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柔柔&恩恩的媽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9年07月22日
公開
15

日全食~

很難得,我們竟然看見囉~ 雖然很克難的看~"~那時剛好跟媽一起出去,銀梅打電話來通知.... 老媽竟然說"聽說那要吃....才能把它趕走" ~"~老媽...這只是太陽,地球,月亮剛好連成一線啦~(哈,這也是銀梅跟我說的^_^) 日食,又作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是相當罕見的現象,在四種日食中較罕見的是日全食,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所以時常吸引許多遊客特地到海外去觀賞日全食的景象。例如,在1999年發生在歐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觀光客特地前去觀賞,也有旅行社推出專門為這些遊客設計的行程。 古時,人類缺乏天文學知識,以為日食是肇因於天狗食日,或象徵災難的降臨,而在日食時舉行儀式。但在現代社會中,日食的這層意義已逐漸為人們所拋棄。 最近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9年7月22日,下一次的日全食將發生於2010年7月11日。 原理 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發生。 日食可以分為四類: 日全食: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然而,也只有在日全食發生時才可能用肉眼觀測到模糊的日冕。日全食只在月球位於近地點時發生,此時月球的本影錐長度較月地之間距離長,本影錐才能掃到地球表面。由於太陽的實際體積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塊非常小的區域見到,因為月亮的本影對太陽來說只是一個小點。(在全食區之外,所見的食相是偏食) 日偏食:中國史書上稱「日有食之,不盡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為觀測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區中,觀測者會看見一部分的太陽被月球的陰影遮蓋,但另一部分仍繼續發光。太陽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據兩者中心的視距離遠近(太陽被月球遮蓋的最大直徑)來衡量食的大小。通常日偏食是伴隨著其他食相發生,如日全食。但某些日食只可能是日偏食(不伴隨其他食相),因為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太遠,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 日環食:當月球處於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到達地球的是由本影錐延長出的偽本影錐。此時月球的視直徑略小於太陽。因此,這時太陽邊緣的光球仍可見,形成一環繞在月球陰影周圍的亮環。(在環食區之外,所見的食相是偏食) 全環食: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於地球為球體之關係,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常為在食帶中間),在食帶兩端由於影錐未能接觸地球,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環食。所以,當全環食發生時,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先後出現環食→全食→環食。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最近的一次在2005年4月8日。

2009年07月20日
公開
15

全校返校

10:10放學

2009年07月12日
公開
29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學習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裡生了我。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 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 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 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我不懂得那以國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 我的春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1993年5月,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也不能讓孩子苦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 一天,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母親忙碌時,自己就像廢物一樣。” 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回家後,我安慰老大: “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 可是,老大說:“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捲成成品,然後入油鍋去炸。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 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 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20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10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 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中國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鄰居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裡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 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家裡的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 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收取費用的同時,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 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 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個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 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間,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 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這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 正確的答案是“教育”。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 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 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 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 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1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 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 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過,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 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 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 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 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 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 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 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壟斷經營中國遊;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 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 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 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 這句話很難說嗎?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 “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2009年07月11日
公開
14

林依晨:和自己和解,永遠不嫌晚

林依晨:和自己和解,永遠不嫌晚 2009/05 康健雜誌 126期 「我腦下垂體長了腫瘤,老天爺對我真好。」 這兩句像是玩笑話,卻是26歲的林依晨歷經手術後,接受《康健》專訪時說的話。 今年初,經過腦部MRI在大腦蝶鞍部發現兩公分的蛋形囊腫,醫生這個宣判後來 變成祝福,林依晨在幾個月內經歷人生上上下下,體會到「禍福相倚」。 如同出版人郝明義公開自己黑戶佛教徒身份,在《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所 寫的:「遇到再倒楣的事情,裡面一定藏著一個寶物。同樣的,得到一個再好 的寶物,裡面一定藏著一個定時炸彈。」 手術後不久,與林依晨相依為命的媽媽先是暈眩,而後暈倒家中,緊急送醫 後,發現是小腦二度中風。 但才不久之前,林依晨風光贏得金鐘影后。面對台下尖叫的粉絲,林依晨不但 沒哭、還冷靜得出奇,她在台上說:「演員的使命是要讓觀眾看到更深層的人 性」。 從參加捷運美少女選美到成為電視偶像劇一姐,林依晨得獎並不僥倖。 讓林依晨登上影后的《惡作劇二吻》不僅是偶像劇,更是難討好評審的續集, 但評審說,「林依晨表現出戲的層次,這部戲沒有她就垮了。」 私底下,林依晨也才以多年積蓄買下人生第一個房子,達成人生階段目標,還 高興得邀請高中同學到新家玩。  只是,寶藏背後的炸彈早已引燃。  去年,林依晨在大陸趕拍《射雕英雄傳》,連著六天六夜沒閤眼,她穿著單 薄的戲衣在零下低溫發抖,化妝的空檔時眼淚無法控制地一直掉,「身體用自 己的方式在發洩,」林依晨對媒體說。  其實,身心早就在抗議。表面看似腦下垂體長囊腫影響了內分泌,但林依晨 詮釋是「被自己打敗」。  身體上,林依晨長年瘦不下來,深受水腫困擾,更嚴重的是她月經從沒準時 過。心理上,她睡得很淺、常做惡夢,夢裡常是被人追殺或是跳下高樓。  第一次面對住院、手術時,她很害怕,混亂到以為媒體上出現過的麻醉疏 失、手術疏失已經發生在自己身上,她力求自制,靠著讀秒度過彷彿飛機起飛 的麻醉過程。  「飛機降落」後,手術成功,但副作用等著她。手術前,醫生淡淡地說手術 的副作用是會「情緒化」,但林依晨的叛逆期來了。  像青少年一樣她有一堆話要說,她要說出這7年的害怕、恐懼、憤怒,她要說 被別人壓榨得太多,她要說自己是一個太爛的好人,一股腦地說、不顧後果地 說,媽媽求她不要說了,她還是要說,連說了六天六夜後,喉嚨急性發炎掛急 診。 鬆綁,慈悲對自己 她趁這個機會鬆開綁在身上的繩索。 長達7年的第一條繩索就是和母親的親子關係。青春期她從沒去過西門町、沒去 過KTV、沒騎過摩托車,同學說她曾經志願是新聞系,有空永遠都在讀報紙。 雖然媽媽在假日也會帶弟弟和她去中正紀念堂玩,物質生活沒有缺憾,但她不 像年輕人玩過、瘋過、笨過,她沒有年輕過。她對相依為命的媽媽說,「妳對 我太要求了,妳對我的管教太嚴厲了」。 林依晨一方面怨母親,一方面又心疼母親。 高二時她才突然知道長年在外做生意的父親,其實早在她5歲時,就已經和母親 離異。母親一人靠著微薄的薪水和現金卡扶養她和弟弟長大,獨自吞下現實的 冷酷。 當時,媽媽就已經累得小腦第一次中風。在《惡作劇之吻》裡,林依晨演出踡 縮在醫院角落,危危顫顫地拿著電話筒打電話,然後放聲大哭,就是「偷自己 的生活,」她曾對媒體說。 隨著母親嚴格管教而來的第二條繩索,是性格上的完美主義。 林依晨曾在媒體上展示過整理得乾淨整潔的包包,大包裡又有小包,每樣東西 各有歸所,她家裡的擺設更是井然有序,只要別人稍一移動,她馬上知道。但 這樣的整潔並「不是為了用得順手,而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她說,現在她故 意把一樣小東西從抽屜拿出來亂放在桌上,才發現「不完美好快樂」。  完美主義也發揮在生活自律。只要沒拍戲,林依晨早睡早起,晚上10點睡 覺,凌晨4點50分起床聽英語廣播加強語言能力,那時因為活得壓抑,「我很自 律,但我不因此而快樂。」  林依晨禮貌周到,7年來每年都會在教師節前一週喬裝回校探望老師,好友生 日她也是無論在世界何方,無論多晚,一定有通祝福的電話,這些也是從小母 親的諄諄教誨。但今日林依晨也想放鬆一點,因為將心比心替別人想,「嚴以 律己、也嚴以待人,別人和我相處會有負擔。」  不會說「不」,是她的第三條繩索。  林依晨進入演藝圈後,雖然一開始是玩票性質,後來演出興趣,全心全意投 入其中,感受到演戲帶來的快樂、省思與感動。  但後來她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以前會演到忘我到忘記時間,但「某一天我會 看錶看什麼時候收工,」她迷了路,她努力扮演好應該扮演的角色,但她不再 感到快樂。  硬撐,讓她成為不斷破紀錄的超人,從兩天兩夜不睡到六天六夜不睡,再到 八天八夜,「我讓別人壓榨我太久」,林依晨說。  現在她想通了,「我曾要求自己95分,得到92分時還沮喪,今後我要過八分 之五的人生,」即大約六成,又不需像八分之四切割,適度、適時的均衡生 活。 心轉,境也轉 心境一轉,改變的還有歌聲。 很多粉絲都知道,林依晨很想出唱片,因為她從小就會唱,是合唱團的女高 音,也有很多人捧著錢歡迎林依晨出片。 然而,她一直對外說「沒有準備好」,雖然偶爾她也主唱她主演的偶像劇主題 曲,但奇怪的是,只要是公開場合,便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聲音,走音、無法 唱現場的惡夢纏繞著她,從2004年以來她持續地練唱,已經換了四、五個練唱 老師。 「我準備好了,」心境一轉,人放鬆了,聲音竟然莫名通暢了。 工作上也是如此。 林依晨過去最受爭議的《射雕英雄傳》的黃蓉一角,開拍前就有大陸媒體嘲諷 她是史上最「珠圓玉潤」的黃蓉,暗指她不夠纖細,再加上已有多位前輩留下 許多經典,林依晨接戲時想,自己努力一點或許可以演成黃蓉,但放開了就海 闊天空,現在林依晨說「我也能演黃藥師、老頑童」。 因為「自己」是最難演的角色,心鬆開了,鬆開別人的期望,不在乎悶棍或掌 聲,當然演誰都可以。 在感情上也一樣。儘管林依晨一直以來在戲裡和人深情纏綿,在戲外是眾多少 男的偶像,但進演藝圈7年來林依晨竟然都沒有緋聞,就算有,也是大家都知道 的假緋聞。  但實際上,過去四、五年來她死心眼地暗戀一個男生,擋掉許多幸福的可 能,現在終於放開自己後,才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關心她,桃花朵朵開了在等 她。  鬆綁自己,與往事和解,最難的是「和上一代和解」,她做到了即使是40、 50歲的中年人都很難做到的事。  去年,經濟困難的爸爸回來見她,希望以後能夠接送林依晨上下通告,以原 本的交通費補貼他的生活,爸爸約她第二次時,林依晨說「我是一個演員,我 可以感受到他的誠懇(意指分辨真情和假意),」不顧媽媽反對,就答應了, 爸爸當場老淚縱橫。  現在,爸爸便是林依晨的司機兼保鏢,每次看爸爸用筆記本記林依晨的通告 時間,林依晨就會想到小時候聯絡簿上爸爸的筆跡。  訪問當天,林依晨還帶爸爸去做了假牙的齒模,爸爸臼齒蛀牙後沒再修補, 一直食如嚼蠟,「至少可以讓他好好嚐嚐他最愛的波蘿麵包,」這麼多年來, 林依晨才知道原來波蘿麵包是父親最愛吃的食物,「以前埋怨父親未曾對我們 付出,但自己又為父親付出過多少?」  「作為一個父親他及格了,」例如他會把自己的風流史搬出來為例交代林依 晨什麼樣的男人少碰,林依晨咯咯地笑。「你一定要相信,人是會變的,」林 依晨堅定地說。  總結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林依晨以生動的「佛跳牆了」來比喻。 期望成為「願意做自己的人」 面對未來希望別人怎麼看林依晨這個人? 「以前當然會希望別人覺得我風華絕代,」林依晨又咯咯笑起來,「現在希望 別人記得林依晨是一個願意做自己、成為自己的人。」 未來這些繩索要怎麼達到平衡,能夠不鬆不緊,其實都在一心一念,林依晨說 「慢慢來,好不一定是好,壞不一定是壞,反正我又不趕時間。」 才26歲的人,已很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