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壹媽

日期

#Tag

秉菡滿九個月

2012年05月04日
公開
16

寶寶滿36週!(喜歡到處探險的「爬行家」!) ================================ 這年紀寶寶最喜歡在家中到處爬爬走、到處去探險!對於家中的瓶瓶罐罐、盒子抽屜也特別的感興趣,一定會想盡辦法的把裡頭的東西拿出來、倒出來,讓我們不得不去收拾殘局。這些都是空間探索的必然歷程。 寶寶在學會爬行了之後,探索空間就變得很大、探索機會也變得很多,這期間也學習了許多空間概念,如:在觀察家中擺設時,已能分辨出近處與遠處的物體;當寶寶將物品從容器中倒進倒出,就是探索內、外的關係。這些裡外、遠近的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空間概念,我們還可以利用玩具來強化這些空間概念的學習,如在洗澡時用小水杯作為戲水玩具,讓他在裝水、倒水的遊戲中,瞭解倒入、倒出的相互關係。 有時還可以讓寶寶坐在家裡不同的角落、或是抱著他從不同的高度,來觀察家裡的各種東西,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引導他去看看各種東西、觀察不同距離的物體,這都是寶寶非常喜歡的空間探索經驗。 在生活當中學習空間概念  八、九個月大的孩子因為開始爬行、扶走,生活範圍逐漸地擴展開來。在這樣喜歡探索的年紀,透過生活體驗和遊戲,再加上對語言的掌握越來越好,空間概念也隨之快速發展。 透過探索,孩子逐漸建立心象地圖  爬行會擴大孩子的生活範圍,每一次探索,便會在腦海中建立一張環境圖,當他發現不同的路徑也能通往同一個地方時,就會創造另一張地圖,於是,不同地圖便逐漸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心象。  對於不認得指引文字的孩子而言,他必須透過雙眼認真觀察並記憶:哪裡該轉彎、哪裡該直行,然後將視覺的影像結構成地圖儲存在腦海,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心理學家Guilford將這種視覺空間立體化的能力定義為「視覺空間智能」。視覺空間能力好的人,能夠準確地觀察環境中各種細節,譬如色彩、線條、形狀和空間線索,並且在腦海立體呈現,所以方向感比較好,也比較擅長用圖畫將心中想法傳達給別人。這階段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觀察力佳、會認路、擅長玩形狀盒或積木等組合玩具,長大後喜歡畫畫、而且畫中包含很多細節和想像力。 玩具+語言+生活體驗,發展空間能力  空間概念雖然很抽象,但孩子可以透過生活體驗和實際的玩具、遊戲,一步步學習。 ■摸索玩具,認識裡外、大小、形狀  從寶寶會坐開始,爸媽就可以提供積木、形狀盒、套杯等玩具。雖然這個時候他們只會一個一個把玩,不過等到一歲之後,就可以把積木堆高,也能把小杯子放入大套杯裡。如此一來,孩子在玩耍的過程,自然就會認識裡外、大小、形狀、上下等空間概念。 ■在遊戲中加入空間詞彙  抽象的空間概念,如果有語言的輔助,不僅有助於爸媽跟孩子溝通,對於增進空間能力也相當有效。隨著寶寶的理解力增加,爸媽也逐漸增長句子的長度,這時便可適度加入空間線索,比方當寶寶把玩中的球正好從手裡溜走時,告訴他:「球跑到你後面了。」  此外,你也可以試試跟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例如:爸媽輪流躲起來,另一個陪孩子當「鬼」。當孩子尋找時,躲著的人持續發出細微聲音,指引孩子朝發聲方向而去。如果孩子沒發現或找不到,陪著的那個人就可以出聲引導:「往前爬……停,看一看⋯⋯有沒有看到誰的腳?」 ■在日常生活細節裡培養空間概念  即使手邊沒有上述的玩具,爸媽平常也可以把握機會來發展孩子的空間概念,例如:帶著孩子坐車時,誰坐前面、誰坐後面,這就是一種空間關係;上下樓梯或坐電梯時,往上或往下,也是一種空間概念;開門走進屋裡或走出屋外,這個「裡外」也是很基本的空間概念。所以,日常生活細節裡,爸媽不妨多加運用,孩子在點點滴滴經驗的累積中,對空間的概念會更熟練。 擴展孩子的生活經驗,讓腦中地圖細緻化  孩子腦中的3D地圖,需要從生活中不斷地體驗來鞏固,等到孩子會走以後,爸媽可以常帶著孩子外出,即使是相同目的地,也可以換條路走走看,孩子就能把居家周邊的地圖牢牢儲存在腦中。

寶寶滿35週!

2012年04月27日
公開
61

寶寶滿35週!(多跟孩子玩躲貓貓,促進認知能力) ================================= 試一試!把寶寶正在玩的玩具用毛巾蓋起來,看看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寶寶會掀開毛巾「找」東西,那表示寶寶的認知能力有明顯的進步了喔! 當寶寶會去找消失在眼前的物體時,就表示已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在四到八個月之間的嬰兒雖然可以跟著物體移動的方向去找它,但是如果東西一旦被藏起來或蓋起來了,他們就不會嘗試去找了。大約在8個月之後,寶寶就能出現「物體恆存」概念,也就是,即使物體不再被看見,寶寶仍知道物體還是存在。「物體恆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知能力,到一歲半左右才會建立完成。 此時,我們可以多和寶寶玩「藏與找」的遊戲,如:跟孩子玩躲貓貓的各種遊戲:用小手巾將臉、或玩具蓋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替他穿脫衣服的機會,一邊將寶寶的手穿過袖子,一邊說「咦∼小手手呢?喔∼小手手伸出來了!」這些遊戲經驗,都可以讓寶寶學習「物體恆存」的概念喔! 寶寶為什麼愛玩躲貓貓? 「寶寶,來!看這裡!1、2、3,ㄐㄧㄚ!」 一般人只要看到可愛的寶寶,似乎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對他們扮個鬼臉、逗他們笑,或者是玩個「躲貓貓」的遊戲。成人喜歡在自己的雙手移開之後,看見寶寶的笑臉,有時候甚至才稍稍移動自己的手,就已經期待聽見寶寶的呵呵笑聲!不過,有時候卻也因為不理解寶寶的發展,和寶寶玩這個遊戲時,被取笑「寶寶還看不懂吧?」 究竟寶寶何時才會懂「躲貓貓」的遊戲?首先我們要認識一下和「躲貓貓」有關的發展概念。 「物體恆存」是許多能力發展的基礎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認為:寶寶在0∼2歲的「感覺動作期」中,透過身體感官和動作獲得訊息,來建構「物體恆存」的概念。所謂「物體恆存」就是指:知道某人或物品不見了,只因為他(它)此刻不在自己的眼前,但相信他(它)仍然存在,沒有消失。 剛出生的寶寶會將自己與世界視為一體,若某人或物品從眼前消失,就表示他(它)已經消失;然而到8個月左右,「物體恆存」的概念開始萌芽。人物的移動、聲音和表情都能引起寶寶注意,且能滿足寶寶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如媽咪的懷抱、生理的需求及周遭成人的回應等正向經驗),進而幫助寶寶建立「人物恆存」的概念;也因此寶寶瞭解除了自己,世界上還有其他事物的存在。這些都會幫助寶寶建立信任感,進而與外界建立可預知和期待的安定關係。這種發展也是空間概念和邏輯思考發展的基礎。 視覺線索是尋找物品的重要依據 出生1個月的寶寶,他的視線會隨移動的物品和光線的刺激而移動,因而在寶寶出生後的3個月內,爸媽可以在生活中提供會「動」的刺激,例如:在嬰兒床上吊一串可轉動的視覺玩具、拿著玩具在他眼前移動、逗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吸引寶寶的目光。 在4∼8個月的階段,寶寶開始會進行「有目的的活動」。寶寶會為了讓有樂趣的事得以持續,因而重複出現同樣的動作,如:一直搖晃鈴鐺,使它發出聲響。但是,對於眼前的物品,寶寶仍處於一種「看不見,就是不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說,如果物品的某部分被蓋住,但露出一小塊,寶寶會伸出手去抓取,可是如果物品完全被蓋住了,寶寶則因為看不見,就不會想要去拿取了。 理解「看不見但依然存在」的現象 在9∼12個月的階段,是寶寶對於「物體恆存」的概念發展最迅速的時候。他們理解到即使物品不在眼前,但它依然存在,因而會出現不同於前一個階段的表現,這時期對於被蓋住的物品,寶寶會嘗試掀開覆蓋在上面的布或毛巾,以便找到物品。因此,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非常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爸爸媽媽當然也可以直接用雙手蓋住自己的臉,然後再迅速的把手張開讓寶寶看到;有時候,即使我們慢一些張開雙手,寶寶也會伸出他們的手,來把我們的手撥開,看見爸媽的臉之後,就笑得非常開心。 有些人或許擔心玩「躲貓貓」是否會嚇到寶寶,不過,研究指出,有時候一點點的不安或害怕的情緒,反而可能令寶寶更加興奮。所以爸媽不需要擔心玩這個遊戲會帶來負面影響。 「物體恆存」的延伸能力包羅萬象 「物體恆存」的概念對寶寶來說,是理解周遭世界的開始,也是建立各種概念,包括時間及空間概念、邏輯思考、因果關係、想像力、符號認知及遊戲能力的基礎,甚至也是展現出「依目標進行規劃行動」的能力(指把蓋在玩具上的遮蓋物拿掉,以便找到玩具),而這就是成人解決問題能力的前身。 「物體恆存」概念的另一個主要能力展現是記憶力。寶寶必須記得消失在眼前的人或物品,以及最後他們消失不見的位置。由此可知,寶寶在這個時期的因果關係、空間與記憶等能力,都會同時與「物體恆存」概念一起發展。 從家居生活促進寶寶的「物體恆存」概念 「物體恆存」的概念是自然發展的。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幫助寶寶發展,以下幾點建議可在家運用: ●提供井然有序的環境,讓寶寶能掌握 在寶寶經常活動的範圍內,把相關物品擺設在固定及方便取用的位置。除了可以鼓勵寶寶放心進行環境探索,還可以讓寶寶在固定的位置找到物品;當寶寶能夠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裡,並且自己取得物品時,爸媽一定要記得讚美他。這些活動不僅幫助寶寶了解什麼物品應放在什麼地方,同時也幫助寶寶知道他可以掌握他所理解的世界。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讓寶寶有秩序感 這泛指寶寶的吃飯、睡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透過外在規律的活動作息,不但可以幫助寶寶逐漸形成自己內在的一種秩序感、讓寶寶對於自己每日的活動有所預期,在過程中也會逐漸學習到因果關係等邏輯思考,進而促使寶寶的心智能更完整的發展。 ●用多樣化的「躲貓貓」遊戲,讓寶寶提升能力 和寶寶進行「躲貓貓」遊戲,除了可以讓寶寶有預期感,重覆的進行也能增加對事物的記憶。在進行「躲貓貓」或「東西不見了」的遊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寶寶如何去找不見的東西;如果寶寶不會掀起覆蓋物,可以幫他將覆蓋物翻起,或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讓寶寶可以看到,進而有「找到了!」的成就感。一旦寶寶成功了,不妨就給他一個愛的抱抱或再玩一次。透過重複的進行,相信寶寶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佳音英文JEPT檢定

2012年04月22日
公開
27

第十九屆JEPT ============= 時間 :am10:00 ~ am11:25 考場 :中正高中(309)教室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8號) 級數 : 四級 班級 : R10D 姓名 : 莊竣壹 (Eric) 費用 : $800.00 應考須知 ●考生應自備2B鉛筆及橡皮擦,並攜帶准考證及個人證件應試。由於兒童暨青少年組第3~6級包括寫作測驗,考生另須自行攜帶一般鉛筆以利寫作。 ●無准考證者,不得進場應試;若有准考證而未攜帶個人證件者,可應試但不予頒發成績單及證書;非應試用品(包括手機、英文教材等)不准攜帶入座。 ●進入試場前請先查看試場門口之座位表,再按准考證號碼就座。 ●檢定時應將准考證及個人證件置於桌面左上角,以便監考人員查驗。個人證件包括健保卡IC卡、身分證、戶口名簿或護照的正、影本其中之一皆可。 ●考生應按規定之考試進場時間09:50開始入場。若考生遲到10分鐘以內,得進入教室考試;超過10:00考試開始以後者,不得進入教室考試。考生於檢定結束前不可交卷離場。 ●聽力暨閱讀測驗,考生應在答案卡上作答;三∼六級寫作測驗,考生應在答案卷上作答,考生應在規定作答之範圍內書寫答案,不得在其它物品上書寫與測驗有關之任何文字、 符號,亦不得左顧右盼、相互交談,唸誦答案或以暗號告訴他人答案等舞弊情事,違者該試卷不予計分,亦不退費。 ●檢定結束時,應立即停止作答,靜候監考人員收卷,仍繼續作答、經勸阻不聽者,該試卷不予計分。 ●考生不得將試題或試卷攜出場外,違者該測驗不予計分。 ●考生入場、出場及測驗中,如有違反以上規定者,監考人員得取消其應試資格請其離場,其作答不予計分,亦不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