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nliu

日期

#Tag

呼吸道融合病毒

2010年03月29日
公開
59

呼吸道融合病毒 天氣轉涼時 入秋時分 小兒應防前5大流行病 排行2 財團法人台中大里仁愛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敬棟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是一種有外套包含單鏈RNA病毒,屬於Paramyxoviridae 科,Pneumovirus屬。可區分為亞型A和B,亞型A的臨床表現較亞型B來得嚴重。 十一月至隔年三月為高峰期 RSV的基因中能製造十種蛋白質,其中以F和G蛋白為最重要的抗原蛋白。RSV藉G蛋白與細胞接觸,再藉由F蛋白與宿主細胞之細胞膜融合,而形成一個大的融合細胞(所以被命名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病毒則在融合的細胞間直接散佈,令呼吸道上皮的杯狀細胞分泌大量黏液,纖毛細胞則會壞死脫落,兩者一起塞住細支氣管或肺泡,造成肺泡塌陷。同時細支氣管周圍及肺部間質會有大量淋巴球浸潤,這些發炎細胞會釋放細胞激素,造成細支氣管水腫,氣管攣縮等發炎的現象。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秋季至冬季(熱帶地區則好發於雨季),常開始於晚秋,十一月至隔年三月達尖峰之後才慢慢減少流行。好發於男性及低社經家庭、擁擠的居住環境。 感染常發生在六個星期至二歲的小孩(少見於小於一個月的嬰兒),潛伏期約二∼四天,會造成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及肺炎。兩歲以上的幼童百分之八十已感染過RSV,而有中和抗體存在,不過之前得到感染,並不能完全避免再度感染。藉由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傳染。 新生兒感染常會造成窒息 在臨床表現方面: 從輕微的感冒至嚴重的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來表現,無症狀的RSV初次感染是非常少的。感染常造成低血氧,而嚴重的病人經常會併隨著發紺、胸凹、肋凹、鼻翼搧動等症狀。 新生兒(四週以下的小孩)感染的表現跟較大小孩不同,可能只以窒息為唯一的表現,或者以昏睡、躁動不安或食慾不振表現。 大小孩和大人的再度感染,是無症狀或以上呼吸道感染來表現,包括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發炎及喉嚨痛、發燒。 高危險群的小孩包括:早產兒、支氣管肺再生不良(包括肺高壓)、先天性心臟病、先天及後天免疫不全和纖維囊腫的小孩。若受RSV感染常需要更久的住院時間,死亡率也較高。當早產兒受RSV感染時,容易造成窒息發作、肺部塌陷或肺部膨脹,而常需氧氣治療,甚至氣管插管、用上呼吸器。正常心臟功能的小孩受RSV的感染時,心臟功能並不會受到限制,但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受RSV感染,常需要更多的加護治療。 併發症:中耳炎(最常見)、易合併百日咳感染、全身性的細菌感染(少見)。 正確診斷及早治療 洗手是重要預防方法 現在沒有安全和有效的RSV疫苗可用,但已有多項疫苗被發展出來,只是仍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合適的疫苗研發出來。 ------------------------------------------------------------------------------------------------------- 呼吸道融合病毒——小小孩冬季流行病 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王壯銘 呼呼道融合病毒較常好發於秋季到冬季,主要是藉由飛沫或者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來傳染,初次感染以六個禮拜到二歲嬰幼兒最常見,輕微者只是感冒,嚴重者造成肺炎或細支氣管炎,家長應特別注意。 病毒簡介 在1955年,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簡稱RSV)最先從猩猩的身上培養出,隔年被證實亦能感染人類。它之所以會被命名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因為它能造成細胞之間的融合。   RSV是一種有外套包含單鏈RNA病毒,屬於Paramyxoviridae 科,Pneumovirus屬,可區分為亞型A和B,亞型A的臨床表現較亞型B來得嚴重。RSV的基因能製造十種蛋白質,包括八種構造蛋白,其中以F蛋白和G蛋白為最重要的抗原蛋白,讓人類進一步產生中和抗體及保護抗體。RSV藉G蛋白與細胞接觸,再藉F蛋白與細胞融合,讓RSV侵入細胞。 好發對象及季節 RSV的初次感染常發生在6個禮拜至2歲的小孩,而造成RSV細支氣管炎 及肺炎的年齡,則是在2個月至6個月。通常兩歲以上的幼童有百分之八十感染過RSV,因而產生中和抗體,不過感染過RSV並不能避免再度感染,尤其早產、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葉發育不全的寶寶要特別注意。 RSV的感染好發於秋季到冬季,經常開始於晚秋,自11月至隔年3月達尖峰後,才慢慢減少流行。RSV的傳染是藉由飛沫或者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最主要的傳染路徑,則為手指直接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而感染。 不同情況時的感染症狀 1. 6個禮拜大至2歲的寶寶:通常會有明顯的症狀,且侵犯下呼吸道而造成細支氣管炎和肺炎,而無症狀的RSV初次感染是非常少見的。另外,RSV的感染常造成低血氧,嚴重的病人經常會伴隨著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或者出現鼻翼搧動等症狀。 2. 較大的小孩和大人的再度感染:較無明顯的症狀,一般來說,年紀越大發病的機率越低,症狀也較輕微,是以上呼吸道感染來表現,包括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發炎及喉嚨痛。 3. 新生兒:RSV的感染較少發生在四週以下的小孩,但若是新生兒感染,表現則跟其他較大的小孩不同,可能只出現窒息這個唯一症狀,也或許會以昏睡、暴躁不安或者食慾不振來表現。 4. 高危險群的寶寶:包括早產兒、支氣管肺葉發育不全、先天性心臟病(包括肺高壓)、先天及後天免疫不全和囊狀纖維化症(cystic fibrosis)的小孩。這些常需要更久的住院或氣管插管,甚至會造成死亡。例如早產兒受RSV感染時,容易造成窒息、肺部塌陷或肺部膨脹,而需氧氣治療,甚至用上呼吸器。而正常心臟功能的小孩受RSV的感染時,心臟功能並不會受到抑制;但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受RSV感染時,就需要更多的加護治療。 除此之外,中耳炎是最常併發的細菌感染。百日咳也經常與RSV同時感染,曾有報告指出,在29個感染百日咳的小孩中,裏面有14個小孩同時感染RSV,而以上的併發感染皆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診斷方式 如何診斷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呢? 1. 病毒培養:通常細胞病理變化在第2至第7天即可見到,但RSV細胞病理變化可能長達21天才會出現。病毒培養可培養出其他病毒,以做為鑑別診斷,但這些病毒並不能在抗原試驗測出。 2. 快速RSV抗原鑑定:是最簡單、快速及主要的檢查。   *註:以上二者檢體的收集,最好取自鼻咽的黏液,或者鼻子沖洗液亦可。 3.RSV抗體鑑定:以抽血的方式來進行鑑定,做為受RSV感染疾病急性期後的免疫證據。 三種治療方式的適用時機 一、支持性療法 很多受RSV感染的小孩會有缺氧的情形,所以有受RSV感染下呼吸道的小孩,都應用脈博血氧計來監測血氧濃度,若血氧濃度小於95﹪就需要住院。潮濕氧氣的治療最為重要,可維持病人呼吸順暢,大部份是給予40﹪的氧濃度。另外,急性呼吸酸中毒(PH60 mmhg)、嚴重缺氧(在40﹪氧中,動脈血氧P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