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的543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性格特點起源於生命頭五年

2006年12月06日
公開
6

人的性格是在什麼年齡階段形成的?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很好”,但有的人卻性格“很壞”?這種好與壞的性格又是怎樣形成的?這些關於人自身的問題一直是人類不斷地在探討的問題,也是心理學家門孜孜以求尋找答案的課題。   心理學家大師佛洛德是最早開始以系統理論述人的性格形成與發展問題的人。他在長期治療具有病態人格的成年人的基礎上,追蹤這種扭曲的性格發展過程,最終發現,人的 病態性格都可以在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中找到根源。由此,他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的人格發展理論,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人的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後的人格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年期人的性格特徵早期的經驗在人格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佛洛德認為,人得性格形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因為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具有滿足自我身體成長發育的要求,但同時,客觀外界卻存在著提供滿足與限制滿足嬰兒需要的二種現實可能性,這就讓嬰兒面臨著滿足需要從而健康成長或者面臨不滿足需要從而產生心理衝突的二種可能的命運。二種不同的命運會帶給嬰兒不同的童年經驗,也就會為今後兒童性格的形成打下烙印。   佛洛德把兒童童年期心理發展分成了五個階段,他認為每一個階段兒童有不同的成長需要,也面臨著不同的心理衝突,這種種衝突既來源於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缺失,也出現於需要的過度滿足,即父母或養育者的過度溺愛。當衝突不能得到解決時,兒童會產生相應的心理問題,出現不同的性格特徵。而且兒童的心理成長也將受到相應的影響,即使在成年以後,也還會出現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衝突所帶來的問題,他將這一現象稱為:這個人的心理年齡“停留”(固結)在了那一年齡階段,就類似于我們俗話常說的某個成人思考與處理問題很不成熟,像個孩子。   佛洛德劃分兒童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為:   口欲期(0-1.5歲)   佛洛德認為這一時期人主要的需求是獲取口唇的滿足感,即嬰兒通過吸吮母乳而獲得口唇的愉快感。對於這一時期的口唇需要可以從嬰兒的生理與精神需要兩個方面來理解:剛出生的嬰兒面臨的最迫切的生理需要是解決吃奶問題;而同時,沒有任何行動能力的嬰兒也必須獲得一個強有力的保護者,因此,他的精神需要是與一個養育者建立起永久的親密關係,那個人必須時刻不離地提供照顧與保護。只有滿足了生理與精神的兩方面需要,才能給嬰兒提供一種全面的生存安全感。佛洛德正是將嬰兒這兩方面的需要以口唇的愉快感,即口欲需求來代表。他認為當環境滿足了人的口欲需要,嬰兒就會順利地建立起正常的母嬰或親子關係,獲得安全感,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對社會產生信任感,從而發展出自信的性格。   如果人的口欲需求受搓或過度滿足,則會出現這一發展階段的固結現象,即人的心理年齡將不會從這一年齡階段得以成長,反而仍停留在這一階段。口欲需求受挫,表現為沖滿不安全感,影響今後的人格成長,人將會出現自卑,自戀的性格缺陷。如果口欲需求過度滿足,會出現“口腔性格”,即表現為過度依賴、嫉妒等性格特徵。   許多兒童以至成年人的行為,都正實了佛洛德的這一理論。部分孩子在出現不安全感時就會產生咬手指的現象,即可解釋為他們由於環境改變而出現了不安全感,從而利用滿足口欲的需求來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從這一理論去理解孩子們出現的啃手指現象,可以得知這種行為是孩子心理焦慮的表現,正確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可用強制、壓抑孩子行為的方式,而是要儘量疏導、緩解孩子的不安全感,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就可減少以至消除咬手指這種滿足口欲需求的行為。   肛預期(1.5-3歲)   肛預期是指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訓練,能正常排便而滿足舒適的欲望。二歲左右的兒童與父母間的關係開始產生巨大的變化,他們的自主意識大為增強,出現“第一次逆反期”。由於這一時期幼兒主要的學習適應社會的內容是要以社會許可的方式排便,因此,父母訓練兒童學習控制排便的過程,就成為這一時期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或產生衝突的主要發展課題。如果父母給予兒童正確的訓練,並使他們在訓練過程中一直保持愉快的心理體驗,這一階段幼兒的心理成長需求就會得到滿足,他們會繼續建立與父母的親密關係,表現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能夠在今後發展與同伴和他人的社會關係。但如果父母過於放任不給予正確的訓練,或施以過於強硬的壓抑,都會使兒童發展欲望受挫,則會固結為“肛門性格”:或表現為某種迂腐、偏執的性格特徵,如:   A.特別遵守秩序,愛清潔,過分認真;   B.吝嗇,節儉,愛錢;   C.固執,不靈活。   或表現出強烈的控制欲與攻擊性(施虐)、報復性。   某些與父母關係不親密的兒童往往表現出對同伴或他人的攻擊性,可認為是這一階段兒童的需要沒得到滿足所致。糾正的方法就是指導父母重新建立與孩子間正常的的親子關係,或不再過度溺愛;或不再過分壓抑孩子,而是以父母應有的指導與要求,去關心與幫助孩子。   性蕾(俄底普斯情節)期(3-6歲)   3-6歲指這一時期兒童的興趣會轉向異性器官,愛戀異性父母,並由此使兒童學會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間都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從而具有對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適應性。三歲後的兒童開始了他們的社會性的發展,也就是從這一階段開始,兒童從自以為是母親與家庭的“共生物”,開始真正向一個“社會的人”轉變。他們開始向家庭以外去尋找情感的寄託、生活的內容,於是,他們也開始了對“人”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了 。對“人”深入認識的表現是孩子發現兩性父母的愛戀,即戀母情節的出現,這時期兒童的發展需要表現為:男孩需要向父親仿同;女孩需要向母親仿同。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兒童相應的發展需求的滿足,一是會令“俄底普斯情節”壓抑在人的潛意識,從而變成成年後神經症及其他心理障礙的根源;另一是兒童會缺乏人際關係的正常學習,成年後表現為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能感。   潛伏期(6-10歲)   一個相對平靜的階段(冬眠),兒童的興趣投向外界,與同伴的社會關係發展迅速,並奠定一生的人際關係的基礎。   青春期(10-20歲)   兒童進入軀體成熟,並且完成在家庭以外的親密客體關係的建立過程,並使自己的觀念與社會文化價值同化及適應,達到人格形成。   佛洛德的人格理論對於當今的兒童心理分析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知道意義。目前世界通行的兒童心理治療及兒童人格測量法,仍是以“弗氏”的上述理論作為理論依據。而弗氏所闡述的兒童每一發展階段必須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也都是以正常的親子關係為基礎,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撫養與教育才能夠達到的。如果在兒童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沒有得到所需要的家庭的撫愛,那就會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當時的或成年後的心理缺陷。   同時根據弗氏理論也可以得知,兒童從一出生,即開始了性格的塑造過程,並且對成人後的性格及心理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這也就為我們今天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者及父母親都敲響了警鐘,必須注意從0歲開始的兒童性格塑造問題,教育工作者要幫助父母,在兒童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建立起正常的親子關係,滿足孩子身心發展的各項需要。每一位元明眼的父母都會明白;良好的性格及心理素質的發展,將比單純的認幾千個字、背多少英語單詞等流行的“早期教育發展指標”重要的多!

2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2006年11月25日
公開
7

孩子到了1歲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發育快一些的還可以獨立幾步。 手眼活動從不協調到協調,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餅干,五指從不分工到有較為靈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對捏糖塊。雙手從“各自為政”到能夠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擺弄玩具。精細動作獲得發展,如可以獨自抱著奶瓶喝奶,打開瓶蓋,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歲多的孩子可以聽懂自己的名字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詞匯,會叫爸爸媽媽,能同成人一樣可以分辨聲源,有了明顯的回憶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記住的事情,將之運用於當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動作。 這時能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手舞足蹈,並努力配合鮮明活潑的音樂節奏做動作,會初步分辨顏色,喜愛色彩鮮艷的玩具,愛看漂亮的人臉,愛看圖畫書和大而鮮艷的圖雜。 能聽懂媽媽的話,可以聽懂常用物品的名稱,開始學說話,可以用簡單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們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樣的物體,害怕未曾經曆過的情況。這時有明顯的依戀情結,喜歡“跟”媽媽的“腳”,媽媽去哪里,他就跟著去哪能里,喜歡與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興還是生氣,會設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動討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氣。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為中心的簡單交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識,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區分開,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獨立性,會拒絕大人的幫助,願意自己動手,而且可以做些簡單的事情。 一歲半到2歲的孩子,不管看到或聽到什麼,總是會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急速成長,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記事物的名稱上。孩子一旦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有名稱后,就開始胡亂提出問題想要記起新的名字。而大人對此詢問法通常不加理會。不過2歲前后的“問題階段”所問內容都相當單純,只是令大人感到羅唆罷了。孩子就是由這種方法來記人名及事物的,這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進入2歲的孩子,面臨著許多需要學習、掌握的東西,他也開始自己思考問題,會不斷地提問,但當你在教孩子時,你會發現那些非常簡單的事物,他怎麼就那麼難懂,總是會搞錯。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經曆相比,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世界對他來說很復雜,需要你的引導和解釋。 孩子到了2歲左右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護和自我意識強烈,正在嘗試獨立自主,父母若不馬上適應這種急速的變化,只會帶來泄氣和灰心,如果順著他,也許反抗心還不至於太強,其實一個可愛且有依賴性的孩子試著反抗,這對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產生點反抗意圖,較能激起他應對人生沖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歲孩子的成長中,最明顯的是運動功能的發達,所以當孩子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吵吵鬧鬧。這時他們的思想也逐漸成熟,而且趨於復雜化,大人這時不可再一味地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喜歡凡事都有規律性,看電視的時間若加以分配,讓他在固定的時間看喜歡的節目他會很高興。 這時對時間的知覺是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們從成人那兒模仿學到了一些有關時間的詞語,但卻不能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說明了孩子對時間概念的認識還末清晰。他們的注意力從1歲起就開始不斷地發展,一般來說,1歲半時能集中注意力5-8分鐘,2歲10-20分鐘,能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自己也能獨立地玩較長的時間。 這時應讓孩子更多地參與日常生活,在這些活動中,即能促進一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讓你的感受到孩子給家庭帶來的無盡快樂,而且還能在活動中教孩子數數、認識事物,教孩子說話,培養他獨立的能力,愛清潔、整齊的生活習慣。

13-15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2006年11月25日
公開
8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句子,服從簡單的命令,還能用大人難懂的"小兒語"跟周圍人說話,甚至能模仿大人的樣子與別人"談話"。但是,他能說的只是一些由一個單詞組成的句子。 3~15個月嬰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這時您的孩子已能聽懂一些常見的最基本的日常用品名稱。當您說出某個事物的名稱時,他能從周圍環境中或圖畫中認出這個物體;當您說出身體的某一部位時,他能認出被稱呼的那個部分;他還能執行某些簡單的命令,如"把球放在桌上"、"把鞋給我"等等。由此可見,這一階段他能聽懂的話比他能說的話要多得多。在以後的發展階段,他將逐漸學會說這些話。   2.語言表達方面 這時他還只能說出一個一個的單詞,而且辭彙量不豐富,大概有一二十個單詞。他會用一個單詞表達多種意思,因爲對他來說,一個單詞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代表幾個不同的意思。如"水",也許是"要喝水"也許是"給我一點水"。可見,他最初幾個單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與您能理解的意思相同。到底是什麽意思,您要結合當時的情景和他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有經驗的父母一般都能準確"領會"自己孩子的意見。   一. 父母指南:多跟孩子談話   1. 幫孩子學習新詞 這一階段以及隨後的幾個階段裏,嬰兒學習語言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大辭彙量。您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掌握新詞。   當您想讓孩子學習某一新詞時,要儘量使用簡短的話語,不要讓大量多餘的語言淹沒了所要教的新詞。您可以變換句中的其他成分,但一定要突出您要教的詞。如您可以說:"這是球!那也是球!快抓這球!寶寶快抓球!"這樣,句中的新詞"球"就被您反復說出並加以強調了。發果在說"球"這個單詞時,您能稍微加重語氣並清楚地說出來,則教育效果會更好。   如果他開始發的這個單詞的音不準確,也不要批評他或是打斷他,可以反復說這個單詞,爲他下一次模仿作榜樣。對於他的每一次嘗試、無論正確與否,您都要予以鼓勵。   2. 多跟孩子交談 研究表明,嬰兒所掌握的新單詞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日常父母與之有意無意的交談而獲得的。喜歡而且善於與孩子交談的父母,其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明顯高於那些少言寡語父母所帶的孩子。   而且,最新語言心理學理論認爲:嬰兒最初所掌握的語言主要就是通過對周圍語言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所以,您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孩子交談。   二. 適宜的教育活動   1. 手指遊戲 手指遊戲不但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而且能給嬰兒提供練習手部動作和說新詞語的機會。無論在床上還是在地板上,您都可以讓孩子與您面對而坐,然後饒有興致地拉著孩子的手,邊念兒歌邊幫他做動作:雞鬥鬥,雞鬥鬥(將孩子的兩個食指相碰),嘟--一隻飛走啦(右手向右上方面弧線後放下),嘟--又一隻飛走啦(左手向左手方面弧線後放下)。做完這些,孩子會咯咯咯地笑起來。等您做第二遍時,他竟然也會伸出手想學著自己做,而且嘴裏還會嘟嘟嘟嘟地說個不停。雖然說得不清楚,但您能感覺得出他是在模仿您。   2. 學動物叫 孩子們喜歡小動物,更喜歡聽大人學動物叫。這是教孩子學習新單詞的一個絕好機會。您可以指著畫冊上的小動物對孩子說:"牛,牛,這是牛,小牛說話哞哞哞。貓,貓,這是貓,小貓說話喵喵喵。雞,雞,這是雞,小雞說話嘰嘰嘰……"很快孩子會把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叫聲聯繫起來,並在說話時用這些動物的叫聲來代替它們的名稱。如當他以後說到貓時,就會用"喵喵喵"來代替。   3. 發聲遊戲 嬰兒喜歡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您可以和他玩各種發聲遊戲。比如,當您和孩子面對面時,可以用嘴唇發出以下幾種聲音並鼓勵孩子模仿:(1)嘴唇拱成圓形並往外吹氣,發出"shi-"音,這樣可以讓孩子及早練習普通話中最難發的卷舌音。(2)依次發韻母音,每次發一個,如"a、o、e、i、u"等等。每次發音可以適當地變換音調的節奏,就像歌唱家在練聲一樣。(3)把兩個韻母音連在一起發,每次發兩個,如"u-o-、a-o-、o-u-、i-e-、i-a-"等等。如果你會唱歌,可以把這些音當歌一樣唱出來,每首"歌"裏不要太多的音,一兩個就行。   4. 猜猜看 把孩子平時愛玩的玩具都收起來,放進一個不透明的口袋裏。然後跟孩子面對面地坐著,指著口袋問他:"寶寶猜猜看,裏面是什麽?"他會看看您,又看看口袋。當他從裏面拿出一樣玩具時,您把口袋合上並高興地告訴他拿的是什麽玩具,如"啊!積木!寶寶拿的是積木"等諸如此類的話。如此反復幾遍以後,您可以指著地板上孩子拿出的玩具問他:"這是什麽呀?那是什麽呀?"如果過了一會兒他還不回答,您就告訴他:"噢,這是小汽車,寶寶的小汽車!"   三. 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努力模仿成人的動作和語言(主要是語音和新詞);能夠聽懂10個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稱和一些他比較熟悉的簡短的句子;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8個左右;能根據成人的要求分別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會按成人的要求指出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和物;會搖頭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說一些成人不容易聽懂的"小兒語"。   16-18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到了這一個階段,您就會發現,孩子就像電腦一樣,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新的資訊並“貯存”起來,新掌握的詞語層出不窮。您甚至可以和他進行“對話”了。您會感到吃驚,他確實有一種“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語)。嬰兒的機械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   一、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16~18個月的兒童能夠聽懂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話。對於有方向性的命令式語言,不用借助任何手勢或面部表情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如9個月時您對他說“寶寶,過來”,必須伸出雙手迎接他,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多的是憑藉您“雙手迎接”的動作。而現在您只要說出這句話就行了,不用憑藉動作或面部表情,因爲他已經能理解您的指令式語言了。    2.語言表達方面 孩子已會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命名,如把撥浪鼓叫作“咚咚”,把貓叫作“喵喵”等。但是,他在命名或使用新詞時會出現一種“泛化”現象。比如,他會把所有的四條腿動物都叫作“狗狗”,把所有的圓形物體都叫作“球”。這表明他的語言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這一階段,有的孩子說話時還有“小兒語”。他的小兒語中有旋律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變化,在某些情況下很像成人說話。有時,他還喜歡模仿成人沒有意義的話。   二、父母指南   跟他談周圍的一切 孩子渴望瞭解和學習周圍的一切,您應該告訴他大家正在做的事情,如媽媽在打掃房子、爸爸在看報紙、寶寶在玩球等。每當孩子接觸新事物、體驗新情感時,您都要教他說有關的詞語,跟他談談他看到、聽到和做著的事情。還可以談談最近發生的或不久就要發生的事情,但一定要用短小簡單的句子。千萬不要錯過機會--跟他說話!  三、適宜的教育活動   1.自製“小圖書” 從現在開始,您的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圖書了。您可以自己做一本,如有合適的也可以買一本。書裏面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人和物的圖畫。這本書將很有效地增加孩子的辭彙量,而且您會發現您的孩子會時常向別人“炫耀”他擁有的這本書。   您可以在他的“小圖書”中貼上全家人的照片,貼上家裏的玩具、寵物以及各種常見物品的照片或圖片。然後您就和他玩“您說他找”或“他說您找”的遊戲。您每說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就讓他在書中找到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並指給您看;或他說出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您在書上指出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來。這種遊戲能不斷發展他的語言能力。   一開始,您做的書不要超過4-5頁。等他熟悉這本書裏的所有內容以後,您再從低幼讀物上剪下一些圖片,增加書的厚度和新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遊戲,您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辭彙量增長得極其神速!    2.一、二、三! 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4~6個月時就已能辨別出事物在數量上的最基本差別(如一塊糖與許多糖),有了數概念的萌芽。在日常生活中,您有很多機會可以對孩子說數詞。如吃點心時,您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塊餅乾,兩塊餅乾,三塊餅乾!”   3.洗澡時的遊戲 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在澡盆旁邊放一個裝滿玩具的小籃子。裏面放一些塑膠的船、小桶、鏟子、勺子、杯子和小壺等等,他洗澡時可以從籃子裏裏拿出來玩。他一邊玩,您一邊告訴他,他正在玩什麽,怎樣玩。這樣,他就能聽到很多描述動作和活動的詞語。如下面這些例子:   當他用杯子在澡盆裏舀水時,您可以對他說“啊,你在用杯子舀水”,“現在杯子滿了”,“你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吧”等等。   您還可以從澡盆裏捧出肥皂泡來吹,然後對他說“寶寶看我吹泡泡”,“它們飄得真高”,“寶寶你也來吹泡泡,好嗎?”等等。   這樣,您的孩子在洗澡的同時,語言和動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是一舉多得!   4.“打電話” 當您打電話時,可以讓孩子也來聽聽您和誰在講話。孩子對打電話深感好奇,對電話裏傳出的聲音他會感到非常驚奇。   如果家裏人或熟人來電話且沒什麽急事的話,您就可以把孩子叫過來,讓他跟人說話。對方在電話那端會不斷地向孩子發問,您會發現孩子非常想回答、想說話,但最後卻只能夠嗯嗯哼哼地“回答”對方的問題。這很正常!他只是不習慣於“跟電話說話”而已。 有了以上經驗後,您可以用玩具電話在家跟孩子“練習”打電話,您跟他“打電話”時,一定要用語簡單明瞭、結合他熟悉的事情來說,而且您一定要耐心聽完他的講話,鼓勵他多說。   這個遊戲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它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遊戲。   四、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可以理解簡短的語句;理解並且喜歡節奏和歌曲;能夠理解並執行成人的簡單命令,如“把杯子給我”;能夠理解的詞語比他能說出的要多得多;能夠聽懂並指出自己身體的各部分;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20個左右;喜歡翻弄帶圖的書並指指點點;會說“不”以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跟人打招呼(“您好!”)和道別(“再見!”);會對他看到的物體進行命名,命名時常有泛化現象,如用狗來稱呼看到的老虎、狼等四條腿的動物   19-21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你的孩子18個月時,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只有20個左右,而到21個月時,他將說出100多個單詞。爲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別呢?因爲在本階段裏發生了一次“詞語爆炸”現象。   一、 19∼21個月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 語言理解方面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將越來越“善解人意”,因爲他能理解的詞越來越多,可以說是“與日俱增”,每天都在增加 辭彙量。   除了名詞以外,他還可以聽懂很多描述事物特徵的形容詞,如“熱、漂亮、髒”等等。對於一些描述方位的詞語。 如“在裏面、在外面”等,他也能理解。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詞語,他已能全部理解了,比如“坐、看、吃、睡、打開、關上、拿、走”等等。有趣的是,從這一階段開始,他牟擺脫情景單獨理解您的語言了,如您什麽都不拿對他說“來,我給你梳梳頭”時,他也能準確地理解。   另外,這一階段他開始不斷地向您提高。他總是要您告訴他各種事物的名稱,問您“那是什麽”、“那叫什麽”等問題。這實質上是他在學習語言。這個時期是他掌握詞語的第一個關鍵期!   2.語言表達方面   這一段,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發生質的飛躍。他以每個月平均說出25個新單詞的速度發展著。這種掌握新詞速度猛然加快的現象,我們稱爲“詞語爆炸”。許多母親都有這種突然的感覺:孩子怎麽一下子會許多詞語了呢。 另外一個大的變化就是,這階段您的孩子將說出由兩個單詞組成的句子來,這就是我們說的“雙詞句”。如他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