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哲哲和安安的媽咪

日期

#Tag

孩子的個性太過壓抑該如何引導?

2010年11月26日
公開
10

孩子的個性太過壓抑該如何引導?   出自-親子天下精選文章 孩子的個性太過壓抑,總是忍住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用懂事成熟的模樣 來跟大人應對,該如何引導?            父母應該慶幸,孩子能夠成熟懂事應對,至少表示他已經有能力判別當時的情境中什麼才是合宜的。問題在於,孩子為何選擇表現出「合宜」的行為,而去壓抑他「真實」的內在感受。要引導這類壓抑的孩子,建立安全的親子討論氛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管是誰,要開放的表達內在想法與感受,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因為很有可能在過程中被誤解、傷害或批評。孩子通常很介意父母聽完他說話之後的反應,並藉此來決定是否要表達更多,因此在期待孩子能夠多說之前,父母得先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聽眾。在聆聽孩子分享的過程中,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多等一會:聆聽孩子表達時,當出現沉默、停頓、辭不達意的情況,父母務必要讓自己多等一會,確認真的聽懂孩子要表達的意思了,再開始給予回應。 二、看得更廣:孩子不一定有能力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因為語言不一定是他們熟悉的溝通工具。如果家長想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與想法,孩子平時的行為表現、遊戲過程、繪畫或其他作品,都是非常好的訊息來源。多付出一些心力去觀察或與孩子討論,有助於更了解孩子。 三、尊重差異:接納與尊重是讓孩子勇於表達自我的最佳方法。當孩子表達與你不同的立場或觀點時,父母要多留意自己的回應方式。如果你想要用勸告、教導、說服等方式來改變孩子,例如:「你說得很對,但是...」「這點小事有什麼好難過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真實的想法或感受並不被接納,那麼將自己隱藏起來,就是很合理的決定。

快樂瑪麗安&W13親​子文章分享

2010年11月19日
公開
21

Dear Parents: 本周主題是〝Five senses〞課堂上介紹了許多感官的器官,像是We see with our eyes. We feel things with our fingers. We hear sounds with our ears.老師們也利用簡單的小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到各器官的重要性喔~ 12/18(六)的早上將舉行聖誕節活動表演,各班的小朋友們也開始排練戲劇及舞蹈,為了不影響孩子們排練的機會請爸爸媽媽讓小朋友們準時的到校上課和同學們一起排練,感謝你的配合與支持! 11/23(二) 是J1,J2,J2A校外教學日,但最近天氣仍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況,故11/23(二)將會依學校的行事曆至防災科學教育館。 ★重要提醒: 1. 11/23 Field trip防災科學教育館:J1,J2,J2A(由於氣候關係,本學期動物園之行取消) 2.11/22(Mon)將發回『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請爸爸媽媽填寫完成後交回學校~ 3. 12/08 Birthday Party 12月份慶生 4.最近天氣多變請多注意保暖,也請爸爸媽媽替孩子們準備口罩放在書包裡備用~ ★Weekly rule: Do not mark desks or walls or floor. ★Speak English correctly 英語正確語句教學 ╳ My home have a toy car. ○ I have a toy car at home. 榮譽榜Week 13 Good Manners常規禮儀小天使 Best Effort學業進步獎 Best Improved English英文學習好榜樣 J1 Kurtis Luke Viviane J2 Dan/Sunny Wa Wa Gavin/Melody J2A Jacqueline Angel Lin Bryan J3 Sky/Yatong Benjamin Medeline J3A John Jacky x J3B x Peter Robert 隨信附上1.親子文章2.活動照片 快樂瑪麗安 內湖校區TD Amy

別逼孩子打招呼 

2010年11月19日
公開
24

別逼孩子打招呼 -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 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 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哲哲對周五要注音默寫課文小考~有點焦慮~

2010年11月16日
公開
4

升上大班後,哲哲的功課多很多~ 這反映了大多數家長的焦慮, 學校只好在每周有限的2小時中文課裡, 加強孩子的注音拼音和寫的能力, 其實,這不是爸爸和媽咪希望的~~ 哲哲的自我要求高,對老師的囑咐都會認真的當一回事。 今天晚上,哲哲跟爸爸媽咪說~周五要注音默寫課文小考~ 哲哲對這件事有點焦慮~ 因為,哲哲下課回到家大約五點(上才藝課就要六點),晚上寫功課+練琴+吃飯+洗澡,差不多就要刷牙睡覺,哲哲擔心小考考不好。 爸爸聽到很捨不得,擔心哲哲太小就要承受太多學習的壓力, 媽咪雖然也不喜歡孩子在幼稚園時期就這麼累, 可是,媽咪覺得練琴和參加學校才藝課都是哲哲自己要求,不是媽咪強迫哲哲的,所以,父母不是在這個時候幫孩子減少他該承受的壓力, 而是該陪著孩子面對壓力,克服壓力,學習時間管理和訂定學習計畫。 媽咪和哲哲討論小考的內容和準備複習計畫, 決定每天花15分鐘複習課文,考前一天再總複習。 其實,哲哲是有能力承受的, 因為,小考內容九成九~哲哲都會, 只要稍加複習+細心~就沒問題了~ 看著哲哲的學習過程, J1+J2幾乎都在遊戲,學著自我照顧能力和人際互動, J3才開始比較認真的學習知識, 媽咪發現哲哲進步很多, 除了英文的聽說能力進步,可以自然的用英文溝通,讀寫能力也增進, 中文的部分,注音的拼讀也熟悉很多, 哲哲很棒!繼續加油喔~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 By J. Dewey

2010年11月12日
公開
15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 By J. Dewey 每天跟小朋友相處,每一秒每一分都在想,剛剛教的小朋友有沒有聽懂,有沒有吸收,不斷地跟其他老師討論和研究,為的就是再次的確定小朋友可以理解,所以不斷地反覆練習,反覆地演練,慢慢地我發現,有問題了!為什麼小朋友明明都會,但換個形式來問他們,他們就露出一臉迷惑的表情,問題出現在那裡呢? 法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Jean Piaget提到The principal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create men who are Capable of doing new things, not simply of repeating what other generations have done. 我突然恍然大悟,我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啊!我把教學看的太死板,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了。 Bill Vaughan也曾提及The modern child, when asked what he learned today, replies, “Nothing, but I gained some meaningful insights”. 我不斷地努力用心在教學上,但卻用錯了方法,僅管小朋友們都懂了,但每一次只懂一件事,他們卻不能舉一反三,原來我沒有給小朋友想想看的空間,我沒給小朋友機會讓他們主導自己的學習。心智的開發、機會的運用卻是我在教學上所缺乏的。 我一直以大人、老師的身分,認為我?懂?的比較多,所以我不斷地給東西,小朋友們就一定要全盤接受。其實知識是死的∼永遠都在那裡,今日我不教,明日小朋友看到就會學就明暸了。而在學齡前的黃金階段,用對方法比給對東西還要重要。小朋友也許不知道當下在做什麼,但卻能在不同的環境、事件、問題之下選擇正確的方法做處理。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小朋友用剪刀,剪直線剪橫線,我問小朋友,如果三張紙疊在一起剪會變成怎麼樣??全斷了啊!!有沒有一樣?我問。?有啊!剪出來的都不一樣,我問他們可不可以用這些紙排出東西來,例如,花啊,房子啊,任何東西都可以。結果那次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每個小朋友都非常地有創意,但有一個小朋友把紙剪的超級碎,我問他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剪沙漠,老師!你看還可以變海哦………這個樣子就變成山了 。還有一個小朋友,剪成拼圖,開開心心的自己在拼和問其他人要不要玩他自己做的玩具。一次開放的機會讓小 朋友們自主學習,我看到了不同的想像力和驚人的創造力,而不再是我死板規定的花和房子了。 在這次教學中我達到我的教學目標-如何安全使用剪刀和直線橫線的練習,並且我也達到我沒有預期到的教學成果。之後,我們常常用我們身邊的東西做教具和學習,小朋友的反應和回應常常讓我大吃一驚和開心。教學上變的更輕鬆,小朋友學的更快樂了。而美國著名教育家John Dewey提到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我也朝著這個目標在前進。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 嚴長壽

2010年11月05日
公開
17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的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很多時候,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 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經國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因此, 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