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polarbear

日期

#Tag

什麼藥,可吃可不吃?

2011年05月12日
公開
38

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對嗎?打點滴,病好得快?發高燒,應用退燒栓劑嗎?掌握兒童用藥4原則,家長放心、孩子不受罪。 在上個月的專欄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樣的藥物及包裝適合兒童使用。這次我們來談談一些基本的兒童用藥原則。 原則1 藥物種類能少就少 不管中藥或西藥,任何一種藥都有副作用。如果藥物強調天然植物提煉,完全不提其副作用的部分,那就是一種欺騙行為。天然提煉不等於安全的代名詞,很多不好的東西也是天然植物提煉的,比如大麻。 大部分獨立包裝的西藥都很誠實的將副作用寫在藥品仿單上,萬一不幸發生了不良反應,就可以回溯是哪一種藥所引起的。然而,一種藥加上第二種藥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就很難評估;如果再加上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配合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說實在的,會迸出什麼不良的火花,恐怕神仙也難知道。況且許多藥物上市前僅針對成人進行臨床試驗,所以在兒童身上的副作用其實可能是未知的。 因此,若您的孩子看完病後,拿到紅白藍綠黃混在一起一大堆的藥,請算一下處方單上有幾種藥物:種類超過七、八種的處方,恐怕要考慮清楚是否給孩子服用。對於兒童用藥而言,「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原則2 大部分感冒藥可吃可不吃 我相信這個觀念與許多人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未必盡然。兒童用藥最常開立的不外乎退燒藥、化痰藥、鼻涕藥、止瀉藥、脹氣藥等。孩子吃了這些藥物,病就會好嗎?不,絕對不是的。這些藥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讓您的孩子在生病過程中舒服一點」,卻沒有殺菌的作用。 超過九○%的小兒急性感冒,都以病毒感染為主;而幾乎所有的病毒,醫學上都沒有特效藥可以對付(流感病毒除外),必須靠人體自然的抵抗力殺死它。感染不同種類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有些病毒需要兩天,有些則需要五天。如果感染這隻病毒需要五天才會痊癒,不管有吃藥或沒吃藥,都一樣會生病五天才能痊癒,吃藥並不會比較快好。「真的嗎?」您可能大吃一驚,是的,正是如此。 再次強調,吃感冒藥的功用,就是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您可能曾經歷過發燒的孩子因為畏寒而哭鬧不休;痰太多咳嗽到生氣大哭;流鼻涕流得滿臉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可以因為吃藥,多多少少得到改善。因此,如果症狀已經減輕很多,家長決定不需要再吃藥,也沒有關係。另外,如果孩子極度抗拒吃藥,每次餵藥都要哭鬧一、兩個小時,那麼「吃藥」這件事反而成為他最大的痛苦,在症狀輕微的前提下,就別再吃藥了。 然而有些用藥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比如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免疫疾病用藥、代謝疾病用藥等。 原則3 不要隨便打點滴 我聽過太多位家長的請求:「吊個點滴讓孩子快點好。」我的答案常常是:「不好不好。」醫學上的共識很簡單,就是「藥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 靜脈注射點滴,通常只在非常時期,比如無法進食(腸胃道出血、阻塞)、脫水、休克、低血糖等,必須快速改善或急救的狀況。所以,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孩子,絕對不需要打點滴。點滴液的成分,如果沒有加入其他藥物,基本上就是生理食鹽水與葡萄糖液。有人說:「是啊,醫生,裡面要加那個黃黃的營養針才有效!」那個黃黃的就只是維他命,如此還不如吞一顆小善存。 還有些家長要求在點滴裡加入退燒藥,這就回到我剛剛的原則:藥能用吃的,就不該用注射的。如果您知道每年都有人因為注射退燒藥而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應該會和我一樣決定還是用吃藥的比較妥當。最後,如果您覺得打點滴之所以精神會變好,純粹是因為強迫臥床休息所導致。 原則4 不要經常塞肛門栓劑 肛門栓劑是一種變相的靜脈給藥,因為肛門的黏膜吸收好,藥物會很快進入血流到達全身,達到快速發揮療效的目的。 然而,台灣的兒童使用肛門栓劑是有些氾濫了,包括退燒栓劑、止吐栓劑、止喘栓劑等。這些在國外幾乎都沒有人使用,在台灣卻發揚光大的令人歎為觀止。 一般來說,栓劑只有孩子嘔吐不能吃藥的時候才使用。使用栓劑有兩個主要的缺點:肛門黏膜受損、孩子的心理傷害。因為藥物吸收得快,以退燒栓劑為例,使用栓劑退得快,燒起來更快,小孩因此常常畏寒發抖。這樣的用藥實在沒有達到我們「讓孩子在生病過程中舒服一點」的目的,反而徒增痛苦。因此大部分的兒科專家都建議:藥物還是口服最安全,肛門栓劑並非不能使用,但少用為妙。 哪些藥物不可擅自停止? 使用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等藥物,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如果家長不確定藥物是否能擅自停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處方的醫師:「這些藥一定要吃完嗎?」相信醫師會給您正確的答覆。

文章分享: 我不是壞孩子洗去身上的灰點點

2011年05月08日
公開
38

文章分享 我不是壞孩子洗去身上的灰點點 上生活課,老師要小朋友四人一組。一聲令下,大家忙著去找心目中喜歡的同伴。人氣旺的小朋友馬上被多組人馬包圍,希望他們能加入自己這組,人緣差的小朋友就像流浪狗一樣到處游蕩、被驅離。 老師覺得這樣不好,又不想用強迫的方式來分組,於是她換了個方法,用分組遊戲來分組。老師說:「春天到了百花開!」小朋友答:「開幾朵?」老師說:「開五朵!」為了贏得遊戲勝利,小朋友忙著找五個人同一組,發現人數不夠時就四處抓人,不論抓到誰,湊到五個最重要。 一次次玩下來,小朋友很開心。最後一次,老師說:老師說:「春天到了百花開!」小朋友齊聲回答:「開幾朵?」老師說:「開四朵!」小朋友還是忙著找人、搶人,等各組都四人後,老師說:「就這樣分組了。」 「不要!」、「不要!」、「不要!」小朋友的抗議聲四起。老師問:「為什麼?」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說:「某某某很笨,我們不要跟他同組!」、「某某某不麼都不會,我們不要跟他同組!」、「某某某很壞,我們不要跟他同組!」... 心理適應 有一本繪本,叫做:「你很特別」(作者:陸可鐸;繪者:馬蒂尼斯;翻譯:丘慧文、郭恩惠;出版者:道聲出版社),故事的內容是說有一種小木頭人(微美克人),喜歡在某些同伴的身上貼貼紙,當他們覺得一個人不好時,就在他的身上貼上代表不好的灰點點。 當他們覺得一個人很好時,就在他的身上貼上代表好的金星貼紙,有些人則是看到別人身上有什麼樣的貼紙,就盲目的跟著貼上相同的貼紙,於是每個人身上的灰點點或金星就愈來愈多。久了之後,身上有很多灰點點的人就不敢出門,怕繼續被貼灰點,再不就和灰點點多的人就聚在一起,一同承受他們共有的遭遇和心情。 故事裡有個叫胖哥的小木頭人,因為動作和外型不好被貼上灰點點,有些人因為他身上有許多灰點就再給他貼上幾個灰點,久了之後胖哥變得不想出門,或者只能去找灰點多的人玩…… 故事看到這兒,腦中浮現的是,有些小朋友在團體裡像胖哥一樣被其他孩子貼「灰點點」,這種貼點點的行為,我們稱做「貼標籤」,這些小朋友也像胖哥一樣自信心不夠或人際關係不好,成為班上的「流浪狗」。 什麼樣的孩子會讓人「貼標籤」呢?根據經驗和一個小小的調查,大概是以下幾類的孩子容易被「貼標籤」: 一、曾經犯過錯的孩子。 二、動作不夠俐落的孩子。 三、不善表達或動作粗暴的孩子。 四、長相不討人喜歡的孩子。 五、身體或服裝有異味的孩子。 這些孩子分組時沒什麼人想和他們同組,遊戲時也沒什麼人樂於和他們一塊兒玩,他們常是一個人在人群外圍飄來飄去,但是一到班上列舉「黑名單」時,他們就是「觀察名單」。 想想這些孩子的心情,也真是夠難受的了。他們沒有選擇權的必須留在一個不接納他們的班級裡,過著寂寞或被誤解的生活。但貼標籤似乎是人的本性之一,老師需要透過教育克服原始的惡習,救出那些寂寞的「班級邊緣人」。 生活技能 現代社會是競爭又合作的,每個人都應學會和不同特質的人共事,因此被貼標籤的孩子,未來可能不易融入工作團隊,為別人貼標籤的孩子也沒有學會接納不同於自己的人,因此師長指導這兩群孩子改善自己的行為,不僅有益班級氣氛,還能讓他們各自得到成長。以下幾項建議供師長參考: 一、大人和孩子們談談在團體裡什麼樣的行為受人歡迎,什麼樣的行為令人討厭。 二、每個人想像「被排斥者」的想法和心情,並試著說出與演出。 三、和孩子討論:當朋友出現你不喜歡的行為時,該如何反應? 四、提醒孩子,我們都會不喜歡班上某些人的行為,但不一定要排斥,試著讓它們存在。 五、觀察孩子們的行為,當發生「貼標籤」的行為時,要求小朋友們對話,提出改善策略。 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人類的世界本因多元而可愛。大海因納百川而形壯闊,下一世紀的人類需要接納異己,才能有更多的創意和發現。讓孩子從小不替人貼標籤、不被人貼標籤,長大後才看得到更寬廣的前景。

模範健康兒童BMI值

2011年04月28日
公開
41

※模範健康兒童BMI值(身體質量指數) 1.BMI指數的算法:體重【公斤】÷(體重乘於體重)【公尺】 例如:體重74公斤,身高178公分=1.78公尺 BMI值:74÷(1.78*1.78)=23.35 2.幼兒(5足歲)BMI常模: 性別.....體重過輕....標準範圍......體重過重......肥胖 男.......≦14.0......14.1∼17.6....≧17.7........≧19.4 女.......≦13.9......14.0∼17.0....≧17.1........≧18.9 3.國小男生學童BMI常模: 年齡...體重過輕...標準範圍.....體重過重....肥胖 6......≦13.9.....13.9~17.9....≧17.9......≧19.7 7......≦14.7.....14.7~18.6....≧18.6......≧21.2 8......≦15.0.....15.0~19.3....≧19.3......≧22.0 9......≦15.2.....15.2~19.7....≧19.7......≧22.5 10.....≦15.4.....15.4~20.3....≧20.3......≧22.9 11.....≦15.8.....15.8~20.3....≧21.0......≧23.5 12.....≦16.4.....16.4~21.5....≧21.5......≧24.2 4.國小女生學童BMI常模: 年齡...體重過輕...標準範圍.....體重過重....肥胖 6......≦13.6.....13.6~17.9....≧17.9......≧19.1 7......≦14.4.....14.4~18.0....≧18.0......≧20.3 8......≦14.6.....14.6~18.8....≧18.8......≧21.0 9......≦14.9.....14.9~19.3....≧19.3......≧21.6 10.....≦15.2.....15.2~20.1....≧20.1......≧22.3 11.....≦15.8.....15.8~20.6....≧20.9......≧23.1 12.....≦16.4.....16.4~21.6....≧21.6......≧23.9 參考網頁: 1.教育部體適能: 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8.php 2.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幼稚園:http://www.fhjh.tp.edu.tw/pri03/signboard1000101.html

小學生的飲食

2011年03月28日
公開
70

當孩子從幼稚園邁入小學,爸爸媽媽開心記錄寶貝迎向人生新階段!然而,當書包變重了、考試變多了、課業變難了,孩子臉上的笑容似乎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減少,看在爸媽的眼裡覺得好心疼,恨不得自己能幫孩子念書、幫孩子考試,減輕孩子的壓力。 其實,抒解壓力,不只是「精神」層面,也可以從「飲食」著手。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就曾在接受《健康兩點靈》雜誌訪問時指出,有些食物可以吃出快樂、幫助減壓,因為這些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吃下去以後,的確能夠讓人精神振奮、神經鬆弛、釋放壓力、心情放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詹雅涵,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進一步針對兒童如何吃出快樂,推薦了10大類食物,將蔬果類依顏色分類,讓爸媽在挑選健康食物時更好記;其他如奶類、海鮮類、豆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缺一不可;也呼籲爸媽別忘了提醒小朋友多喝水,活化腦細胞,快樂自然跟著來。 1.奶類 主要食物:牛奶、起司、奶酪、優格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2份(240㏄為1份,480㏄為2份) 奶類富含色胺酸、鈣質及維生素B群,能增加血清素分泌,緩解情緒,所以當人睡不好時,喝杯牛奶,心情會舒暢,較好入眠。如果平常多吃乳製品,例如牛奶、起司、小魚乾等,心情會愉快。提醒爸媽,不要給小朋友挑選調味乳,因為調味乳額外添加精緻糖,容易讓小朋友疲倦。 2.海鮮類 主要食物:深海魚、蝦、蟹、蚌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份(約女性三根指頭大小) 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包括了EPA、DHA,其中EPA對改善憂鬱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而帶殼的蝦、蟹或蚌,含有豐富的鋅、硒等礦物質,也是很好的快樂食物! 3.蛋豆肉類 主要食物:蛋、豆腐、雞、豬、羊、牛肉之瘦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2∼3份(蛋1顆為1份,半盒豆腐為1份,女性三根指頭大小的瘦肉為1份) 這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色胺酸含量多,可促進血清素生成,解除腦海中的憂慮,快樂指數相對提升;此外,鈣、鎂及維生素B的成分也高,可改善因壓力引起的肌肉緊繃。不過,提醒爸爸媽媽,要幫孩子挑瘦肉為佳,因為肥肉脂肪多,多吃會讓血中膽固醇上升。 4.全穀類 主要食物:燕麥、糙米、胚芽、十榖米、紅豆、綠豆、地瓜、南瓜、山藥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碗以上 全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群、鎂、錳,其中,碳水化合物含多醣素,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安定。建議爸媽,早餐不妨給小朋友吃燕麥片、五穀雜糧麵包或全麥麵包,讓血糖會慢慢上升、血清濃度增加,一早就有好心情。也提醒爸媽,白米飯不屬於全穀類唷! 5.堅果類 主要食物:核桃、開心果、杏仁、花生、瓜子、芝麻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份(手抓一把為1份) 堅果類食物含有維生素E、鎂、錳、銅、磷……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增加血清素分泌;不過,給小朋友吃堅果類時「天然耶尚好」!不要為了好吃或變化口味,就給他們海苔、蜜汁、抹茶等口味,建議以原味為主,且盡量每天吃不同的堅果類。 6.白色蔬果 主要食物:香蕉、竹筍、牛蒡、白蘿蔔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香蕉是白色水果?因為香蕉的食用部位是「果肉」,果皮雖是黃色,但果肉是白色的,因此被歸類在白色水果。香蕉的「色胺酸」含量豐富,色胺酸是營養素、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促進血清素的合成分泌,緩解情緒,讓人不易緊張,具有安撫神經作用,又容易入口,很適合小朋友吃。其他像是竹筍、牛蒡,則是纖維豐富,可以減緩緊張所引起的腸胃道不適。 7.綠色蔬果 主要食物:青江菜、油菜、奇異果、美濃瓜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綠色蔬果富含維生素B群,葉酸多,是安定神經很重要的元素,當小朋友的葉酸攝取不足,容易引起焦慮、健忘等症狀。況且,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鈣、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較不緊張、心情舒暢。一般而言,生食效果較佳,若煮成熟食,小朋友每餐也要吃半碗以上。 8.橙黃色蔬果 主要食物:柑橘、鳳梨、黃椒、紅蘿蔔、木瓜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人壓力大時會分泌腎上腺素,而維生素C是製造腎上腺素的成分之一,故需求量上升,尤其緊張時會冒汗、水分流失增加,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柑橘、柳丁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且,柑橘、木瓜等橙黃色蔬果,富含維生素A、C,具有抗氧化作用,對小朋友的健康有益。 9.紅紫色蔬果 主要食物:草莓、蔓越莓、櫻桃、紅椒、紅西瓜、藍莓、茄子、葡萄、海帶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紅紫色蔬果含植物性化學物質,可抗發炎、抗氧化,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質都很豐富,小朋友吃了會開心!若小朋友不敢吃生菜沙拉,可加葡萄乾增加香氣。提醒爸媽,五種顏色的蔬果可各挑一份給小朋友吃,才能達到天天共五份五色蔬果,為小朋友的健康加分。 10.水 主要食物:水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000∼2000㏄ 水可以活化腦細胞,因此,人體缺水時,會容易疲倦、甚至覺得頭痛。冬季天冷,小孩較少外出運動,比較不易覺得渴,相對較常忘記喝水,爸爸媽媽要幫孩子準備水壺,提醒孩子下課時補充水分。 番外篇 .吃巧克力會覺得開心,是真的嗎? 功克力有植物化學物質,抗氧化作用高,加上滋味甜甜的,深受小朋友喜愛,適度吃顆巧克力可以反射大腦神經,產生愉悅的感覺,心情變好,念起書來也覺得開心。但營養師詹雅涵提醒爸媽,給小朋友吃巧克力時要盡可能選「黑巧克力」,但怕孩子覺得濃度太高會苦,起碼也要50%以上。另一要點是「原味最好」,牛奶巧克力加了糖,或含咖啡因,反而會讓小朋友焦慮躁動。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40公克以下

點散瞳劑會不會有後遺症?

2011年02月22日
公開
44

點散瞳劑會不會有後遺症?   散瞳劑有數種不同成份及濃度的配方,依據病患近視度數的深淺及各人對不同散瞳劑的適應狀況來調整選用,不同散瞳劑所產生的副作用如畏光及近距離視力模糊的程度差異頗大,短效性的散瞳劑畏光及近距離視力模糊的副作用較小,但相對的控制近視的效果較差,而長效性的散瞳劑畏光及近距離視力模糊的副作用較大,但相對的控制近視的效果較好。要點多久?要看患者是否養成良好使用眼睛的習慣,點藥只是治標,養成良好使用眼睛的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若是藥物控制的效果不盡理想,殘留的度數會影響學習,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作習,或是要瞇眼斜眼皺眉及近距離才能勉強看黑板或電視時,則必須考慮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配戴眼鏡並不會引起近視度數增加,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才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因此眼鏡是當配則配,逞強不戴眼鏡,反而可能導致近視或散光度數的增加。 散瞳劑是否引起青光眼?   散瞳劑點久了會不會造成青光眼?至少在學齡兒童的使用上尚未遇到點散瞳劑引起青光眼,而且兒童所罹患的青光眼很少是眼角閉瑣性青光眼,所以散瞳劑基本上並無大礙。   在近視的治療藥物中,很多都屬散瞳劑如tropicamide,cyclogel,atropine等。在藥瓶上的標籤常會有標示,有青光眼病人是禁忌,不可使用。所以,令許多人誤認為點散瞳劑會升高眼壓。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在實驗上點散瞳劑是可以降低眼壓,主要由於房水流出率增加。但也可能會使前房隅角變狹窄,所以閉鎖性青光眼的病人,點用可能會引起急性青光眼的發作。我們曾就台大青光眼門診病患作超音波檢查,發現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病人平均眼軸長約二十五點二毫米,比成人正視眼的眼軸長(二十三點五毫米)為長,也就是近視性眼球。而閉鎖性青光眼的眼軸長平均為二十二點五毫米,比正常人為短,也就是遠視性眼球。因此我們可以說近視患者的青光眼都屬於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不曾因點用散瞳劑而導致青光眼的發作。至於那些人會有青光眼呢?前面已詳細描述過,主要仍在於先天性視神經底盤的強韌度是否足夠承受其眼壓。也就是說,會不會青光眼與生俱來的遺傳特質佔最重要因素。 使用矯正視力的眼藥水(散瞳劑)要注意什麼事呢?   散瞳劑遏止近視之功效的研究結果為戴多焦距眼鏡並每天點一次散瞳劑學童與戴多焦距眼鏡學童,其皆相較於戴一般近視眼鏡學童,近視度數隨著時間的增加,有達到更好的控制;且戴多焦距眼鏡並每天點一次散瞳劑學童亦比戴多焦距眼鏡學童達到更好的近視度數惡化情形的控制。 短效的散瞳劑影響有限,但長效的散瞳劑則會明顯造成小朋友畏光、流淚等副作用。 當我們看近距離的物體時,眼睛調節的機轉:睫狀肌收縮,使晶狀體變凸以增加眼睛的屈光力,使物像準確地投射在視網膜上。但是,當長時間、看近距離目標,睫狀肌持續收縮變短導致痙攣,晶狀體凸度增加,物像落在視網膜前形成『近視』,但此時的晶狀體的變化是可逆的,這種近視稱『假性近視』,它多見於學齡或學齡前的小朋友。 治療『假性近視』的『散瞳液』,在門診常開立的有兩種: i. 麻睫散瞳點眼劑(1%Mydriacyl

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2011年02月14日
公開
9

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文由小小天地 授權刊登 不論孩子是男是女,內向外向,多大多小,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就不能發現孩子成長的情形,以及特別的需要。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孩子的優缺點,也不會激勵他的學習動機,甚至孩子學習不良時,也不能耐心等待他的成長。 當孩子不聽我們的話,不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成長時,大多數父母,最常有的疑惑是:「我真不知道孩子腦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這麼難溝通?」平心而論,儘管用心的父母,很願意「不失赤子之心」、「與孩子共同築夢」,或者更積極的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但都不能保證,能百分之百讓長大的孩子,還是像過去的心肝寶貝般的貼心爸爸媽媽。 於是,許多父母開始學習各種挽回孩子心意的方法和技巧,企圖抓住孩子的心,問題是,在父母法寶盡出之前,其實父母最應該做的,是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而不是枝節末梢的技巧及法寶。提起「和諧」這兩個字,有人認為很困難,有的人認為很容易。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夫妻兩人正常上下班,經濟情況良好,孩子好好上學,星期假日全家到俱樂部或徜徉於青山綠水間,就算是個幸福、和諧的家庭了。 「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話說回來,真要做到類似上述「和諧家庭」的表象,其實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如果真要輕信而且勉勵為之,恐怕就會身陷其中,而覺得備感挫折了。舉例來說,現代父母工作壓力沉重,孩子課業壓力也不輕,不是父母要加班,就是孩子要補習,而外在的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可供選擇,讓人在家團聚難,外出休閒更難! 所以與其認定一個「和諧家庭的表象」,不如重新定義每個家庭對「和諧家庭」的標準和看法,而非樣樣都要勉強自己達到一般所認定的標準。所謂「和諧」,簡單的說,就是互相親愛,所以,也許家人不能每天在一起吃晚飯,但如果彼此之間蓄積足夠愛的能量,就比前述幸福家庭的每一項條件都重要。因為,有了愛,就能創造和諧的氣氛,並不一定要賺很多錢,或天天回家吃晚餐。所以,父母在積極為孩子規畫生活,努力想參與孩子生活的同時,其實首先要問問自己,究竟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愛。因為互愛與互動,才是參與孩子生活,最好,最基本的方式。 多做孩子言語行為的好示範 我們看名人傳記,常發現他們都談到:父母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多深多廣。換句話說,父母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努力工作,自然就會讓孩子體會到應該把書讀好,把功課或家事做好,交朋友也是如此。相對的,父母若經常演出沒有耐心的表現,孩子很容易就學到了。接著,孩子就會以更暴烈的方式,來回敬父母或他人。這種情況,大人或許無法理解,然而青少年的孩子就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特別注意自我的行為,爭取孩子的尊敬。 另外,父母親情緒是否穩定,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常常很急躁的教導孩子,孩子小時不會反彈,還肯乖乖讓爸爸罵兩聲,但孩子長大了,就不會願意父母再像小時候般對待他,當然,他們對父母的期望,也愈來愈苛責。舉例來說,一個玩得滿身大汗,從外面回來的孩子,本來想的,是和父母分享他的快樂,但事實上,在家迎接他的,萬一是一頓結結實實的打罵,那麼就算家長說得再有道理,孩子還是很容易就否定父母的言行和威嚴,關閉彼此的溝通之門。 此外,身教是教導孩子一言一行很重要的管道之一。如果父母跟子女說了一大套,也沒有效果,那麼,就要從本身做起,把自己做好,孩子自然會認同。事實上,青少年對於父母親說的話,經常不用「聽」的,而是用「看」的。即使爸媽說得再漂亮,但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孩子就會覺得「其實父母也沒有權力來說我」!或許這一點,是很多父母無法接受的,畢竟,原本父母可以掌控一切,現在卻成了兒女控制、要求父母,父母難免無法適應。 甚至有父母會問:我們以前沒有環境,沒有條件看書,現在要如何要求孩子好好讀書呢? 其實,用「心」要求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媽媽可以不識字,但她用「心」告訴孩子:要好好讀書,讀書很重要,否則會和媽媽一樣辛苦……等等,加上媽媽的刻苦、勤奮……等優點,只要父母真心對孩子期許和期待,孩子一定會有所感受,並轉移到讀書上面。但是,如果父母本身不積極進取,是吃喝嫖賭型的,那麼當然就不可能激勵孩子,讓孩子奮發圖強。 除了身教,樂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質。所謂樂觀,是指對人、對事,特別是遇到困難時,能以積極、光明的態度面對、教導孩子。如此,將來孩子在面對考試、交友、將來的就業等問題時,如果遇到挫敗,也可以用較光明看待。這是父母親以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從「心」參與孩子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更何況,如果父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就可讓孩子很有活力和自信,也會產生很大的安定感,對整個生活環境,很有安全感,對未來不用太擔心。事實上,父母相信孩子,孩子就會獨立自主,無形中給孩子自由發展和訓練的好機會。 綜而言之,父母親以積極、樂觀和穩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參與孩子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將必能體會父母對於他人生價值觀的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且這種參與,是人生面的參與,而非浮面的同樂一下。當然,樂觀的態度,也有一定的條件,絕非放任孩子做錯事也「沒關係!不要緊!」,所以基本的標準還是要訂定。在成人的世界中,樂觀是愈來愈難,因為生活中有很大的壓力。 好父母才教出好兒女 我們常說:「有好父母才有好子女」,「好子女出自好家庭」,的確,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要要朝同一方向努力。因為,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好的模式,不管他們生氣也好,傷心也罷,父母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只不過,有時還真的是很難做到呢。父母受自己成長背景影響很深,所以在教育子女時,難免拿「舊觀念」來教「新小孩」,如要避免不良的影響,一定要用心想想:什麼是正確的,是對的,然後再教導孩子。孩子漸漸長大,和小孩子時慢慢不同了,他要尋求自我,表現個性,但父母親卻希望得到孩子的認同,還孩子依然緊密結合。如此衝突的觀念下,彼此之間就容易產生摩擦。 現代父母變變變 前面我們談到「父母應參與孩子的生活」,往往是由父母的角度看,因為父母總是看得比較遠,所以父母不妨退一步,放軟自己的脖子,真心願意改變自己。孩子在成長的階段,總是在變,但無論孩子怎麼變,總離不開父母的手掌心。所以我們不妨以孩子為小圓,擴大我們自己大圓的範圍,同樣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改變,也會很高興的,因為這代表了父母對孩子配合與接受,孩子會覺得父母「真的」參與了生活。當然,以上所談的都是大原則,每一個個體不一樣,家庭不一樣,父母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庭的狀況,找出參與孩子生活的最佳方式。 不過,在進行的過程中,有兩個字可以奉送給所有父母,那就是「耐心」二字,「耐心」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個別差異的情形下,幫助孩子最穩固的基石。只有在父母的耐心中,孩子才能穩紮穩打的成長。也就是說,不論孩子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