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vivianliu

日期

#Tag

特生中心閱讀記 by吳老

2014年10月16日
公開
18

特生中心閱讀記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elvis on 21-04-2013 文/吳老 就在你們汲汲於學識時,我在教室的一個角落扮演著你們的粉絲,細細地閱讀你們的文章,經過這一些時間的磨練之後,文章的生物多樣性已然成形,有著各式各樣的型態與樣貌,並且也取得一個生態平衡。而我每週都可以發現一些新物種,非常有趣。 不過自從不公布成績似乎在繳交的達成度比以往還低,老師私下有去調查"Why",總結有兩點: 第一點是常見的:最近較忙,不過這個好解決,時間管理好,自然可以擠出時間來做,或是等較為空閒時再來做。 第二點就比較難處理了:自信心。有些人反應說,在怎麼努力都拚不過其他人,索性放棄。當你有這種想法時,你做甚麼都會失敗。每個領域、每種技能一定都會有人比你強,如果一發現別人比你強就放棄,豈不是甚麼都不用學了?所以自古以來,"比較只跟自己比"這個中心思想一直流傳在人類的精神殿堂中,就是這個道理。問問自己,是不是有盡力讓自己更好,如此而已。 最後分享一個很有名的法則,101法則,每天讓自己進步1%,一年過後你比以前的自己成長了約37.8倍,而每天讓自己偷懶1%,只用99%的實力去過生活,那一年後你的實力剩下0.03。 1.01 * 1.01 *1.01 …….乘以365次 = 37.8 0.99 * 0.99 * 0.99 …乘以365次 = 0.03 每天的心態只差一點點,時間拉長之後差異卻很大,你選哪個呢?

特生中心閱讀記 by吳老

2014年10月16日
公開
15

特生中心閱讀記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elvis on 21-04-2013 文/吳老 就在你們汲汲於學識時,我在教室的一個角落扮演著你們的粉絲,細細地閱讀你們的文章,經過這一些時間的磨練之後,文章的生物多樣性已然成形,有著各式各樣的型態與樣貌,並且也取得一個生態平衡。而我每週都可以發現一些新物種,非常有趣。 不過自從不公布成績似乎在繳交的達成度比以往還低,老師私下有去調查"Why",總結有兩點: 第一點是常見的:最近較忙,不過這個好解決,時間管理好,自然可以擠出時間來做,或是等較為空閒時再來做。 第二點就比較難處理了:自信心。有些人反應說,在怎麼努力都拚不過其他人,索性放棄。當你有這種想法時,你做甚麼都會失敗。每個領域、每種技能一定都會有人比你強,如果一發現別人比你強就放棄,豈不是甚麼都不用學了?所以自古以來,"比較只跟自己比"這個中心思想一直流傳在人類的精神殿堂中,就是這個道理。問問自己,是不是有盡力讓自己更好,如此而已。 最後分享一個很有名的法則,101法則,每天讓自己進步1%,一年過後你比以前的自己成長了約37.8倍,而每天讓自己偷懶1%,只用99%的實力去過生活,那一年後你的實力剩下0.03。 1.01 * 1.01 *1.01 …….乘以365次 = 37.8 0.99 * 0.99 * 0.99 …乘以365次 = 0.03 每天的心態只差一點點,時間拉長之後差異卻很大,你選哪個呢?

Choas and Order by邱老

2014年10月13日
公開
18

Choas and Order by邱老 本周討論正是從渾沌到秩序再到渾沌的太陽系誕生歷程,渾沌是為了生命的開天闢地,秩序是為了生命的永續,大自然的奧妙就在人類的科技中,一批批探險船隊傳回來的照片,提供許多令人驚奇與不可置信的美景。以土星作為分析的起點,也是一種人類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類推的想像,實際上,天文的奧秘的解答往往更是令我們難以想像。所以你會發現知道「土星衛星的數量」並不是重點,知道「每個衛星的特性美景與天體演化過程的推估」,更來的迷人而有生命力。所以亂中有序與序中有亂的天體演化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文明科技探索與發現生命延續的。 The blue line 以宇宙的尺度來說,地球的大氣層的確薄的像一條藍色的線,因為重力的關係漂浮在行星的上空。大氣層除了提供保護功能外,更透過氣象與氣候形塑星球的各類面貌,也因此大氣層更有保溫效果,使的行星的地心活動持續,不會失去更外圍的保護層:磁場。透過這一層的類推,科學家就進行各行星的大氣層的尋找,類地行星的大氣層各有各的命運,類木行星則是深不見底的大氣層,衛星由於引力較弱,多半沒有大氣層,當科學家進行探勘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層,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以甲烷為主的生命體也被科學家猜想可能存在,甚至是人類往後移居的首選之一。

Choas and Order by邱老

2014年10月13日
公開
8

Choas and Order by邱老 本周討論正是從渾沌到秩序再到渾沌的太陽系誕生歷程,渾沌是為了生命的開天闢地,秩序是為了生命的永續,大自然的奧妙就在人類的科技中,一批批探險船隊傳回來的照片,提供許多令人驚奇與不可置信的美景。以土星作為分析的起點,也是一種人類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類推的想像,實際上,天文的奧秘的解答往往更是令我們難以想像。所以你會發現知道「土星衛星的數量」並不是重點,知道「每個衛星的特性美景與天體演化過程的推估」,更來的迷人而有生命力。所以亂中有序與序中有亂的天體演化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文明科技探索與發現生命延續的。 The blue line 以宇宙的尺度來說,地球的大氣層的確薄的像一條藍色的線,因為重力的關係漂浮在行星的上空。大氣層除了提供保護功能外,更透過氣象與氣候形塑星球的各類面貌,也因此大氣層更有保溫效果,使的行星的地心活動持續,不會失去更外圍的保護層:磁場。透過這一層的類推,科學家就進行各行星的大氣層的尋找,類地行星的大氣層各有各的命運,類木行星則是深不見底的大氣層,衛星由於引力較弱,多半沒有大氣層,當科學家進行探勘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層,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以甲烷為主的生命體也被科學家猜想可能存在,甚至是人類往後移居的首選之一。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

2014年10月12日
公開
17

因為邱老的介紹,讓爸爸媽媽對準鳥號有一份好奇, 爸爸也找到了很多部有關準鳥號的電影,今天我們看了其中一部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はやぶさ 遥かなる帰還)(以下是網路資訊...) 敘述多災多難的隼鳥號如何千辛萬苦在太空中旅行七年,最後奇蹟似地歸來的過程。整部片子其實真要放到科學頻道上也勉強說得過去,因為全片很低調地、流水帳式地講述著七年整個過程,很悶,但是,惟有經歷整個過程,你才能在片尾隨著天上燦爛的花火釋放出內心積鬱、壓抑的情感,才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牽動人心之所在。 七年的光陰,60億公里的旅程 隼鳥號,2003年5月9日發射昇空,目標是近地小行星「糸川」,它的軌道大致在地球繞日軌道外側,只是近日點在地球軌道內側,任務主要目的是降落後在糸川上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 隼鳥號自出發後便開始它多舛的一生。還沒到糸川,四個離子引擎就壞了一個。到了糸川,調整機體三維方向的其中一個裝置又壞了,接著降落工作失敗,斷訊30分鐘,第二次降落雖然有成功,但是無法確定到底收集到樣本了沒有。起飛後發現燃料洩漏,接著斷訊了很恐怖的46天,完全連絡不上。 地球上的科學家靠著示波器上突然竄起來的一點脈衝訊號,再度找回了失聯的隼鳥號,首先把原本是做推進器使用的離子引擎拿去調整不斷自我旋轉的隼鳥號,讓他能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但因為燃料漏光,只能慢慢飛回來,任務的時間要多加三年。 很慘對吧?事實上真正遇到的麻煩絕對比這些還要多(看日文版的維基百科詞條就知道),但是隼鳥號仍然沒有放棄,依然像跛腳一樣努力地一步一步奔向地球。隼鳥號(或者說那群始終未曾放棄的科學家)瞬間變成日本家喻戶曉的科學大事,也是日式熱血勵志的最佳案例,不過他背後還有著一個相對應的、也很巨大的感傷:他會在大氣層燃燒殆盡。當然,這又是日本文化中的另一個典範。 正因為此,隼鳥號的歸來成為當年日本全國的重要話題,自然也就會衍生許多相關的文本出來,例如山根一眞的『小惑星探査機 はやぶさの大冒険』小說,而「隼鳥號:遙遠的歸來」便是由這本小說改編。事實上它只是從去年底以來第二部以隼鳥號為題的電影,第一部是「隼鳥號」,二十世紀福斯出品,堤幸彥監督,竹內結子、西田敏行等主演,第三部是3D電影「歡迎回來,隼鳥號」,藤原龍也主演。還有一部全數電腦動畫製作的「隼鳥號回到地球」(Hayabusa Back to the Earth),主要是在科教館等單位播出。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由瀧本智行監督,主演者包括渡邊謙、江口洋介、夏川結衣、小澤征悅、藤竜也、山崎努等人,是東映六十週年紀念作,場面雖不浩大,但演員陣容著實堅強,劇情寓意深遠,同時是在日本311大難之後上演,也肩負了振奮人心的重要使命,電影的三個行銷口號都跟這個有關:「我把希望托付於你」「日本男兒絕不放棄」「日本科技與人的力量改變世界」。 ----------------------------------------------------------------------- 媽媽喜歡片中「不要光低頭看報紙,要抬頭仰望天空」這句話 要抬頭仰望天空,因為天空就是希望。~~ by 邱老~ 從天文科學史的角度進入,你會發現歷史其實是一個大迷宮,人類就像進入佈滿犯錯的荊棘路徑與誤解的石雕印記。我們不能一廂情願認為認為文明的發展就是有方向性與目的性,其實看起來的連貫性是來自於機會的偶然。人類發射了探測船去遙遠的小行星25143(Itokawa系川小行星),來回走了六十億公里,只為了獲得太陽系形成的灰塵與砂礫。 所以天文課的目標就是讓你了解人類如何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所知宇宙空間與時間的尺度。你如果想知道鷹隼號的故事可以上一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C%E9%B8%9F%E5%8F%B7(查詢隼鳥號)。 日本官方網站:http://www.isas.jaxa.jp/e/enterp/missions/hayabusa/index.shtml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

2014年10月12日
公開
25

因為邱老的介紹,讓爸爸媽媽對準鳥號有一份好奇, 爸爸也找到了很多部有關準鳥號的電影,今天我們看了其中一部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はやぶさ 遥かなる帰還)(以下是網路資訊...) 敘述多災多難的隼鳥號如何千辛萬苦在太空中旅行七年,最後奇蹟似地歸來的過程。整部片子其實真要放到科學頻道上也勉強說得過去,因為全片很低調地、流水帳式地講述著七年整個過程,很悶,但是,惟有經歷整個過程,你才能在片尾隨著天上燦爛的花火釋放出內心積鬱、壓抑的情感,才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牽動人心之所在。 七年的光陰,60億公里的旅程 隼鳥號,2003年5月9日發射昇空,目標是近地小行星「糸川」,它的軌道大致在地球繞日軌道外側,只是近日點在地球軌道內側,任務主要目的是降落後在糸川上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 隼鳥號自出發後便開始它多舛的一生。還沒到糸川,四個離子引擎就壞了一個。到了糸川,調整機體三維方向的其中一個裝置又壞了,接著降落工作失敗,斷訊30分鐘,第二次降落雖然有成功,但是無法確定到底收集到樣本了沒有。起飛後發現燃料洩漏,接著斷訊了很恐怖的46天,完全連絡不上。 地球上的科學家靠著示波器上突然竄起來的一點脈衝訊號,再度找回了失聯的隼鳥號,首先把原本是做推進器使用的離子引擎拿去調整不斷自我旋轉的隼鳥號,讓他能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但因為燃料漏光,只能慢慢飛回來,任務的時間要多加三年。 很慘對吧?事實上真正遇到的麻煩絕對比這些還要多(看日文版的維基百科詞條就知道),但是隼鳥號仍然沒有放棄,依然像跛腳一樣努力地一步一步奔向地球。隼鳥號(或者說那群始終未曾放棄的科學家)瞬間變成日本家喻戶曉的科學大事,也是日式熱血勵志的最佳案例,不過他背後還有著一個相對應的、也很巨大的感傷:他會在大氣層燃燒殆盡。當然,這又是日本文化中的另一個典範。 正因為此,隼鳥號的歸來成為當年日本全國的重要話題,自然也就會衍生許多相關的文本出來,例如山根一眞的『小惑星探査機 はやぶさの大冒険』小說,而「隼鳥號:遙遠的歸來」便是由這本小說改編。事實上它只是從去年底以來第二部以隼鳥號為題的電影,第一部是「隼鳥號」,二十世紀福斯出品,堤幸彥監督,竹內結子、西田敏行等主演,第三部是3D電影「歡迎回來,隼鳥號」,藤原龍也主演。還有一部全數電腦動畫製作的「隼鳥號回到地球」(Hayabusa Back to the Earth),主要是在科教館等單位播出。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由瀧本智行監督,主演者包括渡邊謙、江口洋介、夏川結衣、小澤征悅、藤竜也、山崎努等人,是東映六十週年紀念作,場面雖不浩大,但演員陣容著實堅強,劇情寓意深遠,同時是在日本311大難之後上演,也肩負了振奮人心的重要使命,電影的三個行銷口號都跟這個有關:「我把希望托付於你」「日本男兒絕不放棄」「日本科技與人的力量改變世界」。 ----------------------------------------------------------------------- 媽媽喜歡片中「不要光低頭看報紙,要抬頭仰望天空」這句話 要抬頭仰望天空,因為天空就是希望。~~ by 邱老~ 從天文科學史的角度進入,你會發現歷史其實是一個大迷宮,人類就像進入佈滿犯錯的荊棘路徑與誤解的石雕印記。我們不能一廂情願認為認為文明的發展就是有方向性與目的性,其實看起來的連貫性是來自於機會的偶然。人類發射了探測船去遙遠的小行星25143(Itokawa系川小行星),來回走了六十億公里,只為了獲得太陽系形成的灰塵與砂礫。 所以天文課的目標就是讓你了解人類如何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所知宇宙空間與時間的尺度。你如果想知道鷹隼號的故事可以上一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C%E9%B8%9F%E5%8F%B7(查詢隼鳥號)。 日本官方網站:http://www.isas.jaxa.jp/e/enterp/missions/hayabusa/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