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米嘛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放下不一定最難受;放在心上,所以記得。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放下不一定最難受;放在心上,所以記得。

【親子教養】焦慮的父母

2023年11月07日

【親子教養】焦慮的父母_img_1

 

【親子教養】焦慮的父母

 

 

「你有打算讓小孩去考考看資優鑑定嗎?」朋友問我。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這麼問我了,原來聽說這幾天是北部資優鑑定的考試期間。之前深知姐姐不是這塊料,想都沒想過要去考,不過別忘了我們家還有一位可能已經重啟十八次人生的外星人小孩,常有人提議讓她去考考看到底是擁有特殊才能、還是純粹腦袋瓜異於常人?

 

 

說起這個資優鑑定,老實說我沒特別研究,甚至在我古老的刻板觀念裡考進資優班的孩子壓力實在太大,小小年紀就肩負著父母的期望,彷彿進入資優班未來就前途不可限量。直到之前友人分享時才知道這年頭的資優班和我們過去不太一樣,不是所有資優生集中在同一班,而是分散各班,只有特別科目進行跑班上課,課程設計也和一般生稍有不同。

 

 

聽起來還挺有趣的,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這個現象。

 

 

十月初時某一天姐姐的聯絡簿上貼了資優報考資訊的小單子,完全沒在意這種事的媽媽看看就算,連日期都沒留意。沒想到隔了幾星期後,老師竟突然又在群組發布訊息,還特別提到:「因時間緊迫,先傳群組告知......」,事後才得知原來第一次公布時因日程誤植,造成許多家長來不及報名引發眾怒,所以學校又特地向教育局申請再次開放名額,這才發現原來真的很多家長很當一回事。

 

 

很當一回事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家長很當一回事外還很認真“要”孩子也當一回事,於是開始刷題、補習,為了進資優班做足準備。

 

 

這樣真的是好的嗎?這幾天的親子社團裡瘋狂轉傳一篇文章,大意是焦慮的家長開始內捲化。「內捲化」這個名詞我也是第一次聽到,簡而言之就是過度焦慮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不斷讓孩子超前學習,其他父母見狀也紛紛開始焦慮,結果超前學習反而成為了不正常的“常態”。

 

 

最淺顯易懂的例子就是注音及英文的學習了。明明明文規定注音符號是上小學後才開始學習,但當身旁多數小朋友在上小學前就已經學會了注音、當小學表定十週內要從認識到熟記到應用所有的注音符號、當老師同時要顧及教學進度還要留意所有小朋友時,沒學習過的孩子成了少數特例,程度好一點的孩子或許可以馬上進入狀況,可多數剛換環境的孩子連作息都還沒適應了,如何一下子記好記滿記熟還能活用?於是焦慮的父母開始在幼兒園時期讓孩子學習、至少也要在開學前先上個正音班。不正常漸漸成為了正常。

 

 

而這只是最最前頭的開始而已。注音、英文、資優班、私立中小學......一步步一滴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在看到旁人的超前佈署下立刻反思,深怕自己一個遲疑就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可悲的是,我也是焦慮型的父母,明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但看到朋友的孩子都去考英文檢定、自己的孩子連26個字母都還背不太起來;看到人家注音符號學得嚇嚇叫,我們家連冰淇淋怎麼拼都不知道;看到有人早早幫孩子請家教,我的孩子只會每天呱呱叫......緊張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

 

 

不久前剛期中考完,考試前將孩子送去了安親班的考前衝刺班,事實上直到上學期前我們根本沒參加過這種班,參加了後才知道,原來這種衝刺班根本就是常態,甚至連平常沒在這個安親班的孩子都會在考前特別報名參加複習。明明才中低年級阿!有必要這樣嗎?不只朋友這麼問,連我也這麼問自己。不去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得自己複習;不複習可以嗎?當然可以,不要在意成績就好。問題是,到底該讓孩子從小在考試中慢慢養成責任心與自律感、還是就讓他們開心學習,學多少算多少?

 

 

「我們以前小時候不是這樣啊!小時候放學不就是看電視打電動、不然就跟朋友到處玩樂嗎?」有人這麼說。

 

 

可問題是,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我們小時候」了啊!社會型態變了、教育方針也變了,大時代不同,是要隨波逐流,還是堅守己見出淤泥而不染?就好像球場上有觀眾為了看清楚而站起來,後頭的觀眾不想被擋住也一個個站起,你站起我當然也要站起,到最後又有誰還願意坐在原地觀看呢?這就是所謂的「內捲化」,不是不能,只是不甘落於人後。

 

 

這真是一件恐怖至極的事。就像一開頭說的資優班,成立的本意明明是好的,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被扭曲。我們都想為孩子好,既希望他們快樂學習開心長大、又擔心快樂的代價是未來跟不上,於是在嚴格與開明中拉扯、在焦慮和自責中矛盾,不想逼孩子,但自己也當過孩子當然也知道人的惰性許多時候需要督促才行。

 

 

或許,對焦慮型父母而言孩子的成績單反映的不只是學業成績,還包括為人父母的成績。於是焦慮的父母只能更焦慮,偏偏最直接承接這些焦慮的,就是那些我們希望他們開心長大的孩子。

 

 

原來父母的焦慮,源自於社會付諸的期待。

 

 

 

#最近的熱門名詞內捲化

 

#不想當焦慮型父母其實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