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閱讀時間~目送(2)

2011年07月07日

什麼∼

這篇文章裡..
作者寫到對於人生..生死的想法
提到自己擁有鄉下人的愚鈍
面對很多事..自己永遠是那最後「知道」的人

例如她因為父親的死...
開始求索生死大問時
才猛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們
竟然早開始讀起佛經..
很早就看見了..她很晚才看見的...

文末..作者提到50年代 彼得.席格
把《聖經.傳道書》裡的詩譜成曲
在傾聽那詞時..總會讓她眼睛潮濕..喉頭酸楚

內容大意是在說明著~~
天地萬物..凡事皆有時
而..作者感嘆的是~~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

是啊..作者的感觸..也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至於我..自認也是作者所說的愚鈍之人
我的生活態度..現在就是儘量”簡單化”
凡事不多預想..就抱持著單純的心就好
問題遇上了...就真誠面對..想方法解決就是

至於這「有時」究竟在何時??
何時尋找?? 又何時放手??
我也單純的看待成~~
每一個頓悟..每一個行動的開始..
就是最好的時刻這樣的觀念

愚鈍的我...還是比較適合簡單..適合懶~~^^"


共老∼

這篇文..寫得是手足間..奇特的關係和情感
怎麼樣說”奇特”呢??
好比作者這一段描述~~

我看見他們兩鬢多了白髮,因此他們想必也將我的日漸憔悴
看在眼裡。我在心疼他們眼神裡不經意流露的風霜,那麼-
-他們想必也對我的流離覺得不捨?
只是,我們很少說。...

我們不會跟好友一樣殷勤探問,不會跟情人一樣常相廝磨,
不會跟夫婦一樣同船共渡。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
,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
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佊此,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
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了然
於心。有時候,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後,你我還會這樣相
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
於人生的荒漠?

然而,又不那麼簡單,因為,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
不一樣,我們從彼此的容顏裡看得見當初。我們清楚地記得
彼此的兒時......
成長過程裡一點一滴的羞辱、挫折、榮耀和幸福。有一段初
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這幾個人知道...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鐵軌,倒像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雖
然隔開三十公尺,但是同樹同根,日開夜闔,看同一場雨直
直落地,與樹雨共老,挺好的。...

讀著這一段敍述...
想起老爸他們兄弟間難解的結...
實在是特別的..令人感觸深刻啊~~(ˇ�ˇ)

通常面對這樣教人無奈的情景..
我總是這麼告訴自己~~
對於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
就順其自然...就引以為誡...
能要求的..就只有自己
在自己的身上..絕不能重蹈覆轍!!


如果∼

因為在飛機上..見著一位孤單的老伯伯
這般熟悉的身影..不必問..作者就瞭了他的故事
因為..這..就和她父親的背影..那麼相像
一個生長在動亂時代裡...
一生流離..半生坎坷的時代孤兒...

他可以回鄉了,山河仍在,春天依舊,只是父母的墳,在太深
的草裡,老年僵硬的膝蓋,無法跪拜。鄉里,已無故人。

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故事
總會讓我聯想起一句話~~「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我自己認為『凋零』..
是比『死』還來得煎熬與難堪的處境
求不得痛快...只能日漸枯萎..
不論在身、心靈上..都是一種殘忍的凌遲

時代的背景和故事...恩怨情仇..我不瞭解
但..將心比心的看待這些老者
我們仍應該給予他們尊重和感謝的..是吧?!

「如果...」--以這樣語法為開頭的話語
總能讓人感覺到..說者當下的追憾和後悔的心情
可惜的是...常常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
有了想彌補自己的缺失..想讓時光倒流的想法時
那事...那人...都已經不可追了...

所以..我要努力戒掉...
讓自己有說「如果...」這句話的機會!!


跌倒-寄K∼

因為一則國三學生在學校廁所自殺的新聞
讓作者心裡湧上許多的感觸~~

從家裡到校門的一路上,有沒有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
神,使他留戀,使他動搖?

然後..她告訴她的也絆倒了的朋友K..以下這一番話~~

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裡,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
折、失敗?...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
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
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
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
情去面對別心;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
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如果這個社會曾經給那十五歲孩子上過這樣的課程,他留戀我
們--以及我們頭上的藍天--的機會是不是多一點?

現在K也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
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
實的擁抱。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記得..祥老弟在初進學校前幾年...有天放學時間
也遇上了學生躲在廁所內尋短事件
不同的是..這學生..在大家的奔忙中
有了和以上那則新聞中..不同的幸運結局

教人覺得諷刺的是...在這樣的不幸之中
被害人的親屬..常常都和間接加害人..劃上等號
家人自以為是的愛..
反倒變成讓孩子選擇走上絕路的兇手~~�︿�


牽掛∼

這篇..寫的是友情!!
不同階段的友情..總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呈現
隨著年齡漸長...
友情的濃度卻可能伴隨著平靜無波的表面
或許不再熱絡..不再日日噓寒問暖
甚至..也有可能連電話號碼..都記不齊全了

但是你記得她在某個時段裡
曾經為妳..或者與妳共同做過的某一些事

也有可能接到一通扯東扯西的電話
什麼事都沒有..只不過想確認一下你還好
但是..一句思念的話..都沒有

而你會知道~~
這其實是「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的關心

朋友..一直都在
只不過是...改變了存在的型態而已!!


胭脂∼

這是描寫作者到屏東看母親時
母女倆互動的點點滴滴心情...

作者的母親有老人失智的情況...
所以她說..每次看完媽媽要離開時..
是個複雜的工程

所謂的複雜..是因為必須一步一步的舖陳及設計
先是給了∼「上班」這個父母不能對抗的理由
然後再依母親的喜好..
幫她塗指甲油..接著按摩她燈盡油枯的手
以熱水幫她軟化腳趾甲..再一層層上顏色
她認真而細緻的「擺佈」母親
母親也靜靜地任她「擺佈」
母女倆藉此消磨臥房裡的時光...

女兒說...只要她在..
母親的臉上就有一種安心的平靜
而..這樣的胭脂陣..
還有著她精心安排的配樂呢~~(�▽�)~*

真只有女人...最懂女人心...
有女兒...真好!!


寒色∼

作者說..自己當場被讀者問倒的情況不多
不過..有一個問題..卻讓她在一千多人面前..
突然支吾..不知所云~~那人問:「家,是什麼?」

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人,一個一個走掉,通常走得很遠、很久。在很長的歲月裡,
只有一年一度,屋裡頭的燈光特別燦亮,人聲特別喧嘩,進出
雜沓數日,然後又歸於沈寂。留在裡面沒走的人,體態漸孱弱
,步履漸蹣跚,屋內愈來愈靜,聽得見牆上時鐘滴答的聲音。

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兩個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跟著一個又一個新的工作,一個又一
個重新來過家。....牆上,不敢掛什麼真正和記憶終生不渝的
東西,因為牆,是暫時的。在暫時裡,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
敢放心的永恆。家,也就是兩個人剛好暫時落腳的地方。

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很多,沒多久就散了,因為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著變
質。渴望安定時,很多人進入一個家;渴望自由時,很多人又
逃離一個家。....

很多,一會兒就有了兒女。一有兒女,家,就是兒女在的地方。
....孩子在哪裡,哪裡就是家。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是啊...若用理論的口吻來說明何謂「家」?
好像..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一樣的人...轉著大同小異的輪迴..
然後..製造著不同的生活故事罷了

但..我想..即使是如此...在大同小異之中
「家」的味道...「家」的被需要..
以及「家」對每個人的功能和意義
還是很不一樣..很值得經營的!!


散步∼

不知怎的..每每讀著作者寫到她和母親的互動
雖然文字是那般輕描淡寫的帶著
卻..總是教我的心情..有說不出的滋味...

好比這篇..作者的好友帶來「大字報」分享
說是因為她母親同樣也患了失智症
在安養院裡..總是焦慮著自己沒錢...
懷疑自己被兒女遺棄..一轉身就忘記兒女剛探視過她
而抱怨著孩子們不記得她...

所以乾脆想出這「大字報」的方法..上頭寫著~~

最親愛的媽媽:
我們深愛您。您的房子、看護、醫藥費,我們全都付了。
我們承諾,一定竭盡所能照料您。請您放心。

最親愛的媽媽:
我們都是您含辛茹苦培養大的。我們感念您。
我們承諾: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們承擔。
請您放心。相信我們對您的深愛。

每一張海報上..都有他們姐弟們的親筆簽名

兒女們必須藉著這樣的文字宣示..
保證著自己對母親的愛..取得她的「安心」
不禁讓人內心裡感覺...有著那麼一絲辛酸和苦澀...

而作者拒絕了好友的心意...
搖著頭..淡淡的說著~~
媽媽又過了這樣的階段...現在已經忘了字了...


為誰∼

作者說..在台灣..「外省」其實就是「難民」的意思
因為外省人在流離中..失去了一切附著於土地的東西
包括農地、房舍、宗祠、廟宇....
還有附著於土地的鄉親和對於生存很重要的社會網路

因為失去這一切..所以難民家庭那作父母的
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擲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頭
所以她這個難民的女兒 ..從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

自己作了母親之後...卻馬上變成一個很能幹的人...
「母親,原來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
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她說

孩子大了...她發現獨自生活的自己
又回頭變成一個不會燒飯做菜的人...
而長大了的孩子們...卻成了美食家

某一天..兒子突然邀她去買菜
回來後天已黑了..他還要媽媽站在旁邊看著他做菜
在兒子以一定時間順序..完成了一桌高檔的美味料理時
作者說著~~「好,我學會了,以後可以做給你吃了。」

此時...兒子卻睜大了眼睛看著她..並認真的說~~
「我不是要妳做給我吃。你還不明白嗎?
我是要你學會以後做給你自己吃。」

讀至此...我不知道作者聽到這話時..心中感受為何
至於我呢...則有兩種不同情緒的解讀~~

一種是孩子出於體貼..好意..
想教會母親學著顧好自己的胃..補足該有的營養
才費心的親身示範...

另一種則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恐將無暇照料母親生活起居
於是..著手教會母親學習「獨立」的生活技能
就像母親以前教他的那樣....

你們大家..又是怎麼想像的呢?!
而我..還是會選擇第一個說法...
把事情單純化...讓自己快樂~~(�▽�)~*


俱樂部∼

作者說...當你被人自然得稱做「阿姨」..
而不是想像中的「姊姊」時
當你注意到身邊的警察..醫師等..竟有張娃娃臉時
你...逐漸的要有心理準備..要有自覺~~
「不是人們變小了,是你,變老了。」

然後...朋友問你..要不要加入她的「俱樂部」
那可能是「樹海葬俱樂部」~~
讓會員自己選擇將來要樹葬還是海葬...

也有可能是「愛生俱樂部」~~
大家詳細地一一列出..自己絕對不願再活下去的狀況
然後由會員們..互相幫忙執行...

哇~~聽起來...真是有點恐怖呢~~(�▽�)"

不過..若可以的話...
我倒是還蠻贊同舉辦∼
「生前告別式」這樣的觀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