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好文~錯誤的處罰會毀了學生

2013年07月12日
好文~錯誤的處罰會毀了學生_img_1



洪蘭:錯誤的處罰會毀了學生
2013-07 親子天下雜誌47期



獎懲是個有效的行為塑造方式,當獎懲得當時,將士用命;不當時,
眾叛親離。

諸葛亮能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就是他能堅持「賞不遺遠,罰不阿近,
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但是獎罰的拿捏很難,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甲合適的,對乙未
必,如何使它表面上看起來公平,實質上又能兼顧到個別差異,真是
個難題。

最近有家長問:老師用罰抄課文方式來懲罰,合適嗎?

原來他兒子的老師規定:上課說話、作業未交、訂正錯誤,都要罰抄
課本,該抄未抄則加倍罰。他的孩子積欠了二十篇課文,起初不敢講,
等到滾雪球無法收拾時,才說出來。

他說,孩子每天上學都很害怕犯錯,但愈是怕犯錯就愈會犯錯,結果
孩子在課堂上什麼都沒學到,因為所有的精神都放在如何避免處罰上。

他感嘆的說: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課業這麼多(國、數、社……)
每樣功課必需都完美才不會被罰,孩子又不肯讓他去和老師講,害怕
溝通不良會更遭殃。現在孩子整天裝病逃學,他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這封信令我難過,因為我們常處罰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其實學習的快
慢有時不是孩子可以自己控制的,要看他開竅的早晚,開竅晚的孩子
會因考得不好而含淚過童年,這真是非常不公平的事。

教育應該是發展出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用同一把尺去迫使他們都一樣。

這就像要求孩子一定要身高一百七十公分一樣的不公平,因為身長有
基因上的關係,也有後天營養上的關係。

孩子若是家貧到連桌子都沒有,你又如何要求他和有家庭教師補習的
學生有同樣的表現呢?我就曾遇見一個因家中無電,晚上不能做功課
而挨打的孩子。

所以因學習慢、分數低而挨打是第一不公平。

對一個已經對學習充滿挫折的學生來說,老師一點點的鼓勵可以帶來
意想不到的結果。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說,吳季剛初去加拿大念
書時,英文生字常拼錯,但是只要不太離譜,老師會放他一馬,叫他
再加油。老師的溫馨鼓勵讓他克服了閱讀障礙,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

至於行為上的犯錯,千百年來,「心悅誠服」是改變行為唯一的方式,
孔子不是說要循循善誘嗎?愈打是愈叛逆的。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學習,因此懲罰要符合學習目的。孩子數學考不
好,老師要找出他考不好的原因,而不是罰他去抄國語課文或跑操場,
因為抄十遍課文或跑十圈操場,他的數學不會因此而好,只會因恐懼
而更不好。這種懲罰失去了教育的目的。

當孩子上學只是在想辦法不犯錯時,他不是在學習,他是在應付,他
會因此很不快樂。因為不快樂,他會更加逃避學校和學習,惡性循環
下來,就中輟了。

我們固然要教孩子不要犯錯,我們其實更在意如何教他做自己。懲罰
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動機,師長們不可不慎。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推薦閱讀:

吳季剛母親:栽培他的天賦,也栽培他的視野 
文�許芳菊



站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裡,看著兒子吳季剛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
.歐巴馬設計的晚禮服,陳美雲心中有無限的感動。在那博物館裡,
那件衣服展示的空間最大,整個電視螢幕不斷的播放吳季剛跟蜜雪兒
見面的過程。「我覺得這種榮耀不是剎那,而是永恆的,因為世世代
代都會放在那裡。」

陪著兒子一路走來,陳美雲知道,這榮耀的背後,有多少的努力與不
為人知的辛酸。從小愛玩洋娃娃的吳季剛,曾因親友的嘲弄而傷心落
淚;念大學時為了舉辦服裝秀,在紐約的酒吧門口為客人掛了兩年衣
服,只為了熟悉經常來此的服裝界名流。即使成名之後,吳季剛仍每
天辛勤工作一、二十個小時。

因為吳季剛的與眾不同,也曾帶給陳美雲許多壓力。別人說這母親真
怪,男孩子玩娃娃,不但不禁止,還到處託人幫他蒐集。吳季剛不在
乎讀書、考試,一心只想順著自己的興趣。陳美雲雖盡力發展他的天
賦,卻也在關鍵時刻堅持,要吳季剛把該有的教育完成,「因為教育
會讓人有新的知識、新的想法進來。如果都只在做一件事,你的思想
就會空掉,不夠寬廣,」陳美雲殷殷告誡兒子。

當吳季剛因為蜜雪兒穿上他設計的禮服一夜成名,陳美雲要吳季剛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好好謝謝他的哥哥。因為陳美雲很清楚,
「如果不是哥哥這麼按部就班、容易帶,我沒那麼多時間搞你這個小
孩,你要謝謝哥哥,」她對吳季剛說。

二十多年來,面對著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自稱只是個平凡家庭主婦
的陳美雲,卻進行了一場很不平凡的教育實驗。Jason(吳季剛)從小
就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樣,他不太願意接受傳統的規範。這在二十多年
前,整個大環境還是很保守的氣氛下,對我是很大的挑戰。我還有一
個大一點的孩子,心裡就會設定老大走過的路,好像老二也該跟著走。
但事實上,我發現有很大的差異。

老大念的是中規中矩的幼稚園,我帶 Jason 去參觀,他就跟我說:
「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學校。」這學校就是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
齊,一進去就要學寫字、讀書。

Jason 要上幼稚園的時候,剛好有個朋友告訴我,在內湖有家森林幼
稚園,我可以去看看。我帶 Jason 去那個學校,他非常喜歡,因為
那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整個環境就像是一座森林。裡面的孩子都很
快樂,每天剪啊、畫啊、寫啊。

後來我想把弟弟跟哥哥放在同一所學校,我比較方便。我帶弟弟去看
哥哥學校,不行;帶哥哥去看弟弟學校,也是不行。哥哥覺得髒兮兮
的,他不習慣。我只好各自讓他們讀喜歡的學校,他們都滿快樂的。

我一直在想,多久我才能證實,自由開放的教育跟傳統的教育,到底
哪一個才是好的?一、二十年下來,我得到的答案是:適合這個孩子
的方式、環境,就是好的。因為你把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放在很呆板
的教育,他不一定能快樂、加分。如果你把一個比較傳統的孩子放到
任何學習都要開放、自己去思考的環境,他不見得會做得很好。


只愛藝術,不在乎功課


Jason 小學時我跟他講:「你可不可以把成績考好一點?」他就說:
「我不覺得一定要像哥哥一樣每天都考一百分,如果他考了九十九分,
他就會有失敗的感覺。那我考八十幾分,我每天都有二十分進步的空間。」

我發現再逼 Jason 也是一樣,但還是給他一個標準,不能太離譜,以
國外標準來說,就是至少有個B。

老大初一念完,我們就出國了。

因為我發現 Jason 有很多跟人家不一樣的想法跟動作。比如他從小不
玩小汽車,也不愛看卡通;他從小就愛玩娃娃,喜歡看平劇、時尚展。
後來我才知道,他喜歡看平劇是因為那些衣服很美,那些線條、佩飾
他很喜歡。他很喜歡藝術,但對功課不會要求。那時候台灣的國中有
放牛班,我就很擔心,跟我先生講:「Jason 也沒這麼笨,他各種發
展都不錯,如果到了中學,因為功課不好被編到放牛班,會影響他心
理的成長。還是找機會出國,讓他們有機會去學習新的東西,在語言
方面多一些能力,不一定只有念書的路。」


孩子的堅持與母親的堅持


我在 Jason 身上看到一個很大的特質,就是他很堅持。

他從幼稚園開始,捏捏弄弄的能力就很好。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得
到日本紙黏土的教授資格。在日本,平均五十五歲才能拿到這證照。
在學紙黏土的當中,他同時跟著教他聖經故事的老師學裁縫,因為老
師發現 Jason 念聖經時不專心,一直在畫畫。老師就問他:「你在畫
什麼?」他說:「我長大要做設計師。」老師就說:「做設計師需要
有人指導。這樣吧,你乖乖念聖經,我每個星期撥一天來專門教你畫
畫,因為我是學服裝設計的。」

後來老師真的每星期一天來教他念聖經,一天來教他服裝設計。

可是不到一年,老師就說他的東西全部被 Jason 學完了。「他有天分,
你應該請更高明的老師來教他。」因為這位傳教士的一句話,我就去
加拿大最好的設計學校 Granville Island Design School 找老師。
他一路上都很幸運,常遇到貴人。

到了中學以後,他跟一般孩子都不一樣,幾乎都在工作。他自己做娃
娃上網賣,第一筆生意就被騙了,東西寄去卻沒收到錢。他再次上網
賣娃娃,就學會請人先把尾款寄來,他用尾款去買布。

Jason 在美國念高中的時候,有個機會可以去法國當交換學生,但他
不是那麼想去,因為當時他在美國已經有工作。我就跟他講:「你這
工作的目標太小了,你要看遠一點,你去歐洲看看不同的東西會更有
感覺。」後來他去了法國,去了之後很喜歡,因為那裡有很多東西可
以看。

我覺得孩子的天分是要培養的,可是在培養天分的同時,孩子的基礎
教育也一定要有。Jason 很小就跟我講,他不需要念太多東西,可是
我跟他說:「我不認同,大學畢業是最基本的。我不要求你考第一名
或一百分,但基本的學歷、知識、能力一定要有,這樣才不會變成一
個只是會縫、會做,卻沒有學問的工人。」


奇蹟背後的真相


蜜雪兒的事件就像是奇蹟一樣,但背後 Jason 真的努力了很久。他到
了紐約學設計,想要做一場職業秀,可是他在紐約沒有人脈。於是他
想到一個辦法,他找到一家流行服飾界人常去的酒吧,他就去那邊打
工,星期五、六的晚上就坐在門口幫人家掛衣服。第二年的時候,老
闆覺得他很不錯,就讓他進去收盤子、幫客人點菜,後來他就愈來愈
認識這些人,建立了一些人脈。

他第一次在紐約辦服裝秀的時候,把我們嚇了一跳,因為他是在紐約
的職業秀場作秀,非常難得。當時他才大學四年級,即將畢業,但因
為忙著籌備服裝秀,沒有繳交畢業作品,所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為
了這件事情,我跟他不愉快很長一段時間,但他給了我一個理由,他
說:「媽媽,我們學校有一個魔咒,出名的都不會畢業。我一定要比
同年齡的人更早讓人看到,所以我要在畢業當季作秀。請你原諒我沒
有畢業,但有一天,我會讓學校還我一張畢業證書。」蜜雪兒的事情
發生後,學校都對外宣稱 Jason 是他們學校畢業的,其實他並沒有
拿到畢業證書。

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他膽識很夠,不懂得害怕。我跟我先生一
直都是很緊張,但 Jason 每個步驟都很認真在做。

我自己也是從 Jason 小時候就受到很多壓力,因為每個人都覺得我
是怪人,怎麼小男生要學這些東西你一點都不生氣,還在幫他?

記得在加拿大時,家裡擺了Jason 的娃娃作品,有次台灣來的朋友看
到就說:「家裡沒女兒,怎麼都是娃娃?」那一次,我看到 Jason
掉淚。為了不讓他再受傷害,我們花了大筆錢,重新裝潢地下室,讓
他把作品和工具都移到地下室。

他就不必受人嘲弄,他在那裡很開心。

我後來想通一件事:孩子所學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永遠不
會快樂,就沒有成就感,那我是不是要揹他一輩子?與其這樣,不如
讓他學他自己想做的,他舒服,我也舒服。

Jason 後來曾跟我說過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跟我說:「謝謝你,
媽媽,讓我可以做我自己。」



******************************


『當孩子上學只是在想辦法不犯錯時,
他不是在學習,他是在應付,他會因此很不快樂。
因為不快樂,他會更加逃避學校和學習,
惡性循環下來,就中輟了。』


洪教授以上這一段話..說得真是太貼切..太好了!!^^d

下午..抽空讀了幾章老ㄙㄨ的新書內容...
其中..關於奬勵這件事..他寫了一段話
我覺得和洪蘭教授的觀念..十分相應~~

『若是為了別人的奬勵而把事情做好,
那只是為別人而改變;
真正的肯定來自於自己內在。』


肯定自己..為自己找到學習的動機及動力
就是孩子表現良好及有所進步的契機!!ღ(。✿‿✿。)ღ


另..老ㄙㄨ說的這段話..我也很有同感~~
『面對充滿競爭的未來,
孩子們需要的是適應未來的「能力」,
而非被大人們想盡辦法塞進腦子裡的「知識」;』


今天..妹和同伴在一塊兒了大半天...
其實..小女孩和我們都很熟..也很懂事
下午..當咱家妹要她將喝完飲料的茶杯交給她洗時..
不知為何...她一直不肯交出...
惹得小妮子的音量..越飆..越高...
最後..只聽小女孩音量不大的回咱家妹~~
「為什麼一定要交給妳??」

「因為我要拿去洗啊!!」妹不耐且大聲的應著

「那..妳為什麼要洗!?」小女孩反問

「厚..啊不然誰要洗??..妳哦!?...」妹回

「嗯..可以給妳媽媽洗啊....」小女孩說

聽到這裡...馬麻我才獻”聲”說明~~
在我們家裡..自己可以做的事..都必須自己做..
媽媽並不是超人..每樣事情都要一手包..
只要是家裡的成員...
都必須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才行

女孩聽了...這才乖乖的把茶杯交至咱家妹手中...

又隔了一會兒...馬麻我在房裡看書..
兩個女孩兒圍在葛格身邊看他玩電腦
沒一會兒..我聽見水潑濺到地上的聲音
然後..就聽見妹對著小女孩問著~~
「妳打翻的..是什麼東西??」

小女孩小聲的回答後...
我又聽見咱家妹以著”大姐頭”的口吻..指示著~~
「原來是開水哦..那就沒關係..
妳只要拿這個擦一擦..再丟垃圾桶就可以了..
如果是甜的飲料的話..
那就要去拿抺布用力擦..
然後還要再用拖把拖一次才不會長螞蟻...」

咱家妹這一段話..”隔牆有耳”的馬麻我聽聞後
心中不得不感到一絲欣慰...
原來..之前馬麻教她處理的方法..
小妮子都有放進心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