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 Niu(黑美人) 的媽

日期

#Tag

被鎖在陽台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13

今天天氣真的太好了 一大早就陽光普照 照的我都睡不著就起來洗衣服 接著阿妞也被刺眼的陽光給叫醒 看她在客廳玩了一會 便問她要不要喝奶 她沒回應我 我就自做主張的去泡了一瓶奶給她喝 沒想到這小妞就是不肯喝 厚~氣的我邊曬衣服邊罵小孩 又怕被鄰居聽見覺得我很吵 我就打了一下小妞的屁股請她快點喝奶 結果她就給我大哭 我又氣到把陽台的門給關起來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這小妞竟然把陽台的門給鎖上 靠~傻眼@@ 我還是先把衣服給曬完 接著走到廚房的門那試著要開門 結果....廚房門也鎖住了 這下好了 我就醬子被關在陽台 小妞看著我被關在外面她也嚇到了 我教她把門鎖往下扳 但她就是扳不下 還一直叫我開門~哭的超慘 拜託我已經被鎖在門外了是要怎麼開門阿 真是又生氣又擔心 因為這小妞大哭說她要尿尿啦 我又教她自己把褲子脫下 走去洗澡的地方蹲著尿 這小妞褲子是脫了但就是不肯自己走去廁所尿尿 厚~ 還好這時候剛好看到隔壁鄰居在廚房用東西 我馬上叫了那位鄰居先生 請她去按妞姨家的門鈴請妞姨過來窗戶這 我要跟妞姨說我家鑰匙放在哪 最後妞姨拿了鑰匙過來解救我 這次 還好有遇到鄰居先生 還好妞姨在家 還好我有多放一把鑰匙在隔壁 不然我肯定被關到妞爸下班了~ 唉~當下真是驚魂未定....

醫療訊息

2008年03月08日
公開
47

疫苗搭配病毒檢查,防治子宮頸癌萬無一失 3月8日是婦女節,終年忙著照顧家人的婦女朋友,也別忘了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子宮頸癌是威脅女性的頭號殺手,其實不論男、女,只要發生生殖器接觸的性行為,就有可能因此感染,而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發生子宮頸癌。究竟如何有效達到預防目的,婦產科醫師說,除了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也能達到預防效果,給女性朋友多一份保障。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洪英俊表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是造成子宮頸癌主因,「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夠針對人類乳突病毒第六、十一、十六、十八型感染,所引起的子宮頸癌有效達到七成預防效果,不過疫苗仍無法取代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有性行為的女性朋友,應定期到醫院接受檢查。 洪英俊說,雖然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預防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像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外陰癌前期病變、陰道癌前期病變、菜花等,但若已經罹患這幾種疾病時,接種四價疫苗則無法治療。而對四價疫苗所含的任一種成份有過敏紀錄,或已懷孕、即將懷孕的女性,也不適合做接種。 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是採用注射的方式施打,共打三劑。洪英俊指出,理想的接種時間為第0、2及6個月,肌肉注射,每劑0.5c.c。第一劑量在接種者和醫師約定的注射日期,第二劑在首次劑量的二個月後,第三劑量在首次劑量的六個月後。不過目前疫苗健保仍未給付,所以想要注射的民眾須全額自費。 洪英俊呼籲,子宮頸癌疫苗上市後,目前國內有二萬多人施打,而隨著兩性問題逐漸歐美化的開放觀念,建議最好12歲至26歲的女性可以接種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9歲至12歲的兒童,則由家長與醫師討論後考慮是否接種。此外,家長也不必擔心接種疫苗後可能因此產生性氾濫問題,因為疫苗的作用在於預防,給自己多一份健康保障,而非鼓勵青少年提早發生性行為。 新聞提供: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帶寶寶走向戶外•促進大腦發展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71

正值成長階段的寶寶,需要各種多元刺激,以促進大腦及神經的連結,而戶外的世界五彩繽紛,對寶寶來說,是個處處都值得探索的遊樂場。身為爸媽的您,別忘了抽空帶寶寶走向戶外,接近大自然,不僅對寶寶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文╱吳佩儒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 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對寶寶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幫助,但許多爸媽因為擔心戶外不安全、環境不乾淨,往往缺乏讓寶寶接觸外在世界的意願。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表示,對寶寶的成長來說,提供適度的刺激是必要的。如果可以讓寶寶多接觸外在世界,將有助於寶寶體驗及學習新事物,進一步促使感官發展。 「適度」與外界互動 帶寶寶走向戶外是門重要的功課,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爸媽太過於熱衷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可能會因為戶外的環境刺激太多,造成寶寶容易分心,經常無法安靜下來;但相反地,若爸媽對寶寶過度保護,甚少給予接觸外在環境的機會,可能導致寶寶不願意主動去嘗試新事物,甚至缺乏自信與勇氣,當寶寶到了2∼3歲時,容易出現主觀意識強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情形,比起同年齡的寶寶,在管教上就顯得比較困難。 事實上,0∼1寶寶的感官反應很直接,當他接觸到喜歡的人事物,就會笑得很開心,而爸媽也能感受到寶寶愉悅的情緒,因此,爸媽可依照這樣的原則,為安排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與次數,讓寶寶適度地與外界產生良好互動。 給寶寶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當寶寶太小時,媽媽放不下,當寶寶長大了,卻反而是媽媽放不開。事實上,若寶寶成天都關在家裡不出門,接觸的人少,反而會造成寶寶的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媽就會哭鬧。因此,適時地帶寶寶出去走動與人群接觸有其必要性,讓寶寶有更多機會接觸新事物,自然能培養他未來獨立的個性。 走向戶外•身心發展更健全 如果寶寶的學習經驗都是從書籍、電視、電腦等媒介獲得,他的感官可能無法均衡健全的發展。戶外活動能讓寶寶在視覺、聽覺以外,同時接收到嗅覺、觸覺等刺激,透過各種感官功能的充分運用,認識更寬廣的環境,成為最有利的學習模式。 爬行•去探索世界 許多爸媽因為嫌外面的環境髒亂,不太敢也不願意讓寶寶到處趴趴走,每天只讓寶寶在幾個塑膠墊所構成的小面積爬行,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件好事。若此時寶寶沒有充足地刺激發展,有可能造成肌力發展較弱,導致寶寶未來會特別不喜歡走路,喜歡人家抱,甚至影響到手部的精細動作。 建議爸媽要懂得放手,並提供適合寶寶爬行的環境,讓他自己去探險。雖然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也許會跌倒、摔跤,但他會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這對寶寶的關節、肌肉發展與整體的感覺會很有幫助。 觸覺•透過雙腳認識大自然 當寶寶可以站立、走路時,爸媽可以帶寶寶到戶外「踏青」,用他可愛的小腳和草地、沙地、石子地等各種環境接觸,透過腳底的觸覺去刺激神經,對寶寶的發育會很有幫助。如果擔心會有寄生蟲或小生物,可讓寶寶穿鞋子走路,不必勉強打赤腳。 嗅覺•增進認知概念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嗅覺就十分靈敏,甚至也會有偏好和厭惡的味道。對小寶寶來說,「味道」不是香或臭的區別,只有熟悉和不熟悉的分別。某方面而言,嗅覺是種日積月累的感覺,將安全感和氣味連結,當寶寶聞到媽咪或自己熟悉的味道,安全感就會湧現,讓他不會害怕。因此,如果能多帶寶寶到戶外,寶寶可以接觸到更多大自然的氣味,有助於他去熟悉各種不同環境,增進認知概念的學習。 聽覺•強化區辨能力 寶寶在2∼3個月大時,就能聽聲辨位,藉著頭部轉動追蹤聲音的來源。戶外聲音的刺激相當多元,寶寶到了戶外可以聽到風吹過樹梢,葉子沙沙作響的聲音,或是蟬鳴鳥叫、車子的喇叭聲等,藉由這些不同的聽覺刺激,除了能讓寶寶知道聲音有如此多的變化,也能讓寶寶學習去尋找聲源,強化他的區辨能力。 刺激•促進想學習的動機 戶外環境有許多事物,是寶寶在家裡從未接觸過的,透過這種直接的接觸與刺激,有助於促進寶寶想要學習的動機;且透過不斷地重複接觸,也可以刺激寶寶去表達,學會更多東西。此外,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寶寶在家中大多沒有年紀相仿的同伴可以學習,如果爸媽多帶寶寶到戶外,也能增加與其他寶寶接觸的機會,透過模仿的學習過程,對寶寶的成長發展會有不錯幫助。 體能•促進身體健康 透過戶外活動,寶寶可以盡情放鬆,維持愉快的情緒,且透過適度的體能活動,可使寶寶的胃口好、睡得好,身體也會較為健康。 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許多學問都是藏在大自然裡,如果讓寶寶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他會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對自然科學產生更多的好奇心與興趣。 掌握技巧•開心走向戶外 帶寶寶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多多,但請別忘記,帶寶寶外出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並掌握一些小技巧,讓寶寶開心享受走向戶外的時光,才不會高興出遊,敗興而歸。 適度掌控時間長短 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的遊玩,如果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寶寶因疲累而產生哭鬧的情形,讓原本快樂的戶外活動,轉變成不愉快的收場。建議爸媽可以多利用早上8∼10點或下午3∼5點這些時段帶寶寶到戶外,像是公園、海邊,由於氣溫比較舒適,能減少寶寶體力過度透支的情形發生。 注重環境的安全性 就安全性的考量來看,戶外環境的變因較多,的確比家中來得危險許多,但爸媽只要多加注意,仍然能讓寶寶在安全的範疇中接觸戶外環境。舉例來說,若要帶寶寶到公園遊玩,應注意公園裡的遊戲器材是否有鬆脫的螺絲、草地上是否有尖銳的物品等,以減少意外的發生。另外,如果正值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則可以減少外出的頻率,或是選擇空氣流通、人群不會過度聚集的環境。 隨時留意寶寶的反應 寶寶的活動力特別強,有時候一到戶外就會「玩瘋了」,建議爸媽要隨時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若有出現體力透支、手腳發涼,甚至皮膚發紫的狀況,應該立刻暫停活動。另外,寶寶在戶外活動時也比較容易著涼,爸媽要多注意寶寶流汗的情形,適時為他增減衣物,如果發現寶寶玩到汗流浹背,應該先讓他稍微休息再脫掉衣服。 絕不讓寶寶離開視線範圍 戶外環境不比家裡容易掌控,因此,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時,爸媽必須特別注意,絕對不要讓寶寶離開你的視線範圍,即使寶寶對周遭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想去觸碰抓摸,爸媽也應該陪在寶寶身邊,才不會因為一時疏忽,導致意外發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準備好各種必備物品 帶寶寶到戶外時,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建議爸媽應該先計算整體行程的時間(包括車程與遊玩時間),才能確認該準備多少東西,如尿布、奶粉、熱水等,才不會到了戶外之後手忙腳亂,破壞了到戶外出遊的興致。另外,如果在夏日出遊,務必要幫寶寶做好防曬(如:擦防曬用品、戴帽子、補充水分),且儘量避免在陽光下待超過1小時,因為寶寶的皮膚、眼睛組織比較脆弱,過度曝曬於陽光下容易受傷。 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 爸媽帶寶寶到戶外時,應該陪寶寶一起去探索戶外環境,建議您,有時候大人要懂得蹲下來,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因為大人身材高大,視野比寶寶更為寬廣、距地面也較遠,容易忽略小細節,因此,如果能和寶寶用同樣的角度去看周遭的環境,才能了解寶寶的想法與感觸。 《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