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維事件的心情

2010年11月26日
最近的日記...多繞著維的事情轉
今天..在留言板裡..
回覆了許多相關的心情
有些話..是當下..突然蹦出來的...
自己讀著...讀著...也有很深的體會

所以...我把自己的心情整理之後
留在今天的日記內容裡....

前一陣子..想到維的叛逆
內心裡真的是很難過..傷心..
也因此哭了好幾次~~o(〒﹏〒)o

可是..從最近這幾天發生的事件開始
我的情緒...已經比較趨於平復了
可能是擦乾眼淚..發洩過之後..
開始明白自己接下來..要走的方向吧~~(#�▽�#)

其實看維現在摔門的情景...
有時會感覺是自己的”現世報”
因為在我國中時期..
也曾經這樣對待過自己媽媽~~ (>﹏<)

我試著回想當時自己摔門時的心境..
其實真的是一種不必經過大腦...
自然而然..就會出手的衝動行為!!

那時..當然是氣媽媽的叨唸..
氣她不瞭解我..只會拿別人的好來壓我
所以才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滿腔的不滿情緒...
不過當下激動的心情..
並不會完全抹殺媽媽對我的意義
純粹只是一時情緒的發洩而已...

所以現在..我願意試著去體會維的行為
是因為這條成長的路...我也曾..經歷過

我的個性其實原本就比較"俗辣"..
不喜歡以暴制暴.. 以牙還牙這樣的報復心態...
總覺得以這種方式去處理事情..
只會將原本可能是兩條平行的憤怒..
演變成1+1=2的火力
把原本只是兩位當事人的不開心...
向外延燒..造成更多人的不快樂

我個人是覺得讓自己過得不快樂..
是比較不值得的事啦~~^^"
所以才會一再的學習控制脾氣
能有現在的成績...
也是歷經一段辛苦..掙扎的過程~~(�▽�)~*

拜維所賜...親子溝通之類文章我看了許多
每人的經驗和建議..都是我很重要的學習來源
只是..我不會全盤接收..
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以及環境..有太多太多相異處
我能做的..就是截取適合自己的部份來嘗試

我自認很積極在面對..
以及認真努力在學習親子之間的相處
所以..如果聽到別人說我對孩子縱容..寵溺
心裡就會覺得很委屈..難過..

我只是覺得「以暴制暴」「以牙還牙」
並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我用這樣的方式去回應我的孩子..
那麼..我和他..又有什麼不同呢??
現階段或許我的力氣還制得住他..
可是..他會長大..我會衰老..
要比力氣..我鐵定要輸!!^^"

我不隨之起舞..保持冷靜..
並不代表我在默許他的行為
只是想以自己的行動..讓他明白..
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其實不是只有暴力一途
還可以用另外的方式!!

我不知道自己這麼做..究竟成效如何
究竟孩子體不體會...
但,我必須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
我想...這也是屬於我自己的固執吧!!

有時..看著自己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
也會想著...或許造成他們倆現在這麼大的不同
我自己..應該也卸不了責任...

除了在維最需要母親陪伴..教導時
我因為生了場大病..不得已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這樣的不可抗力因素之外

另外..也因維是我的第一個孩子...
在教育的經驗上...
老實說..我懂得及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
和他說話..以及傾聽他說話的所謂「溝通」
以現在的觀點看來..真的是..很失敗

對於他..我一向都只用「命令」的口氣
遇到他表現出不願意服從的態度時
一律先請出棍子”示威”再說...
我說一..就絕不容許他回答二

最後..直接告訴孩子是或非的答案
以及不願意傾聽孩子想法的專制舉動
在無形中..其實就忽略了所謂「過程」的重要性
大人自以為把自己人生經驗的「精華」灌輸給孩子..
免去他們摸索與跌倒的情形...
全是為他們著想..愛他們的表現

但..認真想想..這種速成的方式..
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好的嗎?!

回想生命中某些印象深刻的事
讓我們一再提醒自己..要不貳過的事件
不就是因為它曾經讓我們痛過..苦過...
所以才知道它的滋味不好受..
才懂得要自己不能重蹈覆轍

在我們一再耳提面命..叮嚀..指導之下
孩子會不會因為失去對某些感受的親身經歷
才會變得缺乏同理心..及替人著想的能力
會不會因為對我們的答案存疑..
才產生叛逆..不願人云亦云..
非得要以身試法..才肯心服口服的行為呢?!

最近..我腦中常會浮出一段..之前老米的忠告~~
「ADHD不應該是媽咪心中的緊箍咒...
困住了媽咪和維之間原本自然的互動,拋開ADHD!!」

然而...我卻發現...
自己根本沒辦法拋開ADHD...
只是..這樣的想法..在我感覺上
並不是會為我帶來不適感的”緊箍咒”
反而像是一種...
提醒我應該用另個角度去看待兒子行為的指南

它讓我願意承認..並接受~~
並不是每個人的想法和思考模式..都是相同的
也讓我不斷去學習..調整
尋求親子之間..最適合..及最好的溝通方式

呵~~不知道...自己以這樣的層面來看待ADHD...
是不是算..還能夠接受的範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