為企業減稅,請問:增加了什麼企業競爭力?企業把過去20多年勞工增加的生產力成果,83%左右放進了自己口袋,只有17%反映在薪資,請問:從庶民、勞工的立場,為什麼不能支持對企業和金錢遊戲者的資本利得稅?為什麼要在公平正義裡迷失?為什麼不能保有公平正義的迷思?增稅就叫迷思嗎?

長期以來,台灣政黨只有藍綠統獨,根本沒有左右。只有資本主義統派和資本主義獨派之別,誰在野,都反商,誰上台,都親商,媚商。蕭萬長說的「重創政商信賴」彷彿是溝通和配套問題,錯,這是立場問題。是「商人」的基本心態問題。台灣已經面臨經濟的嚴冬,蕭萬長應該花點心思勸勸大企業老闆們,該把手從勞工和政府的口袋裡拿出來了,放回自己口袋裡。該是企業從自己口袋拿出錢的時候了。

受創的信賴關係哪裡只是政商之間?人民和政府間,勞工和企業間,不必修補嗎?蕭萬長的問題,確實是問題,但太簡單了。太資方了。

一個政黨如果執政後還敢走穩健左翼、社會主義路線,我當然支持。這是我的公民信仰。三關?沒關係。重點是,請這個政黨可以讓老百姓相信:台灣可以「身騎『白馬』走三關」。馬英九先生,您可以嗎?


專欄作家 唐湘龍
資深新聞工作者,政論節目名嘴,現任電台節目主持人,文章固定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