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愛~~欣Ο呈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流感疫苗知多少

2006年10月03日
公開
9

對象:1-2歲幼兒 認識流感  時序入秋,天氣漸涼,咳嗽、流鼻水、甚至發燒的人,也越來越多。不過,家長或許會疑惑,流感跟感冒又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所謂的「感冒」,泛指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症候群:包括咳嗽、喉嚨痛、膿痰、鼻塞、流鼻水、頭痛、甚至發燒。引起感冒的病毒非常多種,可能是鼻病毒,腺病毒……等,只要加以治療,好好休息,大部分會在兩週以內痊癒。臨床上不會特別去鑑定是哪一種病毒造成的。  至於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指的則是單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造成的疾病。雖然症狀可能和普通感冒差不多,但症狀卻是嚴重許多!發燒溫度較高、肌肉酸痛、頭痛、倦怠感……等,不舒服的症狀較為明顯,而且來勢洶洶、又急又快!痊癒所需時間也較久。若沒有仔細治療,甚至可能併發細菌感染,造成嚴重的後遺症或喪失寶貴的性命!有鑑於此,流行性感冒已成為我國法定傳染病之一。  此外,流感病毒傳染力強,流行快速,人類感染之後,抗體的保護期僅有數月之久。因此,為了防治流感,最有效的做法便是:接受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不但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更能減少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及降低死亡率。流感疫苗成分來自於雞蛋胚胎,為不活化之疫苗,含有兩種A型及一種B型流感病毒抗原。由於這種疫苗的保護效力大概只能維持1、2年,而且流感病毒也常發生變異,所以每年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都會根據前幾年在世界做的調查資料,推測流行病毒的種類,而建議疫苗的成分。 建議施打流感疫苗的對象 1.3歲以下幼童。 2.65歲以上老人。 3.高危險群:有心肺疾病、糖尿病、中風、肺結核、塵肺症及重大傷病者。 4.居住於安養機構、養護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者以及居家照護對象。 5.所有的醫護人員。 流感疫苗施打的時間  由於每年的流感疫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注射時間為「每年」秋季接種一次,約為10月至隔年2月。一般在注射後2-3週後人體即會產生保護作用,免疫力約可維持6-12個月。 流感疫苗施打的方式 接種對象 接種方式 接種部位 劑量 3歲(含)以上的兒童及成人 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 上臂三角肌 0.5cc 6個月至3歲的兒童 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 大腿前外側 0.25cc 註:8歲以上兒童,若未曾感染或接種過疫苗,於間隔四星期後施打第二劑。小於6個月之嬰兒不予施打。 施打疫苗前、後注意事項 1.小於6個月之嬰兒不可施打。 2.發燒或急性重病患者不可施打。 3.曾對蛋類(因為疫苗內含有蛋胚成分)、藥物Neomycin、Gentamicin或甲醛過敏者,不可施打。 4.懷孕期及哺餵母乳期是否接種,則由醫師評估。 5.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不可施打。 6.其他經由醫師認為不適合接種者,不可施打。 7.接種疫苗後應注意:注射後應於接種單位,休息並觀察30分鐘,沒有不舒服再離開。接種後,須多喝開水,注意保暖,充分休息,攝取均衡的營養。 疫苗的副作用 1.局部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紅斑、瘀斑、腫脹、硬節。 2.全身反應:例如:發燒(機率約為1-2%)、發抖、出汗、頭痛、眩暈、疲倦、肌肉痛、關節痛。以上症狀通常不需治療,於兩三天後消失。 3.過敏反應:依施打的對象本身體質或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而造成過敏的現象, 但極為罕見。 4.罕見反應:神經痛、感覺異常、全身痙攣、急性散在性腦脊髓炎、 暫時性血小板減少症。

文---門診常見疫苗注射10問答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11

門診常見疫苗注射10問答 哪些疫苗應該施打呢?疫苗注射真的這麼重要嗎?施打疫苗後會有副作用嗎?寶寶常感冒生病,可以打預防針嗎?雖然家長都知道,施打預防針可以降低寶寶傳染病感染機會,但是還是有許多疑問,本篇將針對常見預防注射問題一一回答。 我的住家附近就是衛生局大樓,常常可以看到大樓外的看板跑馬燈螢幕播放:「施打預防針是預防傳染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台灣已進入日本腦炎流行季節,請讓寶寶按時施打預防針。」其實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開始,一般是二十四小時後,已經開始接受疫苗的洗禮,這是寶寶出生後和吃奶睡覺一樣重要的生活功課。現在就由我陪著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做功課,很有趣喔!!不必擔心。 Q1:我如何知道有那些疫苗種類,何時應該施打?如何施打? A:寶寶出生後領取的嬰兒健康手冊,上面有預防注射時程表(一般簡稱黃卡),只要按著上面的記載一樣一樣完成就可以了。這些珍貴的記錄可不要輕易丟掉(若真的遺失,可以到醫療院所補登錄),到了孩子上幼稚園、上小學時,常常被要求要出示給學校檢查,遺漏的部分仍然要補接種。(附表一) Q2:疫苗注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一定要施打嗎? A:如果你腦海中現在閃過小兒麻痺患者的畫面,那你一定不會懷疑疫苗的重要性,事實上小兒麻痺感染或其它傳染病的比例,確實因為疫苗的高接種率而大大地下降了。而預防針的種類會因為生物科技的進步而增加,也降低疾病的威脅,例如:可曾記得小時候得了水痘,滿臉豆花,年紀愈大才得愈麻煩,而現在已經有水痘疫苗,而且不需自費接種喔!而嗜血桿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A型肝炎疫苗,也是為了減低得病的併發症而發明的,只是需要自費接種。 預防接種時程表<表一> 時間        疫苗種類 出生24小時內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只有媽媽是B型肝炎雙帶原者才需要施打) 出生滿24小時後  卡介苗 出生滿兩天     B型肝炎第一劑 出生滿一個月    B型肝炎第二劑 出生滿二個月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嗜血桿菌+小兒麻痺疫苗 出生滿四個月    四合一或五合一 出生滿六個月    四合一或五合一+B型肝炎肝炎第三劑 出生滿九個月    麻疹疫苗(從民國95年1月1日起可不施打,因已鮮少有病例,可等候至一歲三個月再施打) 出生滿一年     水痘疫苗 出生滿一歲三個月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日本腦炎一、二劑(相隔二週):其中一次可以合併A型肝炎疫苗,半年後再打第二劑A型肝炎。 出生滿一歲六個月  四合一或五合一 出生滿二歲三個月  日本腦炎第三劑 國小一年級     減量白喉+破傷風疫苗+小兒麻痺口服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追加           日本腦炎疫苗追加 Q3:疫苗雖然重要,但是疫苗真的沒有副作用嗎?看了報紙上嬰兒猝死新聞,真令人害怕。 A:疫苗是生物科技的產物,可以分為活性(減毒)或不活性(滅毒)疫苗。 活性疫苗:卡介苗、水痘疫苗、麻疹疫苗、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 不活性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嗜血桿菌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A型肝炎疫苗。 打疫苗的原理,就好像把這些減毒或滅毒細菌打進身體內,讓身體產生記憶力,像已經得過這個疾病。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有紅腫、硬塊,寶寶打完針回家哭鬧、食慾下降,甚至發燒,但這些都會在一、二天內消失。較嚴重的副作用如抽筋、休克或腦病變、死亡等,其實非常少出現。如果為了怕輕微的副作用而不打預防針,其實是因噎廢食或是因小失大。 疫苗當中最容易有副作用的是傳統型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尤是其中的百日咳菌體,所以在有痙攣病史的病人,必須打不含百日咳的白喉、破傷風疫苗。目前有新型但需自費的新型三合一或四合一、五合一、六合一,都是為了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Q4:我發現預防針有時候打在寶寶大腿,有時打在手臂,那是為什麼呢?有時護士小姐會交待前後半小時不可以喝奶,所有預防針都不可以喝奶嗎? A:預防針為了要達到最佳免疫力效果及安全性,會有分肌肉注射(如B型肝炎、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皮下注射(日本腦炎、麻疹、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皮內注射(卡介苗),新生兒及六個月內的嬰兒,因上臂肌肉較少,所以大腿肌肉是最好的位置(其實不是臀部或屁股喔!)。皮下注射時就可以打在上臂外側了。所以順便提醒打疫苗的當天,因為要“寬衣解帶“所以最好穿著容易穿脫的舒適衣物,以免手忙腳亂,寶寶啼哭,大人更忙。另外在需要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時,為了怕吃了熱牛奶、溫水,破壞了疫苗,所以前後半小時必須禁食。選擇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時,則可以正常喝奶。 Q5:選擇五合一疫苗,可以正常喝奶,又有嗜血桿菌的保護力,為何又有人告訴我,打了五合一仍然需要口服二劑小兒麻痺疫苗? A: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在五合一內)最大的好處,除了可以喝奶,其實是為了避免活性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造成類似小兒麻痺的副作用(第一劑的發生率是75萬分之一)。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雖然有不方便之處,但也有其好處,它的好處是可以從腸胃道吸收,建立腸胃道系統的免疫力,及提升群體免疫效果,因為口服後,會經糞便排出,含有病毒糞便可能污染水源,使得接觸者也可因接觸受污染的水源,而讓其他未接種的小朋友間接得到免疫的效果。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是獨善其身,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則是兼善天下(但免疫力不全者不建議使用)。 Q6預防針都有預訂的時間及問隔,我一定要遵守嗎? A:預防針注射就像去加油站加油一樣,油箱快空了,要及時去加油;準時加油準時啟動,加得夠滿,跑得夠遠。還好身體的免疫力不會像油箱空了那麼現實,稍有延遲並不會讓疫苗完全失效,只是抗體濃度較低。 Q7:雖然知道要準時打預防針,無奈寶寶常感冒生病,還常常帶著兩行鼻涕,已經拖很久了,不知道可不可以打預防針? A:在感冒的初期,因咳嗽鼻涕症狀可能變厲害,甚至伴隨發燒,若打了預防針,會無法分辨是感冒引起的症狀或預防針的副作用(例如:發燒、食慾不佳),而感冒的後期雖有一點點咳嗽鼻水,只要寶寶快樂開心,吃喝玩樂樣樣都行的那一天,應該是可以打預防針的,別忘了,早點加油、早點啟動。當然若有腸胃炎、嘔吐、拉肚子等症狀,也會影響口服疫苗的吸收,就不需要勉強施打了。 Q8:我看報紙說同時打很多預防針所以才會引起副作用,這是怎麼一回事?哪些預防針不可以同時施打呢? A:最基本原則是日本腦炎不可以和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一起施打,其它的不活性疫苗和活性疫苗,則可以同時或相隔任何時間施打,兩種活性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否則就相隔一個月施打。雖然有些複雜,但健康手冊可是記載得很詳細的,不必擔心。而打預防針之前,護士小姐會和家長互相確認,所謂〝三讀五對〞,甚至在牆上有預防針罐子當範例,降低打錯針的風險。所以可以找熟悉其作業程序、環境乾淨舒適貼心的醫療院所施打。 Q9: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疫苗都是混合疫苗,我還聽過六合一疫苗,多合一疫苗安全嗎?有什麼好處呢? A:預防針為了要提高注射率,讓家長方便、願意施打,所以混合疫苗讓寶寶減少上醫院的次數,也讓寶寶減少當挨針包。六合一疫苗就是將五合一疫苗和B肝炎疫苗又放在一起,所以可以改為一個半月、三個月、六個月分別去打一次預防針,而且每次只要挨一針就可以了。所以總共少上一次醫院,少挨兩針。至於其安全性和效果,當然是經過實驗證實可以接受的。 Q10:要去打預防該準備什麼東西呢? A:要記得穿舒適方便的衣物,以及帶健康手冊以便記錄及做健康檢查。我在門診還常看到家長帶V8錄影機,記錄下寶寶值得記念的鏡頭。還有心愛熟悉的玩具,可以轉移他們挨針時的注意力,減少恐懼。甚至還有貼心的爸媽,已為較大孩童準備好心目中夢寐以求的玩具,事先塞給我,等孩子放聲大哭時,突然得到驚喜,破涕為笑。都是很好的方法喔!準備好了嗎?和寶寶一起放聲吶喊,隨著預防針有每一個階段成長的痕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