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寫經交流

抄經教學,超渡自渡自己來, 不須靠神棍 。各種難題諮商

抄經教學,超渡自渡自己來, 不須靠神棍 。各種難題諮商

去哪個廟,化金紙或是不化, 其實自己可以決定.

2016年11月12日
自本會創始以來, 經常收到的問題都是跟參拜有關,
到哪個廟, 可不可以化, 擲杯要幾杯之類...

其實在我們抄經下筆的那一瞬間,就是在禮佛供養,也是在莊嚴自己了,去哪些廟,並不是重點所在,能不能買的到金紙(北中南用紙都不同)更不是重點.

我們需要的是與佛結緣,開啟我們自身的佛性,慈悲無礙地去參透自己遇到的問題,無論您是要求神佛給您幫忙,還是要自渡渡人,抄經的心態是最重要的,而非在於哪個廟,哪一些金紙,幾個聖杯.

說個笑話,我經常在廟裏面看到有人喃喃自語,說個不停,非得要有聖杯走,我佩服信眾這樣的毅力跟決心,我也讚嘆佛菩薩的慈悲與耐心.

但是基本上,有想過什麼是強求嗎?

強摘的瓜不會甜,也許在我們抄經的當下,應該要學習的是"領悟"的功夫,這跟字寫得好看不好看, 寫了多少本, 化了多少經迴向無關. 而自渡渡人,原本也就是那顆慈悲的心,慈悲自己也慈悲別人,無論生者,往生者, 都應該順由天意,隨順因緣才是.

佛菩薩可以給我們的是領悟的機會跟智慧,
就像有人越鈔障礙越多,在這麼多障礙裡面你體悟了什麼?
如果一帆風順,將不懂得珍惜身邊經過的任何風景.

那些達官顯要,有些也是經過一番刻苦才得到的地位,
有些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 我們也不用過於羨慕,也不要酸言酸語,也許人家就是比我們過去世多造了幾分福德.
甚至我們也許過去世也曾經風光過,但惜福了嗎?

仔細想想抄經的本意是什麼?
在抄經的當下可以辨明思考,不能光用字面上去翻譯,把佛經當作神話來讀, 有時候意喻著更深奧的人生哲理.

我想,去哪個廟,化金紙或是不化, 其實自己可以決定.
做自己的主人, 因為佛菩薩並沒有要我們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