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大寶馬米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怪了?!又不是腸病毐

2007年11月15日
公開
24

趁著要出院之際 再把醫生抓來問個清楚 得到了這樣的解釋...... 這不是腸病毐,只是初期症狀很像 但因手腳都沒水泡 若是腸病毐牙齦是不會紅腫出血的 且他的喉嚨也沒有小白點(潰瘍),所以也不是咽峽型腸病毒 推斷是『齒齦舌炎』 手指上的則是『『蜂窩性組織炎』 是因為咬了手指的關係 將口腔的病毐帶到手上 因此感染.. 厚~~~~我真得已經霧煞煞了啦..@@ ------------------------------------------------------------- 鑑別診斷疱疹性咽峽炎 與 疱疹齒齦舌炎 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後半部」咽峽位置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因類似疱疹表現,直譯為疱疹性,但有的專家建議直接叫咽峽炎而不要加上疱疹性,因為當年翻譯時不知是腸病毒引起,一般人又容易與疱疹混淆,尤其兩者在初期症狀都很類似。如果牙齦紅腫,舌頭潰爛,口腔前部黏膜也有破洞,四肢無水泡,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齒齦舌炎,不是腸病毒,但可能會張口就流血,即早給予ZOVIRAX可有效防治疱疹齒齦舌炎變嚴重(健保一般是不會給付的),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對此藥則無效。 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皰疹性齒齦舌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甚為相似,但是「皰疹性齒齦舌炎」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前半部」,一樣會疼痛、流口水,但不是腸病毒造成的。

『咽唊炎腸病毐』

2007年11月12日
公開
30

腸病毒典型常見症狀: 手口足病 ─ 發燒或微燒,手掌(圖1、圖5)、腳掌、屁股(圖4) 和膝蓋(圖3、圖6 )等部位零散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圖2),而疼痛、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疱疹性咽峽炎 ─ 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處(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嬰幼兒有些第一天只有發高燒輕微嘔吐,咽峽部可能是正常或有點紅暈水泡而已,到第2、3天才有明顯小水泡或潰瘍。因此有些家長不瞭解為什麼第一天看診的醫生沒看出來,其實在流行期,發燒幼童都應注意口腔變化的可能性。 因此醫生有時會請有懷疑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次日回診檢查確定,或發燒小朋友回家抱怨喉嚨很痛、厭食流口水,可再請醫生看看喉嚨並檢查四肢、膝蓋及屁股。 ◎疱疹性咽峽炎常被誤以為是長牙 嬰兒發燒、厭奶、流口水增加,也應請醫生檢查寶寶的咽峽部,有無小水泡或潰瘍,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常被阿媽誤以為是長牙沒關係。 鑑別診斷疱疹齒齦舌炎 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後半部」咽峽位置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因類似疱疹表現,直譯為疱疹性,但有的專家建議直接叫咽峽炎而不要加上疱疹性,因為當年翻譯時不知是腸病毒引起,一般人又容易與疱疹混淆,尤其兩者在初期症狀都很類似。如果牙齦紅腫,舌頭潰爛,口腔前部黏膜也有破洞,四肢無水泡,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齒齦舌炎,不是腸病毒,但可能會張口就流血,即早給予ZOVIRAX可有效防治疱疹齒齦舌炎變嚴重(健保一般是不會給付的),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則無效。 觀察有無重症前驅症狀的變化 如果小孩子的活動力不錯、精神狀況很好,就可較放心觀察。但嚴重併發症大多以猝發型式突然出現,仍應小心,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在皮膚上 (手掌、腳掌、口腔黏膜、屁股和膝蓋) 出現疹子的5天內。   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儘速請醫師診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腦炎及心肌炎等。 (1)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 (2)肌抽躍(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持續嘔吐。 (4)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疑似川崎症

2007年11月09日
公開
36

症狀有些有,但都不是很嚴重~ 拜託老天爺要保祐啊.....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稱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 是屬幼兒期的一種急性疾病。 川崎症白話一點講就是全身性血管發炎,他的病因不明,不會傳染,是近期 才發現的疾病,台灣第一例發現的病患至今也才30歲左右,所以會不會遺傳 尚且未知.醫生說:他的後遺症就是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冠狀動脈容易有 併發症,所以患者必須定期作心臟超音波追蹤,直至成年他主要的影響在 於心臟方面的問題,所以算是重大疾病之一。 症狀: 1.臨床症狀包括持續高燒(39∼40℃)達5天以上。 [有燒 但都在 37.6~38.1左] 2.全身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丘狀皮膚疹。 [有紅疹會癢,之前醫生診斷為蕁麻疹] 3.頸部淋巴腺腫大。 [有輕微腫大] 4.眼結膜充血。 [目前沒有] 5.舌頭嘴唇潮紅乾裂。 [有草苺舌、嘴唇潮紅] 6.手足硬狀水腫。 [目前還好] 7.嚴重者有腹痛、腹瀉、咳嗽及關節痛等。 [有腹瀉] 8.發病約2週後,進入恢復期,出現指端間或肛門周圍的膜狀脫皮現象 。當心合併症! 川崎病的這些急性期症狀,約10∼14天後會康復,但有15∼32%的病童 會產生心臟的合併症,(如:冠狀動脈炎、心瓣膜炎及心肌炎等)。凡 引起冠狀動脈炎者,可能發生冠狀動脈瘤,甚至冠狀動脈狹窄及阻塞, 嚴重者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病因: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許多研究及報告顯示,可能是一種病毒 感染所致,少數的病童有家族史。 治療:因病因未明,所以無特殊的治療與預防的方法,但常見的方式為 以下3種。 1.靜脈注射高劑量的血清球蛋白:可有效減少冠狀動脈瘤的發生。 2.阿斯匹靈:川崎病的急性期多使用阿斯匹靈以退燒並預防血栓的形成。 3.心電圖與超音波檢查:若有冠狀動脈瘤形成者,需要長期治療,並定期 做心電圖及超音波心圖檢查,以追蹤並檢查冠狀動脈病變的狀況。 小叮嚀:川崎病是一種新興疾病。1967年在日本,由川崎富作醫師首先 報告,隨後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生。若寶寶發燒5天以上,且眼結膜及嘴唇 潮紅,舌頭紅腫如草苺,應懷疑此病。     轉貼://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

蕁麻疹

2007年11月06日
公開
22

蕁麻疹又名風疹塊,台灣人稱之為起凊膜•這三個名詞,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會發一種特別疹子的過敏,這種疹子英文叫wheals,中文卻沒有很好的翻譯• Wheals長什麼樣子呢?其實他跟剛被蚊子咬時的疹子很像,會紅紅鼓鼓的一顆,甚至一大塊•常常一發不可收拾,全身到處都長•但是他卻和被蚊子咬有一個最大的差別,那就是個別的疹子往往一天就不見了;正因它有如此來去如風的特性,才會被叫做風疹塊•和吹風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甚麼會得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的成因,其實就是一種過敏反應。常見的過敏原包括: 一 藥物 抗生素﹝像盤尼西靈﹞ 非類固醇類的鎮痛解熱劑 阿斯匹靈 鎮定劑 利尿劑 一些非處方藥﹝感冒成藥、制酸劑、維他命、瀉藥、眼藥水、耳藥水﹞ 二 食物 海鮮 高蛋白食物﹝蛋、牛奶﹞ 食品添加劑﹝包括色素及防腐劑,如azo dyes, benzoates, salicylates﹞ 核桃 巧克力 菇、筍 三 病毒 各式各樣的病毒感染﹝像引起感冒的呼吸道病毒,引起上吐下洩的腸胃道病毒﹞都有可能引起皮膚的過敏反應 通常第一次接觸這些過敏原時並不會引起過敏反應,但是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會認識它;所謂“一回生,二回熟”,當下一次我們再遇到同樣成份的過敏原,且我們的免疫系統“看它不順眼”,就可以招集十萬大軍圍剿過敏原;當這個免疫系統反應在進行時,表現在外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皮膚過敏。 急性蕁麻疹要如何治療? 治療急性蕁麻疹,首要之務,當然是找出過敏原,進一步避開過敏原,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 可惜的是,若非是很明顯的藥物或食物,通常都找不到過敏原•筆者往往半夜被急診病人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我今天吃的和平常都一樣,為什麼會過敏?其實,上面所列的食物只是代表性食物,還有太多的例子並沒有列出來;更何況一餐的食物就可以隱藏太多的過敏原•比方說,你吃的是水餃,過敏原卻是沾料中的食用色素;你吃素,過敏的卻是青菜上殘流的農藥•從這些例子就不難了解,有時耍找出過敏原是何等的困難了• 所幸,急性蕁麻疹來的快去的也快;通常只耍不耍再遇到過敏原,幾天內就會痊癒•因此就算不確定過敏原,上面所列的食物禁口幾天,倒也無傷大雅;等風頭過了再吃也無妨! 除了避開過敏原,口服抗組織胺是最重要的治療,它可以阻斷你過敏反麼中的一些步驟,來避免新的皮疹出現•現在的抗組織胺多半已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你可以和你的皮膚科醫師討論用何種抗組織胺對你最合適• 有時候過敏反應太強,很可能無法完全被抗組織胺控制;這時候可以考慮搭配短時間的口服類固醇•只要短時間,這並不會傷身體,別過份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