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好文~人聚了,心呢!?

2014年02月05日

好文~人聚了,心呢!?_img_1


張淑惠

過年對大多數成家的女性來說,並不是個好節日,對長媳尤是
(但不限於長媳)。

我是老大,嫁的是老大,兒子小寶是獨子,也算老大,同住的
我婆婆,也是老大,一家四個老大,個個負責任,相互要求起
來的話,真的是要累死彼此了(唯有六歲的小寶懂得過他的人生)。

我記得有回過年,大夥剛吃完午飯還未起身,我婆婆說:快起來
快起來我要煮晚飯了。

一句話讓我瞠目結舌。

我這才知道,儘管擅美食的婆婆期待孩子們回來,也樂見大家吃
得滿足,但是過年裡儀式的成份,是否已凌駕了別的?

從年前整理屋子的勞累與備食一路累積下來,見到親人的喜悅剩
下多少?

而若沒有如此做牛做馬,老人家還能期待子女回來一聚嗎?聚了
沒多久又開始為子女憂慮,東探聽西詢問的,氣氛也弄擰了。

我承認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是家人之間重要溫暖的回憶,用心烹調
的食物,做足了愛的見證,但,這是否必不可少?若不可少,難
道一定要女性為之?

我眼見我做為長媳的母親,年輕時任勞任怨,煮上一桌好菜好迎
接姑姑們回娘家,只是這責任一旦扛起似乎永遠放不下,身體很
不好了,過年前便開始焦慮,無奈,不甘,但怕大家吃不慣餐廳
口味還是勉力下廚,一年又一年,如此奴役自己,總要初三之後
才見輕鬆。

過年對我母親和我婆婆來說,究竟是喜是苦?我懷疑。

但沒有了這些,她們是否仍能確信自己的價值?全心為子女家人
奉獻了一輩子之後,她們如何得知一個不是奉獻者的自己是什麼
樣子?還可以如何存在?

我不是說人不需要為家人付出,付出也不等同於犧牲,只是總該
讓人有充份的選擇權,讓女人有選擇權。

傳統上要女性為家人奉獻的傾向,在過年時集大成,圍爐菜,好
幾天的飯菜,各種贈禮拜訪,忙碌不堪,但人與人之間卻說不上
一句體己話,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不例外,這會不會太本末倒置了?

不是親人相聚的時光嗎?人是聚了,心呢?

我曾對一位很擅烹調的友人坦承自己不大會煮食,對兒子來說不
知會不會是個遺憾(我小時候喜歡過年大團聚,長大後也懷念媽
媽的好菜)?
但她一語點醒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快樂,快樂才會成為一
個好母親!

虧我還自認時代新女性,竟也被這框架限制住了。

是的,我就要做快樂的母親,我要放棄傳統對我予取予求的莫名
期待,放棄那固定的模式,我要我的孩子樂於見到我,而不是任
何其它的附加,不論他到幾歲,他都因要見著我這母親而喜悅,
因為我是我而不是別人,為此,我將終生保持學習的狀態,永遠
的前進,為成為我自己而持續努力,而當這與外在的期待有所衝
突,我也將勇於做出明智的取捨。
(記於第二次在外地過年的慢活休假)




****************************


這篇文..真是寫得太讚了!!^^d

今年春節..我們過了一個健康的年
婆因為身體的關係
不得已將廚房事務..完全交接出來
在行前..我已經在電話中跟公公交待
請他千萬不要採買及準備太多東西
一切等我們回家時...
看需要或喜歡什麼樣的食材再自行購買

而我,是個幸福的長媳
因為大家體恤我的不方便
所以公婆家祭拜及備餐的事情
都是由我二小叔一手負責的..
我只需在一旁當上菜的”小二”就好~~(。◠‿◠。)

雖說已經有提醒過了...
但公公準備的食材..還是過多
別說孩子們...
連”好嘴道”的我自己每年看相同的菜色..
看同樣一”騰”再”騰”..黑魯魯的年菜
就完全起不了任何的食慾~~(︶︿︶)

每次餐桌上被一掃而空的食物
通常都是新鮮炒上的
至於公公事先料理好的
只要連續三餐都沒人伸筷子的話
就會被我和二小嬸兩人..
不聲不響的...”毀屍滅跡”~~(ˆヮˆ.)

浪費食物縱然不應該...
但,我們的肚子並不是廚餘桶
吃的食物不見得要多昂貴...豐富
可,新鮮卻是最重要的!!(..◕‿◕..)♥

文中這一段..真真切切說中我的心情~~

各種贈禮拜訪,忙碌不堪,但人與人之間卻說不上
一句體己話,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不例外,這會不
會太本末倒置了?

不是親人相聚的時光嗎?人是聚了,心呢?


不只是年節喜慶...就是平時的日子
公公也是時常來電要我們回家走走
但,每次回去...
彼此之間的碰面..就像沾醬油一般
他出外和朋友喝酒哈拉的時間
遠比和我們同坐噓寒問暖的時候多很多

另外..他和我們交談的話語..
也永遠是醉後論當年勇或碎唸現況
比清醒著分享彼此生活..心情的景況頻繁
在孩子們的記憶裡...阿公之於他們
未曾存有任何溫暖的互動
所以回南方澳...是”應該”做的”公式”
而不是他們”喜歡”及心甘情願做的事...(ˇ�ˇ)

以一位晚輩的立場
我無意評論公婆經營家庭的態度
只能說...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方式和氛圍

淑文老師曾在書中分享~~

透過養兒育女觸摸到生命底層的根鬚,我才猛然發覺,
緊緊牽繫我們的、那條無形的家庭絲線,是情感的根、
土地的根和生命的根。


讓孩子自願主動回到原生家庭來
靠的不是家中有多少美食..財富
而是這個家..在他們心中紮下的根有多深
以及家人之間..互相存下的
”愛的存摺”面額有多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