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回歸自然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01月17日
公開
53

puppy往生

家裡養的10多年狗狗走了

2010年01月17日
公開
42

最近厄運連連

最近厄運連連

2010年01月13日
公開
39

拉肚子

拉肚子

2010年01月12日
公開
35

拉肚子

拉肚子

2010年01月04日
公開
40

病假後第1天上學

我像也被傳染了

2010年01月02日
公開
40

半夜發燒

半夜發燒

2009年12月31日
公開
31

感冒(休4)

感冒(休4)

2009年12月30日
公開
15

感冒(休3)

感冒(休3)

2009年12月30日
公開
39

交4572

交4572

2009年12月29日
公開
42

感冒(休2)

感冒(休2)

2009年12月29日
公開
42

新床墊到

新床墊到

2009年12月28日
公開
39

感冒(休1)

感冒(休1)

2009年12月28日
公開
45

麥蘆卡蜂蜜2

麥蘆卡蜂蜜2

2009年12月27日
公開
41

學會日常四件事,讓孩子成為生活智慧王

學會日常四件事,讓孩子成為生活智慧王 在少子化的現今社會,不難發現愈來愈多的「孝順父母」與「貼心阿公阿嬤」,總是為家中孩子打理一切生活所需,小至穿衣、吃飯,大至整理書包、打掃房間,家中長輩包辦一切,反而讓這一代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別薄弱。往往等到大學時出外唸書求學,才第一次開始學習「獨立」的照顧自己,因為太晚面對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也讓孩子處處感到挫折與壓力。因此,從小讓孩子學習自我照顧,進而能夠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並且對週遭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覺察能力,是現代父母必須積極培養的目標。 準備食物 許多父母很擔心讓孩子接觸廚房的工作,擔心被熱水、油鍋燙傷,或是被鋒利的刀子割傷,實際上,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安全觀念與行為規範,即能避免大部分的意外傷害。若因為過度擔心孩子受傷而失去接觸的機會,反使其成長過程中少了生活中實際的經驗。 兩三歲的幼兒 在這個階段,孩子可以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及準備簡單的食物,父母可以準備一張餐桌墊,畫上碗、筷子、湯匙應擺放的位置,請幼兒在用餐前協助擺放。如果家中常吃西餐,可改擺放刀子與叉子的正確位置,不但讓幼兒從中學習基本禮儀,也對用餐過程更有參與感。 另外,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簡單的切開食物,不但可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從中可以認識食物的名稱、數量的概念等,是個簡單且容易實行的遊戲。食物的選擇以較軟、大小適中為原則,蛋糕、香蕉、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歲以上 年齡稍大的幼兒,已可以協助父母準備食物、整理桌面、把碗或餐具放進水槽中等較複雜的工作。例如:協助摘去豆芽的根、剝花生、利用打蛋器打蛋花,都是在此階段幼兒可以勝任的工作。 摺疊的工作 當孩子看到媽媽在曬衣服或折疊衣物時,通常都會非常的想參與,但是大人往往擔心孩子愈幫愈忙,為了省下善後的時間,所以總是拒絕孩子的請求。而實際上,可以從簡單的摺疊工作開始,一但孩子掌握了技巧,很快就會成為媽媽的小幫手。 在兩歲時,讓幼兒嘗試摺正方形的手帕、紗布巾,成人先示範一次,再請幼兒跟著做,不論幼兒是否能完成工作,都要給予口頭的讚美與鼓勵。如果能加上對摺處的車線,更能讓幼兒掌握摺疊的技巧。 在家中常常隨處可見抽取式的面紙或衛生紙,只要稍做變化,不但可以達到訓練幼兒摺疊能力的目的,也是省錢的好撇步。家長可以準備一個乾淨的盒子和平版衛生紙,讓幼兒每一張或每兩張摺疊在一起,供家中需要時取用,不但可訓練專注力與摺疊技巧,也讓孩子無形中參與家中的活動。 穿、脫衣服 有整齊、乾淨的容貌,是最基礎的自我照顧環節之一,也是基本的禮儀。在嬰兒階段,父母帶寶寶外出時,就應該告知寶寶要換外出服、穿戴帽子、鞋襪,從小養成服裝內外區分的觀念。 多大的幼兒會自己穿脫衣物呢?一歲多的寶寶就開始喜歡模仿成人穿脫衣服的動作,只是大小肌肉與協調能力尚未足備,因此,需要身邊成人的協助其完成動作。在國外的托兒機構,兩歲就訓練幼兒自己穿脫外套與鞋襪,是什麼神奇的方法讓幼兒完全不假成人之手又可以自己穿脫外套呢?有以下的簡單步驟: 1. 將外套上方朝幼兒,並在地板上鋪平 2. 雙手伸入衣袖中 3. 請幼兒用力將手向上抬舉,繞過頭部 4. WOW!穿好了 掃地 家有幼兒最困擾的莫過於環境的維護,不論是吃點心、玩黏土都會讓才清理好的桌面上、地板上又髒了。其實,當孩子看到媽媽在辛苦的掃地時,也有想要模仿的衝動,因此只要準備一套較小尺寸的掃把與畚箕,便可訓練孩子自己收拾善後。 將孩子可使用的掃把、畚箕放置在幼兒可自己取得的角落,並在地板上以有顏色的膠帶貼出一個四方形,當孩子弄髒地板時,示範先將垃圾掃至四方形區塊,再拿起畚箕將垃圾倒入垃圾桶內。幾次之後,孩子便能掌握掃地的技巧,成為分擔家事的小幫手。 在忙碌又物質富裕的現今社會,孩子擁有的是更精緻的玩具與圖書,但父母陪伴的時間與未來獨立生活的能力,卻是逐步遞減。愈來愈多的教育學家皆認為,在生活中培養自我照顧的技能與學習關心週遭的環境,是決定孩子在未來是否能順利適應社會的基本指標。從居家生活中簡單的四項工作開始,讓孩子學習自我照顧,進而愛護環境,孩子不但會變的更懂事體貼、更能從生活中找到自信心與成就感。

2009年12月15日
公開
42

上學去

上學去

2009年12月14日
公開
44

2Y

2Y

2009年12月13日
公開
44

day5

day5

2009年12月13日
公開
40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聯合報╱洪蘭】 2009.08.12 02:55 am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9/08/12 聯合報】@

2009年12月12日
公開
43

day4

day4

2009年12月11日
公開
34

day3

day3

2009年12月11日
公開
36

季節流感第2劑

季節流感第2劑

2009年12月10日
公開
42

day2

day2

2009年12月09日
公開
44

day1

day1

2009年12月07日
公開
44

付款-鞋子

付款-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