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閱讀時間~"兒童"

2011年07月01日
放暑期之前..就和咱家維約定好了
每週一∼至五早上10到11點的時間
是我們母子倆共讀的時刻~~(�▽�)~*

這一個小時裡...
我們彼此都要放下手邊所有的事
然後安靜的坐下來...
各自選擇自己喜愛的書來看~~<(�︶�)>

今天..我選的是去年王老師送我的《兒童》這本書
這其實是一本小冊子...
內容是摘自L.羅恩 賀伯特著作的山達基手冊

閱讀時間~兒童_img_1

第一章的內容..
說的正是所有父母最想要知道的∼「如何與小孩相處」
一開始..就是我曾在王老師上課的筆記上...
劃了顏色註記的一段..我很喜愛的內容~~

關於小孩,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與他生活在一起。養育孩子的
問題並不在孩子身上,大人才是問題的所在。一個心中有愛、
寬恕、善良而穩重的成年人,大概是小孩所能擁有的最好療法。


接著...這一些話..也讓我非常認同~~

如何在不傷害他們的情形下教導他們。不要用控制約束的方法
來養育他。這樣他才能擁有完全的自我。....

孩子不是有別於人類的特別物種,他們只是尚未完全成長的男
人或女人。....

你會喜歡被人拖著、拉著、受人指使或限制做任何你想要做的
事嗎?你一定會感到很厭惡。孩子之所以「不會」厭惡的原因
只是因為他還小。....
而孩子之所以不會反擊的原因只是因為他還不夠大。他只會用
其他的方法來替代。例如弄髒你的地板、擾亂你的休息或破壞
家裡的寧靜等等。如果他能有和你一樣的權利,就不會有這種
「報復」的情形發生。而「報復」卻成了兒童常見的行為模式。

讀了以上這一段話...你是不是和我一樣...
對於家裡一向令我們頭疼的”小霸王”
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心情呢~~(�▽�)"


自決力就是一個人根據他自己的意願來決定他是否要被環境所
控制的一種狀態。....

當你給孩子某樣東西時,那就是他的,不再是你的東西了。己
經給他的衣服、玩具、硬幣或任何東西,就必須要完全地歸他
掌控。......如果有人送你一份聖誕禮物後,每天都不斷地告
訴你要怎麼對待這個禮物,甚至當你沒有如他所期望地好好照
顧這個禮物時,你還會被懲罰,你感覺如何?你會想去報復這
個人,並且弄壞這個禮物,不是嗎?當你這樣對待孩子時,他
也會讓你不得安寧。....

因為他正在護衛自己的自決力、他自身的權利以及他在這個環
境中的重要性。「給他的東西」卻成了控制他的一種方法。所
以他要去爭取他該擁有的東西,對抗那些要控制他的人。

我覺得以上的例子..舉得真的是貼切..簡單..又明瞭
我常說~~「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其實..就和這一段話表示的..是相同的道理!!


人基本上是善良的。唯有在非理性的對待下,才會使人變得邪
惡。嚴厲的訓練才會使他變成不善社交。.....

訓練他、控制他、然後你就失去了他對你的愛。當你想控制和
佔有一個孩子時,你就已經永遠地失去了這個小孩了。.....

孩子會有這樣的焦慮:「我也需要他們,但他們卻阻礙我的能
力、我的心智和我的生活。我到底應該要怎麼對待我的父母呢?
我無法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但我的生活卻又不能沒有他們,噢!
天啊!我到底該怎麼辦?」.....

給孩子的自由就意味著給你自己自由,放棄對孩子命運的掌控,
孩子就能確實地擁有他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常說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們...
其實..在孩子們的心中...
肯定也常常會生出這樣的疑問~~
「我要怎麼和父母相處?怎麼讓他們懂我的心呢?」


只要一個人被允許去做的貢獻,和他所得到的貢獻一樣多,或
是多於他所得到的貢獻時,他就會覺得有能力而且能幹。...

一個人會反抗,並且懷疑任何一個給他貢獻遠大於他所能貢獻
回去的人。....

你必須要讓孩子對你有所貢獻,你不能命令他去貢獻。....
孩子必須要自己找出自己他能貢獻並且貢獻出來。假如他並沒
有選擇這樣做,那就不是他的貢獻,只是加在他身上的更多控
制。...

他必須要能夠照顧你,不是幻想著他能照顧你,而是真的做到。
他一開始可能不懂該如何照顧你,但你必須要有耐心允許自己
被笨拙地照顧,直到他能真的好好照顧你--經由他自己不斷
地學習經驗,而不是經由你的指揮。...

在這一段的分享中...或許是因為翻譯的關係吧
我自己是將文中的”貢獻”一詞..
轉為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付出”

常常在我們為人父母的眼裡..心中
都習慣在談到”付出”時..就將孩子”小”看
覺得孩子還小..只要好好把書讀好..
就是做好他的本份..
其餘的..就交給大人們來張羅..安排就好

但...根據L羅恩 賀伯特的說法~~
就連什麼都不會..都不懂的嬰幼兒..
也能為我們做出貢獻
例如他們耍笑...賣弄自己..或者跳舞給你看
這些都是他們能力之中能做的”貢獻”(付出)

而我想..在上一段文章中...
所謂的讓孩子能夠照顧我們...
指的應該就是~~讓他們分擔家事..
給他們學會生活技能這方面的訓練和機會了

在「配合孩子的意願」這段內容裡
L.羅恩 賀伯特先生是這麼說的~~

假如你叫一個人來,並且強迫他去彈奏樂器,他玩那種樂器的
能力並不會有多大的進步。....

如果你的態度溫和有禮,也不太過勉強對方的話,通常人們會
允許你從他們身上拿走一些東西。但是如果你不顧孩子的意願,
並且叫他把他的東西給別的孩子,你就會使他變得貪心或自私。
最後,他就會變成「自我主義者」--覺得除了自己,沒有其
他事情是重要的。父母經常沒有詢問孩子的意願,他們只詢問
孩子的擁有感和佔有感,結果就造就了一個被寵壞的小孩。

人們認為勸說對孩子很有用,不是的。溝通才是達成任務的真
正秘訣。....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然後你就可以控制他。

若以這一段話...拿來印證最近的”看戲事件”
我個人倒是覺得...也灰熊滴適合呢~~v(�︶�)y

我其實並不認為我在”勉強”兒子陪我看戲
因為從他的表現裡...並不是十分厭惡這件事
而我..只是希望以溫和的態度..和他溝通
期望他能瞭解我之所以這麼做的理由和心情
然後...再由他自己做出最後的決定

想當然爾~~誠如L.羅恩 賀伯特先生所言
用溫和的態度..讓孩子覺得我是在和他商量而非逼迫後
通常他們也會允許..
我們從他身上..拿走一些東西~~(#�▽�#)

和現代大部份父母所主張的..不太一樣
L.羅恩 賀伯特先生說∼「允許孩子工作」

其實大部份孩子是願意工作的。我們常發現一個兩歲、
三歲或四歲的孩子常會纏著父母,希望可以用他的玩具
或髒兮兮的破布來替父母做點事。愛孩子的父母會表現
出理性且有耐心的方式讓孩子能真的幫幫忙。被允許幫
忙的孩子漸漸地覺得他以及他所做的事是重要的,因此
他能很沈穩地開始工作並確實地做好它。

小時候不被允許去幫忙,長大後卻被迫要從事某些職業
工作人,會認為其實沒有人需要他,而他也不屬於這個
世界。然後他會覺得工作是充滿困難的。....

但事實上是我們教導孩子不要去工作,所以他認為「工
作的事不關他的事」。因此當他需要他去做事時,他總
是感到渾身不自在。

等到他長成到青少年時,他卻找不到一個工作可以支付
他買衣服或款待他的朋友,這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因
此他開始覺得他不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既然他不屬於
這個社會,他便傾向於反對這個社會,他開始做出破壞
性的行為。

當我們知道...原來讓孩子學習付出..分擔家事的背後
竟然有這麼深遠的影響時
或許..我們就更要提醒自己..放心..放手了!!

最後..書裡提的是~~
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孩子沮喪與悲傷的實用方法
也就是我一直很想再找王老師學習的~~”援助法”

方法一∼「告訴我發生什麼事」
顧名思義..就是請孩子開口跟我們陳述事實
書中特別提到的重點是~~

當他說的時候,教他用現在式而不是過去式。
例∼
「那時我站在一個大石頭上,然後我滑倒了,然後..」(哭)
「你站在石頭上時會痛嗎?」
「不會。」
「你站在石頭上時發生什麼事。」
「我滑倒了....」(哭)
「後來怎麼了?」
「我跌倒在地上。」
「地上有草地嗎?」
「沒有--全都是沙子。」
「再告訴我一次。」

你可以這樣反覆問孩子幾次,直到他覺得無聊了或笑了。...
這會幫小孩變得不痛並消除恐懼。

因為我上過親子溝通課程
對於這樣的論點...自是明白~~
這樣做的用意...是要讓孩子藉由”面對”
然後才接著獲得到”穿越”的效果!!

方法二∼「引導孩子的注意力」
在這個方法中...主要是希望父母能夠儘量避免
使用「你不要」、「你不能」、「控制一下你自己」等
類似悲觀的想法...
給孩子的建議..應該越多正面越好

例如以圖畫解釋..讓孩子知道碎掉的玻璃瓶..會發生啥事
比對他吼叫一千次「離那瓶子遠一點」或「把那瓶子放下」
來的有效多了...

在危急的情況下..父母若因距離太遠顧不著孩子時
想快速獲得孩子注意力..就大聲呼喊他的名字讓他聽到
比大叫「不要動」「停在那兒」或「不要那樣做」來的好多了
因為這些話只會讓他想起過去的舊傷...

方法三∼「回想」
使用這方法..必須等到孩子有能力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時
假如孩子感到沮喪(不是嚴重的疾病)...
我們可以藉由不斷詢問他的感受..當時發生什麼事..
當時他在做什麼..和誰說話..說了什麼...等
當他說的時候..可以要求他重覆說幾次...


不過..使用這方法時...不要過度憐憫他們
你需要表達你的關愛和興趣..
但是不要哀傷的說:「喔,多麼可憐的孩子。」等
若你這麼做..可能會讓孩子認為受創或沮喪是有價值的
它們會使他得到特別的關心和憐憫...

你越能夠融入孩子的世界中,你就越能夠幫助他們。

我覺得最後這一句話...真的是對極了!!

對孩子說話的內容..表達出高度的關心和興趣
真的會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好比每次參加兩兄妹學校辦的活動時
我在和他們同學們的互動時..真是感觸良多啊

發現他們和我說話的語態..表情..都很放鬆..愉快
但..只要一提到他們的父母時(且多半是父母缺席的孩子)
他們的表情...通常都會一閃而逝~~
感覺自己不被瞭解..關心的落寞神情~~(ˇ�ˇ)

我想...原因應該就出於他們父母~~
很少時間和機會能有耐性的~~”聽”他們說這些感受
比較多的時候..是要他們”聽”父母怎麼說吧...

再來還有以下的方式...
「用洋娃娃或填充動物玩具」~~
也就是類似角色扮演的遊戲...
讓孩子取來自己的玩偶..對我們”演”出他的心事

「畫圖」~~
除了用洋娃娃或玩具的方式外...
也可以讓孩子畫畫..或聽他編故事

「憤怒」~~
如果孩子感到憤怒...即使你是受害者...
也要讓他表達他的氣憤..讓他發洩出來後
通常憤怒很快就會消失了...

但,若是你試著壓抑孩子的憤怒...
這憤怒反而會變得更糟..並持續更久

「恐懼」~~
若孩子感到恐懼..讓他對你傾訴..並給予鼓勵
這在安撫孩子的夢魘方面十分有效
孩子做惡夢時..搖醒他並抱著他..讓他別哭得那麼傷心
並和他談論他的夢魘數次..直到他不再害怕

然後在你離開之前...
要他回想一段愉快的記憶..並對你傾訴
若孩子在做惡夢之後不敢一個人睡
就不要讓他獨自面對恐懼...
即使要花上你一些時間..也要陪著他
並繼續鼓勵他對你傾訴..直到他不再感到恐懼

「悲傷」~~
讓孩子哭..直到他自動忘卻使他哭泣的事..便足夠了
不要對孩子說「不要哭」...可以問他哭泣的理由
直到他恢復笑容...
你不需任何言語...只要付出你的關心

「易怒」~~
若孩子感到很暴躁..那表示他感到無聊..
也就是說..他被壓抑
以至於他不能去做那些他真正感興趣的活動
他在尋找一些新事物..但一無所獲...
若你能提供他一些有興趣的東西..他很快會高興起來

若以上行不通...可以試著給孩子一些體能上的刺激

在長途旅行..等候或疾病的恢復期中..
想出一些需要回想的新遊戲..是很有建設性並令人愉悅的
這些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們集中注意力

孩子通常記憶力都很好...喜歡談論過去快樂的時光
且談話內容大多是關於過去做過很棒的事
或他將來想要去做的事...
最後..再巧妙地引導他..把過去式變成現在式...

綜合以上的各種方法...共通點在~~

每當孩子向你傾訴他經歷過的意外事故,或一些過去使他恐
懼或不快樂的事情時,你要仔細聆聽並要求他重複說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