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Peggy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3號小白現蹤跡!!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11

晚上媽咪正準備洗澡時.突然聽到peggy爸來敲門.說看見peggy的第3顆小白了 聽到這..趕快洗戰鬥澡.想出去瞧瞧~~ 原本耳邊一直聽到peggy快樂的笑聲.沒想到洗一半.突然聽到"咚~"一聲 心裡想著..唉~~一定又撞到了..果不其然..馬上聽到她超大聲的哭聲 peggy爸怎麼哄都沒效..peggy越哭越大聲.. peggy爸只好跟peggy說~我們去找媽咪..這時才暫時止住peggy的哭聲 peggy看到媽咪時.但因為媽咪還沒把衣服穿好.peggy爸只好又把peggy抱走 沒想到~~馬上又聽見更大聲的哭聲. 媽咪衣服穿好後.趕快跑去抱抱她..就見她馬上止住哭泣.直賴在媽咪身上尋求安慰 爸比要再抱回去.peggy理也不理...就這樣賴在媽咪身上啜泣著睡著了 事後問爸比怎回事~~爸比說:她又爬到床墊邊.重心不穩.沒抓緊爸比 就後腦杓著地.直接掉到巧拼上..本來沒有馬上哭.是爸比抱她起來惜惜.她才開始狂哭~~ 聽到這裡~~媽咪笑笑的跟爸比說~~ 以後如果她再掉到巧拼上去..你先不要理她..她就像保母說的... peggy可精的~~都會觀察大人的反應.才決定下一步要做出什麼反應 so..如果先不管她.她發現沒人理.就會自己爬起來要尋求安慰.你再安慰她就好啦!!這樣她就不會.假哭變真哭囉!! 奇怪了~~不是要記錄3號小白的喜事嗎?? 怎麼變成紀錄peggy撞到頭的過程!! 不過隔天起床後.peggy心情變好.媽咪逗她笑.馬上就笑給媽咪看.這時才終於看見傳說中的3號小白~~可喜可賀歐!!

嬌生寶貝園地-9個月第4週

2009年03月01日
公開
4

透過爬行、滑行,甚至走出第一步,寶寶開始需要更多空間活動,你可能想知道寶寶是不是需要鞋子。不過,直到他真的可以走得很好之前,你不必煩惱這個問題。實際上,專家相信打赤腳走路,可以讓寶寶的腳發展得更好,平衡感和協調性也會更佳。 讓寶寶只穿著短襪在室內走,如果地板太滑,即使短襪有橡膠防滑底部,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摩擦力還是不夠,很容易滑倒。 一旦寶寶的腳步穩了,再幫他買雙鞋,這樣他就會想在屋裡屋外到處走,踩踏各種地面,有了鞋子的保護,寶寶會更安全喔!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如果你是80年代的父母,你可能會有7個孩子呢。 你可以這樣做~* 將物體分類可以幫助寶寶認出相同的和不同的東西 Q:告別奶瓶 現在應該可以不要再讓寶寶用奶瓶了。大多數小兒科醫生建議,可以在寶寶9到12個月之間開始讓他斷奶;最好在13或14個月時,就能夠完全斷奶。改成使用杯子有益於寶寶牙齒的健康,繼續讓寶寶從奶瓶裡吸食包括果汁、配方奶、牛奶等任何含糖的飲料,都會增加蛀牙的危險。 給寶寶用有吸食口的塑膠杯,或是在奶瓶和真正的杯子之間的過度期間使用學習杯,對寶寶是有幫助的。實際上,你可能堅持在學齡前使用學習杯,因為它的頂端有防止濺出的出口。如果寶寶有點難以適應學習杯,你也可以用一種更像奶嘴頭的杯子。無論使用什麼杯子,都必須是不易碎的材質才行。在給寶寶使用之前,在杯子裡裝一些水讓寶寶試驗一下,當寶寶察覺的時候,就每天用它代替奶瓶餵寶寶喝奶,不要讓寶寶靠奶瓶睡著。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強烈的認為,應該把所有的奶瓶拿走,直接就用杯子。如果你的寶寶很健康的發育,也許只要操煩個一兩天,寶寶就可以順利地從奶瓶換成杯子了。 Q:寶寶為什麼會撞頭呢? 你相信嗎?寶寶喜歡一邊用力撞頭,一邊搖晃身體,而且還開心得很呢!有節奏的來回運動,可以讓寶寶放鬆並幫助他們入睡。美國小兒科醫生暨兒童發展專家辛西亞布萊克博士表示:「把頭撞得砰然作響可能是寶寶的一種習慣。」無論是這個年齡,或是18個月大以後的寶寶,做這種行為都沒什麼好擔心的。但是如果伴隨著拍手、強迫症和缺乏擁抱等異常跡象,那就得多注意了。也有可能是為了減輕長牙或耳朵傳染病的痛苦,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如果寶寶只有在感冒之後,才會去撞擊他的頭,最好帶他去檢查耳朵。 Q:何時該教寶寶守規矩? A:凱莉•羅絲(Kelly Ross)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三胞胎的媽媽 寶寶現在還不懂事,紀律對他是沒有效的。阻止事情發生是我們作父母的責任,而不是寶寶的問題。如果他試著爬上架子拿東西,你應該把東西移開,或者把一個障礙物放在寶寶和架子之間。當寶寶開始學走路時,你可以用讚美好的行為或是壞行為的形式,開始要求孩子守規矩。記住,寶寶的工作是探索世界,提供安全的環境並鼓舞他,是你的責任。 A:莎曼珊•梅波索比(Samantha Maplethorpe) 美國華盛頓州伊薩夸家庭醫師,三個孩子的媽媽 我認為,對於這個年齡的寶寶說「不」是沒有用的,他們那麼好奇,那麼想嘗試,他們不斷重複相同的事,只是為了看看有什麼反應。把他們的環境變為沒有說「不」的需要,這樣可以減少你們之間的不愉快。現在你還不需要處罰他們,等寶寶18到24個月才需要。 A:蕾絲麗•嘉文(Leslie Gavin)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兒童心理學家,四個孩子的媽媽 在拉丁語,「紀律」這個詞的意思是「教導」。我們從嬰兒時期開始管教我們的孩子,透過模式化的行為教導他們,把他們引導向他們應該做什麼、遠離他們不應該做的。當寶寶開始故意做你不喜歡的事,例如爬到插座旁的時候,你應該堅定地跟他說「不行」,並且帶他遠離危險。當他開始做負面的事情企圖得到你的注意時,跟說「不行」,然後離開,讓他從你的臉上看不見任何嘉許的意思。寶寶大一點時,還是可以繼續用這樣的方法,獎勵他的正面行為,不要鼓勵他的負面行為!

嬌生寶貝園地-9個月第3週

2009年02月22日
公開
3

妳或許也注意到了,成長中的寶寶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且越來越喜歡與人互動。舉幾個他們最愛用的新招數:遊戲或是感到高興時,他們會拍手;他們會揮手表示再見;當他看到一些新奇有趣的東西時,他會用手指著物品,彷彿那就是他想要的;大聲尖叫來引起妳對他的注意;天真無邪的笑和表情;用特殊的哭聲來傳達他的「需求」。妳很快就能察覺到,當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之後,不論低聲啜泣或是嚎啕大哭,都會立即停止。 雖然有些孩童成長期的表現容易令家長感到困惑,但他們為了表達自我的情緒而聰明的花招百出,妳應該感到驕傲才是。他們會展現整合肢體和語言的能力,可不容易呢!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相較於1970年1到5歲孩子的血鉛濃度高達88%,現在這個比率已經低於2%了,這真是個好消息! 你可以這樣做~* 當妳將各種臉譜畫在指尖時,一首美妙的樂章就悄然走進妳的生命。 Q:白天的睡眠 這個時期,寶寶白天的睡眠可能會減少到一天兩次,4到12個月大的寶寶每天早上一次、下午一次。白天的睡眠對寶寶的成長發育很重要。 專家們都認為,白天睡眠非常重要,因此他們建議製作一套白天睡眠時間表。規劃一些活動,這麼一來,無論何時都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白天睡眠,假如妳的寶寶沒有養成在車上或學步車上打瞌睡的習慣就更好了。一般說來,假如寶寶能在他晚上睡覺的地方慢慢睡著,寶寶比較容易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一閉上眼睛就睡著的良好睡眠品質。 透過規律的睡眠時間讓寶寶適應白天睡眠,並讓白天睡眠持續1至3小時之久,雖然久一點對妳來說更棒,但這樣就會影響寶寶夜間的睡眠。同樣的,也要避免寶寶的午睡時間太晚,因為妳總不希望寶寶晚上很難入睡。假如妳的寶寶在白天很難小睡片刻,那可能是因為他太過興奮了。你可以輕輕的摟著他,或讓他在床上看一些書,安靜一下,依照白天的睡眠時間表,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Q:對於我所說的,寶寶到底懂得多少? 從現在到他1歲之前,寶寶都會盡可能的學習語言技巧。儘管不識字,但是他卻能夠記住每個聲音、學習妳的音調,然後去揣測妳話中的意思。專精於孩童發展的美國小兒科醫生唐娜黛莉博士說:「在1歲的年紀,寶寶已經懂得人家叫他的名字,也了解『不可以』的意思,但早在幾個月之前,不管是受到安撫、苛責或者其他好玩的事,寶寶都能夠辨認出父母的聲音,並能藉由彼此的會意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Q:如何讓說再見變得容易一點? A:凱莉•羅絲(Kelly Ross)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三胞胎的媽媽 說再見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讓分離成為一種既定、簡單又正面的規律模式。假如寶寶感覺妳因為分離而悲傷,或不斷試圖想安撫他,就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你可以迅速地抱一抱孩子並親吻他,然後以快樂的語氣告訴他:「媽媽愛妳,而且會很快回來。」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A:莎曼珊•梅波索比(Samantha Maplethorpe) 美國華盛頓州伊薩夸家庭醫師,三個孩子的媽媽 對爸爸媽媽們來說,和寶寶說再見是相當困難的。離開之前,爸爸媽媽一定要有時間陪陪寶寶,並告訴他你們要離開了,但馬上就會回來,然後親手將寶寶交給保母,給他一個飛吻、揮手說再見,然後快速離開。時間拖得越長,只不過是延長了道別的痛苦掙扎。如果你們離開,寶寶可能早就適應並快樂的玩耍了。 A:蕾絲麗•嘉文(Leslie Gavin)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兒童心理學家,四個孩子的媽媽 當你把寶寶帶到托兒所或育嬰中心、甚至是家庭托育,寶寶會哭是很自然的。此時可以請照顧寶寶的人幫妳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然後快速離去。等妳離去之後,才試圖去安撫哭泣的寶寶,根本沒有效用。多半的情況是,寶寶會在爸爸媽媽離開後兩分鐘內停止哭泣,假如妳的寶寶在托兒所哭泣長達1小時以上,那就必須注意是怎麼回事了。或許寶寶回應了他的不滿,這時候可能就要考慮換個托育中心了。

嬌生寶貝園地-9個月第2週

2009年02月15日
公開
4

寶寶可以靠著扶在家具和其他東西上,「走」一段時間,然後一邊走一邊四處瀏覽。你可能很難讓他停止,而他走路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做其它的事情,寶寶總不能站著換尿布或是喝奶吧﹗ 當寶寶想嘗試走近你身邊時,你可以讓他面對著你,然後握住他的手,鼓勵寶寶走。一些9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推著學步車走路。不過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的研究,使用學步車不僅可能妨礙寶寶走路的發展,甚至可能會發生事故呢! 你可能聽過有些老太太們說,太早讓寶寶走路是有害的,因為它會造成寶寶O形腿,或是影響他的腿部發展。不過,這是不正確的。當寶寶準備好以後,他才會開始走。而他應該早一點開始走,還是晚幾個月,應該由他自己決定,而不是由父母親來幫他做決定。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大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孩子與在國外出生的父母一起住。 你可以這樣做~* 讓你的小小模仿家,用一大堆麵粉和一些廚房器皿,扮演「主廚」的角色吧! Q:說故事高手 說故事給還聽不懂話的寶寶聽,會很奇怪嗎?你不應該這樣想。說故事給寶寶聽有很多好處,寶寶正在迅速學習語言的階段。聽你說話的聲音,將句子組織為一個故事,可以增進他的語言發展。講故事同時也是一項有趣的分享活動,現在就和寶寶一起練習你的故事吧!當寶寶開始聽懂你的每一句話,你一定會更開心。 ?從簡單開始 不知道有哪些好孩子的故事可以說嗎?不要擔心,只要談論自己和寶寶的事情就可以了,編個故事像「我們去雜貨店的大旅行」或是「當我還是一個寶寶時」,寶寶都會很喜歡。孩子越大越喜歡聽到關於他自己的事,對於最經典的童話故事,或是用你自己的方式重述醜小鴨故事,他都不會忘記。你可以在圖書館、書店或二手舊書局找到這些書,以喚起你對這些故事的記憶。 ?活潑一點 透過音調的變化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然後我們聽到呼嚕!呼嚕!並且看見笨小狗在吃餅乾。」或是「小雞在找他媽媽說著唧唧唧。」提高音調或是大聲吼叫,並作出不同的表情,寶寶會覺得更有趣喔! ?重複敘述 重複敘述會讓故事聽起來更有趣。想想看,3隻小豬重複說著:「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或是大野狼吹了又吹,重複敘述可以讓孩子熟悉故事,建立起他的信任感,同時也會讓他感到很愉快。 ?改編故事 講故事時,不要受限於傳統,你可以隨意修飾、改變句子、甚至改變結局。寶寶還小,他不介意每次聽到的故事都不太一樣,畢竟真正讓他著迷的是妳的聲音。 Q:當其他寶寶來玩時,我的寶寶為什麼忽視他們? 寶寶還不懂得如何和「玩伴」一起玩。「寶寶很自我,那表示他們傾向於和其他寶寶在一起各自玩,而不是一起玩。」美國加州太平洋醫療中心小兒科學醫學總監Oded Herbsman博士做了以上的說明。就某一方面來說,寶寶確實是和你玩,那是因為你用和他互動的方式接近他。你可能交給他一個玩具、用鼻子緊挨著摩擦他的小肚子,或是為他唱傻傻的歌。他的嬰兒玩伴不會做這些事情,因此得不到寶寶的注意。不過放心,當他們大一點的時候,他就會與其他孩子交流互動了。 Q:應該鼓勵寶寶說話嗎? A:凱莉•羅絲(Kelly Ross)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三胞胎的媽媽 絕對正確!你應該把握每次和寶寶說話的機會,例如:談論每天你和寶寶做的事情,並且高聲暢談你的想法;當他換尿布時,告訴他你現在正在做哪些步驟;也可以大聲讀報紙給寶寶聽;在車子裡把你的計畫描述給寶寶聽,而不是靜靜地計畫。 A:莎曼珊•梅波索比(Samantha Maplethorpe) 美國華盛頓州伊薩夸家庭醫師,三個孩子的媽媽 你的寶寶或許已經咿咿呀呀地說個沒完,甚至開口說出他的第一個字。重複的單音通常是寶寶開口的第一個字,雖然這聽起來不一定和成年人的說法一樣,但卻是寶寶的溝通方式。例如,在我的第一個孩子能正確說出「媽媽」之前,他開始用「ㄇㄇ」的聲音叫媽媽。在1歲的時候,很多寶寶都會說3種字,有的更多。溝通是一條雙向道。除了對寶寶說,也要聽寶寶說。努力瞭解寶寶想表達的是什麼,如果你專心聽他講並回答他,他就會受到鼓舞,也會繼續嘗試用新的聲音來表達他的需要。多跟寶寶說話,並為寶寶的世界命名。寶寶理解的比他所能說的還多,也比你所了解的還多。 A:蕾絲麗•嘉文(Leslie Gavin)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兒童心理學家,四個孩子的媽媽 9個月大的寶寶用他們有限的語言,喋喋不休地對自己交談。不久他們就會說單字。在前18個月的發展時,這是語言的自然過程。大多數孩子只要圍繞在人們的身邊,就能展開自己天生的語言能力,透過對寶寶交談,並讀給他聽,就可以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當他喋喋不休地說時,看著他並模仿他說話,進行一場有趣的模仿大賽吧!他以後也會模仿你說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