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m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李家同又出新書了...

2006年02月10日
公開
1

很欣賞李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的小故事卻有大大的道理在.. 文章:第21頁 張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尊敬的老師,他在微生物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者,他的專書,也被大家列為經點之著。張教授終身投入教育,桃李滿天下,我們這些和微生物有關的人,多多少少都應該算是張教授的學生。 張教授身體一直很健朗,可是畢竟歲月不饒人,張教授近年來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去年曾經有過一次住院的紀錄。今年,他再度住院,可是他的情形每況愈下。張教授是個頭腦清楚的人,當然知道他的大限已到。他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也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對死亡很能接受,他說他也沒有什麼財產要處理,但是他十分想念他的學生,有些學生一直和他有聯絡,也都到醫院來看過他,但有好多學生已經很久沒有和他聯繫了。 張教授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和他失聯的學生,要我將他們一一去找出來,一般說來,找尋並不困難,大多數都找到了。有幾位在國外,也陸陸續續地聯絡上了,有些特地坐了飛機回來探病,有些打了長途電話來。在這一份名單中,只有一位學生,叫做楊漢威,我們誰都不認得他,所以我也一直找不到他。後來,我忽然想起來,張教授一直在一所兒童中心教小孩子英文和數學,也許楊漢威是那裡的學生。果真對了,那所兒童中心說楊漢威的確是張教授的學生,可是他國中時就離開了,他們也幫我去找他,可是沒有找到。 就在我們費力找尋楊漢威的時候,張教授常常在無意中會說:「第二十一頁」。晚上說夢話,也都是:「第二十一頁」。我們同學們於是開始翻閱所有楊教授寫過的書,都看不出第二十一頁有什麼意義,因為張教授此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我們不願去問他第二十一頁是怎麼一回事。 張教授找人的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他將張教授找楊漢威的故事在媒體上登了出來,有很多電台和電視台都做了同樣的尋人啟事。這個記者的努力沒有白費,楊漢威現身了。 我那一天正好去看張教授,當時醫院已經發出了張教授的病危通知,本來張教授可以進入加護病房,但他堅決不肯,他曾一再強調他不要浪費人類寶貴的資源,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相當微弱了。 楊漢威是個年輕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完全是勞動階級的模樣,他匆匆忙忙地進入病房,自我介紹以後,我們立刻告訴張教授楊漢威到了。張教授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馬上張開了眼睛,露出微笑,也用手勢叫楊漢威靠近他。張教授的聲音誰都聽不見,楊漢威將耳朵靠近他的嘴,居然可以聽到張教授,他用極大的聲音靠近張教授的耳朵,從張教授的表情來看,他一定是聽見楊漢威的話了。 我們雖然聽不見張教授的話,但聽得見楊漢威的話,聽起來是張教授在問楊漢威一些問題,楊漢威一一回答。我記得楊漢威告訴張教授,他沒有唸過高中,但唸過了補校,他一再強調他從來沒有學壞,沒有在KTV做過事,也沒有在夜市裡賣過非法光碟,他現在是個木匠,平時收入還可以。生活沒有問題,還沒有結婚。 張教授聽了這些回答以後,顯得很滿意,他忽然叫楊漢威到他的枕頭後面去拿一本書,這本書是打開的。張教授叫楊漢威開始唸打開的那一頁。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英文入門的書,這一頁是有關verb to be的過去式,有I was,You were等等的例子。楊漢威大聲地唸完以後,張教授叫他做接下來的習題,楊漢威開始的時候,會犯錯,比方說,他常將were 和was弄混了,每次犯了錯,張教授就搖搖頭,楊漢威會偷偷地看我,我也會打pass給他,越到後來,他越沒有錯了。習題做完了,楊漢威再靠近去,然後楊漢威告訴我們,張教授說:「下課了,你們可以回去了。」。張教授露出了一種安詳的微笑,他又暗示他有話要說,楊漢威湊了過去,這次,楊漢威忽然說不出話來了。過了幾秒鐘以後,他告訴我們,張教授說:「再見」。 張教授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楊漢威沒有將書蓋上,他翻回他開始唸的那一頁,這是第二十一頁。他告訴我張教授在他國中時,仍叫他每週日去他的研究室,替他補習英文和數學,可是他家實在太窮了,經常三餐不繼,他實在無心升學,當時他玩心又重,就索性不去了。小孩子是不敢寫信的,他知道張教授一直在找他,卻一直沒有回去,但他一直記得張教授的叮嚀,就是不可以變壞,不可以到夜市去賣盜版光碟,不可以去KTV打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將。他也記得張教授一再地強調他應該有一技隨身,所以他就去做一位木匠師傅的學徒,現在手藝已經不錯了。等到他生活安定下來以後,他又去念了補校,所以他對verb to be的過去式,有點概念,但是不太熟。 楊漢威再看了第二十一頁,想起他最後的一課就停在第二十一頁,十幾年來,張教授顯然一直記掛他,也想將這一課教完。 張教授的告別式簡單而隆重,教堂裡一張桌子上放了張教授的遺像,旁邊放了那本英文課本,而且打開在第二十一頁上,桌上的一盞檯燈照著這一頁,因為這是宗教儀式,只有神父簡單的講道,也沒有人來長篇大論地說張教授有多偉大。但是神父請楊漢威上台來,楊漢威將最後一課的習題朗誦了一遍,他有備而來,當然都沒有錯。唸完了習題,他說:「張老師,我已會了,請您放心。」然後他走到桌子前面,闔上了書,將檯燈熄滅,這一堂課結束了。 我們這些學生都上了張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他這次沒有提到微生物,他只教了我們一個道理:「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

活出自己...

2006年02月09日
公開
2

一度曾想離開職業婦女生涯轉戰全職媽媽,因想陪孩子一起渡過他最寶貴的童年,卻深怕失去完全的自我,看了這篇文讓我體悟到許多.. 尤其是這段話: {我們付出給孩子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是,我們卻專心在相同的事情上面,教出好品格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拿孩子當成與別人比較的工具,也不拿孩子的成功來成就自我。} 深深覺得與其擁有天才的孩子,還不如擁有懂事體貼,樂觀活潑有禮貌的小孩來得重要.. 文章轉貼: 給媽媽朋友的第十七封信 親愛的小華: 你問我:「要如何在媽媽和自我這兩個角色中取得平衡?」自從有了孩子以後,你很困惑,又愛孩子又不想放棄自我,但是,生命有限,時間到底要如何分配,心態又要如何調適? 勉強的付出,苦了自己;給的太少,又有沒盡責媽媽的罪惡感,怎麼做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兩個角色呢? 你花給孩子的時間,當然無法跟許多全職媽媽比,我們身邊不乏投入全部時間,汲汲營營,只為打造孩子美好前程的媽媽。英文才藝根本不稀奇,參加各種比賽比孩子更積極,全民英檢連小學生都擠破頭。但是,為什麼我體會不到這些父母對孩子花出的感情,總覺得彷彿他們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孩子。 許多的父母以目標為導向,一心一意要養出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孩子,而更重要的品格教育卻沒多少人重視。親眼看過幼稚園年紀的孩子在公園打人,坐在一旁的媽媽只是淡淡的說:「這孩子特別皮。」然後完全不當一回事,既不向孩子問清楚,更別提說對不起了。但是,這可是一位花了大量力氣、時間在孩子身上的全職媽媽耶!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她卻可以視而不見呢? 你覺得餵母乳很麻煩、很辛苦,承認根本不喜歡(從來沒聽過,沒餵母乳的媽媽,敢直接說出這個理由),可是卻可以持續餵了八個月才停。你對不喜歡的事,耐心很少,卻可以為了食欲極差的女兒,奮戰不懈三年。你大可將孩子交給褓母,去實踐自我,有一次你竟然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必須在母親的影響下長大,而不是褓母,我應該挪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你注重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品格教育、飲食健康,這都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因素,難怪我覺得你是個盡職的媽媽。 從小我就是一個用功、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一路順利;直到有了孩子,辭了工作,當上全職媽媽後,我才發現,從前我好像對活著沒有強烈的感覺,可能是為了父母的期待、同儕的尊重、或是不可知的美好未來。直到我能抱著孩子甜甜睡著、能夠牽著暖暖小手散步後,彷彿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表面上我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事實上,是孩子讓我真正開始享受人生。我愛極了與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時光。 我能夠二十四小時跟孩子膩在一起,也不厭倦。你的可能是,一個上午或三不五時必須逃離一下。你覺得舒服的時間,孩子也會覺得舒服的。上週你放下三歲和半歲的孩子給先生,自己一個人飛到巴黎,渡了幾天的假,逛博物館、吃美食,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不要有罪惡感,我還以你為榮呢!能夠照顧自己的媽媽,才能養出也可以活出自我的孩子。 我們付出給孩子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是,我們卻專心在相同的事情上面,教出好品格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拿孩子當成與別人比較的工具,也不拿孩子的成功來成就自我。你的孩子還小,照顧得很辛苦,一定常常巴望著他們快點長大;我的孩子小學了,我卻常常希望時間就此凍結,他們能永遠依偎在我身邊。人一輩子,有多少時間可以享受這段,孩子的天真無邪,頂多十年吧,轉眼就過了,到時萬金也喚不回。 媽媽和自我的這兩個角色,對我,根本是同一個,只要我覺得正在享受人生,這兩個角色就沒有分野了。你呢?或許常常在兩邊搖擺,順其自然吧。只要對孩子的期望是健康的,多花點時間照顧自我,對孩子也未嘗不是好事。沒有孩子希望看到「母親只為他而活」,或是「母親只為成就孩子而活」。你的勇於活出自己,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榜樣。 作者 汪培珽 致力專題演講於親子閱讀和親子關係,不重理論,完全以親身經歷的現在式,讓您身歷其境,體驗「用對方法」的重要性。 部落格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歡迎參觀討論

達文西密碼

2006年02月08日
公開

花了二天的晚上,終於把這本小說看完了,故事緊湊懸疑,讓人看了就著迷,真想一口氣看完了解真相,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及對宗教,藝術,數學等各方面精通..看了會讓人覺得這不只是本小說..更讓我對書中的描寫似乎曾真實發生過,說不定耶穌真的有結婚生子呢? 不過令我感到令人哭笑不已的是有段話說到仿冒勞力士是MADE IN TAIWAN .... 我想再過不久這台詞可能要改MADE IN CHINA,不過這樣可能又要被共匪打壓吧!? 書中簡介: 哈佛大學的宗教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到巴黎出差的深夜, 突然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通知他羅浮宮年高德邵的館長遭人謀殺,就在博物館內,屍體旁邊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密碼。蘭登與法國美女密碼專家 蘇菲•納佛在整理分析謎團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在達文西的作品中藏有一連串的線索。這些線索人人可見,卻被畫家巧妙地偽裝,加以隱藏。 蘭登發現一連串令人震驚的關聯:已故的館長是鍚安會的一員--鍚安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祕密會社,其中的成員包括牛頓、波提且利、雨果,和達文西等人。至此蘭登發現自己正在追蹤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祕密,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既富啟發性又危險的祕密。在這場遍及巴黎的追逐中,蘭登和 納佛發現他們是在跟一個始終不露面的幕後主使者鬥智,這個人似乎總是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除非他們可以解開這個錯綜複雜的謎團,否則錫安會的祕密,這個具爆炸力的古老真相,將永遠消失。

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時....

2006年02月07日
公開
4

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時…… 一個剛剛才變成單親媽媽的朋友跟我說,她自己對於離婚這件事完全可以看得開,只是耽心孩子的心情會被影響,她們社區的好事管理員就時常不懷善意的故意問她三歲的女兒──爸爸呢? 我的朋友說她很難過,怕女兒受傷害,所以她告訴女兒盡量不要出去,免得碰上那個壞心眼的管理員。 我家在一樓,Lobby也有管理員守著,等於是守在我家門口。有的管理員很喜歡跟孩子玩,荳芽蝴蝶一出去,就趕緊拿糖果、貼紙出來哄她們玩。有一個黑臉管理員可能不愛小孩吵,一看荳芽蝴蝶出去,就千方百計想趕她們回家。人各有志嘛,我也不好去要人家不愛孩子的偏要疼孩子,我只好告訴荳芽蝴蝶,伯伯要工作,只能自己玩,不要去吵人家。 有一天,荳芽出去玩一下就進來,問我:「媽咪!妳叫我嗎?」 「沒有呀!」荳芽又出門去了。 過不了幾分鐘,荳芽又進來了,一臉悶悶不樂的。我問她怎麼那麼快就進來啦?不玩啦? 荳芽很委屈的跟我說:「剛剛管理員伯伯跟我說妳叫我,我進來問妳,妳說沒有,我又出去玩。 可是管理員伯伯叫我進來,他說如果我不進來、他就要跟妳說我在外面搗蛋,叫妳以後都不要再讓我出去外面玩……我就進來了!」 簡直是鬼扯!這個管理員真是過份! 我安慰了荳芽,跟她解釋我不會因為別人騙我她不乖就馬上相信、處罰她,我會問清楚的,請她不必擔心,更不能因為這樣,就聽話去做任何人要她做的所有事。我跟她說伯伯只是不喜歡有小孩吵他吧! 等荳芽睡午覺去了。我就出去找管理員算帳── 我說:「劉伯伯,我等一下要去跟社區主委說你上班打瞌睡喔……」我邊說邊陰險的笑。 劉伯伯急了,「謝小姐,我……我哪有打瞌睡!妳不可以亂說!」 「我也沒有叫荳芽進去,你幹嘛跟她說我叫她呀?你可以亂說,我當然也可以呀!」我半開玩笑的說。劉伯伯臉脹得通紅。 我跟他說我不喜歡把孩子一天到晚關在家裡,如果她們出來玩、太吵,請他跟荳芽說,如果荳芽沒有妨礙到他工作,也請他不要妨礙荳芽玩。 從此以後,荳芽自由自在的在Lobby玩。而,我其實根本不知道劉伯伯是不是有在上班時間打瞌睡……. 他或許不喜歡我,就像我不喜歡他一樣。不過,對於一個時常對別人做出不合理舉動的人,我並不在乎他是不是喜歡我! 我們總是希望這世上所有一切事情都合理、順利的發生,我們每天都碰到很講道理的人。不過,我們也都知道只是「希望」而已,這世界並不會全然照著我們所希望的運轉。萬一碰到很糟糕、很不合理的人或事情時,你都怎麼對應呢?你又怎麼教你的孩子呢? 後來我也跟荳芽說了,「如果劉伯伯再這樣騙妳、不讓妳在外面玩,妳就跟他說──劉伯伯,我媽媽說我可以在我家門口玩,這是我的權利;可是我不能打擾你,因為那是你的權利!」 我不確定荳芽敢不敢這樣說、會不會這樣說;但是,我確定我這個當媽的有義務要這樣教她。 在我們這一生中,一定有很多很多機會碰到一些帶著偏見過日子的人,因為偏見,他們就是毫無道理的會做出一些傷害人的事。我那離婚朋友跟我遇到的莫名奇妙管理員,都屬這一類人。你愈退縮、愈躲,這類偏頗、自以為是的人,便會像逗弄小動物一樣的,不時以令人難堪為樂,更加沉溺在那種病態的虐待人遊戲裡。當你正面回應他時,極度缺乏自信的這類人,通常很快就會躲回他們可憐又自卑的洞裡去了。 我一向就不是那種受了委屈、暗自垂淚的小媳婦型。所以,當我看到【史蒂芬妮的馬尾】這本童書時,簡直愛到極點! 史蒂芬妮綁了一個漂亮的馬尾上學去時,所有同學都笑她好醜、好醜!可是,隔天,大家都學她綁了馬尾。 史蒂芬妮就把馬尾換個地方綁,綁到頭旁邊,所有同學又都笑她好醜、好醜!可是,隔天大家又都學她綁了…… 如此一次又一次。 史蒂芬妮氣極,放話說:「好!我明天就剃光頭來!」 隔天──所有人都剃了光頭來,只有一個人還是綁了一個漂亮的馬尾來上學,就是史蒂芬妮! 這書的最後一頁,是所有剃了光頭的老師、同學,貓啦狗啦、小鳥,大家追著要打耍了他們的史蒂芬妮,史蒂芬妮邊跑邊笑,很得意的呢! 我跟荳芽一起看時,她笑得東倒西歪。 我望著笑得好開心、好燦爛的她,只希望她將來事事順心,若是不能,也希望她有能力去承擔那些不合理的對待、有智慧去面對這些不合理的事,用機智、用幽默,還有從小媽媽給她的無盡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