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1月29日
公開
13

感謝霹靂家族媽咪代製

2008年01月28日
公開
12

小美女生日

小美女生日

2008年01月21日
公開
15

爸拔公司尾牙

爸拔公司尾牙

2008年01月18日
公開
11

宜蘭礁溪研習會

宜蘭礁溪研習會

2008年01月18日
公開
10

第37次上爬爬

2008年01月12日
公開
11

寶貝們第3次上星勢力

2008年01月11日
公開
15

爸拔新竹出差去

爸拔新竹出差去

2008年01月11日
公開
33

善用卡通引導幼兒行為

2008/01/08 只要一打開電視,尤其是轉到卡通頻道時,孩子的專注力瞬間往上提升,彷彿什麼事情都無法移動他當下目光。但是許多研究提出幼兒多看電視的負面看法,然而事情皆一體兩面,有負自然有正,若藉由正確引導,卡通也能具有正面教養效果。 【撰文�曾家鳳;諮詢�金山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陳美足】 談到電視,似乎總難擺脫諸多負面既定印象,例如節目品質不佳、容易影響視力等,但是若不拋開舊有成見,那麼,不好的印象將永遠深植人心,正面價值將永難浮現並發揮效果。因此,欲善用卡通教養幼兒,首先必須改變過往對電視、卡通的主觀認定,重新思考它對於幼兒的魅力。 釐清概念.了解卡通魅力 金山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陳美足表示,電視卡通可以是輔佐父母教育幼兒的教養媒介,但是家長必須先改變態度,懂得接近、了解它,而非強迫幼兒不準看卡通節目。 吸引幼兒的3大因素 陳美足指出,卡通對於學齡前幼兒之所以擁有「致命吸引力」,在於此年齡層幼兒凡事尚處於摸索階段,擁有高度好奇心,特別是畫面和聲光效果,而卡通正具備了3大因素: 因素1 語調:吸引幼兒愛看卡通,多半是卡通人物的可愛娃娃音語調所致,父母會發現尤其是2∼3歲的孩子,正處於學習語言階段,所以對語調特別敏銳,也會流露出較喜愛的程度。 因素2 圖案:對於年紀愈小的孩子而言,因為思考邏輯發展還不健全,卡通人物的構圖簡單,比較容易讓孩子感到可親近,且容易理解,自然而然就會喜歡看卡通。 因素3 表情動作:卡通裡誇張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無不變化豐富,易引起幼兒注意力。若是情節內容符合幼兒生活情境,則更能夠吸引幼兒融合情境之中。 發現價值.多重教養益處 當父母願意拋開成見,了解幼兒究竟為何喜愛看卡通後,進一步則需進行觀念重建,確立電視、卡通的角色、價值。才能夠真正將卡通轉變成有利的教養工具。 雖說長期看電視、卡通,的確存有負面影響,但是若是善用其正面意義,其實卡通對於幼兒的影響力,絕對超乎大人所能想像。假使父母能先確立卡通存在意義,並認同正面價值,你會發現,卡通會是你的教養法寶。 益處1 改變幼兒暴躁情緒 基於幼兒對於卡通擁有高度專注力,因此,吸收內容進而影響自身的效果,也會比其他媒材,如書本、錄音帶,來得有效,可說是相當適合用於調整幼兒性格的媒介。陳美足建議,平時父母可先收看卡通內容,篩選適合幼兒觀賞的卡通內容,因現在雙薪家庭居多,媽咪下班後的時間,忙於家務,無法長時間陪伴幼兒,幼兒可能會鬧情緒,所以在媽媽忙於家事時,可挑選溫馨一點的卡通,讓孩子收看,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益處2 改善幼兒統整能力 欲激發卡通極限效益,最重要的角色還是在於「父母」,陳美足強調,想藉由卡通促進幼兒發展,首重邏輯思考概念,因為卡通就像是動畫式的故事書,其中包含情節、角色等,她建議,可用較正面方式看待幼兒觀賞卡通,陪同一旁觀賞,幫助孩子歸納卡通情節,或是在他觀賞完卡通後,進行「分享活動」,像是詢問幼兒:「剛剛卡通裡說了什麼?」藉此方式讓孩子嘗試說出看過的卡通情節,不但能夠增加其記憶力,同時,也能藉此幫助他建構統整故事的能力。 益處3 加速幼兒學習規矩 陳美足提到,正因幼兒喜愛卡通裡頭的人物,因此也會將自身投射至角色身上,她以時下相當受女孩歡迎的「芭比」為例,每個小孩都想要成為她,既漂亮又有氣質,因此,家長可能會發現3歲左右的女孩,開始會注重打扮。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教養契機,父母想要幼兒學習的良好習慣,如保持環境清潔,都可利用幼兒喜歡模仿的習慣,進而達到目的,像是可對孩子說「要隨時保持清潔,才可以像芭比一樣有氣質唷!」 不過,她也提醒家長,使用此法必須事情與卡通人物具有相關性,否則等孩子愈來愈大,會認為家長原來都在騙人! 益處4 加速幼兒語言學習 家長或許很難聯想看卡通有助語言發展,其實對於嬰幼兒而言,只要多接收語言刺激,就能達到提升語言學習之益處,若是平時父母比較沉默寡言的話,不妨多讓幼兒收看卡通,可間接增加其語言刺激。 此外,以「天線寶寶」為例,對剛要學習說話的嬰幼兒而言,就有很大助益,因為天線寶寶說話速度慢,孩子很容易清楚聽懂它在說什麼;且一再重複,對幼兒學習說話極有幫助。然而,陳美足提醒家長,天線寶寶比較適合2歲以下幼兒觀看,對於較年長的幼兒而言,已不具備幫助語言發展的效用。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幼兒對於卡通人物的模仿能力極強,必須慎選卡通,否則當幼兒習得其中卡通人物看似幽默用語,如蠟筆小新常說的口頭禪「你笨死了!」不當轉換至日常生活中時,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益處5 豐富幼兒想像空間 陳美足表示,曾有學生家長問她,小孩愛看「愛探險的Dora」,不知適合與否?她初步了解發現,節目內容涵蓋多元化媒材,可幫助幼兒思考,增加幼兒創意以及想像空間,若家中孩子思考邏輯屬於直線思考模式,不妨多選擇類似卡通,以多元化內容豐富幼兒的想像能力。 益處6 增加幼兒思考能力 提到如何選擇卡通,也許令許多父母感到頭大!總擔心卡通內容是否有不利幼兒發展因子,陳美足建議,避免此類問題發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卡通內容中正面思考部分,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導小孩如何學習生活細節,家長可藉此了解幼兒是否有將內容中值得模仿的部分,成功轉化至日常生活。另外,即使內容含有負面訊息,如哆啦A夢中的胖虎,總是仗著自己身強體壯,欺負弱小,家長也可趁機告知幼兒,不可仗勢欺人,應當幫助弱小。透過這種模式,可讓幼兒懂得思考卡通內的情節、邏輯,並且讓幼兒懂得從正、負兩面思考問題。 卡通價值正面或負面.自己決定 大多人對於電視卡通的既定印象,以負面居多,其實價值決定於人們,只要有效掌握正面價值,排除負面影響,卡通絕對也具有正面教育意義。 陳美足提到,其實父母不要認為不讓孩子看電視,就能免除卡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電視卡通已無所不在,倘若硬性禁止幼兒收看,也會產生負面效應,例如當孩子已進入幼兒園時,可能會因未收看某一流行卡通,而缺乏與同儕互動的話題,造成幼兒無法順利融入團體。為避免產生此類家長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她建議,父母可換個角度看世界,雖說長期看卡通,對視力存有負面影響,但是家長應適度掌控幼兒收看卡通的時間,每看約10∼15分鐘後,即需讓幼兒眼睛適度休息,一天的收看時間也不宜超過1小時。 如何有效遵守這種規範,她表示,設立「制約媒介」相當重要,鬧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外在媒介提醒他,現在該是休息時間了。但是,父母也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即是,幼兒休息沒多久又因為無聊而繼續收看卡通。改善此狀況的最佳辦法,就是在休息時間內安排其他活動,建議是平時幼兒最有興趣、喜歡玩的玩具,此來才能有效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卡通不是廉價保母 電視彷彿已經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是家長必須了解「電視、卡通絕非廉價保母」,不可因為自身忙碌,就將幼兒置於電視機前而不理,對於是非觀還模糊,正要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學齡前幼兒來說,此舉容易讓其產生不當模仿,建立不正確的行為認知,或是價值思考方式。受卡通不良影響並非全然因為卡通本身所致,絕大部分原因是與「父母疏忽」有關,陳美足建議,當幼兒收看卡通時,父母必須陪同在旁,並且適時引導幼兒建立正確價值觀;再者,父母須從幼兒發展角度出發,為孩子選擇適齡的卡通節目,千萬不樣認為凡是卡通都適合幼兒收看,或是用大人的標準來幫孩子選擇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