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m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Please, touch me

2006年07月20日
公開
1

Please, touch me If I am your baby, please touch me. I need your touch in ways you may never know. Don’t just wash and diaper and feed me, but rock me close, kiss my face and stroke my body. Your soothing, gentle touch says security and love. 如果我是你的寶寶,請撫觸我 我需要你的撫觸,以你前所未知的方式 別只是為我洗澡、幫我換尿布,餵我吃奶 而要親近的摇著我,親吻我的臉頰,輕撫我的身軀 你那舒緩溫柔的撫觸,訴說著安全感與愛 If I am your child, please touch me though I may resist, even push you away. Persist, find ways to meet my needs. Your goodnight hug helps sweeten my dreams. Your daytime touching tells me how you really feel. 如果我是你的大孩子,請撫觸我 雖然我可能會抗拒,甚至把你推開 請一定要堅持,找出方法滿足我的需要 你那晚安的擁抱,有助於甜美我的夢境 而你日間的輕撫,告訴了我你真正的感受 If I am your teenager, please touch me. Don’t think because I’m almost grown, I don’t need to know that you still care. I need your loving arms, I need a tender voice. When the road gets rocky, then the child in me still needs. 如果我是你的青少年子女,請撫觸我 別認為,因為我幾乎長大成人了, 我就不需要知道,你關懷依舊 我需要你愛的雙臂,我需要溫柔的聲音 當道路變得崎嶇陡峭,此時在我內在中的那個孩子,依然需要 If I am your friend, please touch me. Nothing lets me know you care like a warm embrace. A healing touch when I’m depressed assures me I am loved and reassures me that I am not alone. Yours may be the only comforting touch I get. 如果我是你的朋友,請撫觸我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像一個溫暖的擁抱般,讓我知道你的關懷 在我沮喪時,一個有療癒力的撫觸,讓我確信我是被愛的 也讓我確信我並不孤單 你的撫觸,或許正是我得到的,唯一安撫的撫觸 If I am your sexual partner, please touch me. You may think that your passion is enough, but only your arms hold back my fears. I need your tender reassuring touch to remind me I am loved just because I am me. 如果我是你的愛侶,請撫觸我 你或許認為,你的熱情已然足夠 但只有你的雙臂,能阻卻我的恐懼 我需要你溫柔而確認的撫觸 來提醒我,我是被愛的,只因為我是我 If I am your grown-up child, please touch me. Though I may have a family of my own to hold, I still need Mummy’s and Daddy’s arms when I hurt. As a parent the view is different, I appreciate you more. 如果我是你長大成人的孩子,請撫觸我 雖然我可能有一個我自己的家庭可以擁抱 幫我受傷時,我還是需要媽媽和爸爸的雙臂 作為父母親,我的視界早已不同 我更加珍惜感激你們 If I am your ageing parent, please touch me the way I was touched when I was very young. Hold my hand, sit close to me, give me strength, and warm my tired body with your nearness. Although my skin is worn wrinkled, it loves to be stroked 如果我是你漸漸年邁的父母,請撫觸我 用那種當我還非常年輕時,我被撫觸的方式 握住我的手,坐靠近我,給我力量 以你的親近,溫暖我疲倦的身軀 雖然我的皮膚,早已皺紋滿佈,他還是喜歡被輕柔撫觸 Don’t be afraid. Just touch me.

餵故事長大的孩子

2006年07月06日
公開

最近買了這本書來看,內容挺不錯的... 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把這本書化為行動去實踐它.. 才不會枉費看了這本書的意義喔... (自己在勉勵自己)^^" 作者的話: 為什麼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大能力……這些事情,哪個父母不知道!那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力氣,強調、重申這些父母全知道的事呢?問題就在於:父母明明知道是重要的事,卻沒辦法做到啊! 有多少父母,都是忙著工作賺錢,專心聽孩子說話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有多少父母,忙著送孩子學才藝、上安親班,卻不管孩子的童年在哪裡? 又有多少父母,是會幫孩子唸故事書的呢? 所以,重點根本不在於故事書怎麼唸、怎麼選,這些都是其次的問題。真正的關鍵是--父母有沒有「心」、有沒有「熱忱」和「渴望」,要幫孩子做這件事。 所以,我就是希望藉由這本書,把自己的熱忱和渴望傳達給各位父母。有了熱忱和渴望,你們才會把教養孩子的重心鎖定在這個方向上,並且付諸實行;否則立意再好、若是不付諸行動,還是一樣於事無補。 我是在連續為孩子唸了八年的故事書之後,才反過來想要告訴全天下的父母:一定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因為我強烈感受到了這樣做的好處。看看現在的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照顧有加,接送孩子學才藝、補功課,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種種作為的本意都離不了一個「愛」字;但是除了「愛」以外,父母最想要給孩子的是什麼呢?其實,答案都在每個父母的腦海裡。 作者簡介: 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滿足喜樂、熱中學習、與人為善的表現,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在幼稚園、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之間積極推廣,開辦課程、舉行演講並接受諮詢。   強調「父母的1堂課,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種務實新穎的教養態度與方向,幫助父母深切體會到教養孩子的喜悅與感動。而「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汪培珽相信,「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作者的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list=1

孩子,我該留給你什麼??

2006年07月06日
公開

文章轉貼: 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這個好朋是 一隻小豬,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小豬養大了,有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 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小男孩不知道的是── 爸爸也快死了,因為爸爸得了癌症,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可活了。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他想只剩半年了,更要好好工作,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子。 「除了錢之外呢?孩子,我還應該留給你什麼呢?」爸爸這樣想著。 爸爸告訴小男孩:「再過一陣子,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到時候,請你當我的助手,在一旁幫我。」 小男孩不只悲傷,還很生氣。他想:「爸爸真過分!真殘忍!」 爸爸依然每天工作、殺豬;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 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 爸爸沒有殺小豬,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 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小男孩沒有嚎啕大哭, 因為他對 「失去」一直有準備,現在他更知道──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愛的方式通常只想到「保護孩子、給孩子快樂、讓孩子得到很多」, 但是,人生不只是一直得到的吧?我們還要面對很多「失去」。 大一點的失去,是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失去至親;小一點的失去,有可能是丟掉一個心愛的玩具, 或是一個好朋友搬家、轉學。這些不都是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的嗎?怎麼能不教呢? 怕孩子被綁架,最好的保護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他,而是教他遇到狀況時如何自保; 怕孩子生病,不要將他關在無菌室,而是教他懂得自我保健,萬一生病了,又該如何自救; 怕孩子跌倒受傷,更要教他如何讓自己避免跌倒,萬一跌倒了,自己又該如何處理..... 愈是愛孩子,愈要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他身邊時,我該留什麼給他?」 讓孩子學會面對「失去」、面對不那麼完美的人生、有能力安慰自己,我想是必要的。 《莉莎的星星》、《獨自去旅行》、《好好哭吧》 是三本以不一樣的故事討論「失去」 這個議題的童書。 說是童書,其實裡面有很多的涵義也是很適合大人去想想的...... 莉莎的星星》講的是一個小女孩莉莎生病了,需要長期住院、不能去上學,其他小朋友對同學生病這件事的反應。 有些孩子一開口就問:「莉莎生的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 有些孩子則是擔心莉莎會不會死...... 每一個孩子面對同樣狀況,所思所想都不太一樣,這就是個可以跟孩子好好討論的點。 最難過的是莉莎的好朋友班尼。莉莎生病後,班尼很自責,覺得一定是自己沒有對莉莎好,她才會生病。 又在心裡偷偷許願要把玩具都送給別人,如果這樣可以使莉莎好起來的話..... 班尼的這些屬於孩子的天真、善意情懷,讀來真是令人動容。 我們經由一個故事,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也學習到一種新的對應生命挫折的態度...... 《獨自去旅行》則是用很童話式的可愛動物、鮮豔色彩去詮釋一個有點小悲傷的「失去朋友」的故事。兔子要遠行,浣熊、鴨子、大象雖然不捨,但大家以「回憶和兔子度過的快樂時光」來互相安慰, 讓「失去」這個本來是負面的情緒,轉化成積極 的生命能量。 《好好哭吧》卻是由一個溫柔的死神說故事給孩子們聽,把生跟死、快樂跟悲傷、歡笑跟哭泣, 這些原本看似對立、但其實應該是並存的情感放在一起看, 讓孩子理解生活裡本來就有正面和負面的東西,應該快樂去面對正面的、好的事情, 也需要有度量接受生命中不好的、負面的人事物。 所有對孩子的發展觀察及研究報告都一再顯示,一個孩子將來賴以為生存的、足以跟別人競爭的能力,絕不是英文、數學、電腦這些技能, 而是抗壓性 、挫折忍受力、處理問題的能力、能不能自我管理、知不道自己要什麼、 能不能體諒別人、跟別人好好共處.....等等 這些作為一個人的 " 完整人格特質 " 。 技能,只要想學,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天生的人格特質,則需要從小很精細的觀察、引導、培養,長大了, 帶著這些特質去面對自己人生的種種問題, 從小沒學會這些 ,長成大人了,人格特質成形了,再要彌補往往辛苦加倍,有時也未必能扭轉得過來。 一個有美好人格特質的孩子,不管父母在不在身邊、不管將來會碰到多艱困的環境和人事, 我想他都可以自己泰然自若的生活下去吧!

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2006年07月03日
公開

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 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