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愛的教育

2007年10月19日
本文摘自:阿寶的天空部落http://see.aide.gov.tw//default.aspx
—訪 何菊老師處理情障學生之心路歷程 林漢瓊
故事緣起:
小凡是一位中度智能障礙的孩子,身材約超過一百公斤的體重,慈眉善目,個性溫和,臉上始終帶著友善親和的笑臉,結合他壯碩圓胖的體格不禁讓人聯想到彌勒佛的樂天派的樣態。小凡學習動機強,無論上哪一堂課都十分專注投入其中,也喜歡幫助其他同學跟上學習的進度,更常常主動要求老師讓他協助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同學如推輪椅、收拾背包、提背包提茶端飯或善後同學尿濕的地板等等。再加上他在課堂上喜歡和老師與同學互動,使得人緣極佳的他在班上可以說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更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其實,從轉銜資料上的描述小凡並非如此的”優秀”,而是一位頗敏感及害羞的小男生,甚至在家的表現有點任性,我行我素。但在學校中導師給於他時時的肯定、鼓勵及表現的機會讓小凡內在的潛在的優勢特質日漸萌芽茁壯!
故事發生在國二上學期一開學時,我們發現小凡變了,變成和之前的形象幾乎完全陌生而極端的樣態:只見他常常掛著一張沮喪的或無精打采的臉,魂不守舍的四處遊走,課堂上也無心學習。當我上著他最愛的畫畫課時,他也毫無動機會拿起蠟筆快速的在畫紙上畫兩三下就將畫紙交給我,然後急急著說:「好了好了」的草草敷衍著。就算是上著他原本熱衷的籃球活動,他也常常口中叫著「老師,好了沒?好了沒?可以上摟了沒……」的一再不耐煩的要求趕快結束。在校園中常常看到他的時候是一臉疲累,兩眼無神,對於一切學習活動都提不起勁,只愛漫無目的地的遊走,更常常趴在桌上哭泣,彷彿一個靈魂被偷走的失戀男孩……。
「小凡怎麼了?……」老師們都好奇及關愛的問著。從何菊導師那才了解,原來是小凡暑假時家中發生了極重大的事件,當小凡看到他心中他都愛的大人每天相互爭吵及叫罵時,不免會令細膩敏感的他感受到無比的壓力及痛苦,也承受著許多因無法了解與體會大人的情感世界而產生著極大的,而未解的愛恨交織間相互的衝突與矛盾。最後當小凡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伯母因婚變而離開了這個家時,小凡也因著生活中失去一位一向極關愛他的人而感到無比的失落及無法適應……。
而我是這一班的任課老師,看到這學生個性上突然產生戲劇性的變化,也看到何菊老師如何對小凡進行悲傷輔導所給這位學生帶來的轉變的歷程,心裡很感動!特此邀約何老師作此分享,期盼可以從何師對此個案處理的精神上找到特教教學以外的,那種對特殊兒童生命的哲思及人性觀。……

愛,是可以治療一切的
開學了。
任何一個學期的開始都會是導師最忙碌的時候,尤其忙著讓學習狀態幾乎停擺了一個漫長暑假的學生慢慢的上軌道。看到小凡突如其來的轉變,再忙碌何菊老師也不忘觀察及貼近小凡,試探的邀請小凡傾訴自己內心的困擾。小凡雖無法流暢的表達較完整的語句,但對於簡易詞句他表達能力算還不錯。因此,常常在內心有需求時,他就會隨性的說出心中的困擾:「伯母回去了...........,不會再回了……。」這是他對心中煩惱典型的陳述句。若此時若是語文課,何師就會讓同學為成一圈,一面引導及傾聽小凡說出內心的困擾,同理他的心情,一方面也會嘗試著讓同學從中學習著表達對彼此的關心,及學習陳述有關自己或有關小凡的事,或學習對小凡說出鼓勵的話;若是在生活教育課,何師就會刻意陪在他身邊,對何師而言當憂愁的小凡心中有想說的需求時何師就讓他盡情的說出;但倘若此刻他學習動機還可以被引發,何師就會讓他一面說一邊引導他去練習課程上所需要的操作;有時他心情已跌入谷底只剩下想哭或只想在教室外遊走,何師則會尊重他此刻的需求讓他去以自己的方式紓解情緒。雖允許小凡走出教室外去透透氣,但何師在教室內照顧其他學生的同時依然不忘一邊遠遠的看著教室外的小凡,以便留意他散步時的動向,從中也觀察出往往繞行教室外的走廊約兩三圈後,他就會情緒教較平靜的進教室及會回到自己的桌位。
雖然教室裡還有許多需要特別照顧的自閉症的學生及腦性麻痺的學生等,但何老師可以兼顧一邊課堂教學,一方面又須就小凡此刻的特殊情緒狀態去重視他此時此刻的心理需求。我想,這除了是教學經驗的老練以外,還須具備對小凡此刻當下需求的明察與瞭解,而最感動的是她可以身體力行如何全然的落實對特殊兒童個別需求的尊重。
何老師在表達上是一位非常簡單明了的人,當事後我好奇的問著:「是甚麼樣的判斷讓您覺得這麼做是對的或是對他最好的?……」
「不知道ㄝ……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為什麼”的答案的話,我想是因為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可以感受到他此刻的需求就是期待有人聽他傾訴、陪伴他、讓他想哭就哭……」她說。
「那您不會擔心他這段時間這樣”任性”不想進入教學就去散步或趴著睡或哭泣,到最後會變成壞習慣嗎?會不會就一發不可收拾而變成將來另一個逃避工作或學習的藉口的行為問題呢?……」
「不知道ㄝ……,當時我就有這樣的把握!我也覺得他一定非常痛苦才會這樣脫軌失常,如果這時候不但不能引導他陪伴他,反之是去規範他要求他,那不是給他增添更多更大的壓力嗎?……」
當下,突然使我想起輔導界的大師羅吉斯(Cl.Roger)因為以「深層同理」的方式和一位極困擾婦人談話的故事。據描述整個輔導的過程他只是讓這位婦人盡情的說出她心中痛苦的事,婦人滔滔不絕的說、滔滔不絕的說,而羅吉斯就只陪著她對她專注傾聽和同理,最後就這樣治療了困擾個案多年的煩惱,也因此讓他發展出”個人中心學派”。而此學派其中一個主要的人性觀是讓個案感受被平等的對待,相信從這樣的尊重中可以提升個案自我的價質感及發揮出自己潛在的能量。
「何老師,請問您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因為您過去曾接受和輔導相關的課程訓練?」
「不好意思,我的老本行是”體操選手”,我只修習過一些相關輔導學分而已,但我相信”愛”是可以治療一切的,而特殊兒童對於愛的需求其實是和我們一般人是一樣的」。
目前轉型下的特殊教育所招收的學生障礙程度愈趨嚴重及問題行為愈趨多元化,尤其情緒障礙及精神障礙類型的學生一旦出現在班級時,往往對該班導師的負荷是非常沉重的,而對於未來依然會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心中大概都要有隨時面對這類型學生的心理準備。而我從何老師的身上學習到如何將「愛」體現及落實「愛」,其實並不空泛也不抽象。

親師關係的重視
「親師關係的重視讓我在了解學生全面性的行為上是可以加分的!」
常常沒課時我總是看到何老師在埋頭苦幹的勤寫連絡本,尤其對於正置於問題行為巔峰的學生。其他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平日何師也勤於以聯絡本向家長傳達,也許這也奠定了當學生出現棘手的問題行為時,她總是可以容易的從家長那收集到學生在家的真實行為狀況,使得當她為學生擬定問題行為處理策略時也可以更周全、更完善。
「對於和家長的關係在從事特教十七年以來我一直都非常重視,這主要是我深刻的覺得身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們所要走的路程是非常艱辛的!我將心比心的想,若學校老師可以讓他建立信任感,除了在面對學生的特殊問題行為時可以同心面對,更可以成為家長心靈支持的重要支柱,讓他們覺得這歷程他們並不孤單!另一方面,當親師關係建立將更有助於我們共同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
在小凡出現問題行為的這段時間,可以看到何菊老師更是緊密的和家長聯絡著。尤其多次和最關心小凡的姑姑談話後,可以看到小凡在家行為的表現和在學校存在著一些落差。比如在家當他出現情緒最低潮時,他會讓自己整個人消極的癱著,或出現無法控制的攻擊他人或號啕大哭的行為。此外,在家裡小凡未曾向家人表達過他對於家中發生有關姑姑離去的看法,何老師開玩笑的說當他向家長探問小凡在學校告訴老師的這事件時,家長還以為何師因「有超能力」而可以感應學生家中發生得事件呢?這也難怪家長無法相信,因為小凡在家中是不曾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及想法的,以至家長認為他是和這件事是不相干的,也沒想到這事件中當阿伯遭受到婚變時所帶來的情緒失控及爛醉時失態的行為,對於看在眼裡的小凡都造成心理上相當大的衝擊及傷痛!……
另一方面,家長這般真實的描述小凡在家的狀況也讓何師看到雖然小凡在校表現和之前有這如此大的退步,但相較之下,某些程度上他在學校的表現已是他努力呈現自己最好的一狀況面了,至少他沒癱著、也沒攻擊他人,反之倒是向老師表達不少他存在內心的痛苦。當從這角度出發時,何師更知道自己在小凡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他所需要的協助,一方面也提供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因為她知道此刻需要幫助的不只是小凡,家長也須要被支持、鼓勵和協助。

學校、家庭與醫療資源的整合運用
每次當我到班級上課時,剛上完課的何師總是會細心的向我交接學生的狀況,這詳盡告知會成為我這一堂課處理學生行為時很好的參考資料。當學生的問題行為處於發作的巔峰時,何師更會利用放學時謙卑的和我們討論,也讓在這一班上課堂數較少的我可以從討論中很快的了解目前她所對該生所進行的輔導策略,從中也可以知道我自己可以如何配合以讓學生可以更進步。這就是幾乎完全將自己投入學生所有狀況的何師。
小凡的這次事件,何師亦然如此積極多次和我們討論,也結合校內臨床心理師的資源。除了申請個案輔導,也從臨床心理師那諮詢有關醫療的資訊,並將醫療資訊提供給家長。對於尤其關心小凡的姑姑,何師更是勤於連絡,多次的和她討論及提供支持等。就這樣,當小凡家長配合就診,再結合醫生不斷調整藥物及心理師雙方面的治療之下,漸漸的終於看到小凡不穩定的情緒有了改善。這漫漫長長約一學期的奮戰,何師的努力也終換得正向的回饋!我想,除了何師全然投入並給於無限的愛心及耐心的陪伴,何師善於整合身邊的資源並全面了解小凡在校及在家的狀況是問題改善的一大助力!而其歷程的辛苦對何師而言卻似乎是一點也不重要,小凡可以早日重展笑容才是她耕耘的目標和方向。這也是何師一向對所有特殊兒童付出的精神與態度,深深令人感動!……

愛的秘密武器
之ㄧ:被了解,被看懂
「有一位學習困難的國小低年級的小男孩,由於他媽媽聽說讓幼兒學體操對肢體的協調性有幫助,而且可以藉由肢體活動的認知能增強各方面的學習,並且在小團體中學會尊重他人及遵守規範。因此媽媽積極德培這位小男孩到運動場,試圖說服他參與活動,但用盡各種方法,小男孩只是黏在媽媽身上大哭吵著要回家,這樣的情況對於我這位貴為體操教練的先生也是無奈及沒折的。…….」
「有一次,這小男孩已不知第幾次的號啕大哭了,那時剛好被我遇見,於是我就走向她一把將她抱起並要求媽媽暫時先離開,小男女孩用力的掙扎哭著說:『我不要學體操,我不要學體操….!』」身心力竭的!我一直看著她邊點頭說:『好!好!我知道……。』她又用力的重復說:『我不要學體操,我不要學體操….!』一遍又一遍的,我還是説:『好!好!我知道……。』。至到最後,她終於停止哭泣。我就陪她坐近一些看其他小朋友練體操。最後,我問她要去玩一玩嗎?並抱著他一起跳彈簧床……。最後,他慢慢讓自己嘗試進入學習及每週快樂的來練體操。……」何師分享著。
聽後,我也和其他人一樣好奇的問何師當時她究竟用了甚麼法寶?何師也不解的說:「其實當時我真的沒有刻意想用甚麼招術來處理他的問題,只是當我抱起他時我可以感受到她當時的心情是很害怕的,他需要先處理他心中的害怕。……」
我想像著自己是那個害怕的小男孩,再從平日何師處理學生問題的態度來想像小男孩可能從她身上得到的慰藉,我終於懂了!何師一向不疾不徐的陪伴及真誠的去感受對方當下的感受,讓心靈受傷的人深刻的覺得被了解,被看懂,是她愛的秘密武器之ㄧ。小凡這般願意向何師傾吐及多次放心的在何師面前痛哭,我想就是得到那種被包容、被了解,被看懂的感覺吧!
於是,情緒上得到了不少疏解,心情上也得到充份的慰藉!這也是情障學生當下首要的心理需求。而「被了解,被看懂」在任何一種諮商學派皆肯定,它是一把開啟被晤談者內心大門的主要鑰匙!只有在感受「被了解,被看懂」時,對方才願意敞開心房。……

之二:你可以試一試
小杰是一位腦麻的學生,記得小杰國一剛到班上時,都需要由老師牽著他行走或攙扶著助行器行走,上下樓梯則需乘坐電梯,在家情況亦然。
半學期的觀察後,何師評估小杰的體能狀況後開始嘗試讓小杰扶著扶把下樓梯。一開始,只見何師一直緊緊的跟在小杰身邊,邊鼓勵膽怯的小杰,邊身體力行讓小杰知道老師就在你身邊,你可以放心的試一試,你可以做到的!就這樣一步一步的牽引,一階一階的陪伴,日復一日的。最後小杰終於突破了自己的內心和行動上的障礙,可以扶著樓梯從三樓走下,哇!真是一大突破呢!
看到小杰這方面的突破後,何師似乎更理解到小杰內在潛藏的可能,而對於任何學生潛在能力的可能,就算是一點點可能的潛能,何師是不會輕易放過的。之後,我又看到何師讓無法在平地上自行行走的小杰嘗試自行行走,一樣用漸進原理,一樣用”何氏 ”慣用的:「評估---嘗試---- 突破----」 原理。約一個月下來的嘗試,如今,我又看到小杰在老師放手後可以自行行走約5公尺,雖然他因著腦性麻痺的障礙走起路來有些力求平衡的步態,但卻是穩穩的一步一步前進,彷彿讓人看到剛剛學會行走而丟棄拐杖的人這般的令人感動!這樣開發學生能力及突破障礙的經驗對我而言真是覺得太神奇了!可見何師對事情如何評估及力求突破的嘗試精神,其中流竄的真是運動家的血液與勇氣!
我想,這對於小杰而言是一種學習能力上一大肯定,也是建立信心最好元素!
對於小凡突然被家庭事件引發青春期疾患,對於何師而言也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問題行為,但從中我覺察出何師不只對學生的學習運用”何氏”慣用的:「評估---嘗試---- 突破----」 “原理,對於處理小凡的問題時自己也如是嘗試!其中帶著雖充滿冒險卻篤定的精神,穩健的手法給於小凡一種安定感。試想想,倘若在小凡情緒如此沮喪如此焦躁時何師自己也慌了手腳而一心只想把他控制下了,結果將會產生如何的交戰的畫面呢?
「在你讓他嘗試時你的心中不會擔心嗎?比說萬一小杰摔嚴重倒了;小凡一走出教室就叫不進來甚至出現失控的狀況?……」
「我在行動之前是有仔細評估過的,換句話說我是有把握的!雖然不一定一嘗試就百分百成功,但我會預估可能的失敗,也允許我自己和學生偶爾在安全允許的範圍內可以犯錯和失敗。」
「你面對事情一向如此嗎?那我就很好奇這樣的特質來自哪裡?」
「嗯……我想這也許和我之前身為體操選手的訓練有關,學習體操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評估---嘗試---- 突破----』的精神,也必須試一試才知道結果怎樣,不嘗試就等於沒希望的。”膽怯”也是導致失敗的元兇,它會讓機會流失。……」
這樣的處世的基本基調原來是來自運動的視框,卻為特教的學習上帶來許多開放的精神!我恍然領悟!而這”開放”也讓小凡快被情緒淹沒而窒息時,找到了透一口氣的出口。

之三: 善用身體可以帶動的影響
也許就因為運動員的出身,何師對於特殊兒童的運動也十分重視,並將它安排在每日的作習中。「運動不只是運動,它不旦可以從中建立肢體的精細動作、大小動作及體能,還可以建立學生的耐力、團體生活、常規、挫折忍受力、情緒抒發`等等……哦!它的功能真是不勝枚舉呢!……」聽著這專家說著我也慢慢將何師所列的運動的功能和身體心理學的理念做結合。在我學習領域的體驗中,人類的「身體」和「心理」中都各自存在著浩瀚的學問,但它們彼此的關聯密不可分。受困的心理有時需藉由身體來開發,受限的身體亦可以藉由心靈的軆悟來伸展。運動在舒解個人的情緒上所扮演的角色一直被肯定著,身體所不自覺透漏的個人心理訊息也一直被看見,可見身心靈的息息相關。
小凡暑假中消沉的心情讓身體幾乎坍陷,找不到出口的情緒終究積出對家人攻擊的行為。開學後何師察覺後每天將他帶入運動來調節體能以紓發情緒,一日復一日的,終於也看到運動在這方面所發揮的功效了!在市面上許多對於憂鬱症治療的書籍中也不約而同的提及,每天運動是憂鬱症著自己必須做的功課!其中強調「善用身體可以帶動的影響」是和何師的精神不謀而合的!

心靈饗宴
清晨的澄清湖畔,我邀約何菊老師接受這樣的訪談。
多種樣貌的春日早晨,時而多風、時而朝陽豔豔然從樹梢間絲絲篩下、時而陰霾。不變的是這裡的清幽、群起群落的雀鳥,以及遼闊平靜的湖面。在恬靜的大自然清晨中,我享受著幽遊他人世界的豐富與多姿的快感。一杯咖啡,一個上午的促膝長談,彷彿我已採集了累累果實,滿載而歸。……
但願,你可以從中同等分享著或是特教領域、或是體育專業、或是生命教育的寶藏!


後記:
何菊老師:「感謝法相山,在修行得過程中讓我的心更柔軟;感謝校內資深及年輕的美女老師們,有您們從旁一直不斷的給小凡溫暖的關懷,給予我更大的信心!感謝輔導組長知遇之恩,但我知道學校中默默在輔導的學生太多太多了,我們的學生何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