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 Niu(黑美人) 的媽

日期

#Tag

2009年11月12日
公開
12

霏。米糊*1

霏。米糊*1

2009年11月12日
公開
10

霏。嗯*1

霏。嗯*1

2009年11月11日
公開
14

霏。米糊*2

霏。米糊*2

2009年11月07日
公開
43

八里園遊會

八里園遊會

2009年11月02日
公開
49

霏。郵局開戶

霏。郵局開戶

2009年10月28日
公開
23

四維館。聽故事

四維館。聽故事

2009年10月28日
公開
47

媽咪。看牙

約下午四點半

2009年10月27日
公開
50

【分享】這不會在說你?或是你的孩子吧?…

作者:肥肥夫人 今天早上到小學宣導環保觀念,班上有個孩子是過動兒… 他發言踴躍、反應認真,卻被同學排擠。 這孩子從小一就認識他到現在,很開心的察覺他一直有進步,他從原來無法在座位上待上一分鐘、到現在已可以安份坐在位置上渡過整個晨間時光。 只可惜,三年級面臨分班,小男孩被分到新的班級,讓人難過的是這位明顯改善病症的可愛孩子,卻遭到班上5-6位同學欺侮。 只要當他回應我的問題時,這些同學就會兇惡的回頭告戒他:「別吵啦!」、「叫你別吵啦!聽到沒有!」、「你很煩耶!」、「你白癡啊?聽不懂啊?不要吵知不知道?」… 為什麼會這樣子?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同理心?…都到哪裡去了? 很遺憾的指正他們,並且將已然衝到小男孩面前挑釁的同學叫回座位:「大家知道這世界上什麼東西最重要嗎?是愛心!如果一個人沒有愛心、沒有耐心,那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晨間時光只有短短的40分鐘,而我這名志工一學期能接觸到每一班的孩子最多也只有四次,我很希望能為孩子做些事,導正他們的觀念,只是時間真的很短暫。 如果你是位老師、如果你是為人父母、如果你身邊也有身心障礙的人,希望你能多點愛心、也要多花耐心教導自己與下一代,多包容、多付出,社會因此會更美好。 在此也引用一篇網路文章,供大家參考….. ------------------------------------------------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地方,他們可以搬家啊。」 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時常懂得感恩,就能得到平安和諧。 時常懂得感動,就能得到喜悅幸福。

2009年10月25日
公開
47

IKEA

IKEA

2009年10月25日
公開
56

【分享】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

作者:肥肥夫人 進校園當志工,走廊和樓梯間或是教室內,總會見到無數等待【救援】的垃圾。 回家見到這篇文章,真是心有悽悽焉... 你對生活周遭的垃圾視而不見嗎? 小心邋遢和懶散也會遺傳, 想讓下一代過得更好? 先從住家周邊開始整理起吧... .........................................................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 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 組織者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什麼素質?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 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你太不象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 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 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 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 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咒罵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罵。 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 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2009年10月23日
公開
50

【分享】陪伴=支持,花點時間陪陪關心你的人~

作者:肥肥夫人 【陪伴】確實是很重要的!我們花時間陪伴家人,不也是在充實自己的心靈嗎? 肥肥在這裡要強調的…不光要陪孩子,還要陪陪你的父母,他們跟孩子一樣,都很需要你的陪伴! --------------------------------------------------------------------- 侯文詠:「若養育小孩過程能重來一次,希望自己能早一點明白『陪伴』跟『玩』的重要性,人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倒認為孩子的快樂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才對。」 侯文詠:不要幫孩子做決定 雖然從小拿第一名,成為醫生,又是知名作家和電視製作人,不過侯文詠從不拿自己當標準來要求孩子。「這是個變動的時代,現在成績好不代表以後就有成就,我覺得對這個世代的小孩而言最重要的,是培養他『連結』別人的能力。」 撰文——林涵青 攝影——蕭尚文 圖片——侯文詠提供 侯文詠:我們為人父母可以影響孩子、給他洗腦,但不能替他做決定。 侯文詠有兩個兒子,一個18 歲,一個15歲,大兒子比較浪漫,很會聊天;小兒子就很酷,長得很帥,講話很直接、有時甚至有點尖銳。雙子座的侯文詠笑說,「其實我也有這兩種個性。」面對已經長大的兒子,侯文詠不敢自認是一個好爸爸,「但我確實花了時間和心血陪伴他們,生活重心也因為他們而有所調整。」 學習「連結」 面對全球競爭 「乖乖聽話」可說是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基本要求,然而侯文詠卻反而希望孩子不要「乖」。他認為,在這個變動的時代,應該在乎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良善的品格,還有去跟別人連結的能力。 侯文詠解釋,「今後是一個全球化競爭的年代,你不必是最聰明的人,但是你可以找到最厲害、最聰明的人來幫你做事,這個就是我所謂跟世界、跟其他人連結的能力。要能用語言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別人,這個人在想什麼、他有什麼企圖、他有什麼慾望。這些能力聽起來很抽象,卻是面對未來的關鍵。」 由於很注重這樣與人連結的能力,侯文詠不贊成讓小孩玩電動玩具,「因為在電玩中,你被人家KO擊倒了不會痛,殺死敵人也沒有感覺。但如果是真的打籃球,你就可以感受到別人和自己的情緒。」 他強調,健康、品格和連結,構成了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至於專業,則要看孩子的興趣。「我相信只要前面的基礎打得好,孩子找到喜歡做的事情,自然就會做得很好。」萬一沒辦法做得很好,侯文詠則勸父母們要想開一點,「他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硬逼他去做,那麼他就會很痛苦。孩子最幸福的是可以做他喜歡、又能夠勝任愉快的事情。」 勇於「選擇」 開心承擔結果 在陪伴、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侯文詠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和他們討論「選擇」。「我會讓他們知道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和他們一起分析、討論不同的選擇可能會怎麼樣,讓他們自己決定,而且讓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侯文詠的大兒子今年高中畢業正等著當兵,小兒子國中畢業,現在在美國念高中。侯文詠並不諱言,他們基測、學測都沒考好,但孩子們自認盡力,因此他並沒有責罵,而是和他們討論其他選擇。 像是大兒子可以去念他沒那麼喜歡的學系,也可以去當兵,當完兵後要重考或出國唸書都可以;小兒子也可以選擇重考,但他卻決定要隻身到美國念高中。10幾歲的孩子獨自一人在國外求學,父母當然擔心,尤其媽媽更是難捨寶貝兒子,但是侯文詠對太太說,「我們為人父母可以影響孩子、給他洗腦,但不能替他做決定。」 「只要兒子跟我說:『爸,這是我的決定。』我就會閉嘴不說了。」像出國念書,其實侯文詠以前就曾和孩子們討論過這個可能性,但這回卻是小兒子自己提出來的,「他現在在美國適應得很好,過得比國中開心多了。」 養孩子像養植物,「我也希望植物長得好啊,但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天看五、六次,太常澆水、施肥,植物死得更快!」 暢談「錯誤」 找出癥結所在 侯文詠不希望孩子「乖」,其實還有另一個思考,「孩子犯錯,正是學習的開始。」因此只要兒子做錯了事,侯文詠就會拿出「囉唆」和「不怕麻煩」兩招。「我兒子說,媽媽生氣像是狂風暴雨,爸爸則是綿綿細雨。」舉個例子,小兒子愛打籃球,常常耽誤了回家的時間,「但是他遲到半個小時,就要聽我講一個小時,久而久之他發現這樣很不划算,就會自己注意時間。」 在這一個小時的囉唆過程中,沒有爸爸的生氣責罵或大道理訓示,而是父子一起分析和釐清晚歸的原因,並討論怎麼做可以不遲到。例如約定11 點到家,兒子卻11點30分才進門,侯文詠會問,「你什麼時候知道自己可能會遲到?」兒子回答,「10點半。」侯文詠又問,「那你那時候為什麼不馬上走?」「球賽很精采、我很想看,我想我可以用跑的去搭捷運,這樣就可以趕得上時間。」侯文詠再問,「那你後來有跑嗎?」兒子也很老實的說,「因為晚太久了,我想跑也來不及了,所以就沒有跑。」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對話不僅一、兩次,而是已經持續了好幾年,讓人不得不佩服侯文詠的耐力和磨功驚人,「我老婆個性比較急,一天要念孩子19件事情,小孩子記都記不起來了,怎麼可能聽話?我跟老婆商量,選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給我五年的時間來解決。」 侯文詠認為事情要聚焦才能夠有效解決,而守時又是他個人很重視的原則,因此願意花很多的時間來和孩子一起面對處理。「兩、三年下來,他們進步很多,現在已經不會遲到得太誇張了。而且從這個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不需要用說謊來掩飾過錯,而是可以大家坐下來好好講。孩子願意談,就很好了!」 不當孝子 最愛找麻煩 許多父母可能會選擇其他更有「效率」的方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像是處罰、甚至體罰,但侯文詠比喻養孩子像養植物,要讓他自己成長,偶爾除除草、澆澆水,有需要的時候施一點肥料,「我也希望植物長得好啊,但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天看五、六次,太常澆水、施肥,植物死得更快!」 對現代父母多成為「孝子」「孝女」,侯文詠搖搖頭說,「就像養植物一樣,你幫小孩做什麼都沒有用,做得越多、做得越好,他們不會的越多。」他強調,「小孩要讓他越麻煩越好。而且要在他們現在還有很多時間的時候,幫他們找麻煩。」他舉例,有一次兒子掉了悠遊卡,媽媽氣著叨念去重辦很麻煩,但侯文詠要求兒子自己想辦法處理。經歷了詢問、拿零用錢繳保證金、重新辦卡的過程,兒子不僅直呼「好麻煩」,之後除了隨時留意自己的悠遊卡,還會提醒別人,「悠遊卡掉了要重辦很累的!」 快樂「陪玩」 才是幸福時光 其實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放得開,「做父母是要一直學習的,只是以前都沒有人告訴我們。」他坦承,剛為人父的時候,曾經胸懷大志的認為除了「做之父」,還要「做之師」,因此兒子上小學時就要他們讀一些自己認為很棒的歷史故事書,沒想到強迫學習的結果卻是讓孩子排斥、抗拒。「這時我才警覺到,如果不好玩,哪怕是再好的東西,孩子都沒有辦法接受。」 從此,他將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除了是敎育和教導的父親,也是孩子的玩伴。「其實這個玩是隨時隨地的,不見得一定要去哪裡玩,最重要的是玩的氣氛。」侯文詠開始把孩子當自己的朋友,也讓自己當孩子的朋友,「原本我以為這個想法已經夠卑微了,沒想到有一次證嚴法師竟然跟我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地相處。』」 侯文詠至今才慢慢體認到,自己不可能做孩子一輩子的朋友,「小孩成長很快,你能陪他們的時間有限,很快的,你的影響力就比不過他同學的一句話。現在能夠好好陪著他,跟他玩,這樣就夠了。」而這個領悟來自侯文詠寫作新書《沒有神的所在》時,所參考的《金瓶梅》中的一句話,「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思為,養兒育女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在他需要的時候陪伴他。 對於兩個兒子都即將離家,侯文詠心中還是有那麼一點點不捨,「雖然我們家中永遠吵鬧,但回想起來,那都是最幸福的時光。」而若養育小孩的過程可以重來一次,他希望自己早一點明白「陪伴」和「玩」的重要性,「人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倒認為是快樂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才對。

2009年10月20日
公開
25

妞。3Y9M

妞。3Y9M

2009年10月19日
公開
18

回大園

回大園

2009年10月17日
公開
13

天氣。晴

天氣。晴

2009年10月16日
公開
16

霏。滿五個月

霏。滿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