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靈兒

收玩具遊戲 媽媽不火了

2010年01月19日
〈親子會客室〉收玩具遊戲 媽媽不火了 文�雲霓

孩子們經常對滿地的玩具視若無睹,完全不覺得不把玩具收回原來的地方是不好的,父母真只能認命地跟在後頭幫忙收拾嗎?

「不玩的玩具要收好。」「你快去快收玩具!」「你再不去收玩具我就要生氣了!我數到3,1、2……」有學齡前幼兒的家庭對這一幕可能不會感到陌生,孩子喜歡玩玩具,可是卻很少自己收拾。

小小孩子對玩具的興趣經常不能保持太久,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沒有多久,滿屋子都是他們的玩具。孩子們經常對滿地的玩具視若無睹,完全不覺得不把玩具收回原來的地方是不好的,父母常常拿這些既可愛又頑皮的幼兒沒辦法,處罰他們又沒有太大的效果,跟他們說道理他們也不懂。父母真只能認命地跟在後頭幫忙收拾嗎?

試著跟孩子玩收玩具的遊戲吧!父母可以留下原本裝玩具的箱子,或是另外找一些分類的抽屜或箱子,以孩子能完成的收納方式分門別類,並告知孩子各個玩具歸屬之處。接著,就利用各種的道具跟孩子一起玩收玩具的遊戲吧!


Point 1:職業扮演遊戲

父母請孩子扮演各種不同的職業,收割的農夫、送貨的貨運、送信的郵差……,選定一個角色讓孩子扮演,說明這個角色的工作大概。

可以利用手邊的各種道具,帽子、圍巾……,把孩子裝扮一番,並讓他們把玩具當成信、包裹、農作物等請他們依照父母的指示(或分類)把玩具一一放進指定的箱子。

Point 2:家庭角色扮演

最簡單的遊戲就是讓孩子扮演父母或是大哥哥大姊姊。說明父母與兄姐是會為自己玩具負責的,並讓孩子扮演收東西的父母或是很負責的小幫手,請孩子幫忙收玩具或做一些簡單的清潔工作。

學齡前幼兒在家經常見到父母在家做家務的狀況,也樂意模仿大人做這些工作。所以利用收玩具的機會讓孩子假扮一下大人吧!

Point 3:進球遊戲

這個遊戲很適合收拾積木、玩具、錢幣等小東西。請孩子把玩具箱當成籃框,讓孩子瞄準箱子,把玩具丟進玩具箱。

父母可以在一旁加油或是計分,當然也可以跟孩子同樂,比賽誰投進的多。

Point 4:生活中的各種活動


父母可以在孩子有到超市或賣場買東西的經驗後,假裝收拾的箱子是賣場裡的購物車。
父母請孩子買地上的玩具,讓孩子扮演上街購物的人,把東西一件一件放進箱子裡。

父母也可以選定一個箱子當作垃圾,請孩子把箱子當成垃圾車,孩子扮演倒垃圾的人把玩具一個個丟進箱子裡,一邊哼唱著垃圾車播放的音樂一邊收拾,孩子們一下就收拾完了!


<專家一點靈>遊戲也是學習

心理學家Jung曾說:「人只有在玩的時候才是完整的人。」很多大人認為遊戲是單純為快樂而做的活動,對兒童發展沒有太大好處。

但其實遊戲是學齡前兒童重要的學習過程之一,它可以提供可以讓孩子由被動的角色改變成主動的角色(D’Antonio, 1984),也可讓學習與他人合作、分享,表現其創造力及學習社會化的角色( Ryan , 1993 )。

所以,試著讓孩子玩收玩具的遊戲,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對自己與環境的支配,增加他們的想像力,也滿足他們想玩的需求。

雖然由他們做這些工作經常是越幫越忙,也經常沒辦法如大人收拾一般收得十分完美,但藉由收玩具的遊戲,練習自己收玩具,父母不但不用對不收玩具的孩子生氣,也可以藉機教導孩子如何收拾東西。

因此,面對滿地玩具的父母別生氣也別無奈了,試著和孩子一起玩收玩具的遊戲吧!

(作者為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