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芯Mom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溫柔地告別(談生死)

2006年07月17日
公開
19

「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 13歲、眉清目秀的瑋澤躺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病床上,吐出這句話之後沒多久就過世了,臨走前,面容安詳。 瑋澤9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手腳愈來愈沒有力氣,身體莫名疼痛,在台北各大教學醫院求診、轉診,始終找不出病因。整整花了一年,最後才被長庚醫院腫瘤科洪悠紀醫師診斷為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從此,瑋澤開始過著與惡性腫瘤為伍的生活。 身體情況好,媽媽就陪他回學校上課,情況轉糟時,只好回醫院住院接受治療,「再怎麼痛,他都不哭不鬧,」瑋澤媽媽語氣既心疼、又安慰。 一年年過去,瑋澤待醫院的時間愈來愈長,年紀雖小,卻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而且堅持親自簽「放棄急救」。遺囑聲明「因為他不想像隔壁大哥哥過世前,全身插滿管子,痛苦掙扎,最後七孔流血走了,」幾乎全天候守在病床旁的瑋澤媽媽說。 瑋澤似乎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跟媽媽說,很想念同學。媽媽提議幫他辦個小型同學會,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來看他,麥當勞快樂兒童餐(瑋澤看著同學享用),在病床旁掛上氣球、彩帶,瑋澤靜靜地看著同學七嘴八舌說班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蒼白的病房變得熱鬧活潑。媽媽當然也跟同學說明瑋澤生了什麼病,解釋瑋澤必須頂著大光頭,那麼久不能上學的原因,以去除孩子們內心的恐懼。 從來,瑋澤媽媽都不隱瞞瑋澤病情,我總是跟他說,「隨緣,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後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是愛你的。」同學會完那天晚上,瑋澤賴在媽媽身旁說:「 媽,謝謝妳,我今天好開心。」 瑋澤過世前一個月,長期照顧瑋澤的醫療團隊成員之一,方恩真護理師在一次閒聊時,問瑋澤有什麼願望想實現?「我想幫洪醫師過生日,」當時腫瘤已經侵犯到心臟附近的瑋澤不假思索道出。對瑋澤一家人來說,長期悉心照顧瑋澤的洪悠紀醫師無疑是救命恩人。 某個星期五下午,幾乎動員醫療團隊每個人,有人負責訂花,有人買蛋糕、水果,還得有人負責支開洪醫師,想辦法找理由讓她查完病床,最後來到瑋澤病房,來個大驚喜。當瑋澤出其不意捧出蛋糕,對洪醫師說「生日快樂」,那一瞬間,又驚又喜的洪醫師感動落淚,圍繞在瑋澤床邊的醫護人員們,也忍不住眼角泛紅。慶生會結束後,瑋澤趁著體力還好時,自己打電話問候住在外地的阿嬤。他將訪客送來的水果分送給護士阿姨,謝謝她們多年照顧。 最後一個星期,瑋澤幾乎沒吃東西,只喝水,不做積極治療。原本就很安靜不多話的瑋澤有一天突然說:「媽媽,我要放下,一切隨緣。」那時媽媽並不清楚瑋澤想表達什麼,直到三天後才恍悟。那天是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早晨,瑋澤躺在媽媽懷裡,輕聲說著:「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然後闔眼離去。 「兒子教會我,不要太在意很多事,」瑋澤媽媽淡淡笑著說,瑋澤這幾年生病,讓以前只知道賺錢、很少與孩子互動的老公開始幫忙接送兒子女兒上學、 詢問功課,全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為了讓瑋澤走得「歡樂」,瑋澤媽媽辦了一場很不一樣的葬禮。靈堂前的遊戲媽媽相信,瑋澤去了天堂,身體脫離病痛後,會過得更開心、自由。「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她不想將葬禮弄得愁雲慘霧。 她將瑋澤同學摺好的紙鶴掛在靈堂兩側,準備了許多零食、飲料,抱著再幫瑋澤辦一次同學會的心情。剛開始小朋友們來上香時,童稚臉龐充滿害怕、不知所措,也不敢靠靈堂供桌太近。這時,瑋澤媽媽突然提議,「我們來ㄅㄨㄚˇ-ㄅㄨㄟ(擲茭),問看看瑋澤在天上都做些什麼?」很快地,這個勁爆提議將瀰漫靈堂內的濃濃哀傷,一掃而空。 有個男生先跑出來,站在瑋澤相片前唸唸有詞,手握兩個硬幣就往地上丟。他問瑋澤天上有沒有電視可以看?同學們陸續冒出一連串的好奇:在天堂要上學嗎?也要寫功課嗎?那裡有沒有電動玩具可以打?有其他玩伴嗎?會不會無聊?連女生也不落人後。小女孩捧著一束花跟瑋澤說:「這是我用零用錢買的,花了150元, 我很捨不得,不過還是要送你。」「瑋澤說捨不得就不要送嘛,這麼不甘願,」 媽媽幫忙擲茭問瑋澤喜不喜歡? 結局是,為了搶位置發問問題, 男女生在瑋澤靈前擠成一團,又笑又鬧。歡笑聲趕走了葬禮特有的冰冷氣味,孩子們玩興大發,竟然不想回家。「這是我見過最溫馨的葬禮,」瑋澤老師孫義芬說。 有些時候,大人反而比小孩難釋懷。到了民間習俗「頭七」的日子,瑋澤阿嬤很傷心地問瑋澤姐姐,為什麼沒有哭?阿嬤不要哭,他在天上過得很好,」瑋澤姐姐回應。瑋澤姐姐一開始很生氣老天爺,為什麼讓弟弟發生這樣的事,很恨、不甘心。可是在入殮那天,當瑋澤被放入棺木的那一剎那,她赫然發現,弟弟對著她,柔軟的臉上竟現出一抹笑容!「瑋澤姐姐後來跟我說,弟弟像個大洋娃娃,只是睡著了,他應該不會再疼痛受苦了」瑋澤媽媽眼神望向遠方。 她固定到學校擔任志工媽媽,輔導需要被關懷的學生,雖然剛失去一個兒子,依然神情愉快,充滿活力。因為「生命生生不息,死掉的只是軀殼,靈魂永遠存在,瑋澤將繼續他該有的旅程」媽媽語氣堅定。 你想如何做最後的告別? 你和你所愛的人有一天都會死, 而生命絕不只是你現在所經驗到的。 溫柔地告別(談生死) 很感人的一篇文章,可拿來當生命教育的教材喔~ 有多少人能這麼灑脫的看待生死呢?

文章分享---從尊重做起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12

一個孩子隨著訪問學者的父母回到臺灣讀了半年的臺灣學校,回去時,大家為他們餞行,我問這個孩子:「你覺得臺灣學校和美國學校最大的不同在哪裡?」他想了一下說: 「尊重」我很驚訝,我以為他要說「功課」。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臺灣的小朋友不尊重隱私,要借東西,沒有問過他就直接從他桌上拿走,或甚至去他抽屜裡翻; 老師也不尊重學生,常常檢查學生的書包;他在校園中常會被老師喝住,因為他犯錯,但是他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老師罵得太快了,他聽不懂;他最不喜歡的是老師在課堂中罵人,令他覺得很丟臉,即使不是罵他,他也覺得不舒服,一整天心情不好。 他的話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那是一位美國老師的教學日誌,他發現尊重孩子常會得到比高壓更好的效果。孩子在班上都喜歡講話,所以他與孩子約法三章,當他在黑板上寫 Quiet(安靜)時,學生要立刻安靜下來。他會故意慢慢寫這五個字母,讓孩子把未說完的話趕快說完,結果他發現因為給了孩子一點緩衝期的尊重,學生會在他寫完最後一個字母「t」時,全班安靜無聲,反而比很生氣大聲說「安靜」效果好。很多時候給別人一點尊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條件,必須從小教導,因為有尊重才有自重,有自重才有自愛,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一旦孩子長大,壓不住時,問題就來了。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的火山出口。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基本上,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 這個不尊重別人的惡風在社會上已經很久了。我們看到銀行或公家機關的人員,將客戶或人民的個人基本資料賤賣給詐騙集團;在電影院、音樂廳大聲打手機;在公共場所縱容孩子亂跑,大聲喧譁;車子隨意停放阻礙交通等等。 這種不尊重人的情形連政府都如此。報載經建會決定封山,結果說封就封,不顧山上還有未收成的高麗菜,也不顧還有尚未搬遷下來的居民,那些菜因無法運送下山而爛在田裡,農民血本無歸,孩子上學也沒錢繳學費。前幾天,一輛臺電工程車去德基水庫送補給品,不幸翻落山谷,兩人死亡。一個本來只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因為封山不修路,必須繞道宜蘭,多花八個小時,天雨、路滑、人倦,兩個壯年人就無辜送了命,令人惋惜。政府應該尊重人民,先溝通,再作決策,作了決策也要給緩衝期;人是慢慢適應改變的,大部分人無法接受突然的改變。 尊重要從小教起。當孩子從小被尊重時,他長大自然不會叛逆;當人民被政府尊重時,他自然不會出草去抗爭。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精緻,但是我們的行為卻越來越不像文明人。聽到這個孩子的話,我很慚愧,從政府到老百姓,我們都沒有給孩子立個好榜樣。新的年剛剛過,或許我們就從尊重別人做起吧!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本日記框來自▩〝★杰杰小窩★〞▩

文章分享---頻道不對的情人

2006年07月05日
公開
14

在愛情中選用寬頻接收訊號,才能既快又好... 文/吳若權 年輕時,還不夠了解彼此,不知道對方的頻道,究竟在哪裡,即使提醒自己要包容、要體諒,也不懂得要從何做起。等到年紀漸漸大了,我們終於明白雙方的不同,應該多配合一點、多妥協一些,卻又不想那麼勉強自己。 有沒有碰過一種人?你們彼此可能一見鍾情,進一步相處之後也覺得互相欣賞,但就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等到兩個人的關係愈來愈親密時,就開始發現一些難以謀合的問題。 更奇妙的是,這些問題也談不上誰對誰錯,反正就是配合不來。雙方的誠 意都夠了,卻發現可以努力的空間十分有限。 兩個好人,做不成一對情人。這已經夠慘了吧!更遺憾的版本是:兩個互 相欣賞的好人,都已經相戀相愛了,還是做不成一對好情人。 整理讀者在網路的留言時,我看到很多類似的例子。我把他們稱之為「頻 道不對」的情人,不管怎麼調整就是有雜訊。兩個人的相處,總是又愛又 恨、亦悲亦喜,雙方既不可能真正幸福圓滿、卻也不放棄地彼此折磨。 若是頻道不對;愛得愈久愈容易疲累 一位高中女生,在參加社團活動時,喜歡上另一所高中的男生。兩個人都 是初戀,快速墜入情網。但每次約會,都不歡而散。各自回到家,女生哭 倒在手機的另一端,男生不斷道歉,承諾說會改善。兩個人只好期待下一 次約會到來,但是同樣的戲碼經常重覆上演。雙方共同的結論是:「我很 愛你,但是愛得好累!」 什麼事情讓他們這麼彼此為難?說穿了,實在也沒有什麼嚴重的事情。例 如:約錯地鐵的出口、忘記帶她想要借的CD、手機沒電連絡不上、說好的 事情又臨時變卦……就是這些簡單而瑣碎小事情,讓一段原本可以浪漫美 麗的戀情,經常搞得烏煙瘴氣。 以上是年輕人的案例,也許會被解讀成:雙方個性還不夠成熟,不能相互 體諒,但看看成年人的情況,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結論了。 三十五歲的他,在失戀多年以後,好不容易又開始談了一場號稱「人生最 後一役」的戀愛。對方的年紀、學經歷、興趣……都和他差不多。相似的 成長背景,讓開始交往時的話題顯得特別投機。等到彼此確定深深愛上對 方之後,問題就來了。 自己承認健忘的他,經常忽略曾經答應過她的事情。即使是計畫已久的旅 行,也常無故消失在他的行程表上。她興沖沖地向公司請好假,準備出門 玩耍了,他才驚訝地說:「是嗎?我們有確定是明天嗎?」其他,像是她 的生日、答應陪她去電子產品大賣場買數位攝影機、承諾為她修理陽台棚 架的支柱……就更不必提了。 「你要事先跟我講啊!小姐。」他連道歉的方式都帶著「罪不在己」的那種推卸責任的語氣,更是讓她聽來十分反感。「先生,我已經提醒過你很多次了耶!」她的不耐煩,也清楚表現在臉上。而她心裡真正的想法卻是:「為什麼都是要我來使力?為什麼你就不能主動一點、細心一些呢?」 在愛情中選用寬頻接收訊號,才能既快又好 愛情,很難完美。我們都知道,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體諒,才能讓彼 此的空間更加寬廣。套用現代的說法,就是需要「寬頻」,才能克服因為 頻道不對而引起的雜訊問題。 但很遺憾的是:年輕的時候,我們還不夠了解彼此的差異,不知道對方的 頻道,究竟在哪裡,即使提醒自己要包容、要體諒,也不懂得要從何做起 。等到年紀漸漸大了,我們終於明白雙方的不同,應該多配合對方一點、 多妥協一些,卻又不想那麼勉強自己。 如果,對方是個很不可愛的人,我們會毫不吝惜地轉身離去。最怕的卻是 :對方是個還滿可愛的人,我們就陷入了兩難。 接受愛情中的不完美,其實並非「要」與「不要」兩個極端的決定。其中 ,有許多不同程度上的選擇。正如同接收訊號的頻道,寬頻的傳輸,總是 既快又好。如果只能在特定的頻道,固定的訊號,就會愈來愈容易碰到「 頻道不對」的情人,不論怎麼努力轉來轉去,就是徒勞無功。最後,在沒 有情人相陪的道路,留下疲累又孤單的身影。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作品《愛得更簡單!》(方智出版) 本日記框來自樺言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