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太陽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農曆10月15日補財庫喔!!!!!

2007年11月24日
公開
18

財神廟帶回來的Q版彌勒佛^^ 家中有神明的~~ 四色金,五路財神金5盒,補運錢50~100元,水果鮮花.補全家財運. 財神廟~~ 最好是用財神廟裏的或自己準備 水果三項或五項 四色金 補運錢 五路財神金(含書文) 金元寶(內含12盒) 招財金元寶 通寶(有三種顏色) 五路財神金 含書文的需要填上姓名、蓋指印、 有公司寫公司名稱 求個人的把八字寫上 金元寶12盒是立體的那種。 招財金元寶是像 金紙摺成的那種比較大有金元寶的形狀,這是補到自己財庫的哦!!!這個要切記!! 拜拜時報上自己的生辰8字,住址,公司地址,請神明幫忙補   財庫,如果非常欠錢的用12柱香(應該是插在主爐的)   等5-10分之後在去燒金紙,完了之後,在要張財神符(左姓名,右生辰) 在10月14的晚上請先準備一個紅包袋 在紅包袋外面寫好姓名 旁邊再寫上住址,還有你農曆的出生年月日 也就是生辰八字,裡面最好能放入你的十隻手指甲 還有你的頭髮,放一點點就可以了 這個紅包袋可以在五路財神廟做 也可以在自己家裡做 在10月15那天早上 早上起床你就開始準備五樣水果 還有昨天弄好的紅包袋 到廟裡面拜拜 如果是在家裡拜的話 要再多準備五樣五碗素菜 拜拜用的金紙要用 一份四色金 五份五路財神金 100元的的補運錢 這裡面最重要是補運錢 所以多買一些也沒有關係 開始拜拜的時候你先燒香 跟神明講自己的名字和家裡住址 然後說要請家裡主神作主 還有要請玉皇大帝作主 用懺悔的方式把你過去的事情稍微講一下 接著說今天剛好是10月15號 你想要補運補財庫 還有要把過去的衰運都帶走 從早上的七點到下午一點 是最適合來拜拜的時辰 在家裡面拜拜的人可以直接在神桌上面拜 或著是在陽台擺一個桌子 拜完之後要記得把紅包袋和金紙一起燒掉 ------------------------------------------------------------

左撇子寶寶“生存之道”

2007年11月23日
公開
46

左撇子寶寶“生存之道” -------------------------------------------------------------------------------- 全世界約有5%的人習慣於左手工作、學習與生活。習慣成自然,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作家、畫家、優秀運動員中左撇子處處可見。開通的爸爸媽媽們大多不會去訓斥或善意地讓寶寶改用右手。但是,這是個右撇子的世界,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用具都是為右撇子設計的,這對左撇子寶寶來說確實會感到有一些困難和不便。 為什麼左撇子寶寶生存的危險性比較大 客觀地講,左撇子兒童發生意外事故,包括跌跤、被尖銳硬物割傷、運動中受傷等的可能性確實要比一般兒童大,有學者為此做過調查,發現在運動受傷中,左撇子較右撇子高出20%;家庭意外傷害中左撇子高於常人49%;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人中左撇子竟比常人多85%。 左撇子孩子容易受傷的原因如下: •左撇子的腦結構決定了其身體協調和平衡的能力稍遜於右撇子,如左撇子孩子一聽到聲響,不管聲音來自左方還是右方,孩子便往往把頭一律轉向左側。正因為如此,他們走路、騎車、溜冰時較易摔倒。    •我們生活在一個右手人群為主的社會中,大部分工具、公用的和應急的設施都是為右手設計的,左撇子作事不那麼方便。相比之下,左撇子生存的危險係數比較大。 因此,爸爸媽媽們平時對左撇子寶寶要特別注意安全教育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左撇子“生存”之道 購買左手用品 左撇子兒童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有一些特殊的需求,爸爸媽媽應盡可能為左撇子寶寶儘早準備必要的左手用品。西方不少國家中,家裏會為左撇子成員準備好適當的左手用具,包括餐具、文具和工具。這顯示一個家庭內的互相尊重,也利於子女獨立人格的發展。有的學校裏也常備有適於左手的學習用具和體育用品,使左撇子學生和一般學生一樣方便使用。特別在幼稚園和小學教育中,手工課為左撇子孩子配備左手用剪刀已成通例,左手用剪刀也是五金商店的常規商品。 適當訓練 父母和寶寶用手不同,這是許多家庭常見的情況,這時父母在教育寶寶時尤其要講究方法,要尊重寶寶,以寶寶為主。比如讓寶寶系鞋帶、扣紐扣等事情,可採取“鏡象法”。爸媽與寶寶面對面,讓寶寶以爸媽為鏡象,模仿爸媽的動作。 對於更專業的左手訓練,如左手高爾夫球、左手乒乓球、左手壘球手的訓練,國內外都有相關的書籍,依據左撇子的特點,發揮其長處,制定相應的訓練計畫,沒准你的寶寶會成為一名特有潛力的左撇子運動員呢! 但是在訓練寶寶的時候,可要給左撇子寶寶特別的防護才行。比如學騎車時應戴上安全頭盔,參加遊戲時腳穿防滑鞋,但這並不是說你可以不允許寶寶參加正常活動。要知道:寶寶正是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來獲得保護自己的安全知識,提高注意安全的積極意識,並由此來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呀! 還有,爸爸媽媽平時可注重同時發展寶寶左右手的活動功能,在寶寶左手揮灑自如的同時,有意識訓練寶寶使用右手,使左右腦的功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從而使寶寶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注特殊需要 左撇子寶寶在學習上有一些特殊需要,爸爸媽媽要予以注意。比如寶寶用左手寫字,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的坐姿及光線。讓寶寶坐得靠桌子右邊一點,使左手有更大的活動空間。紙張向右傾斜約35度,握筆要握在離筆尖2-3釐米處,這樣左手就不會遮擋所寫的字,並可防止弄髒紙張,寫字速度會快些,字體也較端正。 在給寶寶佈置房間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把它佈置成寶寶自己的個人空間,“左氣”十足,書架啊,玩具盒啊,電話啊,都放在桌子的左側,便於左手動作,舒適、方便。 生活中注意細節 左撇子的慣用手與非左撇子不一樣,在群體生活中有時難免和別人磕磕碰碰,而這些事情稍加留意是不難化解的。 例如:吃飯是孩子天天要碰到的問題。如果家裏的餐桌是方桌,就要讓孩子選擇在桌子的一個左側角的位置坐下,舉筷碰杯,與誰也不衝突。如果是圓桌,就要選擇一個左側無人的位置坐下,避免和其他人的手“打架”。 幼稚園的桌子常兩個並在一起,左撇子寶寶盡可和同桌商量,自己坐左邊,中間一大塊空間,大家都方便。 提高左撇子寶寶自信心 左撇子的寶寶很多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樹立寶寶的信心是爸爸媽媽們的重要任務。 不妨和寶寶一起找材料,說說什麼是左撇子,左撇子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有哪些左撇子是偉大人物,爸爸媽媽回答寶寶提出的關於左撇子的各種問題。寶寶最關心的往往是:我為什麼是左撇子,我有什麼和別人不一樣?通過這種活動讓寶寶瞭解左撇子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左撇子要發揮自身的長處,就有可能成為傑出的人物。 單個家庭,有時覺得教育左撇子寶寶是很困難的事,可以通過網站組織左撇子孩子家長的聯誼活動,交流教育左撇子孩子的經驗。同時,也讓寶寶從左撇子哥哥姐姐身上學會很多方法,這些活動有利於左撇子寶寶自信心的建立和人格健全發展。 相關鏈結:左撇子,盛產天才的群體 以下不過是左撇子天才的一部分,現在是不是對左撇子寶寶更有信心了? 軍事家:拿破崙、甘地、邱吉爾、巴頓、卡斯楚 科學家: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蓋茨、弗蘭克林 藝術家:文學家和演員: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畢卡索、貝多芬、莫札特、夢露、嘉寶 運動員:蔡振華、王楠、王濤、納芙拉蒂洛娃、塞萊斯、馬拉多納、米盧、沈祥福、邵佳一

團購斑馬花花預定到貨

2007年11月22日
公開
18

斑馬花花【閱讀與品德】系列套書 18本精裝書 + 18片CD 《不含2本創意畫冊》 出 版 社:大好書屋 裝 訂:18本全彩精裝書+18片CD 頁 數:約30頁 尺 寸:24cm*30cm 適讀年齡:2歲-8歲 「斑馬花花」系列18本繪本圖書─大好2004年最具代表性圖書獎肯定!」 除了針對兒童應該學習認知的品德教育外,還可觀賞每一本不同插畫風格的創作,例如: 油畫風格的「斑馬花花」、粉彩畫風的的「誰最漂亮」、鋼筆畫作「我是小畫家」等,整套繪本童書是由「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插畫獎」得主張哲銘工作室創作,有別於一般翻譯繪本的歐美畫風,非常適合作為孩子進入繪畫天地的基礎入門。 另外,「斑馬花花」系列繪本童書隨書附有故事導讀CD,以生動活潑的廣播劇朗讀方式將故事演繹出來,更能幫助小朋友深刻地進入品德教育的主題。 五個一定要珍藏的理由: 1.培養品格教育 混亂的時代裡,品格才是唯一方向。18本繪本,以趣味活潑的動物故事,帶出分享、尊重、勇敢、包容、惜福等18個好品德,讓孩子從深入淺出的故事中,自然養成好品格。 2.養成高EQ 透過故事中的情境,讓孩子學習情緒管理與人際相處,運用故事的吸引力與認同感,不須父母耳提面命,養成高EQ再也不是難事。 3.美感教育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插畫獎」得主張哲銘老師擔任藝術總監, 率領各個風格迥異的插畫名家精心繪製而成。不同於一般國外翻譯繪本, 貼近國內兒童生活經驗,易於被孩子接受。並融入各種繪畫技法,油畫、點描法、鋼筆創作等……儼如一套美術基礎入門書。 4.主動思考 每個主題後都附有「動動腦,玩一玩」單元,以開放式問題刺激孩子的思考能力,父母或師長也可藉此檢視孩子理解的情況。 經過反覆練習與刺激,將可養成孩子對事物主動思考的能力。 5.訓練表達能力 每本繪本搭配一片CD,特別請專業廣播人員配音錄製,以引導的方式, 讓孩子可以跟著CD大聲朗讀,訓練孩子發音的正確性,並可藉此培養勇氣與表達能力,自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書目如下: 1. 斑馬花花─好品德:分享 2. 聖誕熊─好品德:創意 3. 波波學溜冰─好品德:鼓勵 4. 小水母交朋友─好品德:友情 5. 春天的聲音─好品德:尊重 6. 美麗的花園─好品德:公德心 7. 寶貝別怕─好品德:勇敢 8. 藏寶圖的祕密─好品德:積極 9.大家來玩捉迷藏─好品德:守法 10. 我是小畫家─好品德:愛心 11. 國王來了─好品德:觀察 12. 誰最漂亮─好品德:欣賞 13. 克利的微笑─好品德:善良 14. 長頸鹿的新衣─好品德:包容 15. 艾爾與艾迪─好品德:體貼 16. 小雨滴去哪兒─好品德:好奇 17. 冬日的舞會─好品德:關心 18. 螞蟻回家─好品德:惜福

幼兒行為※自信 ※(三至四歲)

2007年11月08日
公開
37

幼兒行為※自信 ※(三至四歲) 當你的孩子已建立充分的信賴感,並有完全的自我意識,能認知自己和他人的不同,那麼,你的孩子應該要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自信的培養。 受到充分照顧的孩子,在他滿三歲的時,應該對自己充滿樂觀的想法,喜歡自己,並相信自己的能力;下個階段,他將透過不斷的練習,證明自己的能力,並培養出充分的自信。 在這個階段,為了培養自信,孩子會不斷地探索、實踐、並拓展自己的興趣;他想要做任何別人做的事,他相信自己做得到,雖然他的想法和技術並不純熟,但他認為自己做得絕不比大人差。事實上,就孩子的眼光而言,完成目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享受執行的過程,動手做的過程令他覺得更有自信。  有時孩子們的行為會出現偏差,但籍由本單元的介紹,你將瞭解他這行為的動機,並找出善加引導之道。  受限於其智慧與能力,孩子有時回產生挫折感及焦慮的現象,如何幫孩子克服負面想法,應是為人父母的必修的課題。 最後,孩子偶會有混淆現實與幻想的情形,我們應該教孩子明辨想像與真實世界的不同,並幫他克服不必要的恐懼。 當你幫助孩子成功地度過自信培養期中的種種困境,你將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圓滑、更有創造力,而且更活潑快樂。 ☆探索 ☉幼兒的行為 孩子滿三歲大之後,你發現愈來愈難將孩子留在身邊。有時候,你以為他還乖乖地待在自己地方玩,但當你想找他時,你才發現,他不見樂——可能會出現在鄰居家地草地上,或跑進你地梳妝間玩你地化妝品。 你慢慢覺得,這個孩子好像對一切事物都有濃厚地興趣。 ☉幼兒的想法與感覺 世界真是奇妙,我覺得有好多新奇的事物,等待我慢慢去探索,而我覺得自己也夠大了,隔壁家的草地對我來講,再熟悉不過了,我很樂意過去看看並幫幫忙,即使只是挖挖土,幫隔壁伯伯松鬆土也好。 當媽媽說要帶我出去時,我好興奮,我迫不及待地準備,我希望自己出去時也是漂漂亮亮的,於是我學著媽媽,先到梳粧檯前,弄點東西到臉上,媽媽每次出門前也是來這麼一下,馬上就變得容光煥發。 哇!有好多漂亮的顏色,我好喜歡,我挑選了幾種抹到臉上,也拿了支圓筒筆往嘴裏畫一下,嗯!還不賴,媽媽看了一定會以我為榮。 ☉這有什麼意義 當孩子三歲大的時候,你會注意到,他不論在行為上、情緒上和性向上,都有明顯的變化;因為在之前的十八個月,他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自我意識,現在的他喜歡自己,而且開始發展自尊,他認為他能完成一切事情——他有相當充分的自信。 孩子探索的範圍愈來愈大,甚至突破以往你所設的禁令,大膽嘗試,這並不是由於孩子莽撞倔強,而是當孩子三歲大時,他對自己的感覺已不同於以往,他認為自己長大了,應該有更大的許可權,對兩歲的他適用的規則,現在的他已不再願意接受。 孩子對熟悉的環境不再感到害怕,如:鄰家草坪、公園、常去的幾家商店等,孩子願意去探索那之中的一切,這一次他跑開你的身邊,不是由於【疏離】的渴望,而是由於【好奇心】的驅使。 ☉你應該做的事 ◆重新為孩子設定【三歲適用】的規則 兩歲時的要求,現在仍需堅持的,你必須再重申一次,因為孩子可能認為那些規則已不再使用,在重申舊規則的同時,你可給孩子一些新彈性,如:告訴孩子——「我希望只動你房間裏的東西。」或「我不喜歡你玩我的化妝品,如果你要用我的任何東西,請事先徵求我的同意。」 ◆給孩子一些像大人但屬於他的物品 如果孩子常想玩你的化妝品,給他一套屬於他的——你用剩的即可;而如果你覺得必要的話,還可以立些規矩限制他使用的情形。 ◆給孩子一些他可接受的選擇 當孩子喜歡玩你的化妝品時,別一味地禁止,給你選擇和自製的機會。告訴孩子:「你不能玩媽媽的化妝品,但我可以送你一套屬於你的;不過下次如果你再玩媽媽的化妝品,我就要罰你在房間反省無分鐘,並沒收你的那套化妝品一段時間。」 ◆慢慢教導孩子【自製】 對三歲大的孩子,你已經可以慢慢導入「自己管自己,別人不管你」的觀念了。偶爾在孩子在屋裏亂跑時,告訴他:「慢一點。我可不希望你撞上牆壁,我知道你會管好自己的。」 孩子和大人一樣,偶爾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這時候,你應該請孩子回自己的房間,讓他脫離帶給他刺激的環境,冷靜一下。 最初,告訴孩子:「回房間冷靜兩分鐘,時間到了,我會叫你。」準時叫他出來;當然,這種模式一旦固定下來之後,就會出現孩子自動進房間,然後自動出來的情形。如果孩子這麼做,而且已冷靜下來,你必須暫時接掌他的控制權,告訴他:「你必須再進房間無分鐘,等你冷靜下來,可以自我控制再出來。」 ◆教孩子瞭解世界潛伏著危機 雖然你不想嚇壞孩子,但你還是必須讓孩子對人有正確的評估。你必須教孩子:「有些人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他失落時,很可能會傷到身旁的人,這樣的人平時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你不可以隨便跟著陌生人走。」 告訴孩子:「像爺爺、奶奶、阿姨、隔壁家的伯伯、爸爸和媽媽,就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所以你可以和我們一起玩,聽我們的話,但其他的陌生人,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會情緒失控的人,所以你不能隨便和陌生人打交道。」 ◆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可自由活動的範圍 帶孩子到公眾場合時,即使是相當熟悉的地方,告訴孩子:「你不可以離開媽媽太遠,如果你想去看某樣東西,一定要先告訴媽媽,讓媽媽知道你在那裏並看得到你。」 清楚地告訴孩子,在那個範圍內,他可自由活動,如:你在女裝部,告訴他:「我在這個專櫃看衣服,你可在這附近玩,向左不得超過第三個櫃檯,向右就到那一角,不可以轉彎。」 ◆孩子違反規定,給他適當地懲戒 當你三令五申地告誡孩子:「不可以動我的電腦。」而他仍然去碰了它,你必須給孩子一些教訓,對孩子說:「你知道這是爸爸的規定。現在馬上下來,回自己的房間反省五分鐘。」 ◆給孩子像大人一樣表現的機會 給孩子一套專屬他的化妝品或工具箱,讓他可以做一些大人做的事,如此將使孩子更有自信。 ☉你不應該做的事 ◆別過分限制孩子的探索 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及探索,是孩子成長中相當重要的過程,你應以樂見的態度視之;除非事涉安全的探索或價值過高,否則,你應該儘量減少干涉。 ◆別因為孩子不當的探索而責打他 責打並沒有辦法讓孩子更瞭解狀況。父母的責任應該是教導孩子,讓他知道那些是安全的探索,而那些又是不當的行為。 ◆別嚇壞孩子 讓孩子瞭解世界潛藏的危機,是件相當重要的工作。但別拿誇張渲染的故事來嚇孩子,受到驚嚇的孩子,他將終其一生在杞人憂天的陰影中,無法獲得快樂。 所以,別嚇壞孩子,告訴他,在面對不知安全與否的狀況,可以先找父母商量;告訴孩子:「我會慢慢教你辨別安全與否,等你長大,你很快就能學會,但現在,你要跟著媽媽,我會告訴你那裏安全,那裏危險。」

養個「好情緒」孩子的三種方式

2007年11月06日
公開
58

養個「好情緒」孩子的三種方式 增進自我覺察、調適情緒的技巧,不但有益於孩子交友和行為合宜,更能培養同理心和挫折耐受力,不會變成假面超人。 回想小兒子出生後,五歲老大的反應:「我才知道小孩子也會嫉妒,」從事金融業的潘曉梅笑說。有天她聽到嬰兒哇哇大哭,衝到房間一看,小baby腿上被捏了一大塊瘀青,老大一臉無辜杵在旁邊。  潘曉梅氣得差點動手打人,老大也嚇得哭了,聽著兩個兒子的哭聲,潘曉梅才驚覺自己疏忽孩子的感受。老大只是氣弟弟可以有禮物,大家搶著抱,並不是真的想傷害弟弟。  學齡階段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逐漸增加,也能透過別人的反應,判斷自己行為是否合宜。由於生活圈擴大, 許多陌生情境產生的困窘、嫉妒、羨慕、寂寞、罪惡感等情緒,常會使孩子不知所措。  入學之後,孩子在團體裡會被期待更高的自我控制和合作能力,學習分享、解決衝突;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期待。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認為,這正是培養孩子分辨和調節情緒技巧的最佳時機。  高特曼的追蹤研究發現,如果父母能適當疏導孩子情緒,將有助於孩子行為合宜,懂得自我鎮靜,集中注意力,更有助於人際關係和課業表現。 別怕鬧情緒  在我們的文化裡,情緒似乎常被貼上負面標籤,打入冷宮。台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呂俐安指出,父母較在意的仍是智力(IQ)表現? A不太重視調節情緒的能力,多等到孩子出現自我中心、難搞、挫折耐受力不足等困擾時,才來求助。  有的孩子功課不好,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人際關係弱,父母卻以為是孩子上課不專心。  令人擔憂的是,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情緒被忽略也照樣長大,殊不知大環境已經改變,孩子必須面對更多的刺激和挑戰,圍堵、放任情緒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問題。  培養情緒智力(EQ),不是要「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要幫助他覺察、區辨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學習運用這些訊息做出適當反應。  因此孩子鬧情緒時,父母要做的不是跟著發脾氣或只是制止孩子,而須處理鬧情緒的原因,避免同樣的模式一再上演。  例如手足嫉妒,孩子偷打弟弟、弄壞東西,如果父母光生氣處罰,孩子反而更認為自己不被愛、不受重視。  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先帶開孩子,讓他平靜下來。讓他了解自己為什麼吃醋:「你是不是因為媽媽抱弟弟沒抱你,所以不高興?以後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可以跟媽媽講,媽媽會很謝謝你提醒我。」當孩子知道情緒可以更適當、有效地表達,就不會故意犯規想引起注意。  但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任孩子予取予求。  心理師呂俐安指出,有些父母太保護孩子,? 鼎馱狨章L度,如孩子跌倒了哭一下就急著安撫:「好痛好痛哦,都是地板不對害你滑倒。」孩子誤認自己的生活不該有不愉快,導致挫折耐受力低落,事情不順心就鬧情緒,難以適應家庭以外的人際互動。  即使孩子的情緒如山洪爆發,父母也不能兵敗如山倒,忘記先前的約束。明確告訴孩子,他必須遵守已訂下的行為規範,學習尊重自己和別人,你不會因為他鬧情緒答應他的要求。 以情養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感性的情緒和理性的認知能力同樣重要,如果孩子常被情緒卡住,勢必影響其人格發展。若能使情緒透過合理有效的方式紓解,避免能量耗損在衝突、壓抑情感上,孩子將更容易專注發展其他潛能。  以下方式可協助家長更有效輔導孩子的情緒,成為他一生受用的資源。 ◆坦誠表現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現你的情緒,並和他討論是很重要的,例如「媽媽明天開會要上台報告,我覺得很緊張,我想要去外面走走。」  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現出來,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孩子都能透過這些體驗累積更多同理心,有助於他面對更多元的人際關係。  人非聖賢,孩子如果做出讓你氣炸的事,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但如果你真的怒,無法思考,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告訴孩子等你比較平靜時再回來處理。 ◆注意孩子的細微情緒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鬧才處理,留意低強度的情緒並給予回應,例如沮喪或憂慮。幫助孩子分辨和經歷這些情緒,讓他知道你深切關心他的生活。 ◆理解和接納  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收到了他的情緒訊息。也許你想藉著忽略、否定安撫他,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反應是錯的,甚至不願意再告訴你。 ◆解釋負面情緒並非異常  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因生氣、嫉妒、貪心的感受被譴責,但你要處理他不適當的行為。可以說:「我知道,小華不跟你玩讓你覺得寂寞,傷心。」接著再解釋:「但是你說他的壞話並不能解決難過,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建立情緒字彙  準備不同種類的情緒字彙包括挫折、罪惡感、忽略等,幫助孩子把一些無以名狀、害怕的感覺,轉換成明確的概念,讓他知道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孩子若學會以語言清晰表達感受,將有助於溝通和自我對話。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的來源,鼓勵他找出可行的處理方式。如除了「感覺很差」之外,他還知道自己是因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可以跟他討論解決之道:打電話請朋? 籵鴟a裡玩?還是拜訪附近鄰居?有了經驗,下次他覺得寂寞時,也許就可以自己處理而不需要你的幫忙。 情緒遊戲  透過親子活動辨認、紓解情緒,可能比說道理更受歡迎。 ◆親子共讀  不管孩子多大,共讀書籍都是認識情緒的好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討論情緒的語彙,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及憂傷,更能夠讓父母談論一些他們難以啟齒的主題,如死亡、戰爭等。  目前台灣已出版不少適合共讀的繪本,父母可依據孩子的需求和年齡選擇。 ◆假裝遊戲  小朋友常喜歡以幻想解決困擾,宣洩日常的壓力。假裝遊戲有助於孩子探究被壓抑的情感,並讓父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憂慮,適時加以疏導。可以在孩子玩扮家家時觀察,或扮演另一個和孩子互動的角色。沒有哪一種劇本是正確的,容許孩子表現真正的情感。 ◆找情緒  親子一起外出購物或到公共場合時,請你的孩子找出不同的情緒表情。誰看起來很愉快?誰一臉無聊?有很害羞或很緊張的人嗎?

不要去在乎的24件事 ~卡內基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62

1.放棄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當新的機會擺 在面前的時候,敢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這不是半途而廢, 這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失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歲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夢想。 愛情如果只是一個過程,那麼正是這個年齡應當經歷的,如果要承擔結果,三十歲以 後,可能會更有能力,更有資格。 3.離婚 一位三十八歲的女友與老公結婚十五年,冷戰十三年,終於分手。 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我沒有同意, 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再重新開始,總覺得一切都晚了。」 4.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 飄?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只是幻想和夢境。新世紀的時尚領袖是飄一代 ,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飄的是那顆心。 5.失業 三十歲以前就嘗到失業的滋味當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 三十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才是最大的不幸。 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未知道的潛能。 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著你去做夢。 6.時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 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欲和 世俗的同義語。 7.格調 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 格調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氣質、愛好的品味和室內裝潢。 也就是大老粗只會表現談吐的庸俗。 8.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 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 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 這樣會麻煩一點。 9.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 「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 、最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 10.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 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了。 11.失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 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四十歲後再經歷失敗,有 些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1 2 .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 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1 3 .缺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 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 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1 4 .誤會 如果出於惡意,那麼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於善意,就不需要解釋。 專門說到「誤 會」倒不是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 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 的時候更多。 15 .謠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沈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為病 毒傳播最理想的條件。 16 .瘋狂 這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調適,只能說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說你「瘋狂」是某些生活壓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惡意的評價, 他們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機器,最需要調適,但只能微調, 一次大修就會讓他們完全報廢。 17 .穩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中了彩票,要麼就是未老 先衰。 18 .壓力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 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 19 出國 也許是個機會,也許是個陷阱。除非從考大學的那一刻你就抱著這個目標, 否則,對待出國的態度應該像對待愛情一樣,努力爭取,成敗隨緣 2 0 .薪水 在三十歲 之前,機會比金錢重要,事業比金錢重要,將來比金錢重要。 對多數人來說,三十歲之前幹事業的首要目標絕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2 1 .存款 這倒不一定是因為我們錢少,年輕人現在誰都知道錢是有生命的。 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錢;也可以拿錢去投資,拿錢去「充電」。 錢只有在它流通的過程中才是錢,否則只是一疊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廢紙 2 2 .房子 除非你買房子是為了升值,要麼就是你結婚了。 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這個寓言不應該過早的和我們相關。 2 3 .年齡 女孩子一過二十五就開始隱瞞自己的年齡,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青年期都延遲到四十五歲了(really?哪我還正值笑年哩) 2 4 .在乎 這是一種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態,它的反面不是放棄,而是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永 遠保持革命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