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燃起父母希望之火﹍幼托教師如何教導發展遲緩兒童

2007年10月17日
作者:師大特教系副教授 王華沛 董事 2006/11/08 11:59

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一段新聞:根據一項針對家長的調查,宜蘭縣是全台灣最適合孩子成長的三個縣市之一。我再一次慶幸全家移民到宜蘭的正確決定,也感到身為宜蘭人的驕傲。但是,這個新聞也讓我聯想如果這個調查是針對家有殘障或發展遲緩的兒童所做的調查,或是再深入分析接受調查的對象是必須帶著孩子到台北接受矯治或復健的父母,結果又會是何種面貌?而阿寶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又能否產生影響?

阿寶基金會希望在宜蘭推動早期療育而且是採取融合模式,我們相信這是一條正確但是艱辛的路途,因為這個運動對於一般幼教學園一定會產生衝擊,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第一線的幼托教師。因此,我想就心理層面和大家談談如何面對這個趨勢。我常常從下列幾個方向和特教界的朋友勉勵,或許也可以提供幼教同仁一個思考的機會:

1.先接納、再學習認識與瞭解: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拒絕」。對於從來沒有接觸或是教過特殊幼兒的老師而言,第一次面對融入特殊學生,因為不瞭解而心生排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只要想到:「如果我是孩子的父母,我會怎麼辦?」念頭一轉,一定可以給孩子一個機會,也馬上可以感受到家長被我們接納的喜悅,無形中我們又多了許多朋友。

2.多尋求支援:特教工作因為面臨的孩子有太大的變異性,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不但是新進人員不容易一一掌握,就算是特教老兵也往往無法解決每天發生的新情況,因此特教必須是一個團隊的工作。特教老師不要忘記尋求支援,雖然有些老師已經相當資深,依然可不恥下問,不用擔心會損及自己的威嚴。團隊中的每一分子都是寶貝,平等而無分輕重的。因為要尋求資源,溝通的技巧就越發顯得重要。溝通的要領不在於多麼能言善道,最重要的還是真誠的傾聽。

3.多邀請家長參與:家長是特教團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成員。關心孩子的家長絕對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因此也會對老師有比較高的期待。家長的高度期待不必然要視為壓力,反而應該成為助力。只要誠心接納家長的意見,一起探討如何為孩子爭取最大的利益,就會有更多源源不絕的資源進到班級裡。

4.多時時檢視自己的初衷:面對融入的幼生,經歷一段時間的打拼,難免會有精疲力竭的情況。不論是孩子的進步不如預期、同事的相處出現摩擦、體力上無法負荷繁重的工作、或是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這些挫折都可能折損一員大將。這時候要有深度的自覺,透過和自己的對話,重新檢視自己的「初衷」,才能獲得重新出發的勇氣。

5.勇於改變: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經驗當中,久而久之就視為理所當然,但是,處在一個急速改變的時代中,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面對問題。其實,改變也要面對許多風險,從來沒有人可以保證改變的結果一定更好。因此,要有勇氣面對即將而來的變革,更要有智慧去思考改變的方向和不能預期的結果。

6.清楚自己的終極關懷:所謂的「終極關懷」,簡單的說,就是問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是金錢、或是名譽;是快樂、或是責任;是健康;或是工作績效;是家庭、或是事業;是關心學生、或是混一口飯吃;是因為真正喜歡看到孩子的成長,或是實在走投無路,所以暫時屈就這個工作?只有認清自己的價值和關懷點,才能身心安頓,才能穩穩的走在這條路上。

新的局面即將開始,我們期待需要被疼惜的寶貝都有全新的開始,何妨也給自己一個全新的期待,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