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強度調控治療中心

2009年06月07日
全國第一所「強度調控治療中心」突破鼻咽癌的治療方式

放射腫瘤科主任 李必忍醫師

強度調控治療中心 劉文山醫師

台灣是鼻咽癌的好發地區平均每年新病例超過一千兩百例以上,雖然早期診治的治癒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放射治療後的後遺症仍然非常普遍。許多患者都抱怨疾病雖獲得緩解但是治療後的副作用卻帶給生活上莫大的不便!其中最常見的後遺症有口乾症、吞嚥功能受損、牙關緊閉、聽力受損、以及皮膚皮下組織纖維化等等。

本校附設醫學中心表示:為了能夠改善傳統放射治療的療效與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大慶院區特斥資採購最新的儀器設備與網羅各方人才成立了全國第一所”強度調控治療中心”!本中心的特點是以三度空間座標鎖定需要治療的腫瘤與不需要治療的正常組織,再以「逆算法」求取最佳化的治療計畫,最後以電腦精密控制多葉準直儀在動態的狀況下將高能光束依照腫瘤的立體形狀集中打擊,如此便可大幅減少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以避免或減輕永久性的副作用。

負責此中心的李必忍醫師和劉文山醫師表示:中山醫院累積了全國最多的鼻咽癌強度調控治療經驗,目前已經有二十三名鼻咽癌患者接受了最新的治療方法;治療追蹤檢查發現除兩名第四期患者外其他病友的腫瘤均完全消失。其中最年輕的患者年僅24歲因為頸部淋巴結腫大而發現鼻咽癌,最年長患者為72歲老先生因鼻塞而發現此疾,經治療後兩位患者腫瘤均已完全消除。劉文山醫師分析這些患者資料顯示各器官平均接受的劑量確實比傳統放射治療要減少許多;例如主唾液腺平均劑量為37.4Gy傳統治療則為60~65Gy (減少37.6%以上);脊髓平均劑量為34.1Gy傳統治療則為40~45Gy (減少14.8%以上);腦幹平均劑量為34.4Gy傳統治療則為45~55Gy (減少23.6%以上);視神經交叉平均劑量為33.9Gy傳統治療則為45~60Gy (減少24.7%以上),所以此突破性的治療確實可以大幅減少永久性的後遺症。

除了減少副作用的努力外,本中心還與耳鼻喉科蘇茂昌主任與腫瘤內科吳銘芳主任共同組成鼻咽癌醫療團隊給予「同步雞尾酒化療」用以減少遠端轉移的機會進而再提高治癒率。中山醫院呼籲鼻咽癌病友千萬不能諱疾忌醫,鼻咽癌已不再是絕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就有根除癌病的機會。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仲峰表示,近年來在美國及歐洲國家均急速發展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技術-IGRT及2008年底FDA最新核准的動態式弧形放射治療VMAT(Volumetric Arc Therapy)。VMAT就是整合IMRT及IGRT功能,並且用快速螺旋方式治療的技術設備,為放射治療癌病的最新趨勢,可治療腦部腫瘤,進行分段式強度調控治療,腦腫瘤不必開刀,其效果非常令人滿意。也適合治療各種腦部腫瘤、顱底腫瘤、脊髓腫瘤、眼眶腫瘤、頭頸部癌(含鼻咽癌為最優先考慮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