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寶媽咪

日期

#Tag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2015年04月22日
公開
7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2768151284811&set=a.3613551917371.114708.1831000172&type=1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文�年年 爸爸被查出身患肺癌那天,媽媽並沒有表現得過度傷心,她只是怔了好久,然後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淚花。 爸爸也很冷靜,在詳細諮詢了醫生、得知化療的過程和結果後,他獨自在房間裡待了一天,出來吃晚飯的時候宣布,他拒絕治療,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勸說和反對聲中,媽媽始終沉默著,一聲不響地往爸爸碗裡夾了幾筷子菜。 爸爸有醫保,治療費用家裡能承擔,但爸爸堅持不治療,他說接受治療不過是延長數月至大半年的壽命,他不願意把自己最後的人生放在醫院,在那裡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在所剩不多的時日裡,他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媽媽沉默了許久,最後說了句:「讓我們回老家吧,你爸一直想家。」 我和小季結婚後,把從學校退休後住到農村的爸媽接到了身邊,但爸媽時常懷念農村出門就可見到的田園河流,喜歡鄰里間淳樸的家常往來,不習慣大城市裡的壞空氣。 第三天,我和小季就將他們送回了農村老家,回去以後,他們的日子竟然也過得從從容容。 荒蕪已久的院子被打理得生機勃勃,爸爸隔三岔五去花市,買來許多花、樹,雇三輪車拉回家種下,我和小季每周回去看他們,小院裡的花一次比一次開得繁盛。 爸爸瘦弱的身體穿梭在灌木叢裡扶鋤鬆土,媽媽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澆灌。 我勸媽媽:「爸爸身體不好,你勸勸他,別操心這些事了。」 媽媽回答:「勸不動,他做得高興,就隨他去吧。」 媽媽退休前是教植物課的,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花。 爸爸悄悄告訴我:「這些都是你媽喜歡的品種,你媽一直想要這樣一個院子。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忙,沒空打理,又覺得日子還長,拖來拖去,居然拖了幾十年。再不著手,就真來不及了。」 媽媽的心願,爸爸原來一直是記在心裡的。 飯桌上,我看見爸爸並沒有因病忌口,肉和辣椒什麼的,只要他想吃的,媽媽都給他做。 臨走前,我問爸媽要不要再跟我回去,爸媽拒絕了。 爸爸說:「廣兒,爸陪你半輩子,知足了。你媽跟著我半世辛勞,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跟你媽兩個人過點兒清淨日子,這裡挺好。」 生命最後的日子,爸爸選擇和媽媽一起度過。 我和小季每周末都回家看他們。一個周末,媽媽提前打電話過來通知我們不要回去,說有親戚結婚,他們要去參加婚禮,不在家。 事後從姑姑口中得知,爸媽是出去旅遊了,在雲南待了八天,怕我和小季不同意,兩人才商量好瞞著我們。 我生氣地責怪爸爸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責怪媽媽太縱容他了。 媽媽後來對我說:「你爸時日不多了,我們就尊重他,讓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人活一輩子,終歸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 我無言以對。 從雲南回來後的第二周,爸爸的病情加重了。 這一次,我們尊重了爸爸的選擇,沒有去醫院。爸爸在自己家中,在我們的陪伴和注視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臨走前,爸爸輕輕叫了一聲媽媽的名字,媽媽把手遞給他,兩雙乾瘦的手握到了一起,十幾分鐘後,爸爸走了。 爸爸的葬禮上,媽媽井井有條地打理著事務。雖然悲傷,但情緒沒有失控,她還用瘦弱的手臂環住了我因壓抑哭泣而抖動的肩說:「廣兒,不要哭,你爸走了,在那邊再也沒有病痛了。」 只是幾個小時以後,送葬的隊伍散去,媽媽還不願意離開。 她讓我和小季先回去:「你們走吧,我想在這兒安靜地陪陪你爸,地底下黑,他一個人太孤獨。」 爸爸離世後,媽媽開始旅行,短短半年時間裡,她去了三亞、南京和杭州等地。 回家看媽媽時,她翻開自己的旅遊相冊。 我看見在雲南時,雖有病態卻一臉滿足的爸爸握著媽媽的手站在洱海前;我看見他們在大理的小巷中悠然並肩前行;我還看見,在媽媽後來獨自去的許多景點照片裡,媽媽手上都拿著一張他們的合影。 媽媽說:「這都是你爸生前想去的地方。他來不及去,我把他帶過去。」 這時,我才第一次讀懂了爸媽之間的深情。 「每次在醫院裡看見那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病人,我就慶幸當初沒讓你爸去受罪。我瞭解你爸,一輩子最要尊嚴,他不怕死,就怕走得不體面。你爸走,我是最傷心的那一個,但是我寧可看著他高高興興地走,也不願看著他活受罪。我相信換了我,你爸也會這樣做。」 媽媽說,「每個人最後都是要走的,就像每一條河、每一條溪,最後都要流向大海一樣。我願意他從從容容地淌過去,在那兒等著我。」 爸媽的愛情,像一片無言的沃土,沒有花俏的張揚,不需要淺薄的表達,卻是彼此人生最可靠、最實在的根基!

非「上卡」不可的6大理由

2015年04月12日
公開
10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5128.html 非「上卡」不可的6大理由 升級踩踏效率 避免運動傷害 騎車上路,還執著於你的慢跑鞋嗎?看看被踏板刮得傷痕累累的它,是該考慮上卡的時候了!不過,上卡到底有哪些好處?今天小編整理出非上卡不可的6大理由。 理由1:更高的踩踏效率 從內裡到鞋墊的材質,都和一般的運動鞋不同,自行車鞋的硬底,能有效把車手將腿部輸出的力量傳導到踏板上頭,減少鞋體吸收的因素,踩踏起來自然更加輕鬆。發現了嗎?未上卡前以往只有「下踩」的力量,現在整合「提拉」的作動力,騎起車來自然輕鬆許多。 在爬坡與抽車的過程中,能明顯感受的上卡的不同 理由2:更少的運動傷害 假如你穿的不是卡鞋,騎乘當中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騎姿,但有了卡鞋幫助車手在踏板上的定位,能有效減少腳踝、膝蓋與臀部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這項優勢建立在正確的設定之下,建議車友們與專業的自行車店配合,找出自己最「fit」的設定。 搭配卡鞋,能確保踩踏的位置在同一直線上 理由3:踩踏位置更舒適 上卡也能提升踩踏的舒適性。怎麼說呢?一雙合腳的卡鞋,為姆指球與踏板中心的連結,幫助車手找到踩踏的最適位置,尤其對於大腳或小腳的族群來說,能避免使用「腳趾」或「足弓」騎車的情況,痠麻不適的情形也同步獲得改善。 對於愛好長距離騎乘的你,特別能感受上卡的優勢 理由4:有效的肌群運用 穿上卡鞋上路,對於肌群的運用也有幫助。在騎車的當下,你可以更專注在臀大肌與核心肌群的運用,分擔股四頭肌的輸出,既不會動用到你的髖屈肌群或肩部,又能訓練到大腿後側的膕旁肌群,運用整隻腳在騎乘上頭,踩踏的流暢性自然有效提升。 不僅用到前側的股四頭肌,上卡讓下肢肌群在踩踏中有效發揮 理由5:防止意外脫離踏板 想必大家都有雙腳脫離踏板,甚至踩空的經驗吧?但是上卡就無需擔心這個問題,在安全性方面成為卡鞋的大優勢。不僅如此,過彎與控車也比上卡前來得容易許多。 假如沒有上卡,下坡一個顛簸就可能發生危險 理由6:讓雙腳在運動中呼吸 車鞋使用的材質,確保車手踩踏當中的透氣性,加上專為自行車手設計的孔洞,製造新鮮的氣流循環,改善運動中足部出汗不適的狀況。假如你試過自行車鞋,踩踏的涼感一定讓你超有感。 在迴轉不足或特殊情況下,也要做好脫卡的準備 由於是自行車專用的需求,卡鞋沒有日常生活的磨耗問題,在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一雙鞋穿好幾年不是問題。酷炫的外型與愛車相得益彰,即便你不是自行車的重度使用者,卡鞋依舊是我們推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