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威信型管教-同理心

2012年01月31日
威信型管教是一個系統也是概念, 它有一個技巧就是運用遊戲治療(Child-centric play therapy)的精神。(不過, 遊戲治療相當專業, 我不試圖說明它是什麼, 只就我了解的, 可應用的部分作分享。)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而玩具就是語言的載具, 透過遊戲, 在專業領域上可以了解孩子的語言或表達, 並給予適當的情緒治療或處理, 但平時我們可以利用遊戲治療的特定"技巧"來幫助自己與孩子相處。

遊戲治療的過程中, 主角是孩子, 治療師是作跟隨者的角色, 想像我們常在孩子的生活中, 我們作領路的人, 孩子是跟隨者, 但是我們其實可以試著將領路的角色換成是孩子, 我們跟著他的節奏和邏輯。當然這目的並不是要挖到什麼孩子的秘密或是解決孩子什麼情緒問題, 因為想要單單的在遊戲中作孩子的跟隨者本身就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 然而我們練習這麼做, 只是讓孩子作孩子, 讓孩子自由的在他的遊戲世界裡, 不需要硬逼他作大人, 光是願意作這樣的改變, 就可以增進有效的親子關係。

目前, 這課程我學習到, 且也做得到的兩件事, 試著以孩子為中心和同理,

同理就是, 和孩子相處的時候, 我們可以重覆他的話, 一方面可確認話語的意思,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覺得我們接納也的話, 甚至試圖把他的話語的情緒標明出來。孩子的語彙很少, 尤其情緒字眼更少, 我們透過語作到同理他們的感受會很有果效。

例如:孩子為心愛的玩具壞了而難過。大人習慣反應就是, 壞了就壞了, 或是再買一個, 或是給予大驚小怪的眼神/語氣, 總之, 大人習慣用自己的方式, 試圖說服孩子作熊度或是行為上的改變。

而同理的意思就是說, 感同身受, 我們可以說: 你一定很難過對不對....我小時候也曾經有個心愛的玩具不見了或是壞了....描述一下心情, 讓孩子明白, 我們經歷過一樣的事。通常情緒被同理, 是讓幫助孩子有健康情緒的第一步。現代人有很多情緒問題, 較多可能是沒有被處理, 不是單純精神問題, 久而久之, 被壓抑後的結果, 就是使得我們甚至發脾氣, 都不知道原因。

例一:

上課時, 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母親利用遊療的精神陪孩子玩遊戲的自拍影片, 母親跟在孩子旁, 因為孩子要教母親摺紙, 當中她跟隨孩子要教母親摺紙的計劃走, 她運用了重覆對方的話語, 還有孩子表現自信時, 給予鼓勵....其中有二段印象深刻的, 就是即便孩子摺紙摺得很慢, 大人要動作更慢孩子一步;還有影片中摺的紙明明是黃色的, 孩子說是綠色的, 她的母親在影片中忍不住的表達要更正它的顏色.....(後來才知道孩子試圖表達花托是綠的, 總之還真是"言之有悟"哦) 其實, 若換成我, 可能會急著伸手去幫孩子把紙摺好,甚至直接了當的告訴孩子, 正確的色紙顏色。

孩子透過練習, 增強他的技能, 例如摺紙, 大人總是忍不住的介入...記得安弟在三歲上親子
捏塑課時, 成品真的都很漂亮, 原因是媽媽忍不住的介入, 而我們的介入其實也是在削減孩子學習技能的機會。

例二:

還 有, 最重要的, 就是在乎他的遊戲。幾天前, 安弟把angry birds絨毛筆塞在待洗的床單中, 我馬上說這筆怎麼可以塞在這裡呢? 結果他說這些angry birds怕冷;我沒有回應他, 就直接把 angry birds拉出床單, 然後帶走床單, 拿走的當下我就後悔了, 於是我馬上從後陽台再進來, 拿著乾淨的小毛巾給他的鳥蓋, 解釋說: 床單髒了給鳥蓋不好, 換個乾淨的好了, 不過他已經把鳥放在抱枕下, 他說抱枕就可以了, 我還說抱枕太大了, 會不會壓扁鳥呢? 他覺得抱枕比較軟, 比較溫暖。

例三:

有一次, 我要安弟順服爸爸的一項決定, 我告訴他理由是, 爸爸是家裡的頭, 他做的決定對我們有保護。但

沒一會兒, 他跑來跟我說: 媽媽, 我是眼睛....

我試圖了解他, 說: 哦, 你是眼睛哦! 那你看見什麼?

安弟: 頭如果沒有眼睛, 就會看不到路....

言下之意, 原來是他不想順服爸爸的決定(其實就是暑假後要去讀幼稚園大班的決定)。

若是以前,我大概就會聽到他說他的眼睛, 然後就會直接想像是無厘頭的對話....沒想到, 當我們有耐心多去跟隨孩子的語言, 其實是有意思, 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