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渝&芯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白玫瑰運動

2010年09月25日
公開
44

不方便參加集會遊行 媽咪精神上支持 今天特地穿上黑上衣 別上昨天特別買的"白玫瑰" 響應這次的活動訴求 白玫瑰運動 是三十萬為關心孩子未來跟婦女的安全而起,我們希望以柔和並對所有參與活動的人的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因此謝絕所有有政治目的或者是政治熱愛者的加入。畢竟,我們在乎的孩子跟婦女是沒有標籤、沒有藍綠的,他們的安全需要我們一起維護,所以太過激進的活動跟言詞,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活動訴求: 一、建議妨害性自主的保護對象: (1)由七歲以下擴大十四歲以下。 (2)身心障礙者。 二、關於孩童受性侵害之後,在偵查庭到每一審的準備庭、審理庭及言辭辯論庭,建議皆應有兒童心理專家全程陪同受害者出庭。 三、針對不適任法官的評鑑與退場,不受憲法終身職保障。 活動細節: [ 925 白玫瑰運動 ] 司法配不上純潔的小孩 集會時間:2010.9.25(六) 18:00∼22:00 集會地點: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 (總統府前) 地圖參考:總統府交通路線圖 附註: (1)活動的穿著,以黑色上衣為主,當然大家希望孩子穿白色上衣代表聖潔,我們也覺得非常有意義,所以當天孩子的穿著,大家方便就好 (2)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每個人可帶著一個小手電筒,照著手中的白玫瑰,讓聖潔的白玫瑰,發散著溫暖的光芒。 注意事項: (1)我們的集會以柔性訴求,謝絕任何政治目的。 (2)請務必牽好您的小孩,平安參加,平安回家! (3)愛我們的孩子,也愛我們的環境,請勿棄置垃圾! (4)請自備礦泉水,雨衣或雨傘。 (5)遵守和平紀律原則,聽從總指揮或糾察員之指示。 (6)若有身體不適或任何緊急事件,請立刻與糾察員連絡並尋求幫助。

非新生、青春期小孩年長4∼6公分才正常

2010年09月20日
公開
46

非新生、青春期小孩年長4∼6公分才正常 更新日期:2010/09/20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家長們可知道家中的小孩,一年要長高幾公分,才算正常?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與青春期階段,孩童的生長速度較快外,一般來說,小孩子每年要長高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因小孩三歲過後,較少因預防接種帶到醫院來,家長應多注意幼童三歲以後的身高發展。 陳永綺指出,門診曾接獲一名小五的男童,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跟其他同年齡孩童身高比,身高差了將近十公分。醫師進一步檢視孩童的身高紀錄發現,小男孩從小學三年級起,一整年都沒長高,四年級也僅長兩公分,兩年內未明顯長大,也讓他遠比其他同學的身高整整少十公分。 醫師確診發現,原來小男童是患有過敏體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都在應付過敏體質造成的不適,並沒有多餘、充分的營養,足以讓他長高,導致出現兩年沒長大的情形,所幸個案在青春期前發現,仍有機會多少挽救已遠落後他人的身高差距。 醫師陳永綺進而補充,一般來說,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小孩平均每個月會長十公分,與青春期階段每年長十公分外,其餘時間,小孩每年要長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應每年注意幼童的身高情形,若發現生長速度緩慢,盡快就醫確診。 同樣是愛吃甜食,為什麼會出現小胖子與小瘦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重差距?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吸收與消耗量是造成孩童吃成小胖子或小瘦子的原因。 一樣是愛吃甜食、高熱量速食、喝含糖飲料,有小朋友吃成個小胖子,面臨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卻也有小朋友因胃口不大,三餐以外吃甜食,導致正餐吃不下,而越吃越瘦。相同的飲食型態,為何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體重結果? 陳永綺解釋,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吸收力與消耗量不同,對吸收好的小朋友來說,再加上都未活動消耗熱量,就可能出現大胖子,而瘦小的小朋友因吸收差,若消耗量大,就可能吃成「山比巴」(瘦子)。 陳永綺補充,除了先天遺傳與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體重偏輕的學童,都是因偏食,即零食點心吃得比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主食還多所致。 也因孩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容易有貧血、情緒障礙、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與影響生長發育等情形,醫師因而呼籲家長,平常應多關心孩子的飲食型態,對體重過輕的小孩來說,因胃口較小,建議三餐正常外,點心時間可補充牛奶、豆類、優酪乳、水果等食物,但吃點心時間與份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避免吃甜食、含糖飲料、薯條炸雞等油炸速食;對有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應要求節制。

非新生、青春期小孩年長4∼6公分才正常

2010年09月20日
公開
53

非新生、青春期小孩年長4∼6公分才正常 更新日期:2010/09/20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家長們可知道家中的小孩,一年要長高幾公分,才算正常?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與青春期階段,孩童的生長速度較快外,一般來說,小孩子每年要長高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因小孩三歲過後,較少因預防接種帶到醫院來,家長應多注意幼童三歲以後的身高發展。 陳永綺指出,門診曾接獲一名小五的男童,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跟其他同年齡孩童身高比,身高差了將近十公分。醫師進一步檢視孩童的身高紀錄發現,小男孩從小學三年級起,一整年都沒長高,四年級也僅長兩公分,兩年內未明顯長大,也讓他遠比其他同學的身高整整少十公分。 醫師確診發現,原來小男童是患有過敏體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都在應付過敏體質造成的不適,並沒有多餘、充分的營養,足以讓他長高,導致出現兩年沒長大的情形,所幸個案在青春期前發現,仍有機會多少挽救已遠落後他人的身高差距。 醫師陳永綺進而補充,一般來說,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小孩平均每個月會長十公分,與青春期階段每年長十公分外,其餘時間,小孩每年要長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應每年注意幼童的身高情形,若發現生長速度緩慢,盡快就醫確診。 同樣是愛吃甜食,為什麼會出現小胖子與小瘦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重差距?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吸收與消耗量是造成孩童吃成小胖子或小瘦子的原因。 一樣是愛吃甜食、高熱量速食、喝含糖飲料,有小朋友吃成個小胖子,面臨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卻也有小朋友因胃口不大,三餐以外吃甜食,導致正餐吃不下,而越吃越瘦。相同的飲食型態,為何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體重結果? 陳永綺解釋,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吸收力與消耗量不同,對吸收好的小朋友來說,再加上都未活動消耗熱量,就可能出現大胖子,而瘦小的小朋友因吸收差,若消耗量大,就可能吃成「山比巴」(瘦子)。 陳永綺補充,除了先天遺傳與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體重偏輕的學童,都是因偏食,即零食點心吃得比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主食還多所致。 也因孩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容易有貧血、情緒障礙、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與影響生長發育等情形,醫師因而呼籲家長,平常應多關心孩子的飲食型態,對體重過輕的小孩來說,因胃口較小,建議三餐正常外,點心時間可補充牛奶、豆類、優酪乳、水果等食物,但吃點心時間與份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避免吃甜食、含糖飲料、薯條炸雞等油炸速食;對有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應要求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