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vivianliu

日期

#Tag

陪上YAMAHA有感~

2010年06月11日
公開
10

Christine上YAMAHA也2年囉~ 覺得這兩年自己的收穫很大,不是單單指Christine聽、唱、彈、讀的進步~ 而是從陪著上課的過程中看到了Christine跟同學的互動、以及她也可以開始欣賞每個同學的優點 還有到現在會天天自己練習 這些都是進步喔~~ 其實最大的收穫就是媽媽每次上課都笑的好開心~ 這兩年~看著她們童真的表現~不管是唱歌、跳舞、或是彈奏,還有親子互動~ 周周都可以讓媽媽暢懷的大笑~~ 笑到肚子痛~~~ 這點應該算是大大的「賺到」喲~~ 平心說,很推薦孩子去上YAMAHA耶~~ 但重點是要挑選一下老師~~(媽媽要試聽,才知道喜不喜歡老師的風格) 我們的林老師就算是超級優秀的老師~~不但底子深,也知道如何帶起孩子興致以及”駕馭”小孩(這點很重要) 覺得YAMAHA好的地方是可以很自然的建立孩子的音感 雖然幼幼班的進度真的超慢(跟烏龜一樣吧~~大多數的都是幼1就陣亡了~~因為感覺浪費錢) 但是孩子可以很開心的玩~從玩中學,一點壓力也沒有~ 就是去唱唱跳跳~~~跟玩~~~ 當然,學習過程中也曾跟很多媽媽討論,該不該換去一對一的學習 一來進步快,二來便宜~三是不用陪著~~對很多媽媽的好處更是不用再耗時間在那~~~ 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是應該要看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在哪裡來作決定耶~ 因為自己也學過鋼琴近6年,但是就如同台灣的孩子一樣~ 一上國中就再也沒碰過琴,鋼琴就變成了「封琴」 即便當初彈的再好,因為沒有興致跟堅持,所以現在也等餘0 所以一開始對Christine的期盼就不是希望她能多厲害,也從沒想過希望她走音樂的路 學音樂很苦~這不是媽咪的期盼 只是純粹覺得先去體驗一下,如果喜歡就繼續上 真的是開心就好~~~(只是她真的好喜歡~只好一直花$$囉) 但是在陪上課的過程,發現透過有系統的學習真的不賴 她們耳朵很好~而且可以很輕鬆的學音階、節奏,甚至轉調(雖然只會C、F、G大調跟D小調)~ 現在甚至可以自己開始學習創作,自己練習寫譜 跟我小時後1對1教學,從拜耳~小奏鳴曲……….一首首一直彈下去 用彈奏的本子來告訴別人我的程度在哪裡 很會彈~但沒譜就不行,完全不同 是現在孩子學琴都這樣嗎??即便1對1教學也都會訓練耳朵跟上這麼多樂理嗎??? 也是上到最近特先1,才讓我深深體會很久以前聽人家說「音樂是嚴謹的數學」 真的耶~~~最近看她們上課,都有這種感覺 也覺得自己跟不上了,因為腦筋不夠好~~~已經僵固了~~ 連轉調都轉不動(其實就是等比例移動,再用升降調整,但我覺得好難啦~~), 更別說導音(右手有的音,左手不能出現,所以左手的(5)要變成(57))跟隱音(樂理完全不通….嗚嗚嗚….) 過去上課親子互動時,裝傻要她教我東西,現在變成真的不懂,要請她講解一下 (何謂導音、隱藏音?伴奏、伴奏型??還有上行、下行?還有媽媽永遠記不起來F大調樣降b,G大調要升F,好難好難呀~~~) 覺得這種上課方法挺好的,就很自然的記起所有東西,當然單獨班還是會有拜耳這種進度 但團體班可以大家一起創作,一起四部合奏,感覺上學音樂還是有玩的成分在 教她們’如何釣魚” 上課的課本很多都只有右手的音,左手的旋律要自己「填」 (這時才知道過去2年都在練和絃的原因了,利用羅馬數字代表不同的和絃) 日後即便不再學YAMAHA了,應該還是可以自已在家玩曲子吧 像最近發現Christine的樂趣是把所有的曲子「轉調」跟「自己作曲」 其實還挺好玩的~~~ 真的覺得YAMAHA不錯,只是變成特先班後學費好貴喔………… 今天又要繳特先2的貴聳聳的學費了 感覺上是一條錢坑 所以一直跟Christine說,如果不想上了,我們就停掉囉 反正已經會看譜,也會彈小星星,就很棒了啦!!! 我們學音樂真的只是為了"開心"~~真的!!!

破相了~~嗚嗚

2010年06月09日
公開
5

晚上帶兩姊妹回家 一路上一手牽一個~媽媽覺得好幸福 進到巷子裡~想說安全了~就放手讓她們跑一跑 沒想到才一分鐘不到,妹妹就跌倒了 而且是重重的額頭敲到地上 還敲了兩下~~ Celine放聲大哭 媽咪見額頭破了一個洞,血一直流 趕緊抱起來走 見到警衛想求助,又想想他也不能幫上忙 又進了中庭準備回家 但見妹妹的血還是一直流,想到包包有手帕,趕緊拿出來壓住傷口 見血流的媽咪滿手,妹妹也是半張臉都是血,手帕上也是血 應該還是得去醫院 打電話叫車~ 打給阿婆請她拿妹妹的健保卡出來~ 本想帶Christine回阿婆家,想想都到家了 爸爸也馬上要回來了,不如托2樓的Dora媽媽 於是再抱著妹妹去二樓 Dora媽媽跟爸爸很關心,也先幫妹妹清一下血漬,讓媽咪回家一下收拾去醫院的東西 再坐上TAXI跟阿婆會和一起去急診 結果國泰診所休息了,也沒急診~ 正準備前往三總時,爸爸就來電說他快到了,要帶我們去醫院 想請阿婆去照顧一下Christine 既然要載阿婆回去,不如改去馬偕 回家途中,眼尖的阿婆看到陳骨科的燈還亮著 急忙衝去看一下 幸好醫生都沒走,再幫我們多留了一下 醫生說傷口有開口,得縫一下,以免以後留個"開口笑的傷口" 於是又進了手術室 Celine哭得驚天動地 幸好傷口雖深,但窄,所以只縫了兩針 再把腫的跟雞蛋一樣大的額頭包起來 之後就要天天來換藥了 折騰了半天,其實Celine應該是還好~只是手術時哭得很慘 但回到家反而就OK了 媽咪則是回到家一陣虛脫....... 眼淚就不停的掉 自責+害怕的情緒難以平復 幸好雖然破相了,但人沒事 也幸好傷口在額頭,也許頭髮蓋一下不會很明顯 但真正害怕的是 生命真的很脆弱............ 容不得稍一閃失呀........... 那種孩子在你身邊受傷的感覺,真的是很.... 讓媽媽覺得自己好微小~好無力~~好糟糕喔~~~ 但也好慶幸有爸爸,有阿婆~甚至有好鄰居可以讓媽媽球援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 媽媽慶幸我們有至親,更有好鄰~~~ Dear Celine, sorry~~sorry~~~讓你破相了 但以後可以慢慢走嗎~~~ 你們兩個不論哪個受傷媽媽都會心疼到不行耶 要小心喔.............. PS:今天忽然可以體會媽咪小一從單杆上掉下來 下巴敲到石頭破了一洞(印象中是縫三針) 阿婆抱著媽媽一路跑去醫院的心情跟感受了(對不起~~)

豪華越野車

2010年05月30日
公開
7

早早就跟舅舅約好周日要去"飆車"的Christine一大早就起床囉 而舅舅也前一天就把車子充好電 待我們到阿婆家~ Christine就載著Raymond一路"開車"到家裡附近的公園玩囉 爸爸跟Celine則是從家裡去公園跟我們會合 WOW!!!!!這台車車還真的很酷~還可以前進/倒退~~分高低速喔 因為只有Christine可以控制車速跟方向 所以就由她當駕駛!! 結果Celine一來發現自己沒車坐~馬上哭了起來 Raymond弟弟只好讓座(吼~~這小姐姐忘了車車是弟弟的耶) 由於駕駛一定得是Christine~加上Celine不讓 竟變成兩姊妹開大車~弟弟在旁"納涼" 所以過一陣子我們又換妹妹跟弟弟一起 姐姐去騎腳踏車~~~ 不過這下可累壞兩位爸爸了 只見爸爸跟舅舅亦步亦趨的跟著~挺辛苦~~~ 過不久~~~舅舅為了Raymond的"安全"~自動放棄 因為小姐姐"亂亂開" 只好再讓我們職業級的Christine出馬 發現Christine真的很厲害喔 她開小汽車的技術連舅舅稱讚~說是職業級的!!!!!!!!! (只是爸爸有點小驚嚇啦~覺得有點危險) 但看她開車真的是頗有大人開車的架式耶~~~ 連後來再開回阿婆家~~都讓媽咪覺得她真的是在"開車"喔~~~ 媽咪覺得是計程車級的水準喔~~頗有佳樺阿姨的架式呢!!! 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雖然舅舅很"衝動"的買了一台被大家罵"思慮不周"的車子 但其實媽咪覺得是很值得啦(因為不放我們家~哈~~) 只是希望舅舅加油加油~換間大房子~~這樣就可再多買一台讓以後4個人都可以開囉~~~ 哈哈~~~

豪華越野車

2010年05月30日
公開
3

早早就跟舅舅約好周日要去"飆車"的Christine一大早就起床囉 而舅舅也前一天就把車子充好電 待我們到阿婆家~ Christine就載著Raymond一路"開車"到家裡附近的公園玩囉 爸爸跟Celine則是從家裡去公園跟我們會合 WOW!!!!!這台車車還真的很酷~還可以前進/倒退~~分高低速喔 因為只有Christine可以控制車速跟方向 所以就由她當駕駛!! 結果Celine一來發現自己沒車坐~馬上哭了起來 Raymond弟弟只好讓座(吼~~這小姐姐忘了車車是弟弟的耶) 由於駕駛一定得是Christine~加上Celine不讓 竟變成兩姊妹開大車~弟弟在旁"納涼" 所以過一陣子我們又換妹妹跟弟弟一起 姐姐去騎腳踏車~~~ 不過這下可累壞兩位爸爸了 只見爸爸跟舅舅亦步亦趨的跟著~挺辛苦~~~ 過不久~~~舅舅為了Raymond的"安全"~自動放棄 因為小姐姐"亂亂開" 只好再讓我們職業級的Christine出馬 發現Christine真的很厲害喔 她開小汽車的技術連舅舅稱讚~說是職業級的!!!!!!!!! (只是爸爸有點小驚嚇啦~覺得有點危險) 但看她開車真的是頗有大人開車的架式耶~~~ 連後來再開回阿婆家~~都讓媽咪覺得她真的是在"開車"喔~~~ 媽咪覺得是計程車級的水準喔~~頗有佳樺阿姨的架式呢!!! 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雖然舅舅很"衝動"的買了一台被大家罵"思慮不周"的車子 但其實媽咪覺得是很值得啦(因為不放我們家~哈~~) 只是希望舅舅加油加油~換間大房子~~這樣就可再多買一台讓以後4個人都可以開囉~~~ 哈哈~~~

豪華越野車

2010年05月30日
公開
3

早早就跟舅舅約好周日要去"飆車"的Christine一大早就起床囉 而舅舅也前一天就把車子充好電 待我們到阿婆家~ Christine就載著Raymond一路"開車"到家裡附近的公園玩囉 爸爸跟Celine則是從家裡去公園跟我們會合 WOW!!!!!這台車車還真的很酷~還可以前進/倒退~~分高低速喔 因為只有Christine可以控制車速跟方向 所以就由她當駕駛!! 結果Celine一來發現自己沒車坐~馬上哭了起來 Raymond弟弟只好讓座(吼~~這小姐姐忘了車車是弟弟的耶) 由於駕駛一定得是Christine~加上Celine不讓 竟變成兩姊妹開大車~弟弟在旁"納涼" 所以過一陣子我們又換妹妹跟弟弟一起 姐姐去騎腳踏車~~~ 不過這下可累壞兩位爸爸了 只見爸爸跟舅舅亦步亦趨的跟著~挺辛苦~~~ 過不久~~~舅舅為了Raymond的"安全"~自動放棄 因為小姐姐"亂亂開" 只好再讓我們職業級的Christine出馬 發現Christine真的很厲害喔 她開小汽車的技術連舅舅稱讚~說是職業級的!!!!!!!!! (只是爸爸有點小驚嚇啦~覺得有點危險) 但看她開車真的是頗有大人開車的架式耶~~~ 連後來再開回阿婆家~~都讓媽咪覺得她真的是在"開車"喔~~~ 媽咪覺得是計程車級的水準喔~~頗有佳樺阿姨的架式呢!!! 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雖然舅舅很"衝動"的買了一台被大家罵"思慮不周"的車子 但其實媽咪覺得是很值得啦(因為不放我們家~哈~~) 只是希望舅舅加油加油~換間大房子~~這樣就可再多買一台讓以後4個人都可以開囉~~~ 哈哈~~~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2010年05月26日
公開
12

很棒的文章喔~~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嗯嗯~~完全贊同!!!!!!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歲月轉瞬即過,父母親要把握機會讓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做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做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所不同。 許多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八年內已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一九○四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若有個黑點,我們通常只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的缺點,大多的家長都會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以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 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透過對談了解了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二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以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女兒就會愈做愈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 「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會為自己加油的,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未來將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得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要教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這是家長的責任。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是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時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 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一、每天忙得像豬,每天做牛做馬(動物)。 二、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能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師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就是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患,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這種騙術,如果他們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隋文帝至清乾隆年間總共出了八百六十八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做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一點七五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祕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五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五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五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需要五千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那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不會表現出來。 我會帶孩子一起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就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是故意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有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得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了。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2010年05月26日
公開
6

很棒的文章喔~~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嗯嗯~~完全贊同!!!!!!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歲月轉瞬即過,父母親要把握機會讓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做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做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所不同。 許多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八年內已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一九○四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若有個黑點,我們通常只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的缺點,大多的家長都會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以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 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透過對談了解了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二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以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女兒就會愈做愈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 「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會為自己加油的,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未來將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得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要教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這是家長的責任。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是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時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 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一、每天忙得像豬,每天做牛做馬(動物)。 二、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能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師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就是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患,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這種騙術,如果他們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隋文帝至清乾隆年間總共出了八百六十八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做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一點七五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祕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五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五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五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需要五千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那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不會表現出來。 我會帶孩子一起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就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是故意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有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得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了。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2010年05月26日
公開
6

很棒的文章喔~~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嗯嗯~~完全贊同!!!!!!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歲月轉瞬即過,父母親要把握機會讓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做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做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所不同。 許多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八年內已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一九○四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若有個黑點,我們通常只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的缺點,大多的家長都會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以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 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透過對談了解了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二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以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女兒就會愈做愈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 「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會為自己加油的,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未來將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得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要教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這是家長的責任。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是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時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 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一、每天忙得像豬,每天做牛做馬(動物)。 二、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能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師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就是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患,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這種騙術,如果他們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隋文帝至清乾隆年間總共出了八百六十八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做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一點七五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祕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五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五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五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需要五千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那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不會表現出來。 我會帶孩子一起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就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是故意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有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得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