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oward and Van

我是周休五天的農夫、周休兩天的教師

我是周休五天的農夫、周休兩天的教師

關於追不上的進度4

2017年05月14日
寫教案時,我們都知道「引起動機」的重要,可是,在現場進行教學時,我們又真能落實嗎?
「上課時間都不夠了,怎麼還有時間引起動機呢?」相信這是最常聽的無奈。那麼…如果有這樣的設計,能讓這引起動機自然而然的融入上課的節奏中,那會不會引起你的興趣呢?
***
還記得第一天的S-課文的Q&A –嗎?
通常我都會選擇在第二節課的一開始,挑一些學生前一天寫的、有趣的作品,進行分享(不用久,最多5分鐘即可)。一方面可以他們回憶起前一天的上課,一方面也能在最快的時間,抓回最托願意回到課堂的眼睛。
接下來,就可以進入這第2堂課的節奏了……
***
再請學生唸過一次課文之後(這動作很重要,它代表了「好了~今天的課要開始了」),我就會先從自然段和意義段的辨識開始,然後選擇其中一個段落,進行略寫的活動。其實,這也是分段大意的教學啊!而且多數習作也都有這樣的題目設計,於是這一天的回家作業也就可以確定了。
當然,這次上課的S就很清楚了—就是要們選擇任何一個其他的段落,自行寫出該段的段落大意!而且,除了段落大意的教學之外,隨著學生能力的逐漸提升,我也會把這第二次上課的S的要求,「升級」成課文大意,甚至延伸成心智圖,或課文結構表的認識……。相信你也很熟悉吧?這就是形式深究而已嘛~~~
於是…第二次上課也就能讓學生從相對更正式的角度,認識同一篇課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