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柏勳跟沛頤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沛頤真的要去上學

2007年11月06日
公開
5

今天爸爸放假 因為沛頤昨晚早睡 一早就起來了 看我在換衣服 打理哥哥上學 她也乖乖的跟著換衣服 爸爸問她想不想上學 沛頤很直接的回答:想上學 要我問問學校主任 可以讓她試讀臨托一天? 打到學校去問了主任跟老師 都很歡迎沛頤去上學呢 因為下個月的名額已經報名了 所以就直接跟學校先拿了餐袋跟書包 送沛頤上學前 我跟她說 妳要上學要綁頭髮 才可以去 平常不給我綁頭髮的她 今天乖乖的讓我綁頭髮 還自己去房間拿她的枕頭小被子 我還交代她上廁所要記得跟老師說 不可以尿褲子喔 一到學校 帶她到小班教室 自己脫鞋子放好在鞋櫃上 然後跟我說再見 還讓我親她一下! 就自己到座位上坐了 我離開前呆了一會 看看她會不會後悔 結果是連頭都不回! 這裡的環境她太熟悉 老師也都認識她 甚至從她出生後就看她長大 每個老師都在等她來上學呢! 看她這麼渴望 還是不要揠苗助長 給她去玩吧!!只要她快樂 傍晚去接她時 看到我並沒有分奔過來 反而是專注的看著老師幫小朋友做勞作 後來問她明天還要去嗎? 她說要! 我問老師他OK嗎? 老師說:吃飯OK!睡覺OK!上廁所OK!團體活動OK! 老師要我這個月就給她去 這樣1月份學校的美語發表會 就可以看到沛頤上台表演了 看到沛頤這麼獨立 我反而有點捨不得呢 一直再三問她 確定還要去 她的答案都是:要去上學!!

網路笑話~看了心有戚戚焉~~

2007年11月03日
公開
5

有個男人已經超厭煩他每天都要去公司上班 , 但他老婆卻可以成天待在家裡 於是 , 他向上帝禱告說 : 「親愛的主 , 我每天上班投入八個鐘頭的時間 , 但我的老婆只待在家裡 , 閒閒沒事做而已 . 我希望讓她知道我過的是怎麼樣的 日子 , 所以請讓我們的身體交換 ! 」 上帝以祂無比的智慧 , 成就了這個男人的願望 . 隔天 , 這男人一起床就成了個女人 . 他一起床 , 就開始為他的伴侶作早點 , 再三去叫醒那些賴床的孩子們 , 在回家 路上 , 還要去洗衣店收送衣服 , 還要到銀行存錢 , 到菜市場買菜 , 然後回家把菜放一邊 , 還要仔細記帳 . 記完帳之後 , 他清了貓的砂盒 , 後來還替狗洗澡 . 然後時間已經下午一點鐘了 , 他趕快把棉被折好 , 洗衣服 , 擦地板 . 餵完貓狗, 他衝到學校去接小孩 , 然後還得和那些越來越沒大沒小的孩子們一路上大小聲 . 回家之後 , 他幫孩子準備點心和牛奶 , 讓孩子乖乖地寫功課 , 然後他把燙馬擺好 , 一邊燙衣服一邊看肥皂劇重播 . 下午四點半 , 他開始削馬鈴薯 , 洗菜作沙拉烤肉餅 , 為晚餐做準備 . 晚餐後 , 那個死不要臉的老婆 , 剛下班一吃完飯 , 竟然坐在客廳看起足球賽來 ! 他則忙著整理廚房洗碗 , 把收好的衣服摺好 , 哄小孩睡覺 . 晚上九點 , 他已 經累壞了 , 但是又擔心白天的雜務還很多沒作完 ................ 不管了 , 他終於衝上床想休息了 , 但是這時那個閒得發慌的老婆 , 竟然還興致 勃勃提議要「嘿咻嘿咻」 . 他心不甘情不願 , 但還是努力裝得很愉快 , 設法不要抱怨. 隔天他一起床 , 立刻靠著床邊跪下來 , 流淚跟上帝說:「主啊 ! 我不知道我之前 在想什麼 , 現在我知道我實在錯得離譜 , 竟錯到去妒嫉我老婆整天在家 ! 求求您 , 讓我們換回來吧! 」 主以祂無比的智慧 , 回答他 : 「孩子 , 我很高興知道你已學到了智慧 , 而且 , 我也很願意把你們兩人換回來 , 但 .... 你還要等二百七十九天 , 因為 ... 昨天晚上 , 你懷孕了 ! 」

文章分享!你夠成熟嘛?

2007年11月01日
公開
6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夠不夠成熟」、「火候深不深」,但到底怎樣才算是「夠 成熟」、「有火候」呢?這是一個相當難以評量的問題,因為成熟、火候只能以意 會,而沒有數字化的指標可以衡量,不像身高、體重一量便知。但是,一個人從最基 本的人際關係好不好、處事態度健不健康,到能否正確地決斷事物等等,都與其成熟 度有關。因此,如何衡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成熟度,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此,我 認為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評量。 一、單面向V.S.多面向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周遭事物的考量,最先大多只能專注於一件事物,然 後逐漸進展到能夠同時兼顧多種事物。大部分人都曾看過這樣的現象,一個小孩子在 餐桌上伸手要夾較遠處的菜時,經常會不經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之所以 如此,是因為當小孩子想要伸手穿過杯子去夾菜時,腦海中便只專注於要去夾的這盤 菜,而無視於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隨著年齡漸長,小孩逐漸學 會同時注意到二件、三件不同的事物之後,這種現象發生的機會也跟著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養上,也常見類似的情況。有些人總是習慣於單點思考,在考量 一件事物時,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個單點,而無法同時顧及周遭相關的事物,使 得思考、決斷的品質相當低落,掛一漏萬。而一個成熟、有火候的人,則會把各種相 關的事物一起納進來做整體的考量,例如,思考這件事情如果這樣做,其他相關的事 物會產生什麼連帶的變化;或是如果在另一個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體效果更 好等等,如此同時考量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來判斷決策的品質也會較佳。如果一個 人能同時兼顧到更多相關的面向,則我們可以說這個人越成熟、火候越深。 二、有形V.S.無形   人在判斷外界事物的價值時,只有先意識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進一步體認到 它的價值。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聽到,就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但無形的事 物卻看不到、聽不到,只能靠著「想像」來感知它的存在。一個人如果只能用眼 睛、耳朵來意識事物的存在,而無法用想像、體會的方式來感知事物,便無法體認到無形事物所具有的價值。然而,無形事物所能產生的價值,卻永遠大於有形的事 物,因此,一個人從只能看到有形價值,進一步到能夠體認無形價值的存在,便反映 出這個人的成熟度與火候。   舉個例子來說,一般人就業時,所獲得的薪資是有形的,工作的學習成長環境卻 是無形的,而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帶給個人能力更大的成長,與更好的發揮,個人得 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價值遠高於有形的薪資。但許多人在選擇工作時,卻看 不到這些無形的價值,於是往往只單憑眼前薪資的些微差距就做出決定;越是成熟的 人,則越能夠認知到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而會選擇好的環境以謀求更大的無形價值。 三、短期V.S.長期   耕耘與收穫之間,通常會牽涉到時間長短的問題。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後,很快就 能得到回收,不過,其效益持續的時間也比較短暫,效益反映結束之後,必須再次投 入,才能再產生效益。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長期的耕耘,而且在短期內不見得可 以看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其效益卻是源遠流長地延續發酵,且時間越久,產生效益 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能得到的整體成效也會因此百倍於短期效益。   但投入之後可以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件相當誘人的事情,許多人都會被 此吸引,因此在思考與決策上便容易傾向於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卻未能重視、或沒 有耐性從事長期的耕耘,形成所謂的「短視」。而一個成熟的人,則能夠忍受短期效 益不明顯的現象,而選擇長期耕耘,追求長遠的效益,我們說一個人「有遠見」,意 思便在於此。因此,我們從一個人對於事物的判斷與決策上,是偏向於只求短期效 益,或是懂得追求長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這個人的成熟度如何。 四、相對V.S.絕對   世界上所有事物幾乎可以說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比方說,好與壞便是相對比 較之下所得到的結果,當我們說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與另一事物比較之 後,相對的好」,而非「絕對的好」。換句話說,好與壞之間,並非100分與0分的截 然二分。「好」有可能70分的好,也可能是90分的好;「壞」則可能是59分的壞,   但一個不成熟的人,會習慣於用絕對性的角度來判斷事物,只有「好」與 壞」的絕對二分法。在這種情形下,由於缺乏相對比較的判別標準,因此無法分辨 出真正的好與壞,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壞有多壞?而一個成熟的人,對於事物則懂得 用相對的邏輯來看待,而擁有較精準的判斷力。   綜合上述四個指標,當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成熟度時,可以從他的行事作風來觀 察其思考、決斷一件事物時,是否能經常兼顧到多個面向、是否能看到無形的價 值、是否注重長遠的效益,以及對事物的判斷是否能用相對的邏輯,藉此來衡量。因 此,一個人的成熟度夠不夠、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對於上述事物養成多深的認知,以 及多牢固的習慣。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原作者於 2007-11-01 11:52:47 重新編輯過)

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

2007年10月29日
公開
7

2007.7月育兒生活 Baby Care 生活照顧 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 戒除孩子不良的口腔習慣!! 採訪�洪憶文 諮詢�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林君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科主治醫師 謝宗慈 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等不良口腔習慣,若不能適時加以戒除,很可能會對孩子的口腔、指甲、手指造成危害;但家長若採取錯誤的方式,不僅效果很有限,還可能會導致雙方的不快。想知道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嗎?請見本篇專家分享的妙招! 孩子之所以會有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等行為,成因很多,家長若是任其發展,久而久之,即可能演變成一項難以擺脫的習慣,並依其持續發生的時間及頻率多寡,對口腔造成種種影響。因此爸爸媽媽更需多瞭解其形成因素、影響,方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自然而然地脫離惡習! 不良習慣1:吸手指 ★形成因素: 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君鴻表示,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0∼2歲的孩子會經由口腔的活動來獲得滿足,像是吸吮乳汁、吸吮手指、將手邊拿到的東西放進嘴裡、咀嚼等。所以在這段期間他會有吸吮手指的行為,實屬自然。然而相較於過去,現代家長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必然促使他去尋找安撫自己的方法,加上許多照顧者習於以奶嘴安撫孩子,這些都可能增強孩子吸手指、吸奶嘴的習慣,且越感到緊張、不安的孩子,情況更加明顯。而這些習慣若無法在一定時期內戒除,便可能危及口腔發育、咀嚼、發音、美觀等。家長應瞭解的是,任何習慣的養成,之前都已持續一段很長時間,唯有適時加以留意,才能避免後續的問題。 ★影響層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謝宗慈表示,吸手指所造成的影響,取決於習慣維持多久、吸力強度及吸吮頻率。一般約可分為以下幾方面來談: 咬合不正: 過晚戒除吸手指的習慣,包括牙齒、口腔的骨骼生長都會出現危機,其中又以前牙咬合異常最常見。這是因為手指擺放及吸吮的位置多為前面門牙,長期吸吮手指,會使得上顎門牙被往外推,下面的門牙朝內傾所致。此外,頻繁地將手指放進嘴巴,亦可能影響舌頭的位置。吸吮時臉頰肌會用力,若舌頭處於低位,便無法與之相抗衡,在這些肌肉處於不是很協調的狀態下,整個牙弓、齒槽骨的生長自然難以倖免,以致日後出現種種咬合不正的問題。 咀嚼功能下降:: 前牙本用來切斷食物,一旦上下門牙無法咬合於正確的位置,便很難展現它的功能,進而影響孩子的咀嚼。 發音不暢: 前牙開咬的孩子,比較不容易發出需要嘴唇和牙齒共構的音,而且講話可能會有「漏風」的情況。 外觀不佳: 前面牙齒開開的、沒有辦法靠很近,感覺不甚美觀。而美觀、發音上的問題,亦可能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 手指變形: 家長可別小看吸吮的力量,長時間吸吮手指,甚至會造成輕微的骨骼變形。這類孩子只要手張開,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他常吸的是那隻手指頭。 ★戒除方法: 林君鴻表示,當然不良的口腔習慣若能及早戒除,就越能將傷害降低。不過為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且考量到行使上並不容易,通常若能在恆牙萌出前戒除,均在可接受的範圍。而在這之前,建議家長按部就班,幫助孩子擺脫吸手指的惡習: STEP1:2歲前 通常在兩歲以前,孩子時常會透過吸吮手指、奶嘴獲得滿足及安全感,因此在這段期間,不須刻意要求孩子戒除。家長若能多陪陪孩子,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與周遭人事物互動增加,吸吮手指的欲望便會慢慢降低。 ↓ STEP2:3∼6歲 如果孩子吸手指的習慣持續至3歲,那麼就不能將它視之為應有的行為,建議父母留意孩子這習慣持續發生多久和頻率高低,更主動地協助他戒除吸手指的習慣。不過家長應瞭解不良口腔習慣的養成,大都和孩子心理不安、情緒有關,所以千萬不可嚴厲責罰,加重他的壓力。林君鴻表示,比較適合的方法包括: 利用同儕的力量:小朋友進入托兒所、幼稚園就讀,等同於開始踏入小型的社會,也會有比較多的同伴,這時即為戒除吸手指的良好時機。當他發現其他孩子沒有相同的行為,在隱性的同儕力量下,比較能夠自然而然地擺脫惡習。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說:「我們現在是大哥哥/大姊姊囉,所以不要再有這個動作了」,在生活中時時加以提醒。 尋找其他安撫的方式:除了生活提醒外,家長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來安撫孩子的不安,及轉移他的注意力,像是睡前說故事、幫他按摩小手等,逐漸淡化他從小養成的安撫自己的方式。 以正面鼓勵取代責罰:父母在幫助孩子戒除吸手指的習慣時,應避免使用負面用語,以免打擊他的自尊心,甚至加強反抗性。待他語言能力有一定成熟後,家長還可跟他討論,例如「媽媽不讓你吸手指,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壞事,而要處罰你,而是因為吸手指會讓牙齒咬不好、吃東西不方便」或「牙齒暴暴的,這樣以後就不帥/美啦!」讓孩子體認到這些習慣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提高戒除的動機。 家長還可製作一個專門的表格,並且告訴孩子只要吸吮的次數有減少或沒有吸,便可以得到一個貼紙,然後定期結算,只要比之前進步,即可獲得些許獎勵。獎賞並不一定要高額的禮物,而可以語言、肢體上的肯定,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活動來代替,讓他感受到正向的互動。 ↓ STEP3:6歲後 謝宗慈表示,由於在混合齒列時期,只要吸手指的習慣能夠成功戒除,咬合異常的情況還是有機會恢復正常,因此若孩子6歲過後仍持續在吸手指且很強烈的話,為防咬合異常成為不可逆的現象,便需要家長更主動、積極的協助,及配合醫師的治療。 一般6歲過後,如果正向的鼓勵依然無法改變他吸手指的情況,我們會再預留6∼8週的觀察期,以口語叮嚀及稍微強烈一點的方式再次加以提醒。例如以繃帶不要太緊地繞在他常吸的指頭上,讓他在吸到時能有所警覺。而在這麼做的同時,別忘了先與孩子討論,並加強其心理建設。 萬一情況依然沒有改善,代表孩子需要尋求專業牙科醫師的協助,醫師會視孩子習慣持續多長和發生率,來決定治療的強度及介入性,如評估是否需要裝上矯正器,來遏止他吸吮手指,以防恆牙、口腔骨骼發育持續惡化,危急整體生理發展及帶來生活中種種不便。 不良習慣2:吸奶嘴 ★形成因素: 口慾期的孩子可經由吸吮奶嘴來得到滿足及安全感,而之所以持續到成為不良口腔習慣的地步,通常和孩子的不安全感,或吸吮及開咬相互循環有關。尤其是父母若習於以奶嘴當作安撫孩子的工具,那麼就比較容易養成孩子吸吮奶嘴的習慣。 ★影響層面: 吸奶嘴對口腔的影響,和吸手指相當類似。門診中常可看到,孩子若吸奶嘴的時間太長,當你將他的奶嘴拿掉,他上下牙齒咬合的位置不正確,在中間會形成一個空缺。這便是因為他吸吮時整個內壓力變化,接著導致上顎牙弓變窄,而前牙在吸吮時還要承受奶嘴推擠的力量,這些都會導致牙齒變形、咬合不正的問題。而依其奶嘴擺放的位置,牙齒開咬的情況亦不盡相同。 當孩子有前牙開咬的情形,吃東西、發音都會遭遇到挫折,而且也可能因外觀的改變遭到取笑,嚴重打擊他的自信心。 ★戒除方法: 原則上,越早著手幫孩子戒除,越容易以其他方式取代吸奶嘴的習慣。不過大多數家長都很擔心拿掉奶嘴,孩子會哭鬧不安。 謝宗慈表示,戒除奶嘴的階段,大致和吸手指的部分相同,然而在前期,家長如能妥善回應孩子的心理需求,且配合孩子的飲食習慣、生理發展,減少奶嘴的使用,這對戒除奶嘴是很有幫助的。比較理想的狀態是1歲左右能夠有所改善,到2歲時能不再使用奶嘴,而大部分孩子都能在3歲前順利戒掉吸奶嘴的習慣。通常若能在6歲即恆牙齒列長出前將它戒除,齒列、牙弓一般還能恢復正常。牙科有部分矯正裝置可以把變窄的牙弓擴至原來應有的樣子,但前提是吸奶嘴的習慣已徹底戒除,否則就算裝了矯正裝置,牙弓仍可能因無法抵擋這股吸吮的力量而變窄。 而過程中,家長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1逐漸減少奶嘴的使用頻率: 在安撫奶嘴方面,首先家長應認清它只是一個照顧上的輔助品,而非安撫孩子的唯一辦法。6個月起,孩子的吸吮需求不那麼強烈了,除入睡前外,平時醒著的時候,便可以試著漸次減少給予安撫奶嘴,甚至不要給予安撫奶嘴,改以親子互動及其他事物將他的焦點由奶嘴上移開。 奶瓶奶嘴方面,一般光是餵奶的時間使用,並不會對牙齒生長造成危害,而且到了6個月左右,孩子開始添加副食品後,奶量會降低,使用奶瓶的次數又會隨孩子的飲食習慣而減少。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或認為吃飽一點會睡得比較好,常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這不僅是導致奶瓶性齲齒的主因,對牙齒生長亦不是件好事。 家長可視孩子的飲食習慣及抓握能力的發展,提供適合的學習餐具,按照吸管杯、雙耳杯、單耳杯的順序,讓孩子的飲食方式越來越接近成人。一般多於6個月∼1歲期間,可以開始練習使用吸管杯,不過配方奶寶寶即使開始吃副食品了,仍需使用奶瓶進食,練習時間及次數可再做調整。每個孩子脫離奶瓶奶嘴的狀況都不同,家長切忌操之過急。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林君鴻表示,當孩子吸奶嘴成癮,自然會常常想要繼續這個習慣。家長可改以跟他說說話、遊戲,或帶著他認識環境中的新奇事物,藉此轉移他的注意力。但若任由他「無所事事」或獨處,要擺脫奶嘴就更不容易了。 3柔性勸說效果好: 如果孩子已具備基本的認知,家長可使用為他設想的角度及語言,告訴他吸奶嘴會有什麼後果、爸爸媽媽為什麼希望你不要吸奶嘴的原因。而孩子進入幼稚園就讀後,若發現只有自己在吸奶嘴,也會感到不好意思,這時家長再多鼓勵他、提醒他,脫離奶嘴的日子就不遠了。 不良習慣3:舔嘴唇 ★形成因素: 孩子之所以有舔嘴唇的習慣,可能原因包括模仿他人,或為心中情緒、壓力的表現,目前類似的原因都有學者提出,雖都不很明確,但後者更需要家長的注意。除此之外,有時略大一點的孩子,因水分攝取不足,容易有嘴唇乾裂而紅腫、發癢的情形,也會使得他們不自覺地去舔或吸吮嘴唇,不過這通常是暫時性的。 ★影響層面: 林君鴻表示,咬嘴唇一般對牙齒的傷害較不明顯,主要是在抿、吸、舔嘴唇的過程,易使嘴唇變乾,及嘴唇、嘴唇周圍的肌膚紅腫皸裂,讓孩子感覺到不太舒服。 ★戒除方法: 目前有這類困擾的孩子並不多見,且沒有特定發生年齡,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嘴唇的問題,同樣可以預留一段觀察期,盡量以家人的鼓勵、同儕的力量稍稍矯正他的行為。而若希望孩子能順利戒除的話,有幾點要注意: 1有些孩子以咬嘴唇作為壓力的抒發,因此很忌諱家長再用責罵、處罰的方式來矯正他。反倒是幫助孩子尋找壓力來源及其他抒壓方式,增加其安全感,效果會來得比較好。 2孩子嘴唇很乾、紅腫皸裂,他自己也會感覺不舒服,這時家長再多提醒他,並讓他瞭解到咬嘴唇對身體的壞處,待他有所自覺,要改過來自然容易得多。 3攝取充足的水分,嘴唇乾燥時亦可使用護唇膏。 不良習慣4:咬指甲 ★形成因素: 咬指甲的出現年齡大多為3歲以後,在這之前以吸手指、吸奶嘴居多,而青少年時期,會咬指甲的比例特別高。可能原因包括:孩子藉著咬指甲來舒緩內在心理壓力;覺得好玩;模仿他人咬指甲等,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習慣。家長若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戒除咬指甲的習慣,這個現象甚至可以持續到他成年之後。 ★影響層面: 謝宗慈表示,咬指甲雖然不致對健康造成太大妨礙,但對指甲生長、牙齒仍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而且感覺不太雅觀,不利於其社交生活。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能在6歲前順利戒除。 1指床和手指變形:長期咬指甲,可能會傷害到指甲床,導致指甲變形。有些還會有輕微的手指變形。 2牙齒邊緣缺損:咬指甲和牙齒的咬合比較沒有太大相關性,倒是有些孩子因經常很用力的咬指甲,可能會使得牙齒邊緣有一點點缺損。 ★戒除方法: 林君鴻表示,家長如欲幫忙孩子戒除咬指甲的習慣,一定要循序漸進,太過躁進只會增加親子關係的緊張,甚至使他偷偷進行,強化咬指甲的習慣,那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了。以下提供兩階段的戒除注意事項: STEP3∼6歲:在這期間,家長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找出壓力來源及抒發壓力,及利用說故事、手部按摩,或勞作來轉移他的焦點,還可利用如「媽媽下禮拜要檢查你的指甲,如果你的指甲有好好的話,媽媽就給你小禮物喔!」這類型約定化的方式,一來紀錄孩子咬指甲的情況是否有進步,二來可增強他的動機。只要孩子咬指甲的頻率有改善,便給予口頭讚美或實際獎勵,誘導他繼續保持下去。 習慣既以養成,便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改善。其實孩子不見得不知道咬指甲不好,只是難以控制,這時便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並善用一些方法,在自然的狀況下導正孩子的行為。 STEP6歲: 謝宗慈表示,如果前面的辦法仍不見效,家長便可考慮以綁繃帶等方式提醒孩子。然而不管家長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他這樣的習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才會願意主動配合,這時還再加上家長反覆地提醒,要成功戒除並非難事。而提醒時也要注意,切莫進行人身攻擊或羞辱,造成二度傷害。 戒除不良口腔習慣的小叮嚀!! 戒除不良口腔習慣固然重要,不過根據研究指出,避開以下幾個時間點進行,成功機率較大,值得所有家長參考: 父母正好分開或離異。 搬家。 孩子要換學校。 在上述時間點,孩子周遭人事物的轉換,相對要承受較多壓力,基於體諒孩子的立場,也為了降低失敗的可能,爸媽不妨先緩一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