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嘟嘟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下雨天的公司旅遊

2006年12月16日
公開
10

一大早起床,就聽到外頭的雨聲,出遊的興緻一下子就遞減許多. 嘟嘟在我起床沒多久後也起床了..也好!自己起床比較沒有起床氣.. 這次爸爸無法和我們出遊,我請媽媽和我們一同前往..七點半左右到 了公司,就展開我們二天一夜的"濕露露"公司旅遊.. 之前國內旅遊都是一排三人的座椅,這樣的座位比較廣敝舒適. 這次 福委可能真的比較窮,是一般一排四人座的座椅. 我們坐在後段車位, 還好位子沒有坐滿,後來,我們三個人,坐了四個位置一來因為後面都 沒有其他同事坐了,二來是嘟嘟我和媽這樣抱著嘟嘟坐二個位子,真的 有點擠.. 照預訂的行程,第一站應該是到鼻頭角步道,因下雨的關係,我們改到 福隆遊客中心休息..嘟嘟看到其他同事的小朋友,很高興的跑去摸摸 小朋友的頭,不知道是不是小朋友不想跟嘟嘟玩,嘟嘟就開始生氣的 大叫,還想拉小朋友的衣服...吼..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嘟嘟這樣,趕 緊拉開後,嘟嘟還是不高興的叫著. 第二站我們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吃飯時,雨一度停了一會兒,吃完飯 後,又開始下起雨來...唉!這一天的行程,我看嘟嘟都得掛在我身上了., 離開傳藝中心後,我們直接進飯店休息..在車上補眠後的嘟嘟,一下車 精神都來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又是玩電話,又是玩馬桶.. 晚會在六點開始..整個晚會大家都很high,嘟嘟也是.吃沒幾道菜就坐 不住的到處走來走去..看到二個哥哥在玩耍,也想湊上前去..因為年齡 上有些差距,那二個哥哥一點也不想跟他玩...後來看到另一個年紀比較 相近的哥哥在玩氣球,嘟嘟走過去就想把氣球搶過來,後來也出手抓了哥 哥的衣服...吼吼! 還好媽媽我手腳快,一把抱了起來,不過,也換來嘟嘟 一陣尖叫. 飯後,和嘟嘟一起泡澡..冷冷的天氣,泡了澡真是通體舒暢...十點半嘟嘟 還不打算睡覺,後來是媽媽哄睡的.媽媽是家裡除了我以外,可以把嘟嘟哄 睡的人..做媽的,果然不一樣. 不知道是早起,還是抱嘟嘟一天覺得疲累,今天我也十一點多就睡了... 希望明天有個好天氣啊!!

文章分享

2006年12月05日
公開
45

1歲寶寶的行為標誌:攻擊 (好料分享) 作者:kanon∼☆ (姑姑) 時間:2006-12-02 21:18 一歲的寶寶偶爾會用拳頭和牙齒跟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交流」,這是許多媽媽的煩惱,生怕孩子長大會變得很暴力。然而專家解釋:一歲左右的寶寶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很正常,應該辨證的看待這些行為:一方面,這種行為只是孩子發育到這個年齡的標誌,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另一方面,雖然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過程,但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做正確的指導,孩子很可能會養成打人的壞習慣。   另外,專家指出:對待一歲「暴力」寶寶,只有先應該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武力背後鮮為人知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所以對「他為什麼要咬人?」一直讓我們困惑。現在讓我們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麼讓孩子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貧乏的語言表達能力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他正在學習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口腔發育的需要   專家解釋說,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裡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孩子的因果試驗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係。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裡。出於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寶寶正感到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洩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爸爸媽媽的和平戰略   對寶寶來說,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平常的方式。所以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停止這種行為。而你所要做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讓他在這些攻擊行為中免受傷害。   ★告訴孩子「不」   當孩子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你應該及時制止他。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嚴肅(但不是威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會受傷的。」然後用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個動畫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比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便處置,還可以教她使勁跺腳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   ★別讓孩子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   寶寶並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或是生理特徵。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麼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繫起來。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   ★相對打人的寶寶來說,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寶寶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時,最好給受傷的寶寶更多關註:吻一吻受傷一方的小傷口,詢問他有沒有問題。然後,用堅定的語氣對欺負人的寶寶說:「不許咬人。咬人會讓別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別人咬然後又去咬別人的話,千萬不要懲罰孩子。   ★多稱讚孩子的好行為   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個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傢伙的腳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裡,那麼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別人這樣做。   ★溫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說話等等。這時需要你為他提供一些溫柔的積極的安慰,以防止他變得暴躁。比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孩子在洗澡時可以忘記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會讓他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   ★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   如果孩子像大海裡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於狹小。   ★重要提示: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   對待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敘述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   1、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寶寶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你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為孩子打人,就讓他也嘗嘗挨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用意,他只會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最壞的結果可能讓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犯人」,那麼最終的結果是「犯人」會越來越多。 來源: 父母 (原作者於 2006-12-02 21:19:31 重新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