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蜜桃

日期

#Tag

排酸棒

2015年08月04日
公開
11

上周去沙龍給小姐作身體排酸課程,拿了一支排酸棒推推推,推得我哀哀叫,說我氣結一大堆還胸悶甚麼的。 回家之後覺得身心舒暢,感覺手腳都小了半吋,上網查查,發現這根棒子真的很不錯,可以促進代謝,還有排掉身體的酸,決定直接買一支來玩! 從頭到腳都可以推,很不錯! 周一到貨就拿來玩,幫西瓜推肩頸,西瓜說沒感覺,讓我覺得很沮喪,就我自己大腿小腿亂亂推,結果今天早上西瓜六點半就起床,還說精神很好,跟之前早上都爬不起來的感覺差很多! 真的有效嗎? 之前買過其他單支的按摩棒或者刮痧片,都沒有這支好用,因為是不鏽鋼有重量,按穴位和刮肝經都很有力道,又說有磁性,可以導掉身體的酸,看來是好東西! 繼續推推推,朝健康和美麗邁進喔! 橫行人體的自由基與積存的酸性廢物 何謂「酸性廢物」? 根據病理學的研究,人體中酸鹹平衡與健康有極大的關係。酸鹼值必需平衡,身體才會健康。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約是pH7.35∼7.45左右,亦即我們的身體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化學元素屬於鹼性、百分之二十的化學元素屬於酸性。 「酸」的形成原因很多,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大部份是體內氧化作用所產生的有機酸類。我們的身體內,有四種主要排泄器官負責排泄的工作:大腸(排便)、腎臟(排尿)、肺臟(呼吸)、皮膚(排汗)。因為外在或內在的原因,例如:錯誤的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壓力、情緒失常和生活環境?染等,使排泄功能變慢,新陳代謝失常,就非常容易造成身體內酸性物質的堆積。體質變酸了,酵素作用就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了,荷爾蒙的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引起各種慢性退化性疾病的產生。 酸性廢物在我們的身體裡開始堆積,漸漸地由氣體變成液體,久而久之又變成了結晶。結晶堆積在某處,該處的神經、血管、淋巴等代謝管道受到壓迫、造成阻塞,並開始侵蝕細胞組織,導致神經傳導不良。而受壓迫的部份,因為無法得到適當的養分供給,導致細胞組織問始壞死,我們就會開始感到不適,例如:肌肉酸痛麻、疲倦、情緒低落或失眠等。 「排酸療法」的「酸」,指的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身體內部正常運作中,所產生的廢物。這些廢物,理論上應該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排出體外,但難免因為代謝遲緩,多多少少會殘留在體內,一旦累積過多,就會造成生理老化。 對於身體內殘存的廢物,又是什麼呢?舉例來說,就像煤炭燃燒產生熱量一樣,煤炭充分燃燒後會分解二氧化碳,燃燒不充分,就會分解出有害氣體一氧化碳。我們人體內的糖元,就是提供運動能量的煤炭,如果人體內氧氣供應充分,糖元充分分解之後,就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但是,像自行車計時賽這種速度與耐力的比賽項目,持續的時間只有35秒左右,需要體內迅速產生能量,這時糖元得不到充分分解,就會生成血乳酸,特別是在比賽的後半程。人體血液內血乳酸的堆積,會使人體產生疲勞感,導致肌肉收縮乏力,運動速度和運動頻率降低。 乳酸系統的重要性,在於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能量作為肌肉的活動之用。一些需要在一至三分鐘內完成的大強度活動,例如:四百及八百公尺賽跑,均非常依賴 ATP-PC系統及乳酸系統來提供能量。乳酸在激烈運動過程中的堆積,確實會形成肌肉PH值的下降,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進而形成肌肉活動的疲勞現象(急性肌肉酸痛),但是,運動後一至三天的遲發性肌肉酸痛現象,就與乳酸的形成,沒有顯著關連。 在激烈運動後一至二小時,血乳酸的濃度即恢復到安靜休息的水準,運動後一至二天才出現的遲發性肌肉酸痛的運動者,血乳酸的濃度並沒有顯著上昇;突然急遽增加運動量與強度、進行大量的肌肉離心收縮運動,造成肌肉纖維的輕微斷裂傷害,才是遲發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 運動後的休息方式,對乳酸的排除效率也有明顯影響。由於,運動時產生的乳酸,在運動結束後,大約有75%會成為有氧能量代謝的來源,只有25%左右會由肝臟與腎臟再儲存。因此,運動後若以慢跑或其他輕鬆的運動方式(強度為最大攝氧量的35%至65%左右),進行緩和運動,可以加速血乳酸送到肝臟儲存與氧化的反應,還能夠增加心臟與工作肌利用乳酸做為燃料的量,確實提昇運動後血乳酸的排除效率。 乳酸的堆積並不是造成運動後肌肉酸痛的原因。運動後排除的乳酸,可能有的會隨尿或汗排出體外,有的轉化成葡萄糖或肝醣,有的則轉化成蛋白質與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 「排酸療法」並不神奇,它只是幫助一個人的身體各機能恢復正常運作的一種方法而已,因為人體原本就有一套完整的運行系統,身體會不舒服,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一旦障礙(酸)排除,自然就能恢復健康。 當然,這並不表示排酸療法是萬能的,假如一個人的身體已經受損得太嚴重,施老師也只能盡力減輕他的痛楚。在排酸中心曾經傳聞說,重症患者經過排酸療程後,會走得比要沒有痛苦。這並非施老師創建「排酸療法」的主要目的,因此,在經歷了幾次死別之後,施老師便決定不再收重症患者,畢竟,「排酸療法」的理念是「預防」,也就是首重保養,至於「治療」的部分,那是醫生的工作。 施老師非常堅持,有病一定要經過正式醫療系統的檢查與治療,「排酸療法」是一種輔助性的療法,對某些症狀非常有效,但並非萬能。就像有些人雖然身患重病,依賴氣功養身,或者進行生機飲食療法,甚至尋求針灸、刮痧、芳香療法……等等,都能獲得改善病情,或者治癒的神奇功效,無非就是因為這些另類療法,都是以提高自體免疫力,讓身體自己產生對抗疾病的能力。 代醫學上的檢測數據,已經無法成為標準,每一個人的健康指數因人而異,什麼是健康的定義,也隨著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二十一世紀醫學的大突破,將是如何讓細胞再生、「活化」,而自體自癒能力的提升,則是健康保健的第一課。「排酸療法」的理論與實踐,仍有待更多醫學界的菁英去深入探討,如果有朝一日,施氏「排酸療法」也能像法國格勒諾伯市的尚-皮耶•巴洛(Jean-Pierre Barral)的「內臟按摩」治療術那樣,受到醫學界的重視,那將是人類之福。套一句尚-皮耶•巴洛的話:「在我的醫療中心,治療師人數不多,但需要幫助的病人卻很多。」

揚琴

2015年07月28日
公開
26

昨天櫻桃妹到國樂團報到,因為她想改學打擊樂器,結果就被分到揚琴組。 下課回家的櫻桃妹顯得很興奮,學新的樂器很有趣,說她左手沒有力,這種打擊樂器要兩隻手都要轉手腕,音階很多,新生也很多,有人還沒學過音樂,CHERRY算是新生裡面樂理比較強的。 西瓜老爸說揚琴看起來很有氣質,比打鼓好多了~XD~ 櫻桃妹加油囉!   當柔竹舞動在琴弦上,玉指錯落在琴弦中,弓毛刻畫在琴弦間,絲絲琴弦奔放出的音符,竟是如此緊貼著人們的心靈,這就是弦樂器迷人的地方。弦樂器的鐵三角,彈弦樂器,擊弦樂器,擦弦樂器,各具特色。這裡將介紹擊弦樂器和擦弦樂器。 擊弦樂器   發展至今,擊弦樂器獨一無偶的樂器就是揚琴。 一絲一竹-揚琴   揚琴是一種外來樂器,在明朝時才傳入中國,所以原來叫做洋琴。現有的揚琴中,不論在外形,音位排列,音域等方面都有些差異。所以按照它的弦數多少,概分為八行揚琴,九行揚琴,十行揚琴,十三行揚琴,和十四行揚琴。近幾十年來,經過不斷的改良與創新,又有一種滑輪式轉調揚琴,就是在琴邊裝一個小銅輪藉以滑動,方便改變高音來轉調,使揚琴的音域更為寬廣富有表現力,而成為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一員。 剖析揚琴   揚琴是以桐木做成梯形扁平的木箱,做為共鳴箱,正面開小洞為音孔,在共鳴箱面上架橋,依橋數不又分為二橋,三橋,四橋揚琴等多橋揚琴。而揚琴的弦是鋼絲弦線多用不繡鋼條。另外手持的琴竹是用來敲擊弦線。琴竹大多是竹片做的,要求柔軟又富有彈性。竹片前端加上一小片海綿,化學皮,膠布等質料區分,做為擊弦觸點之用。 揚琴的演奏技巧 演奏前先調整琴架到適當高度,演奏揚琴時要坐端正,兩腿靠攏,雙眼注視著樂器。彈奏揚琴,琴竹的拿法非常重要,控制得好,才可以敲擊出所要的音色和音量。   琴竹的拿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拇指,食,中三指持竹;另一種是以拇指,食,中,無名指持竹,而以後者持竹的方法最好。因為用四指持竹,可以運用食指起竹,無名指落竹,速度快且持竹穩固,不容易有所偏差,對音色和音量也比較好控制。而敲擊位置是在距離琴橋一公分的地方,這裡的音色最好。   為了應付快板時的彈奏,左右兩竹應輪流使用,養成一竹一個音的習慣。而左右手的順序要看第一個音的位置在那裡。譬如說第一個音的位置在左邊,就由左竹先敲擊,再由右竹敲第二個音,盡量避免交叉敲擊。揚琴的音位,以四橋揚琴為例,在演奏者的右方第一弦為最低音G,縱的方向為二度關係排列,橫的方向為五度關係排列。   現在我們來示範揚琴的基本音彈奏方法。協音也稱為襯音,二竹輪流敲擊高低八度的兩條弦,就會得到協音的效果。雙音,二竹同時敲擊八度音的兩條弦,就會有雙音的效果。輪音又分為單輪或雙輪。二竹在同一個音上急速而連續敲擊就是單輪。   二竹在高八度的兩條弦上,同時急速而連續敲擊就是雙輪。按音在出音以後,立即用中指和無名指按住出音的弦,使聲音立即頓住,就是按音,也稱為頓音。如果指尖在敲擊的同時,輕觸琴弦的二分之一並立即放開,會產生一個清亮的聲音,稱之為泛音。一竹可以配合另一竹的音同時敲擊和弦聲,使聲音更豐富而優美。楊琴的特色清晰自然,現在來欣賞揚琴獨奏,體會一下音符從揚琴跳躍而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