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銨+洲+家 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給小姑姑

2008年07月01日
公開
34

大肚婆小姑姑 請多注意ㄛ -------------------------------------------------------------- 腸病毒高峰期 防垂直感染 準媽媽當心 文張玉書 腸病毒疫情蔓延,這些訊息對準媽媽們無疑是一個壓力,不免焦急地問:「萬一我被傳染腸病毒,腹中的寶寶會不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疾管局3月曾發布今年首例新生兒自母體垂直感染腸病毒致重症病例。此新生兒因母親生產前感染腸病毒,男嬰出生後,即出現腦膜炎與敗血症等症狀,經病毒培養確認為腸病毒重症案例。 腸病毒由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的途徑,是在懷孕中,透過胎盤感染,或是生產過程中,接觸到母親的分泌物而感染。新生兒感染後的表現可以是沒有症狀,或者出現發燒、無菌性腦膜炎,嚴重者出現敗血症、嚴重肝功能異常及心肌炎,甚至死亡。 因此,孕婦如在懷孕初期、中期確定受到腸病毒感染,應告知產科醫師,加強超音波後續追蹤檢查,來確定腹中胎兒的安全。 若在接近預產期才感染腸病毒,更要告知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切忌在感染期間看時辰剖腹產或催生,儘可能把分娩往後拖延10至15天。在這段期間內,讓媽媽產生的抗體能透過胎盤給予胎兒,更能保護新生兒。同時,也讓小兒科醫師觀察新生兒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才能及時處理腸病毒引發的併發症。 ◎腸病毒流行期間,孕婦自保之道如下: ●增強個人免疫力:注意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均衡飲食及運動。 ●加強個人衛生:除了孕婦本身,家中如有其他小孩和大人,都應勤洗手,保持家中清潔衛生,避免將病毒帶回家。 ●腸病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 ●流行期間,如果有不明發燒及腸胃炎,要懷疑自身是否受到腸病毒感染?要是出現明顯的症狀如手足口病,即要馬上就醫診療,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合併症。 ●一旦家中人員確定感染腸病毒,應立即與孕婦隔離,並注意孕婦自身是否受到傳染。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01/78/12aqj.html

看到好想哭ㄛ

2008年06月25日
公開
9

轉載文章 令人心碎的案例, 家裡有小 baby or 小朋友的請千萬提高警覺. http://www.tzuchi.com.tw/file/tcmed/9307/11.pdf June 21, 2008 穎芸你永遠都是我們家的天使,希望天國別受腸病毒的侵犯。 正當電視上的新聞一次次的說到腸病毒如何又如何的肆虐時,我總會覺得那是別人家 的事, 總覺得那樣的事離我們家好遠好遠。 新聞報導中所說的死亡人數,對我而言真的就像個數字,也只是數字,我完全沒有太 多的感受。 但是,就在97年6月11日這一天,我開始感覺到腸病毒不是一個醫學名詞 它真的是一個可怕的病毒。 因為這一天舍弟的朋友來訪,聚會中也把他們家的小朋友帶來家中做客, 只是,他們家的小朋友中有疑似腸病毒的兒童。 卻沒有事先告知我們。 就這樣我們家的小朋友就跟他們家的小朋友玩在一塊。 我們都知道腸病毒的潛伏期約有3-5天。果然這樣的統計數字有相當高的信度。 6月14日時,家中比較大的小朋友發病了,我就把小朋友帶到離我家最近的嘉義長庚醫 院治療。 因為事出突然,急診的醫生看了看,便說小朋友狀況不嚴重,於是當天晚上,小朋友 就回家了。 但是也呼籲各位父母,腸病毒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前一天小朋友可能是沒有太多異 樣, 但下一刻就會可怕的轉變。 從長庚回家的隔天,我們家的小朋友便開始發燒, 於是舍弟便帶著他的兒子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就診(97.6.15) 嘉基檢查完後,確定是腸病毒71型。於是馬上被轉院到彰化基督教醫院。 就這樣,小朋友開始了與病魔對抗的戰爭。 正如衛生署所宣導的內容,第二個感染到腸病毒的小朋友往往會比第一個更為嚴重。 就在穎芸(第九例腸病毒死亡的兒童死亡時間97.6.20上午7點16分)的哥哥轉彰基的隔 兩天(97.6.17) 我們家五個月大的穎芸也發病了,因為他的哥哥在97.6.16便出院回家。所以這一次我 們便把兩個小朋友 一起送到雲林縣虎尾鎮的若瑟醫院。一開始,發燒打針休息,退燒,一切就那麼樣的 符合新聞上的描述 但是,就在6月20日凌晨開始有了戲劇性的變化。一開始穎芸的媽媽發現穎芸有發燒的 現象。 跟護士反應,護士小姐說,本來就會一陣燒一陣不燒,他們有在觀察,請家長不要擔 心。 但是,做家長的,應該都會很擔心,加上當天晚上小朋友已然開始有活動力降低,眼 神呆滯的情況 所以做家長的確實很難不擔心。到了3點多,穎芸開始有了病危的情況。 他的媽媽已經發現到小朋友有心跳急促的現象。也跟護士反應了。但是護士的說法是 小朋友本來心跳就比較快,所以沒有處理。量了耳溫,也都很正常。但是媽媽摸到穎 芸的手發現小朋友 的體溫不正常,而且腳呈現冰冷的現象。於是按鈴請護士小姐來看,小姐來了,也是 量耳溫。 所以護士的回應是正常。 到了將近四點,穎芸口吐白沫,媽媽趕緊再聯絡護士小姐, 護士來了之後量肛溫,發現體溫將近40度,馬上打退燒,但是病情已經開始失控 穎芸的心跳持續不穩,而且越來越快,呼吸開始急促,接著轉弱。身旁的媽媽已經哭 到失控了。 對一個5個月大的小朋友而言,他再來就要接受插管的急救。 插管之後,醫院決定讓小朋友轉院到台中榮總。(但是穎芸的身體似乎告訴他的爸 媽,她已經撐不下去了) 在4點30分,身為穎芸的伯父的我,接到他爸爸得電話,他要我在家裡跟神明燒香,祈 求奇蹟。 我在半夢半醒間,被驚醒。整個人突然的被嚇到。燒過香,順便跟已經過逝的爸爸 說, 爸爸,你的孫子穎芸已經病危了,你快去幫幫她吧。 於是我馬上開車前往虎尾若瑟醫院。 就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到了若瑟,也看到正在救護車上的穎芸,她的媽媽早已 泣不成聲 當下看到那渺小的眼睛,已經渙散,原本紅潤的皮膚已經呈現白色和泛紫的死白。 我也哭了,我好捨不得,他是那樣的嬌小,但是她卻要接受這樣的折磨,插管的穎芸 呼吸急促,我的感覺是老天爺似乎不想給他機會 當我把他的哥哥帶回病房時,突然接到電話,他們在急診室急救。 因為穎芸吐血了。回到急診室聽到裡面傳來的心電圖的機器傳來的心跳聲是那樣的急 促 而且越來越快,大概過了10分鐘醫師先跟他的爸爸宣告病情無法控制了 但是為人父母的,在這一刻絕對不放棄任何機會,所以醫師又進去搶救, 就這樣強心針一共打了6劑,穎芸小小的身體承受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CPR 慢慢的心跳聲越來越慢,我的眼淚也隨著決堤 最後的一刻,我看到小小的身體插個管子,他的肚皮早已冰冷,但是醫師還在努力 希望為家長帶來最後的奇蹟 但是我真的很難過,雖然他不是我的女兒,但是我很疼她。 我不忍心看到她這麼難過,一直到7點16分心電圖畫下一條直線。 穎芸已經到另外一個國度去了。但我們的眼淚早已淌滿雙頰。 我們把穎芸帶回病房洗澡,希望他到天國能夠當個乾淨的小公主。 死亡時間才過20分鐘穎芸的身體已經開始僵硬。穿上帶來的衣服包好尿布。 穎芸的樣子就像睡著了一樣,此刻的她不再有病痛,但是身旁的我們,卻有千萬個不 捨 我們哭了,但是不敢哭出聲音,因為怕穎芸被大人的悲傷情緒嚇到,迷失了往天國的 路 我們不敢讓淚水滴到他的身上,怕她因此走不開,不能到達天國。 就這樣他成了台灣第區今年的第9位腸病毒死亡案例。 這樣的事件,要跟所有的家長提省幾個注意事項。 1.腸病毒期間,必免讓小朋友跟其他的不確定是否帶病的兒童嘻戲。 2.不要迷信耳溫槍,可能的話,請以肛溫來確定小朋友是否發燒。 3.腸病毒的治療,並非每個醫院都有辦法治療,請將小朋友送到醫學中心級的醫 院。但是雲林嘉義地區的家長 長您要注意,雲林嘉義地區並沒有醫學中心級的醫院,所以為了小朋友的生命安 全,辛苦一點,往榮總和彰基送吧。 4.請護理人員多留意,因為您接觸的病例很多,所以很多時候,您都會以為一切都在 掌握中,但也許事情並非 您所想像的那般。請您把每個生病的小朋友都當成自己的小朋友來設想。 我不是穎芸的爸爸,我是他的伯父,但是我也很愛穎芸,潁芸希望妳在天國一切都 好。 也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腸病毒。

腸病毒

2008年06月23日
公開
33

從小寶家打包來的啦 重新認識腸病毒 更新日期:2008/06/20 11:16 uho編輯 腸病毒是近三、四十年才被發現的病毒,其實,早在中古世紀就記載過與小兒麻痺病兆相關的資料,1908年分離出小兒麻痺病毒,1949年組織培養成功。1948年在紐約市科沙奇鎮(Coxsackie)的一位罹患“麻庳”病兆的病人身上分離出科沙奇病毒(因發現地得名)。伊科病毒(Echoviruses)則是指一些沒有特異性症狀,不明顯的感染之病毒群,echo是四個字的字頭語:E, enteric; C, cytopathic; H, human; O, orphan.。自1969年後發現之腸病毒不再特別命名,只以發現的次序以數字呈現,稱腸病毒68-71型。最近,又把A型肝炎歸列為腸病毒72型。時下所稱的腸病毒其實就是包括上述的病毒。 腸病毒感染一般來說它是屬於比較良性的病毒性感染,讓大家色變的是71型病毒,因為這一型的腸病毒容易併發腦膜炎類之神經病變,威脅生命。 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 賴秀澤醫師指出,腸病毒是由口糞或呼吸飛沫傳染。先在口咽部及部分腸道增生,經淋巴系統入血液,再漫延全身,包括皮膚,黏膜,心肌,肝臟,肺臟以及中樞神經。潛伏期約一至五天,在腸道增生的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當病毒漫延並侵犯全身標的器官時,明顯的臨床症狀才會顯現出來。腸病毒在口咽腔黏膜可停留一至兩週,腸道中可停留6-8週,此期間內其飛沫或糞便都仍有感染力。 賴秀澤醫師進一步詳細解釋:腸病毒的發燒症狀多呈雙峰式型態,先發燒1-2天,退燒2-3天後,再又發燒3-4天。因此,在退燒的2-3天中常被家長或醫師誤認病癒而疏於照顧,增加併發症機率。腸病毒患兒的家長應該不必慌張,要提高覺性,早期篩檢出重症傾向者,俾使獲適當處置,不擔誤治療才是要緊。簡單地說,當一個兒童罹患腸病毒感染,應隨時注意患兒的臨床表徵,如若出現驚嚇,顫抖或嘔吐;嗜睡或哭鬧不安;手腳鬆弛無力;意識木訥,呼吸急促,抽搐;諸徵狀就是表示病情惡化即將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期,必需緊急送醫治療。 腸病毒的診斷通常是臨床診斷,不需做病毒培養。治療方面也只能採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足夠休息,密切監控病情變化。重症患兒採維持生命跡象策略,插管使用呼吸器,甚至可使愛克膜體外循環,幫助患兒度過生命的難關,等待恢復。 預防腸病毒感染,勤洗手是不二法門。由於腸病毒血清分型多,其特異性抗體只能維持數月至數年,沒有辦法獲得終身免疫,除小兒麻痺外,目前尚無疫苗呈現。 賴醫師特別提供民眾一般之防範方法: 1、增強個人免疫力;起居衣著,營養夠睡眠足。 2、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 3、注意環境衛生;通風清潔,家長下班回家時,宜換妥居家服裝,洗手後才接觸孩子。 4、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擁擠的地方。游泳池,公共浴池,擁擠且衛生差,環境污染處是容易傳染的場所。 5、高危險群:3歲以下,要特別注意。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6、一旦被診斷是腸病毒感染,必須在家休息7天以上,避免疫情擴大。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619 醫師: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 參與腸病毒急重症照護逾十年的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吳漢屏醫師證實,與87年一樣,今年流行腸病毒71型,此類型腸病毒正是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罪魁禍首。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71型會侵襲神經系統,嚴重時往往危及性命。吳漢屏說,今年流行腸病毒71型,如果沒做好防疫措施,恐怕再度引發一波腸病毒重症高潮! 吳漢屏舉例說明,民國92年SARS爆發期間,政府強力宣導民眾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不出入公共場所以及公共遊樂設施全面消毒,當時不僅有效遏止SARS疫情擴散,同時腸病毒重症通報個案也相對降低。 家屬避之唯恐不及的腸病毒,尚未有疫苗可以施打,加上曾經是腸病毒一線曙光的免疫球蛋白也只針對某些重症幼童產生療效,因此及至目前,腸病毒始終被認定是難纏的對象。吳漢屏強調,不像一般的?疹性病毒,離開人體1小時後,就無法生存,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所以家中若有一位小朋友感染腸病毒,玩具一定要徹底消毒,否則容易傳染給其他兄長。 吳漢屏表示,腸病毒尚未出現症狀時,就具有感染力,去年家中四歲大的兒子感染腸病毒後,一歲的小弟也跟著出現症狀根本來不及隔離,而且往往家中年紀較小的幼童遭受感染,病情會更加嚴重。 為了控制疫情,衛生局已訂環境消毒日,而家長在家中也可進一步消毒,加強防護措施。吳漢屏說,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清潔消毒劑及酒精,都無法殺死腸病毒,利用市售的含氯漂白水或含氯衣物漂白水,就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 如何泡製家庭使用的消毒水?吳漢屏解說,以泡製2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取市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到7%一湯匙(約15至20cc),在加入五公升的自來水攪拌均勻即可。 出現持續性昏睡、嘔吐及肌躍式抽搐(指突發性全身肌肉縮動),都是腸病毒輕症期轉為重症的觀察症狀,吳漢屏說,腸病毒71型主要侵襲神經系統,因此出現不正常抽搐的頻率很高,尤其是幼童剛入睡或清醒的時候,最容易發現,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以觀察。

四∼六歲,培育專注力的好時機

2008年06月20日
公開
12

給爸爸和姑姑們看的啦 希望對銨銨的二表姊有用囉 ------------------------------------ 四∼六歲,培育專注力的好時機 (轉貼) 3、4歲孩子的內心,總是充滿著希奇古怪的問題,做父母的要如何回應孩子?該怎麼導入孩子有興趣的議題?是要教他?還是啟發他就好? 與孩子共讀一本有趣的書吧!在圖文引導的親子對話中,孩子將因為喜悅,進而思索、學習。   四歲左右,幼兒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喜歡自己行動、自己思考。此時,如果父母能幫他準備各種發展興趣的工具,讓他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就能能養成他做事專心的習慣,這對他上小學以後學習任何科目,都有幫助。   為了讓孩子養成專注習慣,父母請注意以下事項: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把「為什麼」掛在嘴上,父母即使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要老實的告訴孩子,並和他一起尋找答案。   有時父母已經做了完整的說明,但孩子還是聽不懂,或是無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問題,請不要因此對孩子的問題感到厭煩或馬虎了事。 讓孩子多用手,可以訓練腦神經   現代家庭中電器用品充斥,一般人使用手指的機會相對減少,因此造成許多孩子不會綁鞋帶、使用小刀、挑魚刺、擰乾毛巾或抹布,也不喜歡寫字、用漿糊、夾豆子……,甚至無法走遠路。   小學老師常說,最近孩子識字不少,寫字卻沒有以前的學生好看,原因就在現代兒童的手指缺乏運動。手指運動可以訓練腦神經,讓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   四歲是學習自主的時候,父母必須養成幼兒凡事自己做的習慣。除了具危險性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澡、洗手、刷牙、梳頭、如廁或表達自己的意見,都是父母必須教育的事。   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自己完成,並記得讚美他。 找出孩子情緒不安的原因   有的孩子經常煩躁不安,精神無法集中;有的孩子對事情容易感到厭倦,沒有耐心。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整理如下: (1)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2) 父母對孩子的限制太多。 (3) 給孩子太多玩具和書。 (4) 生活環境過於嘈雜。 (5) 強迫孩子接受不必要的事物。 (6) 學習過多才藝。 (7) 無法自由自在的玩耍。   你的孩子生活裡有沒有這些困擾?如果有,趕緊幫他消弭吧。因為無論你叮嚀他多少次,只要這些困擾存在一天,他就一天無法專心。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神,特別讓孩子去學畫或彈鋼琴;其實這也要孩子有興趣才行。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安靜的看書、畫畫、做勞作,才叫專心,事實並不盡然。用心了解孩子,會發現他們其實不喜歡被命令,如果能夠以孩子的意願為中心,鼓勵他自由發展,反而更能夠幫助他凡事專心。   改變家裡的氣氛,讓孩子有踏實平靜的感覺,讓孩子看到父母專心的樣子,對孩子而言,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榜樣。 資料取材自《上小學前該教和不該教的事》�清水驍(日本智能教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