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Peggy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乖]愛玩手.吃手.喝太少

2011年12月06日
公開
12

[乖: 3M 7D] 最近阿乖對~"手"的好奇度又增加了 肚子餓時.吃手止餓…而不會叫人餵奶(除非真的餓了) 吃手的聲音..大到連隔壁房間都聽得到 吃到手~~臭臭的. 現在~~更會玩雙手..兩手手指打架 再加上無辜的表情.. 讓保母笑著說~ 好可憐的樣子歐! 而這幾天..小乖不知道是怎麼了 喝奶~~~越來越少 一整個白天在褓母家..竟然只喝2次..每次不超過100cc 甚至有時只喝40~60. 強灌…還哭給保母聽.. 讓保母想~~ 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呀? 還是一段時間沒便便..就開始鬧脾氣 唉~~~阿乖呀!! 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咧!! 小手的活動與大腦同步進行喔! 小寶寶的雙眼已能集中焦點觀看東西。清醒時,寶寶會端詳自己的雙手,玩上好一陣子,他看著自己手指的游動,來回不停的看著,並將雙手碰在一起,當它們纏在一起時,寶寶也會好玩的咯咯地笑,活像個正在思考的小哲學家 看手與玩手,是嬰兒最早期的玩耍項目,玩弄雙手,不僅代表著孩子雙手肌肉的成熟,對於嬰兒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是一種自我引導的活動,透過玩弄的過程可以對於距離、外觀、體積大小都有更多的認知。 日後,當寶寶用雙手把玩玩具時,揮打玩具的重複動作更可以幫助嬰兒發展記憶能力,在大腦存留的印象也更深刻,這些都是日後學習重要的基礎,所以,請不要束縛寶寶的雙手自由,衣服袖子不要蓋到手背、也不要戴手套。 ●小手傳達著寶寶的成長 手指比任何肢體都更能做複雜的動作,像是抓東西、投擲、畫圖、寫字、摺紙、使用工具等等。 大腦中掌管各個手指自主而複雜活動的部位稱作「大腦運動區」,這裡掌管著憑自我意識操縱的活動,也稱為「自主運動區」。 運動區的細胞,有的負責臉部肌肉、有的負責腳部活動,細胞所負責支配的活動部位都是固定的,其中支配手和手指的區域卻占運動區最大的部分,這是因為手和手指的動作與為數眾多的腦細胞有關,是全身運作中與腦部最有密切關係的部位。 目前的大腦研究讓我們得以了解,寶寶手指的動作是隨著腦部同步發展,從「握」、「抓」等基本動作開始,漸漸習得靈活地使用拇指與食指來「拿起細小的東西」等高難度的動作。 隨著腦部發展,手指動作越變越複雜 出生後2個月的寶寶,像是企圖確認自己的身體般地,使用自己的嘴吸吮手指,他原本緊握的手掌已漸漸鬆開,也比較注意到自己的手。 到了3-4個月,寶寶會將手伸向眼前的方向。到了這個時期,寶寶的視力也更加精確,大腦具備了整合的能力,因此出現可以隨心所欲的自主運動。 當寶寶能憑自己的意識活動自己的手後,緊接著,就是試著抓東西。5-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會拿起眼前的東西。但是仔細的觀察,便會發現寶寶先用靠近小指頭的手指抓東西,而後漸漸學會使用靠近拇指的手指拿東西。 用手指物,進入學習語言的準備期 當寶寶學會用拇指與其他手指將東西拿起來的時候,大概是在7-11個月大。這時他會靈活地活動手指,就連細小的東西也能靈巧地拿起來,這代表寶寶已經學會「拿東西」的行為。 同時,寶寶也開始會「用手指示」及「用指頭指示」。一開始寶寶會先「用手指示」,那是用整隻手,指著一個方向;漸漸地再學會「用指頭指示」,即伸直手指具體地指著某個東西。 當寶寶指示著種種的需求時,大人們應回應寶寶說:「你要玩玩具嗎?」、「喔!那是小狗狗喔!」等,告訴他所指東西的名稱。用手指示及用指頭指示,也可說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準備期,在不斷重覆這樣的行為裡,寶寶將在腦中累積「做了這樣的動作,將會得到這樣的結果」的邏輯。 而且,寶寶在學會「拿、捏」等更具體的操作能力後,更大大地增加他們的好奇心與追根究柢的精神。 寶寶手部的活動與發展︰ 只要仔細地觀察寶寶的手部動作,便會發現,其實是一個動作接續著另一個動作發展著。 出生後0∼1個月 剛出生寶寶的拇指置於手掌內側,輕握著小手。如果我們把寶寶的小手打開,將我們的手指伸到寶寶的掌心,寶寶便會緊緊握住我們的手指。 出生後2個月 寶寶握拳的時候,會把拇指分開;並且開始吸吮手指。 出生後3∼4個月 寶寶漸漸可以控制手部的動作,會將手往前伸,拿他面前的東西。如果讓寶寶拿玩具,他也可以拿一會兒。 出生後5∼6個月 寶寶會用整隻手拿東西,但是仔細一看,可以發現寶寶是先用靠近小指頭的手指拿東西,再漸漸學會用拇指拿起整個東西。 出生後7∼8個月 這時已學會用拇指與其他手指將東西拿起來。從此開起,寶寶也開始會做出以整隻手指著東西,也就是已經會「用手指示」。 出生後9個月 寶寶學會伸直食指,具體地指示著某個東西,也就是已經會「用指頭指示」;另外也開始會把食指伸向有興趣的東西。 出生後10∼14個月 在這之前,寶寶拿東西都是「一把抓」;但從這個時期起,他開始會使用拇指與食指「捏拿」東西了。 出生後12∼14個月 當寶寶開始會做出「捏拿」動作時,也開始會使用拇指與食指拿起彈珠般的小圓體。 本文選自:「腦科學聰明育兒法∼讓你了解不可思議的小腦袋」,小西行郎著•吳宗珊譯

[購]【石湯溫泉】

2011年11月28日
公開
24

買4張..去泡湯享受一下囉! 【石湯溫泉】好康憑證119元 開業八年來首次優惠促銷!只要119元即可享苗栗大湖【石湯溫泉】原價250元露天風呂單人泡湯專案:2000坪露天風呂(漂流木湯池、陶缸湯池、家庭湯屋、蜜月湯屋、露天SPA區、藥草蒸氣浴、檜木烤箱等共25池)+小朋友最愛的沙灘遊憩區,還可不限人數使用個人湯屋(200元/hr)! 原價250 折扣4.7折 節省131 ●【石湯溫泉】好康憑證119元!於2011/12/6至2012/3/31期間使用即可享有獨家優惠:抵用【石湯溫泉】原價250元露天風呂單人泡湯專案:2000坪露天風呂(漂流木湯池、陶缸湯池、家庭湯屋、蜜月湯屋、露天SPA區、藥草蒸氣浴、檜木烤箱等共25池)+小朋友最愛的沙灘遊憩區,還可不限人數使用個人湯屋(200元/hr)! ●無需預約,可直接前往,現場須告知服務人員使用本憑證,敬請配合以免權益受損。電話:(037)997101 ●本憑證平、假日皆可使用,除春節期間不得使用(除夕-初五) ●未持券之消費者可享八折票價優惠(原價250元) ●130公分以上兒童同成人收費,130公分以下兒童加價100元 ●每人每次限用一張,可接受多人同時使用多張好康憑證(憑證數可等同或低於消費人數,但不可超過消費人數) ●本活動僅接受紙本憑證 ●本憑證不得與其他優惠合併使用,且恕無法兌換現金及找零 ●好康憑證不限本人使用,使用時店家將會核對憑證編號,一組編號限用一次

[玩]香格里拉 辦家庭卡

2011年11月27日
公開
22

今天去苗栗 香格里拉 辦家庭卡+遊園 是一個適合溜小孩的地方 $2000 一年不限次數進場..送平日住宿卷+2張親友卷 雖然設備不新...但給小孩跑...夠啦! 今天天氣不錯...小乖待在這4個多小時 睡的超香甜 peggy玩了4次的旋轉馬..嚷著還要玩 又看了特技表演秀...超開心 下次再找時間來玩 尤其是夏天時..住宿+玩水 peggy超期待的 PS.辦卡只到12月底..記得帶3*5吋的全家福照片 http://www.shangrila.com.tw/fc/familycard2.asp 香格里拉樂園『桐花-家庭卡』 香格里拉樂園榮選為歷屆舉辦『國際假面藝術節』的場地,園區山林秀逸、草木扶疏、綠意盎然,歐式花園青春四溢的氣息,「教育孩子從一粒種籽觀察生命的奧妙、以花草昆蟲為題材觀察世界」,園內詩情畫意又浪漫的桐花,似白雪般灑遍枝頭又繽紛飄落,手執一杯香濃咖啡,共賞山巒浮雲、蟲鳴鳥叫,看孩子們追著蝴蝶跳著笑著,身心靈收納了滿滿的喜悅,全家的幸福就這樣找到,請辦一張『桐花-家庭卡』一起來品味美好幸福人生吧! 園區設有遊樂設施『雲霄飛車、星際風火輪、熱汽球、飛行小丑、甜甜列車、碰碰船、碰碰車、宇宙蜘蛛、音樂馬車、夏天熱門的水上世界』以及每天精彩震撼的『表演秀』(園區全票每張400元),現在只要花費NT2000元申辦一張『桐花-家庭卡』,即可享有以下優惠: 1. 全家4人全年不分平日/假日皆可不限次數,免門票天天入園看表演、遊樂設施玩到底 2. 再送園內桐花渡假山莊全家休閒渡假4人房~平日住宿一次(平日需支付300元清潔費,假日需補差額1,000元) 3. 再送2張親友免費入園門票 4. 享有香格里拉樂園貴賓優惠折扣(入園露營清潔費八五折優惠、訂桌享九折優惠、購買親友愛心票280/人-每卡限購4張)

[識]發燒了,該不該吃退燒藥 

2011年11月24日
公開
76

小兒發燒怎麼辦 三軍總醫院 小兒科 華一鳴 醫師 http://wwwu.tsgh.ndmctsgh.edu.tw/ped/web2/CONTENTS/j_02.html 發燒了,該不該吃退燒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4756 發燒了,該不該吃退燒藥  2010-09 康健雜誌142期 作者:曾慧雯 孩子半夜發高燒,父母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退燒藥、冰枕、散熱貼片安全嗎?究竟該不該用? 深夜裡,孩子忽然發起高燒,用了冰枕也無法退熱,焦急的母親顧不得外頭正下著滂沱大雨,匆匆抱起小孩就往村子裡唯一的診所衝。當然,狂奔抵達後,還一定會猛敲診所大門,哭喊著請醫生救救這個孩子……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無論是電影、連續劇或小說,總是很喜歡使用「孩子半夜發高燒」的橋段,不過,這些情節卻會在我們的腦海裡,對「發燒」這件事留下錯誤印象。 根據台灣小兒科醫學會估計,半夜掛急診的兒科病患,約有八成是因為發燒,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其實大可等到白天再帶孩子去看病。 小兒科醫學會指出,除非發燒到攝氏39∼41度,出現抽筋、意識不清或先天體弱,才需要採取服用退燒藥等積極退燒作法,否則一般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 也許有人會質疑,老一輩不是常說「燒過頭會燒壞腦子」嗎?但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正確,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老一輩之所以說「發燒會把小孩腦子燒壞」,那是因為小孩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也就是說,只有腦部嚴重感染病症才會損害神經組織,一般感冒發燒並不會讓腦部受損。 發燒處置 以感覺舒適為主 「發燒是身體的警訊,」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說,發燒代表人體正在啟動反應機制。 發燒一方面是微生物引起的,另一方面則是外界環境的冷熱及身體的不平衡所造成,因此,並不是每次發燒就要立刻吃退燒藥壓下來;如果不讓人體機制啟動,哪天突然生病了,身體就會反應不及。 在中醫的觀點裡,人之所以會發燒,就是因為身上的陽氣與外界寒氣互相抗爭,才會產生熱。發到熱宣洩掉,燒當然也就退了。 因此,退燒的重點不在於吃退燒藥或使用冰枕立刻降溫,而是該用什麼方法讓人體自然洩熱。 「內有所需,必外有所求,身體自然會告訴你有哪些需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 小孩與大人發燒時的處理方式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小孩比較不懂得描述症狀,除了量體溫外,父母還得細心觀察孩子的反應與活動力。 陳萍和表示,如果孩子發燒了仍然活繃亂跳,就不用太擔心;處置方式則以孩子「覺得舒服」為主,不是所有人發燒都一定要蓋棉被悶出一身汗,也不是每個人都得減少衣物來降低體溫。 一般感冒發燒,如果是單純的熱象,患者會躁動不安、身上溫度很高、感覺熱、口乾舌燥、無法排尿、便秘等;寒象則是患者體溫雖高,但是卻畏寒發抖。熱象和寒象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 ■熱象:覺得很熱、冒汗、喉嚨痛、出現黃痰,這時要想辦法洩熱,可以減少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室溫以攝氏26度左右最好,多喝溫水增加排尿與排汗,藉著排出水分帶走體內熱度,也可以喝果汁,或是沖泡等滲透壓的電解質錠。 ■寒象:發燒卻畏寒,則要注重保暖,多穿衣服、蓋棉被、喝熱水、吃熱稀飯維持體力,千萬不要使用冰枕、散熱貼片等物理退燒作法,以免讓患者的能量消耗更快。 不建議冰枕、散熱貼片降溫 家裡的小寶貝發燒,爸媽一心急,往往就用錯誤的方法來幫孩子降低體溫。 例如過去曾經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體溫瞬間降低,反而有礙散熱,再加上孩童若不慎吸入酒精可能會中毒,所以醫界已不再使用這種方法。 其他的物理退燒法包括冰枕、低溫毯、散熱貼片等,中西醫也都不建議使用。 小兒科醫學會表示,當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攝氏38度,體溫便會跟著上升。 然而,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皮膚散熱,卻無法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定位點異常上升的現象。 發燒時如果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就等於是違背腦部的溫度設定而讓熱量流失,就好比把熱水瓶的溫度設在攝氏100度,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不停地丟冰塊進去,不但會讓病人覺得寒冷不適,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黃裕昌也說,發燒使用冰枕、散熱貼片並不好,因為受寒處的血管會收縮,反而讓身體裡的熱散不出去,如果已經出現畏寒症狀的發燒患者還睡冰枕,只會覺得更冷。 更危險的是,如果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在發燒時使用冰枕退燒,身體恐無法應付突然增加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實在不得不慎。 只有在衣服穿太多或中暑等體溫過高、但腦部體溫定位點正常的情形下,才可以使用物理退燒法降低體溫。 苦寒傷脾胃 退燒藥應少吃 物理退燒法行不通,乾脆吃退燒藥如何? 目前有許多研究都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在動物實驗中使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 醫學界普遍認為,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可以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不必急著吃退燒藥。 不但西醫主張儘量少吃退燒藥,中醫更是認為感冒藥、退燒藥屬於苦寒性質,吃多了會傷身,免疫系統也會變差;用塞劑比退燒藥更危險,有些父母用塞劑幫孩子退燒,結果孩子體溫降得太快,甚至體溫過低。 黃裕昌在門診時碰過不少感冒患者從西醫改看中醫。 他說,西醫治療感冒發燒,最常開解熱鎮痛劑與止咳化痰等藥物,藥性都偏苦寒,或許對風熱溫病型的患者有效,但對於風寒型感冒與體質較虛弱的患者來說卻是「寒上加寒」,吃藥後症狀可能只好一點點,不過人卻變得更虛、更沒體力了。 「常常投退燒藥,身體的免疫力就不會被喚醒,」他說:「有很多鼻過敏、常生病、老是在吃藥的小孩,臉色都很蒼白,也許他們之前感冒時都處理得不太好。」 陳萍和也常遇到很多父母帶著反覆發燒的孩子就醫,一問之下,發現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先前感冒發燒,吃了退燒藥後雖然體溫暫時下降,但等到藥效一過或是停藥,馬上又燒起來,有的小孩就這樣反覆發燒長達一、兩個月。 「雖然溫度會被退燒藥的藥效改變,患者也覺得體溫降下來一些,可是真正的病因並沒有消失,」陳萍和解釋,退燒藥只能暫時降溫,想戰勝發燒還是要靠個人的抵抗力。 有不少小患者感冒吃藥退燒後,卻開始出現尿床、汗流不止的情形,西醫判斷是自律神經失調、長大就會好轉,但中醫則認為是因為「吃藥吃過頭」,退燒藥的苦寒不但傷脾胃也傷陽氣,才會讓孩子汗孔被打開、無法控制水分的流失。 緩解症狀 按摩穴道自己來 發燒時,有哪些不吃藥的方法可以緩解症狀?多休息、按摩穴道都有幫助。 學學醫生的祕密:感冒發燒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睡覺。楊榮季表示,父母應該設法讓發燒的孩子安靜下來、多休息,不要再耗損體力。 若想要緩解不適症狀,中醫師建議可以按摩合谷穴、曲池穴,頭痛可以按中渚穴,按摩大椎穴則有幫助洩熱功效。 如果小孩子發燒不舒服,黃裕昌建議父母可以讓小孩趴著,從脖子後方的風池穴沿著脊椎兩側的膀胱經穴道一路按下來。 如果是大人發燒,還可以透過刮痧來散熱。 另外,很多時候幼兒發燒不是因為感冒,而是便秘,有時便秘也會引起喉嚨痛。 孩子喉嚨痛時,楊榮季建議父母可以觀察孩子,若出現淡黃色舌苔,可以拿紗布沾少量鹽水或生理食鹽水把舌苔刮掉,刮掉後約15∼30分鐘內就會逐漸恢復食慾;便秘的話,可以讓孩子動一動腳踝,或是沿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排便會比較順暢,燒自然也會跟著退。 哪些人必須積極退燒? 雖然大部份的感冒發燒都不會有大礙,但有些人可能比較經不起發燒,包括: ●慢性肺病 ●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併發心臟衰竭的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慢性貧血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過去曾經有單純發燒引起抽搐的熱性痙攣 ●癲癇患者 以及其他因為發燒而有不適症狀者。當體溫超過攝氏38度就可以考慮退燒。為了應急,家中可以常備退燒藥,使用前應打電話徵詢家庭醫師該用多少劑量。 142期 抗發炎 購買 訂閱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使用阿斯匹靈可能會導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靈不可以用於18歲以下的孩子。阿斯匹靈的主要化學構造是水楊酸,而台灣目前上市的注射型退燒藥,主要成分也常用水楊酸,所以18歲以下的孩子也不應施打。 讓孩子動一動腳踝,或是沿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排便會比較順暢,燒自然也會跟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