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mallok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長長的睫毛~~

2010年12月12日
公開
62

等待媽媽回台北的過程中,身體不適的爸爸躺在沙發上陪Oliver,Oliver則專心地看電視,坐在一旁的爸爸,從側面看著他的睫毛,覺得還真是蠻長的。但不知道是小朋友臉小,所以睫毛看來長,還是長大睫毛自然會變短些? 好奇心驅使下,爸爸決定抱病起身,先遍尋室內有無直尺的蹤影,一個沒有人讀書考試的家,要找這東西還真不算容易,終於找出一把想要把字蓋掉還不容易的尺,爸爸奮力拿起相機(真的手軟腳軟),請Oliver耐心配合(他的耐心只有兩個shots),所以感覺上作為比例尺對照的衡量不是很到位,這樣看來約莫在0.8cm左右,但還算有圖有真相,反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是吧? 上傳了這張照片將近兩週,爸爸一直沒有辦法把這篇部落格日記做一個結束,主要也是因為一直苦於證據力較為薄弱,只有長度,沒有密度。聖誕夜的晚上,從小姑姑家趴踢後回到家裡,硬是拉著配合,那知這小廝又開始頑皮,一會翻滾,一會遮臉,跟爸爸拉拉扯扯,最後不變的是,耐心還是只有兩張,爸爸選了一張來佐證密度, 如果能夠保持下去的話,Oliver以後應該可以不用花上睫毛膏、夾睫毛或是燙睫毛、種睫毛的腦筋啦! 延伸閱讀: 之前Oliver兩歲時,爸爸曾經為了他的眼睛寫了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日記。哈哈,雖然爸爸一向以為自己不喜敝帚自珍,但接連這樣寫,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落入『情人眼裡出西施』這不自覺的陷阱....

妹妹南下

2010年12月11日
公開
65

因為妹妹睡眠情形不是很好,很淺眠,也使得體重雖然有增加,但對一個滿三個月的小baby來說,只有約4.5公斤確實是落後的(雖然我們也瞭解37週出生的雙胞胎體重會較輕,想想出生時才只有2.04公斤哩∼),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量,阿姨、外婆也都善心的建議,在外婆覺得OK的前提下,我們決定先讓妹妹回高雄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在外婆的悉心照顧下,讓妹妹能夠更加頭好壯壯。 許多同事朋友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你捨得喔?』『你不會捨不得喔?』老實說,當然會覺得不能陪在身邊會捨不得,但爸爸心裡清楚地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啊,再加上這樣子對妹妹來說,可以得到最完善的照顧,似乎是最好的決定,畢竟同時帶一個以上的小baby,對誰都是考驗,平日對陳媽咪是,假日對還要帶著Oliver的三子爸媽也是大考驗。 昨天外婆上來,阿姨接了外婆跟Oliver又來接爸爸,才一起去三越找媽咪吃『兩班家』,飯後才去接弟弟跟妹妹,本來是阿姨要陪同外婆一起護送妹妹回高雄的,但一早起來媽媽覺得還是自己跑一趟,結果變成我們把弟弟送去阿姨家,借阿姨玩一晚(其實是麻煩阿姨照顧,不然爸爸可忙囉,這下子只要照顧Oliver就好!),再送外婆、媽咪跟妹妹去高鐵站,而原來有些東西要寄的,但宅配陰錯陽差地沒來收,有些東西回去又急著用,爸爸大喀的Rimowa這時候派上了用場...呵呵! 在車上的Oliver還搞不清楚,媽媽下車前,爸爸堅持要跟Oliver說明緣由,讓Oliver跟媽媽、外婆說再見。Oliver還一直以為媽媽只帶走一個,還有一個在車上,後來才知道只剩下他一個,不過爸爸帶他去吃最近他很會畫的『M..』晚上又去找爺爺奶奶,他似乎也安分地跟爸爸相依為命... 至於暫時南下的妹妹,要乖乖聽外婆話喔!

轉貼文:聯合報:考試沒教的事

2010年12月10日
公開
45

來自於阿姨的轉寄,謝謝阿姨的分享。有點辛苦的從PDF檔抓下,有些亂碼,爸爸試著修正錯字、分段後,貼上來分享,看完後,的確有很多的省思。 (如有版權疑慮請留言通知移除) ---------------------------------------------------------------- 第一課:同理心 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 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同理心 ◎生活能力 ◎表達與應對 ◎挫折容忍力 ◎感情功課 ◎永續學習能力 ◎當錢的主人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反正你快死」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尌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第二課:生活能力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小餐館裡,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完全不動筷子,只盯著牆上電視看卡通;好不容易進廣告了,一旁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媽媽趕快拿起湯匙送到男孩嘴邊:「寶貝,再吃一口,現在上廣告了。」 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 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 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 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浪潮之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 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裡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自己穿鞋。 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哇,真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理,依賴別人,不是很可悲嗎?」 「只要念好書 其他別管」 「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體貼設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台南縣歸仁鄉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描述,開學後的上下學時間,無論小學、國中或高中,學校附近尌擠滿接送孩子的車輛,有的家長甚至還幫孩子背書包進教室;甚至,中午到教室餵孩子吃午飯。 學灑掃庭除 學解決問題 「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不得孩子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小孩掃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應對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母無法代勞的。 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 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 資料來源: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 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會」,就讓他試試。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的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 第三課:表達與應對 嗯,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 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的名字後面加個『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 讀名校 未必懂禮貌 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貌也不懂呢? 「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了。」 在大學任教卅年的散文家廖玉蕙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發言,去年開學第一堂課,她請一位學生說說對某文章的評析,但他訥訥不能言,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同學推他、拱他,廖玉蕙形容,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過去,他就是說不出來。」 說話課 學校沒這堂 臨下課前,她跟學生約法三章:「下次上課,你第一個發言喔。」結果,沒下次,這名學生退選了。 會說話,能如實、得體地表達自己,在重視溝通、講究行銷的年代,已是重要競爭力;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及教育體制裡,很少重視「說話」這一課。 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台語)」;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本能力,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學說服 這都要訓練 「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做事是不夠的,還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力」。 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大陸年輕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 無厘頭 應對失準頭 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不斷笑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 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憂心,面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尌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也相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準頭,他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 宅孩子 難面對真實 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占大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delete、也不能換個身分重來。 面對詢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的答話走天下。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回答「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太直率 得罪人不知 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怎麼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尌是「直率到底」。直到有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對的分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說話修鍊術 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觀察、對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能考量說了的後果。 多說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尾地描述,尌是很好的練習。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 多聽 ●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可原音重現)。 ●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尌是搖曳生姿的散文。 多充實自己 ●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 ●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 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不錄取 就跳樓? 學跟挫折做朋友 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真的上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面對不如意 高難度功課 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這不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卻失去機會讓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通」:「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 孩子太順遂 家長有責任 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實在太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 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心的環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反而要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 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白雪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 沒遇過挫折 怎學會處理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鮮人求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尌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遇過挫折,尌學不會怎麼處理。 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子得一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險的理由不准」。 過度的讚美 自我不真實 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長久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尌很大。 「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尌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對真實世界。 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的賣點就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成功」的假象,歌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 與失敗共存 成長維他命 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折常難以招架,根本原因尌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她建議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學習解決問題,讓挫折成為孩子成長的心靈維他命。 面對挫折備忘錄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子面對上學遲到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家長隨堂考 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能搆到的地方。 解答:D較正面。 A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B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C可能讓孩子覺得漠視;D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資料來源: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製表�記者鄭朝陽) 第五課 親密關係 大人不准…愛與性 只能錯中學? 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你可以負責任嗎?」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不讓你追 就該被殺千刀?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尌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一起情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發狂的情節和今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 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做中學」。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學習愛情 只能看偶像劇?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 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真實。」 兩性相處 瑞典小學尌教 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成為情愛問題的避風港?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問題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尌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 父母不能幫孩子過日子,但可以教他們該珍惜什麼。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相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尌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 失戀經驗 願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好故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 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的人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至親,因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 他提分手 我學危機處理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過程讓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教務長黃富源說,談分手是「人際危機處理課程」,「修得好一起成長,修不好可能一起毀滅。」所以,感情這門課能不好好修嗎?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不尊重我: 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挑剔、吹毛求疵: 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小心。 •對小事暴怒: 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 (資料來源�黃富源) 怎麼修好戀愛課 •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 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5小時:23分鐘 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頇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 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 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 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18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幕上尌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駕馭欲望馬車 別急著吃棉花糖 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 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尌已橫在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尌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尌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就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 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尌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尌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頇: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尌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用。 個人財務管理 ●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流向。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尌馬上吃掉的人,可能不斷累積債務。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頇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掌上明珠

2010年12月05日
公開
45

每天早上送母奶去陳媽咪家時,只要可以,媽媽一定抽空上樓看看弟弟妹妹的情況,若是來不及,也一定問問下樓來拿母奶的陳媽咪,弟弟妹妹前一晚的情形,但爸爸問起來,妹妹常常睡的不是很好,晚上會起來吵... 週末回家也是這樣,弟弟妹妹好像約好要打通宵的麻將,卻是輪流上桌,半夜裡眼睛睜大大的,還一定要直直地抱著,稍稍放平就哭哭,最後總變成媽媽打了通宵,不但把媽媽累壞了,妹妹自己到了早上睡意來了,補眠起來,那天連爺爺、奶奶、姑姑、姑丈、表哥、表姊來到家裡探望他們,怎麼搖都繼續睡她的... 睡眠不好的小baby對發育很不好啊,爸爸媽媽都很心疼,阿姨也建議爸爸媽媽想個辦法,看怎麼樣特別照顧一下! 這個下午剛睡醒的妹妹,讓媽媽一手捧在手掌心中,就知道滿三個月的妹妹還是多麼地嬌小,十足的『掌上明珠』啊!上次爸爸抱著妹妹,在她耳邊說『你是我的前世情人嗎?』妹妹彷彿聽得懂似的笑著,就像這張在媽媽手中嫣然的微笑... 妹妹也很愛跟我們講話喔,爸爸媽媽對著她講話時,她都會跟著伊伊啊啊。跟她說哈囉,她也好像真的會學著你跟著對你哈囉耶,爸爸覺得好神奇,不知道以後妹妹會不會很多話?哈哈,妹妹要加油喔,多吃多睡多長肉!

轉貼文: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2010年11月29日
公開
33

這幾天實在蠻多親友轉寄這篇文章給我們的,也分享給大家。雖然不要太過保護小孩,或是讓小孩物質生活太豐裕,是為人父母多半心裡有底的,但爸爸猜大多數人的擔心,跟戴勝益董事長的剛好相反吧...呵呵!有這樣的老闆真不錯! -----------------------------------------------------------------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作者:李翠卿  出處:親子天下 (如有版權疑慮,請留言通知移文) 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陶板屋、西堤牛排、聚北海昆布鍋、夏慕尼、原燒......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可能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 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 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 !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 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 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 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 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我們是雙胞胎!

2010年11月25日
公開
115

弟弟妹妹出生快要滿三個月了,爸爸一個禮拜一個禮拜(媽媽是每天去啦!)地看著他們長大,有時候還是覺得很不真實,結婚還沒五週年(Oliver哥哥是週年慶寶寶..),自己居然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 爸爸回想年初知道懷了雙胞胎的心路歷程:『老實說,那天看完柯滄銘,爸爸知道是異卵雙胞胎,跟媽媽談起來心裡都有比較開心些,至少我們都覺得每個人都是unique的,雙胞胎從小就已經背負著時時被比較的辛苦,再像照鏡子一樣有個影子一般的兄弟或姊妹,其實真是蠻辛苦的,如果是異卵,就只像是普通的兄弟姊妹,壓力或許小些,至少外觀看來不至於一模一樣...後來知道是一男一女,就像媽媽講的,這樣的結果,如果發生在第一胎,應該是很棒的,但老實說,這段日子以來,已經慢慢地、努力地做自我的心理建設,試著平靜的接受上天的安排。......』 雖然這段日子來,日子有些混亂,週末像打仗一樣,爸爸其實還沒什麼,最最辛苦是白天上班、半夜還得起身擠餵母乳的媽媽,為了給Oliver還有弟弟妹妹一個更好的環境,爸爸媽媽努力著,雖然有著生活壓力,但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弟弟妹妹,心中真的覺得這是上天給予我們最大的blessings,爸爸媽媽的辛苦也無怨無悔。 弟弟妹妹長的有點像,又不一樣,看著他們手牽著手,『我們是雙胞胎耶!!』(設計對白~~) 這是外婆幫弟弟妹妹買的龍鳳胎服裝喔,『哎呦,弟弟,你不要擠啦!!』(設計對白~~) 弟弟的雙下巴已經快變成米其林寶寶了! 妹妹也要加餐飯,快快長肉喔!

我是大哥哥

2010年11月23日
公開
38

最近老師發了一本姑且稱它為日行一善記錄本,就是爸爸媽媽如果知道小寶貝在家裡有什麼好表現,可以記錄下來,讓老師給他貼紙,配合學校若是有好的表現,集滿多少貼紙,就可以換什麼的獎品的.... 媽媽為了鼓勵Oliver,很努力的幫他記錄,爸爸沒特別印象是哪些事情,大概是些把弟弟妹妹丟尿布、自動自發要洗澡、餵弟弟妹妹奶嘴之類挺基本的事情吧....呵呵! 不過Oliver真的蠻照顧弟弟妹妹的,很多事除了想到自己,像是吃餅乾、巧克力,也都會說要給弟弟妹妹一份,真的是都惦記著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在房間裡哭了,他常常跑第一遞上奶嘴,然後用力的給予一個擁抱(當然,有時候懶惰或正在玩,就只是『爸爸,裡面那一個在哭哭耶?』)。只是還搞不清楚弟弟跟妹妹,常常混淆著叫,明明顏色很好認,長相也不同啊! 今天早上起床後,還堅持要擺上兩個板凳給弟弟妹妹坐,說今天是Friday,弟弟妹妹會回家,唉,爸爸媽媽也是惦記著要把弟弟妹妹接回來啊,但今天只是Tuesday... 長大了,也變精了,週日送弟弟妹妹回去後,吵著要吃草莓麵包,媽媽去買草莓donuts,他又要挑一盒許多小小的那種(價格是double..),媽媽不依,上了車又哭鬧起來,媽媽假意要打電話給老闆,說要預約下一次過去提貨,結果Oliver哭著說『你又沒有按下去,你是假裝的!!』當場讓開車的爸爸忍俊不住,笑了出來,越來越難唬攏了,媽媽只好認真的按出鍵盤聲,再假裝對話一次,哈哈! 再次附上最近Oliver常常唱的萬聖節應景歌曲『Do you know the pumpkin man?』爸爸始終聽不懂最後一句在唱什麼?媽媽寫過聯絡簿問老師,Alice說教材裡是candy man,爸爸網路上找到的卻是muffin man,弄得爸爸只好寫聯絡簿問Teacher Ted到底是什麼?就等待下回分曉囉!

Hoppetta六層紗布被

2010年11月20日
公開
77

最早看到這東西,是剛好阿姨認識的另一位雙胞胎的媽媽的部落格提到(媽媽還曾經寫mail請教她關於養育雙胞胎的種種...),當初只覺得這位媽媽用的東西很有品味、很有日本味也很高檔(難怪阿姨會認識...) 再跟它結緣,則是在菲比阿姨的部落格上,看到團結力量大的可怕...(菲比阿姨買的東西也是很高檔很敢下手...) 也因為各方反應的熱烈,驅使菲比阿姨熱情地幫大家詢問辦了第二團的團購,雖然名額極為有限,但爸爸報名的早,總算也拿下三個名額,想當初爸爸還猶豫要買幾條,但這種衝團購的快感,很快讓爸爸淹沒,一聽說有三種花色,就決定哥哥、弟弟、妹妹一人來一條,誰也不用搶,只可惜本來要再加一條給舅舅即將誕生的弟弟,卻已經額滿...殘念.. 被子就不多做介紹了,先讓Oliver哥哥選,爸爸在旁邊慫恿暗示,果然他選擇了織法有點不同(緹花比較多)的小綿羊... 哥哥做了選擇之後,剩下的就好辦啦,家裡給弟弟妹妹買東西,幾乎就是妹妹粉紅色系,弟弟是藍色系的,當初想著,就算哥哥選了別的顏色,反正弟弟妹妹也還不會抗議,呵呵!妹妹的是粉紅色的刺蝟圖案... 妹妹靜靜地觀察著世界.... 弟弟的是藍色的刺蝟圖案,好舒服的感覺... 應該不是受到王老先生的毛巾操啟示,弟弟自己發明了紗布被體操,一二一二!

極短篇---老師來電

2010年11月19日
公開
44

『請問是Oliver爸爸嗎?我是Alice老師!』手機接起來,爸爸還以為是信用卡推銷借錢的電話,懶懶的喂了一聲後,一聽是Hess打來的,馬上開始緊張了起來,這種上課時間的來電,不是生病了,就是受傷了... 『剛剛Oliver溜滑梯...』(砰砰∼砰砰∼爸爸的心跳急遽加速著...) 原來是二楞子Oliver溜完溜滑梯站起來,不知怎麼地往後跌倒,後腦杓撞了一下...『....現在我給他冰敷,不好意思ㄋㄟ!』 『有流血嗎?』爸爸擔心破相或外傷這類的問題,『沒有沒有,就是小小的腫起來..』(爸爸一聽,心情穩定不少...)『沒關係,沒事沒事,再麻煩老師照顧囉!』 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總是這樣子,爸爸自己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曾經從學校的水泥大象溜滑梯上,不知怎麼地摔下來,撞倒眉角,當場血流如注,沒有縫合的印象,但記得放學回家整個眉毛貼著厚厚的紗布,一回家奶奶被嚇到的臉,直到今天都還頗為清晰,更誇張的其實是同一個位置,爸爸還撞過兩次,一次是四歲左右繞著桌子旁去撞倒桌角(不騙你,這記憶爸爸也是非常清晰,還記得發生的前後及當晚就醫縫合後,頭包著紗布的感覺),另外一次是大班的時候,因為生性怕水,不願意給奶奶洗頭,落跑回房間後,被奶奶勒令打開房間門的鎖,一開門奶奶一推卻被喇叭鎖撞倒流血(是的,對於這些事,爸爸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沒事沒事,嘸驚嘸驚! 後記: 原來老師是先打給媽咪的,結果媽媽的seminar連手機都沒收管制,直到中午才回電老師....老師通知爸爸,爸爸還想說自己真是很重要哩!

有阿姨真好

2010年11月18日
公開
14

繼五月份爺爺奶奶的北海道自助行(對,是自助哩,同行四人將近三百歲,是爺爺奶奶他們八十多歲的鄰居和她約50歲的小孩..),本週爺爺奶奶又去京都賞楓去,本來爸爸打算請假好放學時能去接Oliver的,但工作上有些忙,不好分身,還好有阿姨能夠抽空幫忙,下課時去接Oliver回家照顧,真是讓爸爸媽媽非常感謝...平日阿姨就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支援與幫助,而且阿姨應該也是Oliver少數能長時間依賴、信任而不會吵鬧的長輩之一,爸爸只能說,有阿姨真好!! 媽媽跟阿姨道謝,阿姨還回信要我們別客氣... --------------------------------------------------------------------- 昨天下午他走出教室看到ㄚ姨,很高興的笑了~~~ 昨天晚上一起做菜也很快樂喔~~ 小禧幫了阿姨很多忙,處理豆莢、菇菇,還幫阿姨補充鹽罐子~~哈哈~你們家的小朋友真的是好幫手耶~~重點是速度很快喔~~ 原來三歲半的小朋友可以做很多事耶,其實只要在安全掌控範圍內,我覺得小禧學習速度很快,可以讓他多嚐試各種生活體驗。 更重要是,ㄚ姨得到好大鼓勵,煎魚時他在旁邊一邊看一邊說:看起來好好吃喔~~ 開始做義大利麵時,洋蔥加蘑菇在平底鍋跳舞時,他更Hi到不行~~ ^ ^ 享用時間把整碗(八分滿)的義大利麵自己吃光光喔~~~ 真的很棒,小朋友吃東西就是要這麼快樂~~~(像他在吃甜點時也很享受一般) 其實,ㄚ姨廚藝平平,但是聲勢很重要喔~~因為營造一種特殊情境與參與感,讓小朋友從吃飯中滿足味蕾與成就感。 媽咪的工作太忙了,加上還有另外的雙胞胎,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所以在可以互相幫忙,也不影響我的生活,就別太客氣了~~ 我想,以後三個人一起交給ㄚ姨使喚,ㄚ姨更樂了~~ --------------------------------------------------------------------

睡前故事365

2010年11月17日
公開
39

爸爸記得小時候好像有這麼一套書,並非爸爸擁有,而是坊間賣給父母親在每天睡前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大概是有365個故事,而且爸爸有著上下兩冊的印象,但沒有爺爺奶奶講故事給爸爸聽的印象,呵呵,那是什麼時代啊?!哪像現在! Oliver出生後,媽媽也給他買過信誼的套書與玩具,但很小很小的時候,書都是拿來咬拿來吃的,講故事??沒被抓去撕成碎片就很偷笑了吧...後來爸爸同事有時候團購時,爸爸也陸續買了些有著許多插畫的書,但一般而言,Oliver還是處在亂翻亂折的情況。隨著上幼稚園,多半就是拿著學校的書,翻翻看看...這些書多半堆著,有時候讓Oliver拿來當飛盤或昂啊飄... 前陣子,應該是媽媽先起個頭,拿了故事書,講故事給Oliver聽,他顯然真的年紀到了,聽的還算津津有味,似乎愛上了睡前聽故事。這兩天,很神奇的,都自己提出說要洗澡,這已經讓爸爸覺得很驚訝了!更神奇的是,前晚已經先進房間了,後來又跑出來說,要寫功課!明明沒有功課(是啊,小班哪來每天的功課?),拗不過他,爸爸只好說,那我來講故事給你聽好了! 進去挑了一本繪本故事書,翻開來胡亂掰,還把故事的主角代換成Oliver同學的名字,那天的故事是一隻小松鼠,背著學校發的六塊餅乾回家要給媽媽吃,一路上遇到不同的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小松鼠Samuel(那天就叫他這個名字吧)不斷地幫助他人,將餅乾分享給大家,就這麼,剩五塊餅乾...剩四塊餅乾...,眼見餅乾越來越少,能留給媽媽跟自己的餅乾越來越少,Oliver居然非常入戲的緊張了起來,唉唉叫說『這樣就都沒有餅乾了耶!!!』爸爸一邊說著故事,一邊覺得好笑,只好故做鎮定,講著要分享及孝順媽媽的道理.... 故事說完了,Oliver終於滿意地進房間睡覺!沒想到今晚又跑出來說要聽故事,『每天都要講故事喔,知道了沒?』...(最近從學校學來的『知道了沒?』的附加問句,每次聽來都覺得活像大人的口氣...)但老實說,爸爸還蠻enjoy抱著Oliver在懷裡講故事的感覺,更開始幻想起將來三個寶貝一起聽故事的情景....

小小教學觀摩

2010年11月10日
公開
31

爸爸搭著深夜落地的港龍班機回到台灣,到家約莫一點初了,才去一天半的行程,爸爸的咳嗽卻剛好在這時候症狀更嚴重,前一晚在飯店半夜居然咳醒,接著是幾乎失聲,整天的訪談幾乎只能小小聲的跟同事咬耳朵,然後請他幫我發問,出門前醞釀著要請假一天休息的念頭,在晉江幾已確定,回到桃園已經跟同事講好準備請假了... 既然要請假,心很自然的輕鬆了起來,回到家,整理行李、上上網,直到深夜兩點半才睡,還跟半夜起來擠奶的媽媽有了聊天的機會。早上還是一大早起來,準備送Oliver跟媽媽上學上班,雖然請假,行程可是緊湊的.. 回家的路上先去洗車,接著是去看醫生,回到家開始洗衣服、吸沙發地板,連午餐都耽誤時間,睡了一下下的午覺,起身就是準備去學校接Oliver,今天爺爺奶奶晚上有飯局,本來就希望爸爸可以早點去接,剛好媽媽也關心Oliver在校的狀況,爸爸這天請假休息,也就打算去探探Oliver上課的情形... 到了學校,跟老師講了就進去教室附近偷看,咦!不是Teacher Ted?也不見Teacher Lilian和Teacher Alice?怎麼搞的?爸爸在窗外仔細聽了一下,原來這堂課是日文課,裡面的小朋友排隊玩著遊戲,邊唱著日文兒歌.... 看起來Oliver還算乖,排隊上台照老師的指示動作,不一會兒,突然有小朋友邊唸著『喔嗨幽...』出來教室外面的洗手間,原來媽媽提到教室跟洗手間的距離是這樣的啊!忽然間,看到Oliver跟著幾個同學走出教室,想來也是要去洗手間,由老師陪著,爸爸是一身微服出巡,戴著感冒兼遮掩的口罩,在教室外徘徊,本來已經有點擔心被當壞人看了,這下子趕緊轉過身去背對Oliver的方向,趁著Oliver去噓噓,回身走出去,看來是沒有被發現啦!! 在接送區等著,五點鐘準時讓老師唱名『Koala Oliver, Koala Oliver, Time to go home!!』沒想到爸爸在門口等了有一會,才見Oliver由老師牽著,慢條斯理的往校門走來,看來還是很會摸東摸西的啊!Oliver看到爸爸來接他,很是開心,撒嬌地讓爸爸幫他穿上鞋子,牽著手回家去!!

五合一+輪狀+肺炎鏈球菌疫苗注射

2010年10月31日
公開
52

今天弟弟妹妹滿兩個月,是表訂打五合一疫苗的日子,還記得以前Oliver是打六合一,可是是自費的,後來健保開始給付五合一的疫苗,爸爸還覺得有點可惜,Oliver生早了啦!但自從弟弟妹妹出生後,爸爸就想著這次還要自費打六合一?還是感謝快倒的健保,至少享受一下越繳越多的保費...問了媽媽,果然我們有志一同,五合一跟六合一差不了多少,面對乘以二的經濟壓力,我們稍稍調整了步調,打五合一就好。至於另外要自費的輪狀病毒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則是沒有節省的必要,還是打一打吧! 週六過午才將弟弟妹妹接回家來,準備週日打疫苗,因為總共有三個寶貝,奶奶有問說需要支援否?前一晚爸爸就跟奶奶約了請她待命,週六早上準備好後,就過去接了奶奶,一起前往台安! 哥哥也沒閒著,咳嗽快一個月都沒好的Oliver哥哥,接連幾天起床喝奶後,都因為喉嚨癢,咳咳咳,把剛喝進去的ㄋㄟㄋㄟ,原封不動的吐出來,第一天還吐在床單上,第二天,爸爸媽媽就已經準備桶子在旁邊伺候了,但是第三天還是一樣的情形,爸爸覺得這樣不行,爺爺也一直要爸爸注意,所以今天發揮規模經濟,三個小朋友浩浩蕩蕩一起掛了胡醫師的診,看病的看病,打預防針的打預防針! 不知道是不是爸爸自己想多了,下了車後,一路到診間,先量體重、身高,好像大家都看著我們一大家子,三個大人、三個小孩,量體重時,排後面的很快就意會到,『是雙胞胎耶!』等到六個人一起進了診間,哥哥、妹妹、弟弟輪著看,外面的人應該覺得為何這一個人醫生看得這麼久,真不公平(爸爸每次候診很久都會這樣想...),呵呵! 醫生說妹妹肚子拍起來有些脹氣,可能是半夜會起來哭哭的原因,弟弟一切都還好,至於哥哥,咳嗽快一個月,爸爸直問要拍X光嗎?醫生聽診倒還好,就是繼續喝藥水,說最近天氣多變很多這樣,好得也慢。 倒是Oliver哥哥一路都很仔細觀察醫生怎麼看診的,呵呵!辦家家酒還不會漏掉送貼紙這個動作喔!(他應該認為這是醫生看病的SOP之一),弟弟妹妹打針時,他就比較害怕了,一直說他不用打針... 後記: 弟弟妹妹各兩針自費打起來,也是五位數,嘖嘖...又讓爸爸想到行天宮收驚婆婆說的『丟愛打拼賺錢喔!』

Happy Halloween!!

2010年10月29日
公開
61

上次參加Halloween Party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那時候Oliver才一歲九個月,算是社區裡參加趴踢年紀最小的小朋友,牽著剛認識的鄰居小姊姊,矇矇懂懂地跟著敲著鄰居的門,『Trick or treat!』當初並沒去坊間購買現成的服裝,造型是由媽媽花了一下午做美勞一手包辦的,是利用現成的帽子(現在Oliver還在戴哩!)加工,充分發揮創意又不浪費的精神(是的,多半這個節日的應景服裝,也只能在這個日子穿....)。 社區管委改選後,可能覺得麻煩,這兩年都不見社區舉辦類似的活動。今年則是由學校舉辦的Halloween Party,早在上週,爸爸看著聯絡簿上的回條,便有些猶豫,連日的陰雨,加上媽媽也開始上班,爸爸上班也挺忙,每天接Oliver回到家都八點了,最近又有些事情要做,週五晚上也是接回弟弟妹妹的日子...爸爸心裡其實打了退堂鼓,只是沒將決定告訴老師...沒想到週四晚上回到家,多了包衣物,原來是阿姨送來的.... 話說Oliver最近可能在學校學了doctor這個字,回家來常常拉著爸爸媽媽當他的病人,拿著耳溫槍幫我們量體溫,並且給予處方,比如說藥藥回家吃之類的...所以媽媽前幾天提起要讓Oliver扮演醫生,爸爸除了覺得麻煩,也不知白袍要去哪兒找,沒想到媽媽跟阿姨提起,阿姨送來了特別去買的全套醫生玩具,包括聽診器、注射桶跟耳溫槍,還有個醫生專用的白色公事包,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是阿姨還是姨丈的白袍,也赫然放在袋子裡.... 爸爸算是傻了眼,除了猶豫週五下班怎麼趕著接回Oliver換裝,再趕回學校參加6:45開始的Halloween Party之外,也問媽媽說,萬聖節大家扮的都是讓人害怕的角色,像是巫師巫婆,或是驚聲尖叫的骷髗頭...媽媽跟爸爸辯說外頭賣的多的是天使、公主、動物的裝扮....也有很多的好人,可是爸爸就是覺得不使壞,trick or treat去要糖果,誰會理你??? 一大早起來,爸爸上網找了圖片參考,拿了個袋子,塞進媽媽的髮雕、找了件媽媽的黑外套,又隨手抓了那天牽汪汪用的紅絲帶,急急忙忙地帶上車趕上班,唉!怎麼覺得這些節日,沒整到別人,先整到家長? 登登登登,阿姨對不起,沒用上您的白袍,不過醫生的用具是派上用場了...怪醫秦博士(怪醫黑傑克)似乎因為連日下雨,維持一貫的沈靜與憂鬱呢... 一整天爸爸無所不用其極地催促同事完成報告(跟大家說聲抱歉,雖然跟趕著要下班沒啥關係,你們知道為了什麼..),終於在五點四十五左右脫身飛車前往爺爺奶奶家,Oliver還慢慢地吃飯,爸爸當機立斷,飯就先別吃了,抹了髮雕,換上服裝,剛好媽媽也到了來會合。跟奶奶要了麵粉,我們就上路到了學校門外,才開始再加工... 一進場,不是爸爸說,除了老師們都花了一番心思穿上了costume,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還真是拼啊,除了為自己的小朋友精心打扮(一看就知是價值不斐的Halloween costume),居然自己也搭配換上了特別的服裝!!!塞!都不用上班的喔?(的確有許許多多的媽媽是...)爸爸這種靠著kuso的創意,但是很陽春的打扮,幾乎在同學裡是絕無僅有哩! 活動一開始,外師們還帶來有模有樣的舞蹈,頗有專業水準喔,果然,這節日本來就是他們的...Teacher Ted也是晚會主持人,所以打扮成機長,在舞群的最左邊,爸爸錄影的角度不太容易看到! 老實說,回家的路上,媽媽一直誇獎爸爸的創意,覺得爸爸這樣簡簡單單的打扮,不但沒花錢,還把其他人比了下去(爸爸尾巴翹了起來..)。哈哈!沒那麼誇張啦,但買現成的缺點,就是會場有好幾個胸前都寫著S的超人啦!! Teacher Lilian也特別抓著Oliver要跟他合照,隔壁則是Oliver的好同學Dylan,扮演的是怪獸(帽子拿下來了!) 學校設計了好幾站的遊戲,讓大家闖關,蓋滿印章的人,就可以領到一個南瓜燈籠喔!Oliver在鬼屋這站有點害怕的神情,但其實被嚇到的是爸爸,忙著照相的爸爸在鬼屋裡,被躲在黑布裡的鬼,突然地發出聲音加上大動作,給著實嚇了一跳... 後記: 1.除了早就知道的Cash媽媽以及另一位是主持人的家長,爸爸又發現Oliver有出身演藝圈世家的同校同學,發現的也很偶然,某一站爸爸看到一位穿著超辣女警服的,一開始還以為是老師,直到發現她帶著兩個孩子在玩,他們的爸爸還卯起來照相,完全無視於排在後面等待的孩子與家長,爸爸才想起來這兩位來自演藝圈的爸媽是誰....(提示:爸爸記得孩子小名叫樂樂。) 2.回家的路上,Oliver唱著一條爸爸不曾聽過的歌『Do you know a pumpkin man?』的應景歌曲,唱來很逗趣好玩喔!

喔!妹妹,妹妹你的眼睛!

2010年10月24日
公開
71

經過過去兩個週末把弟弟妹妹都接回來的考驗,再加上媽媽在這個禮拜重新開始上班,但是換了工作內容;這個週末在陳媽咪的好心建議下,嘗試只有把妹妹帶回來,雖然媽媽與爸爸都很不捨,上了車一度又想說再把弟弟也帶回來好了,但終究還是先抱著試看看的心態,把力氣專注投入在我們認為比較嬌貴的妹妹身上... 兩天兩夜下來,妹妹雖然還是很環保節能,吃的不多,但比之前要進步一些,媽媽說吃的時候比較能一口氣吃完,雖然份量不多(冰箱立刻累積一些庫存..)。另外睡眠的狀況也還好,白天醒著的時候可以一個人靜靜地休息冥想著,至於晚上,爸爸只知道自己睡得不錯(嗯..簡言之,是媽媽照顧的...) Oliver也會說著要保護妹妹、照顧妹妹,幫她扶奶嘴、或者拉著她的手(唉,勸不來的咳嗽哥哥...),看著妹妹(Oliver有時候還是搞不清楚這是弟弟還是妹妹),觀察力還算不錯,有時候有著不同於大人眼光的Oliver,這回也有著跟大人近似的看法...猜,他在說什麼? 哈哈哈,Oliver是說:『妹妹的眼睛這樣耶!』真的嗎?妹妹的鳳眼明顯到這種程度?還是只是因為小baby這個時候臉型的關係,才有這種感覺?現在還流行古典美嗎?(什麼?像劉若英?) 這樣將來戲路會不會受限於只能拍古裝大戲? 後記: 題外話---有點年紀的人,應該聽過張洪量『妹妹的眼睛』(不很確定歌名是否正確..)才對,根據記憶,這個妹妹據說是最近剛回加拿大生女兒的林嘉欣.... 2013/7/27的這天,爸爸自己回味三年前的日子後嵌入這影片!

KUSO Oliver

2010年10月23日
公開
38

許久沒有出新專輯的KUSO Oliver,歷經一段時間的沈潛,終於有了新作...(其實他從來不曾停止過...) 今晚爸爸媽媽還在忙著家事的時候,但見一個小人四腳著地的,在家裡地板爬來爬去,弟弟妹妹還不會爬啊,該不會Oliver的退化也是逐漸的?(話說Oliver最近看弟弟妹妹喝ㄋㄟㄋㄟ,的確也吵著說要喝ㄋㄟㄋㄟ,喝奶頻率大增),問Oliver在做什麼?他說:『我不是Oliver,我是汪汪!』 不一會兒,我們的汪汪趴在地上吃他盤子裡的餅乾,又從玩具堆裡拿了條絲帶來找爸爸,原來這是狗鍊啊!靈犬吐著舌頭,拿著狗鍊,要主人帶他去溜達啦~~OMG! ---------------------------------------------------------------------------------------- 媽媽原來的部門推新產品,記者會禮品有多,送了媽媽一盒房子造型的蛋糕餅乾禮盒,剛好跟弟弟妹妹的彌月禮盒同樣的。Oliver很快地清空了裡面的餅乾與蛋糕,然後玩起這棟房子,『扣扣扣!有人在家嗎?』 爸爸說:『你可以當作你家啊,你住進去看看?』跟爸爸一樣有著憨膽的實驗精神,Oliver二話不說地踏進家門(當然是從屋頂),一屁股地坐進他家... 延伸閱讀---系列報導回顧: KUSO小禧-進階8.0版 KUSO小禧-進階7.0版 KUSO小禧-進階6.0版 KUSO小禧-進階5.0版 KUSO小禧-進階4.0版 KUSO小禧-進階3.0版 KUSO小禧-進階2.0版 KUSO小禧

收驚記

2010年10月23日
公開
55

這段日子來,Oliver因為流鼻水咳嗽,不知道是不是吃「鼻福」導致脾氣不好(醫生有時候會這樣問..),但最近的確不是很乖,放學後去爺爺奶奶家也常常不配合。週間某日爸爸還接到奶奶的急電,說Oliver不乖,不吃不喝不尿尿不脫外套不讓奶奶靠近他(是的,就有這麼拗的小孩!),看可不可以早點下班去接?當晚爸爸可是叫媽媽自己回家,先趕去接,到的時候已經乖的像小貓在爸爸身旁磨蹭的Oliver。沒想到後來回家後,又開始鬧脾氣亂吵,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哭到晚上睡覺還有夜驚哭鬧的情形。 妹妹則是晚上睡覺的品質不是很好,間接地影響到食慾吧?!反正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小孩子好,寧可信其有,長大後從來沒去收驚過(小時候可能有吧..),壓根兒對怎麼去收驚沒有概念,但在媽媽的催促下,週六早上爸爸硬著頭皮,帶著Oliver去行天宮收驚,順便帶了媽媽準備好,弟弟妹妹的衣服各一套,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 好說歹說地,把Oliver騙上了車,先到他喜歡的車廠一下,再帶他去『拜拜!』到了行天宮,果然是香火鼎盛,尤其是週末吧!媽媽本來是上週就有來一趟的想法,結果先打電話詢問,才知道前一個禮拜,行天宮有舉辦另外的法會,所以收驚的業務暫停一週,避免白跑了一趟。 遠遠地爸爸就看到了收驚的隊伍,大概是20公尺的U型隊伍,排了大概十多分鐘,Oliver很乖,只是跟爸爸說肚子餓了,『我們拜拜完就去吃飯!』終於輪到我們了,爸爸叮嚀Oliver站好就可以,婆婆問了名字,他也很乖的讓婆婆幫他進行儀式... 爸爸拿出弟弟的包屁衣準備著,隔壁的婆婆說話了:『同一人嗎?同一人人來就不用拿衣服了!』『同一人?喔!不同!』(爸爸一時還搞不清楚..) 報了弟弟的名字,拿著藍色的包屁衣讓阿婆進行收驚儀式,再把衣服包折起來,待回家洗澡後再幫弟弟換上,這樣才會有效果。 『修但耶!溝幾雷∼∼』弟弟的衣服折起來,怕後面排隊的人迎上來,爸爸趕緊從袋子裡再拿出粉紅色的包屁衣,『溝幾雷啦!』 阿婆看看爸爸,『機ㄌㄟ(比著依偎在爸爸身旁的Oliver)∼機ㄌㄟ(比著藍色衣服)∼溝機ㄌㄟ∼(指著粉紅色的衣服),啊,攏總撒ㄟ喔?!』 爸爸尷尬地笑著說,『黑啊!兜相息啊(台語--雙胞胎)∼桃墨ㄌㄟ休~~』 阿婆笑著說『你丟打拼賺錢喔∼∼』(O.S.啊丟你共~~) 後記: 這一天下來,Oliver跟著爸爸做了好多的事,去原廠辦理出險(是的,在麥當勞撞我們的賓士車主人,在爸爸鍥而不捨提出告訴下,出面跟我們和解了,剩下就是保險的代步車費用理賠...),去行天宮收驚,去吃麥當勞(Oliver一個人嗑下麥香雞餐),家樂福購物...非常充實的行程,讓我們約11點出門,快四點才回家哩,也讓媽媽專心照顧妹妹,能夠輕鬆些...

羅騰堡兩日遊

2010年10月14日
公開
32

會有這趟臨時起意的小旅行,除了因為爸爸最近總覺得忙得喘不過氣、事情一大堆,很想休個假,加上媽媽頗為突然地決定下週開始上班,似乎該趁上班前偷個閒,出去走走。至於旅行的目的地,則是源自於爸爸常常逛的mobile01上介紹這台跟爸爸沒什麼關係的007跑車『Aston Martin』,而其中頗美的背景照片,經過網友指認,是位於宜蘭五結的『羅騰堡莊園』,爸爸原先只是想說找個機會造訪,就在週二、三看看這週的四五有機會偷個空,選日子不如撞日子,周三晚上加了班還帶回家做,終於在午夜告一段落,早上起床後,電話確認剛好尚有一房,就這麼萬事俱備地丟了假單也幫Oliver請了假,開始收拾行李驅車前往了.... 由於check in的時間在下午三點,我們在頭城吃完日式午飯後,先前往近期即將開幕的蘭陽博物館,但果然是即將開幕,所以暫時封閉整理,我們只能在外面照個相,下次再來囉! 民宿的建築是都鐸式的,想像著假如是我們的家.... Oliver有點倦倦的,所以照起相來,笑容並不燦爛 我們只是想休息,所以就在它的庭院走走,盪盪鞦韆,享受難得的下午茶,晚上再到羅東夜市走走... 隔天早上起來,爸爸媽媽跟熱情好客的民宿主人借了腳踏車,在附近田間的小路上漫遊著,有許許多多的特色民宿,更有明媚的鄉間風光,只可惜天氣微雨,所以我們並沒有直殺附近的親水公園...但爸爸跟Oliver共騎,還是覺得很開心,決定回家後要去買台親子車.... check out之後(我們好像是最晚離開的客人),我們在回程路上去金車的『城堡』,上去的路有點陡,雖是平日,停車場也是滿滿的,視野不錯,可以俯瞰烏石港,據說也有飛行傘,只可惜雨勢漸漸地大起來,Oliver似乎想睡有點小鬧,我們吃了不推薦的簡餐後,就下山回家了....

Finally...

2010年10月10日
公開
37

週五晚上下班後,跟媽媽約在陳媽咪家,一起把弟弟、妹妹接回來,這將是弟弟妹妹第一次回家團聚喔! 弟弟正在睡覺,算是被吵醒的,還沒上車就已經哭了起來,妹妹也可能移動中不很舒服,也跟著哭了起來,爸爸只記得車子上下民權大橋時,後座傳來的哭聲,幾乎把收音機的古典樂蓋住,再次給爸爸一番震撼教育。後來到爺爺奶奶家接了Oliver哥哥,回家下車,弟弟(其實包著包巾爸爸分不清楚)已經不哭了,Oliver哥哥還指著問說『這個比較乖嗎??』哈哈... 接下來周五跟週六晚上,爸爸約莫都是兩點才有機會去睡,能去睡是因為媽媽起身來接爸爸的小夜班...弟弟還算吃飽睡、睡飽吃,妹妹真是嬌貴的吃少睡少,半夜裡圓圓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放到床上就開始哭哭,得要一直抱著,都快變成爸爸哭哭了.... 哥哥跟妹妹對看笑著,爸爸覺得好幸福喔! 終於有機會拍上哥哥、妹妹(姊姊/粉紅)、弟弟(藍)的合照!Oliver哥哥說:『好多人喔!』 Oliver哥哥真的是一個好幫手喔,一聽到弟弟或妹妹哭哭,一定立刻衝到房間裡,幫弟弟妹妹塞奶嘴,或者會丟尿布,總是很熱情的想要自己抱弟弟妹妹,或是開門去看看弟弟妹妹的情形....除了出手的力道大了些,讓爸爸有點提心吊膽的...下午趁著媽媽和弟弟妹妹在休息,爸爸帶著Oliver去社區的遊戲室,有好多新玩具喔,Oliver看到Doraemon好開心,抱著邊唱邊跳!

讓我們登山去

2010年10月03日
公開
56

原訂兩個禮拜前的戶外教學--陽明山登山活動,因為颱風來襲,直接延期兩個禮拜,當初爸爸決定捨棄開車,而選擇搭乘學校的遊覽車,目的是希望可以讓Oliver跟老師、同學有其他互動的機會啦,只是因為要到學校搭車,所以我們得起個大早,在早上七點半前就到學校集合。這個禮拜日稱不上秋高氣爽,但十足地陽光燦爛,爸爸背了包包有Oliver的水壺、薄外套以及相機,就這樣上路了(我們是開車到學校附近找地方停..) 上了車,才發現:1.去的人沒有想像的多。2.去的人有不少也選擇多睡一會,開自己的車上山。所以全校的同學卻只有三部遊覽車,每車約有三個老師,我們搭的這部車,共有五個班的小朋友(含家長,多半要嘛是爸爸媽媽全家出動,或是媽媽代表出席,爸爸代表的好像只有Oliver..),認識的老師只有Teacher Alice,認識的其他老師如Lilian、Ivy、Ted都在別車...來,A車Oliver認識的有Koala同班同學Ben以及Teacher Alice一起合照!在車上Oliver一開始還沒看到Ben,還是Ben的媽媽問爸爸餐券的事情,才看到的。Ben的媽媽好像認識Oliver耶!另外,Oliver最近不知去哪裡學來的,遇到陌生的場合,常常就嘴巴開開的裝無辜,這是哪一號表情啊?! 寫到這裡,不由得要帶出一段題外話,而且是高度的confidential,那就是這幾天晚上看電視,剛好看到HBO正在上映的original series--『How To Make It In America』,看著看著,突然Oliver說『這好像Ben喔!』媽媽愣了一下,因為這人一臉兇相,一看就是專門演壞人的,即使他沒見過Ben,就已經笑出來了。在一旁打部落格的爸爸,一聽是Ben,好奇地看了電視一眼,也不禁噗嗤笑了出來,剛好部落格上有Ben的合照,就叫媽媽來看!哈哈哈,Ben沒這麼兇惡啦,但仔細看看特徵....嗯~~~~嗯~~~~還真是有點像啊!如果有一天Ben的媽媽看到,請不要生氣啊,Oliver絕無惡意啊.... 殃及無辜的Luis Guzmán先生 爸爸按照規定讓Oliver穿了校服,沒想到山爬一爬,Oliver就開始流汗,看到Ben只穿著背心,他也要爸爸幫他脫的只剩背心,參加遊戲時,Teacher Lilian貼心地把他叫到身旁(看到爸爸一個人拿著相機忙不過來吧),讓Oliver陪著玩舞動大氣球,Oliver好開心! 另外一站是認字卡的遊戲,Teacher Ted每每看到Oliver就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因為Oliver上課唱英文歌時,總是全心投入的唱唱跳跳,Teacher Ted在聯絡簿上總是寫著『Oliver is a pleasure to have in class.』(每個小朋友都是吧?)但今天玩遊戲時,看到Oliver有點靦靦,Teacher Ted並沒有勉強他,讓他在旁邊一起玩著認字卡,後來活動快要結束時,爸爸還跟Teacher Ted聊了一下弟弟妹妹的情形,以及Oliver在學校的表現... 後記: 遠遠地爸爸還遇到自己的小學同班同學,有二十年沒見過了吧,不過沒過去相認。她的小朋友比Oliver大一些,應該是中班大班的吧,之前送Oliver上學時,有看到她也是開車送,這天看到更肯定是了,世界真小啊!

媽媽出關囉!

2010年10月02日
公開
34

這天是媽媽在月子中心休養告一段落,準備回家的日子。早在前幾天,Oliver似乎感受到離家已久的媽媽,終於快要回家了,開始有了期待,本來已經很習慣跟爸爸相依為命的他,居然有幾次睡前進了房間後,一個人在枕頭上啜泣,爸爸在外頭聽到有怪聲,進房一看,『我想媽媽~~』,哇勒~這算什麼?媽媽快回來了,爸爸就不值錢了啊?! 一大早,先把Oliver送去陳媽咪家,再去月子中心準備搬東西,等待護士阿姨幫弟弟妹妹洗澡餵奶之間,爸爸居然還在媽媽床上補眠了起來,呵呵,終於快近中午,在阿姨的協助之下,我們帶著弟弟妹妹check out月子中心,回家?不不不,是產地直送,宅配到陳媽咪家.... 在大致settle後,把Oliver哥哥換回來後(他有點覺得怎麼這麼快來接他..),我們又急忙地趕回月子中心附近的胡桃鉗去塗氟,沒想到剛吃飽沒很久的Oliver,因為即便是草莓味道的氟,都還是有反胃的感覺,一不小心,吐了媽媽一身,之後便趕著回家睡午覺去了.... 週末的晚上,三個人坐在客廳看電視,一切好像回到了從前!咦!我們不是又生了兩個寶貝??這樣的感覺好奇怪!寶貝們不在身邊,媽媽有點悵然若失,覺得好像應該至少帶一個回來耶...唉,是為了讓媽媽好好地休息啦...來日方長!

轉貼文分享--『別逼孩子打招呼』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35

別逼孩子打招呼 閱讀寫於 2010年9月14日 13:55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 「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851&p=1&fp=1 --------------------------------------------------------------------- 認真閱讀的人在此可以看到媽媽的眉批,哈哈,算bonus啦! 『我覺得這個文章寫的很好 尤其是 1.語言暴力:遇到小孩不聽話應該盡量用道理溝通 而不是做人身攻擊(如沒用, 壞.. 等辱罵言語) 2.要小孩打招呼大人自己要先做到:大人是小孩的典範與學習的對象,大人自己做的好才有資格要求小孩 3.給小孩時間觀察陌生人而非第一時間強迫小孩打招呼:例如小禧就是是喜歡觀察人的小孩 太快要求反而造成反抗 不如自然而然的反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