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ach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分享:搞定你家的手足戰爭

2013年01月15日
公開
26

2009-02 親子天下雜誌4期 你家常上演手足戰爭,吵得你快抓狂嗎?其實孩子之間的爭吵,也是一種人際互動練習,如果能適當引導,將有助於長大後面對更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會從中學會妥協、學習折衷,還有在必要時堅持己見。 「媽,妹妹把阿姨送我的水晶球摔壞了……」十歲的如如淚眼汪汪的跑來告狀。 「你好醜,我真高興你沒坐我旁邊。」十二歲的阿鋒挑釁的對弟弟說。 「哥哥打我!」「是他先踩我的!」「我哪有,你亂講!」「閉嘴!你們兩個為什麼不能好好玩在一起?這個禮拜都不准看電視!」爸爸用力將皮包往地上摔,大聲地罵。 手足戰爭若每天上演,家庭生活將更形混亂。在美國《兒童虐待和疏忽》期刊有研究發現,手足爭吵並不如我們想像只是互動的一部分,若沒有適當引導,會讓孩子產生許多焦慮、憤怒和沮喪,尤其是一年大打出手超過五次以上的手足。 但另一方面,許多專家也指出,應更正向看待手足爭吵,因為那有助於孩子長大後面對更複雜的人際互動,他從中學會妥協、處理不同意見、學習幽默和折衷,還有在必要時堅持己見。 一個前提:統一的價值體系 談及如何處理手足紛爭之前,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臨床心理師陳怡如強調,父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面對孩子「每次都不一樣」的爭執狀況,才能篤定且堅定的處理。 當價值不夠清晰,很容易聽到什麼方法就拿來用,昨天希望哥哥多包容弟弟,今天又覺得兩人應該公平競爭。方法不一致,使孩子感到困惑,無所適從。 但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價值及方法呢?從事諮商及親職工作的王理書提供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做起來很勉強的方法就是不適合的。」例如,有人建議手足爭吵時,「不介入」是最高原則,在爭吵的當下,你感覺自己是否能夠「自然而然」不插手?或者是很勉強?如果感覺很不舒服,又很想試試看孩子能否自己處理問題,不妨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們可以自己解決,我半小時後回來。」離開那個情境,找到比較舒服的方式嘗試新建議。 三不五要:讓爭吵成為人際互動練習 孩子的爭吵總是推陳出新,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處理所有爭吵情境。但是面對孩子的爭吵,以下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良好手足關係。 ● 不比較 我們對每個孩子的比較,強化了他們的對立與競爭。就算是善意的比較也是。 用具體的語言描述孩子需要改進的部分或做得很好的事情。例如,以「弟弟,你的外套掉下去了,請把它拿到衣櫃掛好。」取代「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一樣掛好衣服?」當你因為他做好某件事想讚美他時,以「真高興你把外套掛好了,我們的走廊看起來好乾淨!」取代「你比哥哥愛乾淨多了。」 除了消極的不比較外,父母更可以積極為孩子搭起善意的橋梁。 親子作家汪培珽還建議父母「幫孩子做公關」。從懷了老二之後,她就開始唸一些迎接小嬰兒的故事書給老大聽;老二從醫院抱回來的那一天,當全家人喜孜孜迎接新生命時,她偷偷把老大叫到一旁,拿出老大喜歡的小禮物:「這是小弟弟要送給大姊姊的禮物……」當老二只是個躺在床上咿咿啊啊的小娃兒時,每次老大從幼稚園回來,她會說:「弟弟在家好想你喔!」「弟弟說要買薯條給姊姊吃喔!」 ● 不仲裁 父母的仲裁,很容易讓爭吵雙方都解釋為「袒護對方」。而且,父母通常只能看到事情的片面,就算親眼目睹,還是可能下錯結論。 從事親職工作多年的王貺懿發現,過多的仲裁造成孩子的依賴,不願意花精力與對方協調溝通,因為「大人會解決」。有時候演變成爭吵不是為了事件本身,而是不自覺「演」給大人看,希望獲得仲裁者的支持。 王貺懿認為,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孩子有能力找到與手足互動的「最佳解答」。她表示,做親職工作坊時遇到許多有嚴重手足爭吵的家庭,追本溯源都是父母太急著當法官、判對錯,而且處理時帶著過多情緒所致。 陳怡如也認為,手足的關係是一輩子的,孩子有必要藉著不斷練習,找到適切的相處之道。 面對孩子的「申訴」,王貺懿會先摟摟她,同理她的心情,然後示弱,「媽媽真的想幫你,可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陳怡如則扮演「暴君媽媽」的角色。搶玩具時,二話不說把玩具沒收。幾次下來,孩子就算有爭執,也會在媽媽發現前,趕快找到解決方式。有時候,就算哥哥跑來告狀,她會先問,「你試著處理過了嗎?」再接著處理。 可是,「不仲裁」不代表坐視不管。當孩子要爆發肢體衝突,或者爭吵中有謾罵、揭瘡疤、洩漏隱私等,父母還是需要介入處理。 ● 不情緒化 在處理孩子爭吵之前,王理書提醒父母,要先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父母因為疲累或煩躁而情緒不佳,就很誠實跟孩子說,「我受不了你們這樣吵,馬上分開。」或者離開現場、深呼吸、做些讓自己放鬆的事。 體諒自己需要休息與安靜,也讓孩子知道你累了,必要時請家中其他成員幫忙。千萬不要帶著混亂的情緒,用抓狂、粗糙的方式,以「你跟他道歉」草草處理。 ● 要確立家庭規矩和界線 我們鼓勵孩子為對方著想,但是很多時候,他們更需要明確的指導,清楚這個家的界線在哪裡。 在平時就立下一套清楚、簡單的家庭規矩。例如,搶玩具就沒收玩具、不動手、不嘲笑等。並向孩子說明為什麼這樣做、如何做到。必要時請他們提供意見,還有哪些行為會傷害一個家,也可以將孩子的提議當做家庭規矩。 規矩一旦確立,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在實行初期,可能需要透過不斷提醒,才能使他們將規矩記在心上。 當孩子明瞭並接受家中的規矩,比較不易產生衝突,在父母介入處理時也有依據。 ● 要幫孩子暢通溝通管道 當孩子的爭吵真的需要介入時,王理書提醒,父母的角色「是溝通者,不是仲裁者」。 但是面對孩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投訴」,父母如何扮演好溝通者的角色?珍.帕克和珍.史迪森在著作《老大老二的戰爭》中建議可以透過「定義問題→描述情緒→尋求解決之道」三個步驟。 定義問題:「好,你們都要橘子口味的棒棒糖,但是我們只有一根。」問題被定義之後,孩子較容易找到解決方式。 描述情緒:給每個孩子相同的機會陳述想法與感受。即使可以清楚看出誰是受害者,也不要下任何判斷。感覺自己被傾聽和認可,孩子較容易控制脾氣與行為。 尋求解決之道:介入是為了幫孩子打通溝通管道。這時父母可以表現出對他們可以解決爭論的信心:「這個問題很難,不過媽媽相信你們可以找出彼此都滿意的解答。」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做一些事,避免衝突發生。 孩子開始爭吵時,拿紙和筆,記下時間及當時活動,有助於我們發現可能的爭吵模式及解決方法。 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事情相當單純。有些孩子在疲倦、無聊、飢餓或不安時容易爭吵。如果是活動力旺盛的孩子,多一點的戶外活動,可以降低與兄弟姊妹爭吵的可能。如果孩子因為日子無聊而爭吵不休,協助他們找到興趣,做一些富建設性的活動。 ● 要學習正向的溝通技巧 手足間的競爭和不滿經驗,有可能成為將來與人相處的基礎。在平時,父母不妨教導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並在爭執發生時,建議他們試試這些技巧。 陶德.卡密爾在《搞定你家的手足紛爭》中提供四個實用的技巧。 說出你不喜歡的行為,以及這個行為會導致的問題:孩子生氣時,常說出尖酸刻薄的話。為了防止這樣的情形,你可以告訴他,發生衝突時,良好的反應是說出他們不喜歡的事件,以及這件事帶來的感受。例如:「你門都不敲就進我房間,會打擾到我做功課。」而非「沒看到我在忙嗎?滾出去!」 輪流發言:止息紛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有一個人願意聆聽對方說話。這對大人小孩都很困難。不過還是應該要求孩子,禮貌表達想法和見解,然後停下來,聽聽對方反應。 建議解決之道:在孩子說出問題,了解彼此想法後,引導他們將焦點從問題移轉到解決方法。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跳過前面兩個方法,直接把焦點放在問題解決上。 注意溝通上的危險:和孩子討論出一張「溝通危險清單」,清單上列著「大聲叫罵、惡言相向、諷刺、嘲笑……」等,並確認他們明白每一項都是被禁止的。 說明這些方法,並試著在孩子快要開始爭吵時做練習。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能夠身體力行,展現這樣的溝通方式。 ● 要和每個孩子培養獨特的感情 從老二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手足較勁就開始了。而後衍生的爭吵,根源常常不是對方,而是對父母的愛感到不滿足。 陳怡如分享,老二出生後,她花費許多時間照顧新生兒,使老大醋勁大發。後來,她安排了一個時間跟老大單獨約會,每天固定二十分鐘,到一個不會產生親子糾紛(像百貨公司可能會使孩子吵著要買玩具而產生衝突)的地方獨處。就是閒聊相處,有時也跟他討論怎麼處理手足間的衝突。 有三個兒子的全職媽媽彭菊仙,以「和每個孩子獨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媽媽心中是獨特的。 當老大、老二上學時,她有完整的時間和老三相處,看看寶寶書,或去公園蹓蹓;下午,老三午睡,老二還在幼稚園上課,她和小一放學的老大一起學習;至於老二,則是利用陪他上學途中,或是睡前半小時,看喜歡的書、聊聊心事。 彭菊仙說,還有一個重點,獨處的時候要很「入戲」,和他們哭、和他們笑、和他們冥想、和他們瘋狂,雖然他們會知道家中不只有一個孩子,卻會有種戀愛的感覺,並確信自己是父母眼中唯一的嬌兒。 王理書則是以堅定的態度,向孩子保證媽媽的愛。 她回憶,在老二六個月大時,看見老大眼神中的寂寞和忌妒,她問孩子是不是想被抱,老大紅了眼眶點點頭。王理書當下柔聲的說,「我以後會多抱你一點。」她也跟老大說,「你可以跟媽媽要抱抱。」之後,當老大來要抱抱,就算懷中的老二抗拒、大哭、尖叫,她都堅持一人一邊,堅定的跟滿兩歲的老二說,「哥哥是媽媽的孩子,你也是媽媽的孩子;哥哥先來,你後到;媽媽愛哥哥,也愛你;媽媽照顧哥哥,也會照顧你。」說了兩遍,老二會離開,過五分鐘再回來,抓媽媽的手大聲尖叫,王理書會再重複一次之前那段話。 她從不會因為兒子年紀比較大,就要求他讓步,尤其在愛的部分。慢慢的,老大開始知道說「我要抱抱」,學會了直接表達;老二學會了輪流和找爸爸,一家四口的關係就平衡多了。 ● 要有良好的身教 當有衝突發生,孩子或許真的需要我們幫忙,可是他更需要體驗到爸媽在面對他製造出的衝突時,可以從容穩定。如果父母能夠在面對衝突時展現正向的態度,在充滿怒氣時找到釋放情緒的方式,這樣的身教,勝過你教他再多的衝突處理技巧。 最後,也不妨檢視一下和另一半的親密關係。 王理書說,孩子是家庭系統中最敏感的個體,當手足競爭反常激烈,常常反映大人關係的不協調。所以當家中孩子爭吵次數頻繁,他和先生就敏銳的反省,兩人的關係是不是出問題?有沒有壓抑的委屈、未溝通的不公平? 當父母的關係和諧且親密,營造出良性的家庭氣氛,養成親密手足關係會更事半功倍。

儒的老二情節

2013年01月12日
公開
33

儒最近情緒又開始出現不穩、很揮的狀況,稍不順意就摔東西、生氣,尤其是早上起床,每每都弄得全家心情很不好,為此,媽媽聯絡了老師,希望了解是否在學校有遇到甚麼事情?因為媽媽真的常常覺得很莫名其妙,老師說儒在校一切很好,於是轉知宏光大家長:芳琦老師,看是不是能幫上媽媽的忙........今天去宏光園遊會,芳琦老師特意走到媽媽身邊,小聊了一下, 老師覺得儒的老二情節在醞釀,儒對姊姊是非常崇拜,對妹妹又百般疼愛,但是夾在中間的壓力,卻是我們大人不該忽視的,姐姐的優秀對他是一種壓力,妹妹的可愛轉移大家的關注,對儒也是一種壓力..........老師要我多多擁抱儒,在他渴求擁抱時,盡量去滿足他........媽媽回來後,在思考這件事,以前儒出生時,爸爸媽媽很注意穎的老大情節,非常努力在經營這一塊,不知道是爸爸媽媽努力的關係,還是穎本身本質也很好,她幾乎沒有出現過甚麼老大情節,這一點常被宏光的老師稱讚,但儒這一部分,媽媽今天在想,我真的是比較疏忽了,琹出生後,三個孩子團團轉的生活,媽媽好像比較沒有注意儒這部分,以前對穎真的很用心在帶領她心裡、自信的部分,所以穎很多方面都帶得很好.......經老師這麼一說,媽媽覺得要多心思多花一些在夾心餅儒身上,陪伴他走過這一段狂暴期吧..........

三隻的近況

2013年01月03日
公開
21

#穎- 小二了,生活自理能力一直很強,不需要爸爸媽媽操心,還是很好的小幫手,會幫忙帶領弟弟妹妹。學校課業還好,因為穎不算是很精明的小孩,只能說中規中矩,該做的,會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完成,從小一開學一個月後,就會自己完成功課和彈完琴再玩。成績一直只是中等,不過這一部分,媽媽現在比較看開了,只要穎事後都懂就好。學習態度一直很好,對英文有興趣,目前已有國二的英文能力(聽說讀寫),每天回家例行性的錄音工作完全不用媽媽幫忙,可以自己看原文完成,很厲害!本就害羞的穎,前陣子因為班上同學搞小團體,一直耿耿於懷,不開心,但爸爸媽媽始終抱持是傾聽、關心但不介入的立場,希望她了解家裡永遠時最溫暖的靠山(小孩子間一下誰跟誰玩,其實很正常,但穎太敏感,把同學枝枝節節都聽進心裡),也建立她真正的朋友是怎樣的人,真的是朋友會知道穎是好孩子,會懂穎的,我們也告訴穎被孤立的感覺不好,一定不要用一樣的方式對待別人,慢慢地,小朋友間似乎也知道善良的穎不愛與人爭的溫存個性,現在反而有更多人愛跟穎玩在一起,媽媽希望穎從這件事學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道理....... #儒- 五歲了,該有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訓練完成,吃飯、洗澡、洗頭、換衣、摺衣服、大小便都可以自己來。這學期開始,訓練他和姐姐一樣回家自己洗學校餐具和自己吃完飯的碗,也開始和姊姊按照媽媽設計的表格,輪流負責幫忙妹妹收拾隔天餐具。爸爸媽媽在忙時,儒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哄騙、照顧妹妹,是一個非常讚的大哥哥。尤其是妹妹不乖、亂揮時,總可以看到儒會和姊姊一樣,輕聲地哄妹妹,說要給妹妹餅乾吃,然後輕輕牽起妹妹,是一個心地很柔軟的哥哥.......在學校,儒則是一個人緣很好的孩子。目前,儒最需要修正的依然是情緒的問題,早上的起床氣、遇到不順意生氣的狀況屢見不鮮,還是常惹得爸爸媽媽生氣不已......... #琹- 兩歲多了,進入豬狗嫌的年紀,小叛逆,不管甚麼事都是先說不要。之前令人擔心的語言,目前看來應該沒問題,正快速累積語彙。生活自理能力應該算很強的小孩,一歲多就自己進食,能自己坐在位置上將整碗食物吃得一乾二淨,不需要人擔心,會自己脫鞋子、襪子,有次自己弄濕褲子,居然還自己拿褲子脫掉換上新褲子,讓人驚訝。不過大小便部分,因為爸爸媽媽的懶惰,家裡完全沒訓練,打算等語言更成熟再說吧,佑幼房半天訓練則已成功,老師說還會自己去廁所脫褲子尿尿了,目前老師朝全天訓練邁進。個性強勢,非常聰明,理解力很強,大人在說甚麼,都能很快反映。愛笑的臉孔,讓大家都很喜愛,尤其是爺爺,疼到不行。哥哥姐姐更寵,很愛跟在哥哥姐姐後面當跟屁蟲,不管甚麼事,都要跟哥哥姐姐一樣,越來越難拐騙了。依然很愛吃,但開始會挑食,挑戰媽媽的界線,不過媽媽不吃這套,跟他比耐力,她哭,就讓她哭到天荒地老,最後還是要將食物吃完。不過琹真的很倔,每次都要撐到不行才屈服。

好文分享

2012年12月31日
公開
74

一直很欣賞這位企業家,他對自己孩子的期許,中肯而平實 ................................................ 孩子王品董事長戴勝益 給兒子的九點叮嚀 戴勝益的兒子戴東杰,今年初從美國回到台灣,並在兩個月前找到第一份工作。兒子初出社會,這位曾被票選為「夢幻企業家」的老闆,有哪些叮嚀要告訴兒子呢? 東杰: 先恭喜你當了爸爸,也讓我當了阿公!更恭喜的是,今年你從美國的大學畢業回國後,兩個月前找到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你找到工作,我比你更興奮,因為「總是有一個開始了!」 其實,除了興奮,我還有一些愧疚,因為是我親自訂了王品的非親條款,才讓你和妹妹沒辦法進集團任職。但我很堅定地相信,過了這個陣痛期,你一定會更加成長。 記得你剛上班的第一個禮拜,就發了高燒,但我也不敢過分關心,更不敢要你請假休息,因為職場上有標準、有態度,更有責任;我能做的只有叮嚀你多喝水。雖然我捨不得,但這就是工作要磨練你的地方,愈是辛苦,你愈要告訴自己:「好啊!正是我濃縮學習的時候!」 你去美國的時候,我訂了二十二條守則,包括要你花光每個月的零用錢,把錢拿去開拓視野、廣交朋 友。現在你出社會了,我綜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也有九點叮嚀。 第一,會說也要會做。我看過太多年輕人眼高手低,這是對他最大的傷害。例如,履歷上把自己的經歷說得天花亂墜,但真的問他,又舉不出一個像樣的代表作。職場上,表達能力要強,但不能吹牛啊!我寧願你一開始「惦惦」(台語:安靜)就好。不過,過度謙虛也會顯得矯情,所以「說多少,做多少」最符合中庸之道。 第二,要累積「人緣」,但不要算計「人脈」。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緣」,不要動不動就講「人脈」,因為人脈只是「過水式」的友誼,太現實了!為人現實,絕對是你前途的殺手。 你將畢業時,曾在紐約以有限經費舉辦了一個「滷味Party」,從中午十二點吃到晚上十二點,來了一百多人,從這點我相信你已經懂得經營友誼。 第三,做人處世要輕物質、重情義。那種還沒賺到錢,就急著買包包、車子的人,最被人討厭。切記,事業與人生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人緣,做事技巧與專業反而是其次,而有情有義的人,才會有人緣。 我看到很多優秀人才忙到睡在公司,這樣的人我是不用的,因為他連自己的小孩都很少回家看,那我怎麼知道在緊要關頭,他會不會為了功名利祿而背叛我。 第四,找到「永遠的事業」。與其把目標放在超越老爸,我更希望你立志創業,找到一個可以永遠經營的事業。 對我來說,最高境界就是「三業一體」,職業、事業和志業全部結合起來,這樣人生才會幸福。但創業急不來,我也是三十九歲才創業的啊!記得一句話:「成功不是第一個出發的,而是最後一個倒下的!」 第五,懂得衡量「犯錯」與「代價」間的關係。你記得你在高中時,向一個印度人網購了一台筆記型電腦,花了一千美元嗎?我明知那是假的,但還是借你新台幣五千元去買,果然你盼望了一個月都沒收到。 你後來抱怨我「幹麼不早說!」但我就是要你自己去試,讓你付出代價的錯誤,才能讓你成長。出了社會,我仍鼓勵你盡量嘗試,錯了也沒關係,只是這個代價不可以讓你「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第六,要學到成功的精髓,不要只學到成功的副作用。什麼是副作用?就是動不動就去品酒、跑趴。現在在台灣,你不需要這樣交際應酬,也能做好一個事業。看到一個人成功,你應該去挖掘他成功前的努力精神,而不要只看到人家成功後的浮華行為。 第七,學歷要永無止境。你大學畢業後,就決定回台工作,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但我還是鼓勵你念到博士。因為學無止境,而且很少有喜歡念書的人,會迷失在社會的大海中,就算迷失,也有智慧可以很快游回來。 像我差點成為中常會(王品集團的決策中心)裡學歷最低的,所以趕快到台大EMBA念書。而且,我還幫王品擬定一個十年計畫,希望十年後王品員工大學畢業者可以達到九成,這樣可以鼓勵他們終身學習,大家也可以變得更有氣質。 第八,不要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絕對不要這樣做,因為一定會被人看不起,影響你一輩子的聲譽!我寧願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不在乎你打底期有多長,但一定要正當。 有多少壓力 就有多少潛力 第九,永遠過庶民的生活,不過貴族的生活。關於這點,其實我不太擔心,因為前幾年,我去美國參加你的公證結婚,看到你和妻子為了省錢,熬夜親手做捧花。我只是提醒你,未來也應該有這樣樸實的精神,例如你買車,就不可以買得比老爸貴。 但你應適度投資在人緣上,有人說每天省一杯咖啡錢拿去投資,十年可賺一百萬;我告訴你,如果這樣做,會拆掉與朋友互動的橋樑;哪天有工作機會,朋友怎麼會介紹給你,說不定新工作一個月就差一萬元了耶! 以上,是老爸傳授給你的職場經驗,也是人生智慧。 常常有年輕人問我,應該如何選工作?我的答案是,選一個「正派的公司」就好,不要去管它大或小,因為大公司可以學制度,小公司可以學獨立。但任何工作,都應該從基層磨練起,我很高興你現在的工作很基層,領的薪水也很基本,這代表你可以學習得很完整。 也許你會開始感受到壓力,但有多少壓力,就有多少潛力!跟我當初創業比起來,其實你算幸運的,至少你不用每天跑三點半,還必須還出一億六千萬元。但如果沒有這種急迫的壓力,我的潛力無法被激發,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王品集團。 兒子啊!老爸這一連串叮嚀,不是要你跟我一樣,畢竟要超越我,有可能,但是會很累!我是希望你在不違背上述原則的情況下,勇敢、自信地走出一條路,最好也有一套自己的風格。 男人就是要有自己的事業,你已經邁出第一步了,加油!

媽媽帶穎和儒去海生館

2012年12月22日
公開
29

一大早,全家就開始遮遮掩掩的行動,避免琹識破媽媽要帶哥哥姊姊和阿公阿嬤出門的計謀,等papa送琹出門,我們就將行李上車,開著Papa的愛駒直奔墾丁,中途在一處風景漂亮的地方休息喝水……到達墾丁,陽光燦爛,我們先往世界海域區參觀,慢慢走慢慢看,3D電影讓兩隻和阿公阿嬤看了好久,穎和儒看到有興趣的影片還會自己坐到地上螢幕前仔細聆聽,每一個地方都看好久,兩隻都充分鐵驗和玩遊戲,問了好多問題,今天人算還好,也不少,但在媽媽可以接受範圍內,逛完一館,就去海邊的餐廳用餐,休息,然後再去看珊瑚館和台灣水域區逛,穎和儒還嘗試觸摸軟體動物,真的很勇敢……….逛到大洋池,我們索性坐在那裏休息久一點,順便等三點的餵食秀,儒坐著就睡著了,等到餵食秀結束,離開海生館,媽媽先繞回去買幾杯綠豆蒜和隔天早餐、晚上消夜,才前去悠活……….悠活服務很不錯,讓人很舒服,但媽媽覺得太舊了,以後應該不會想再來住(呵呵,難道是媽媽被慣壞了,習慣住比較新和高級的飯店),車子要停去地下室真的要考驗技術,車道和空間都超小,papa的大車讓媽媽費了很多功夫才停妥………一進房間,兩隻就吵著要去游泳,所以就和阿公阿嬤去溫水水療館玩水,媽媽自己坐在海邊優閒一下,之後才去吃buffet,但是樣式還好,口味也很普通,連娘家爸媽都覺得沒有特別好吃之處……晚上去參加聖誕節晚會玩了一下,兩隻就去兒童旅館附設的遊樂區和閱讀區玩,玩到不想回房間,回到房間兩隻又分別嗑掉一碗傍晚買的泡麵,真的超強`,今天兩隻總體表現不差喔……..簡直玩翻了,不過打電話回家,聽到琹哀怨地喊媽媽,心裡還是有點不忍………下次還是考慮帶她一起出門好了…….

好文分享:從慣寶寶到小皇帝

2012年12月20日
公開
19

這些年愈來愈常在公共場所看到沒有規矩、甚至像是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孩子,然而陪伴在旁的父母親卻非常淡定的毫不制止或教導。其中除了極少數的孩子也許有天生的精神障礙,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正常只是缺乏家教的孩子。 我總是覺得,台灣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採取的方法與重點剛好顛倒了。往往在孩子還小時,崇尚開放式的教育,以專家的話為聖旨,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認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至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就讓孩子予取予求。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放棄管教的責任。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父母要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當孩子的紀律與常規都順利養成,而且對人體貼有禮貌,家長就能夠放心讓孩子獨立自主去處理事情。一個從小被父母寵慣著長大、被過度安排的孩子,是無法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生存下來的,而且挫折容忍力也是這個時代孩子最欠缺的一堂課。因此在可控制情況下,父母也應該在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可以受點苦,可以傷心難過,好好哭一場。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的寵溺孩子。父母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觸犯如此兩極化的情況。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的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若家長分不清「尊重」與「放縱」的差別,對於「讚美」與「獎賞」的使用也不夠謹慎的話,也許就會養出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當孩子還小時不覺得有何不妥,等到孩子青春期逐漸脫離父母掌握,這時父母開始擔心孩子變壞,反而採取高壓手段,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阻斷了親子坦誠溝通的機會。 孩子小時候理智分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實在不必耗太多心神溝通講道理,他們也沒有太多能力來自主選擇,父母陪伴重點反而該放在生活常規的養成及負責自律的習慣。到了青春期階段,一個行為舉止讓大人放心的孩子,父母才可以跟他以朋友般的態度相處,互相分享心靈的感受,親子間的親密感才有可能真正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