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為各自行為負責

2020年08月09日

可愛裝置篇~

為各自行為負責_img_1

風景人物篇~

為各自行為負責_img_2

 

兩天一夜的花蓮行
平安、順利的結束了!!(✿◠‿◠)

這次我們是"跟團"表妹的家族旅行
感覺肩上責任輕鬆許多
只要把自己照顧好
配合著大家就行
倒是辛苦表妹夫妻出錢出力
勞心勞力為大家帶來難忘的旅行~~≧◇≦

這次出遊
年輕的少男少女不少
我等已淪為大嬸兒階級~~(ᗒᗨᗕ)

人們一聚在一起
互相比較的心思就難以避免...

上週五家排課程上
看到伙伴因為兒子回應她的態度不佳
而難受得哽咽、落淚、很受傷
其實我非常能體會這樣的感受
因為我也經歷過....

兒子的衝動、暴力
女兒的犀利、頂嘴
都讓我失落、受傷過~~◑﹏◐

在當下,
我們很容易把孩子惡劣的態度
和不愛自己畫上等號
感覺被自己愛及在乎的人厭棄、嫌惡
因而心痛、心傷....

但,其實在孩子內心並非如此想
可能只是在對話當下累了、煩躁
純粹只是情緒有了波動
和愛或不愛根本無關
我們的受傷只是片面主觀的想像
只是孩子反應不符合我們期待的失落而已

就好比這兩天出遊
老媽又對咱家小妞"臭面腔"的表現有微詞
覺得待人就要笑臉相迎
友善有禮貌才是好(乖)孩子...

以前或許聽到這些評論
我會把矛頭指向自己~
是不是太寵、慣著孩子了沒給教好???....
是不是孩子太不懂事傲慢叛逆了??....

現在,我第一時間不再是責怪
而是捫心自問~
孩子開心就笑,難過就哭
不舒服就板著臉沒表情
這般如實反應自己情緒
不討好、不逢迎、不偽裝
真的是不對、不好的行為嗎??

孩子的表現必須一定要符合大人的期待
讓大人有面子才是乖、孝順的孩子嗎??

於是,當小妞發洩她的情緒時
我只是安靜旁聽
當她偶爾丟出幾句口氣衝的回應或態度
我也會把自己和她區隔開
她的行為代表的是她自己
別人看到的是她
與我管教不當無關
她是她,我是我
我們各自都只需為自己行為負責!!(。✪‿✪。)

於是,當老媽或周遭人
提到孩子態度的相關事宜時
我會慢慢將焦點移轉
因為不論附和了哪一方
在另一方立場都是火上添油的事
做為中間人的我,容易嗎!?...(ˇˍˇ)

自由書寫第527回分享~~

 

跳乎伊爽篇~哈!!

為各自行為負責_img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