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琁琁ㄉ媽咪

1-2歲家長常見的煩惱

2006年06月30日
林美玉 - 新竹市私立敦品幼稚園園長

孩子愛吸吮手指,怎麼辦?
大多數孩子饑餓時,會不由自主的將自己的手指放入嘴裡吸吮,這是一種生理的反射動作。如果孩子年齡較大了,仍習慣吸吮手指,一般都認為是口腔期沒有得到滿足。其實沒有安撫奶嘴陪伴,最方便的就是吸吮自己的手指,因為手是最方便的工具,只要將手塞進嘴巴,就能滿足吸吮的樂趣,還會發出「滋滋滋」的聲音,孩子就可以沉浸在自我的遊戲中。

吸吮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與需要,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以吸吮手指的方式來替代,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或者是排遣壓力的方法,有時亦是對愛的一種呼喚。如果照顧者經常更換,或對寶寶要求過嚴,孩子感到孤獨和乏味、家庭互動關係緊張等等,在心理壓力產生時,孩子會用吸吮手指來排遣內心的壓力。

一般而言,孩子吸吮手指的現象,會因孩子成長而自然逐漸消失。但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的手多活動,增加動手玩或操作一些益智性的玩具,孩子的雙手忙於遊戲,加上孩子專注在遊戲過程中,手指無法接觸到口腔,自然會改掉無意識吸手指的動作,在潛移默化中矯正了不良的習慣,相對的也促進潛能開發,何樂而不為。此外家長的支持與鼓勵也很重要,可以化解孩子的不安及減輕壓力,亦可以阻止這種發洩情緒的行為。

另外要多陪伴、要多擁抱孩子,仔細分辨、聆聽孩子的各種需求,滿足他的需要,營造一個溫暖、祥和、舒適、溫馨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快樂成長,孩子自然會減少不良的習慣。如果吸吮手指的習慣造成家人擔心,可以請心理醫生協助,根據不同原因進行諮詢,幫助孩子改變吸吮手指習慣。

孩子愛吸奶嘴,怎麼辦?
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適度的讓孩子吸吮奶嘴,對心理的發展是有正面影響。奶嘴之所以叫「安撫奶嘴」,其主要是為了滿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及增加安全感。1歲左右的孩子吸奶嘴,都還能被成人所接受。如果要戒吸奶嘴的習慣,大人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盡量把孩子的手指輕輕挪開嘴巴,並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做一些小肌肉的運動,或是幫孩子按摩來放鬆情緒,讓孩子沒有時間或機會想要吸奶嘴,當確定不再讓孩子吸奶嘴,就要下決心藏起奶嘴3天,甚至一星期左右,大部分的孩子哭幾天就會忘了。

為什麼 2 歲孩子愛說「不」?
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唱反調」每件事都說「不!」,這是幼兒發展必經的途徑,也是一般父母無法接受和困擾的問題。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博士說:「你應該要心存感謝造物者提供這個能力,因為兒童發出了訊息,他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屬於你,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有自主權的時刻。」孩子以這個強烈的方式告訴我們:如果您想讓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請您讓我做我能做的事,而不要去阻礙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2歲的孩子在動作發展上喜歡跑、爬、吊、翻滾等全身的運動,不喜歡受到限制、干涉,在生活習慣上,即使做得不好,也想自己動手,父母要給予充分練習的機會。如果基於愛他或安全為由而加以限制干涉,逐漸地會變得自我意識強烈,如果順著他的發展會改善反抗心理,成人應該去傾聽孩子內在的需求、依循著自然法則。

父母在教養孩子時,要理解孩子的特質,假如面對堅持度比較高的孩子,不要常常去求他,反而會造成孩子的挫折感,總而言之,順著孩子的個性,逐漸的去建立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孩子愛哭,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愛哭?累了、餓了或生病、沮喪的時候,其實都有可能會哭。哭是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有時候是為了要引起他人注意,或者表達某方面的需求 … 等。大約2歲左右的孩子,會以哭的方式來制約成人,此時,孩子雖然已經具備基本語言技巧了,但由於語言表達上不夠成熟,他很快就意識到哭啼方式能夠得到更多的注意,就會使用這個方法來測試成人,如果孩子習慣用哭來達成目的,那大人就需要給予修正。當孩子又哭哭啼啼的時候,大人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哭是沒有用的」,提醒他用說的來表達,或以漠視的行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來回應。如果一味的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而順應,則容易養成孩子驕縱的行為。

孩子依戀物品、玩具、寵物,怎麼辦?
當寶寶想睡覺、肚子餓、尿片濕、不順心、生氣 …… 等情緒出現時,照顧者可能會隨手拿些替代物來安撫孩子的情緒。或者有些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愧疚心理,會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例如:購買一些小玩偶、玩具來取悅孩子。等到發現孩子對慰藉物有強烈的依賴時,(例如:離不開一條毯子,甚至要抱著睡覺,連出門也都要帶著。)雖然覺得這樣不好,卻又因為不忍心拒絕而順著孩子的需求,日復一日也就養成了孩子戀物的依賴性。一般來說,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際關係的拓展與生活作息正常化,情緒會自然慢慢的轉移,而不再強烈需求慰藉物品。

但是,習慣的養成與戒除是需要相對的時間,戒除孩子的依戀習慣時,必須循序漸進,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家長不妨以正面態度看待孩子的戀物的情形,多陪伴孩子,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幫助,在改變孩子行為的過程遭遇困難時,千萬不要以負面語言來責罰或禁止孩子,其實孩子的這一分依賴,也顯示他多麼需要父母的愛。因此,等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成熟了,自然就會邁向獨立了,所以,提醒天下父母,物質上的滿足並不代表愛,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溫暖的關愛。

孩子拒吃東西、偏食,怎麼辦?
長期的偏食會造成孩子營養攝取不均,體重過重或過輕。然而孩子的飲食習慣與照顧者有著密切關係,如果照顧者本身偏食,孩子自然而然有樣學樣也會偏食。畢竟在家中成人不喜歡吃的食物,自然也就無緣出現在餐桌上,可想而知孩子對於該項食物也成了絕緣體;或是大人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表情出現噁心或嫌惡模樣,也會直接的烙印在孩子記憶裡;或者孩子曾經對某類食物有不愉快的進食經驗;或者曾經因為吞嚥困難,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 …… 凡此種種。因此,照顧者應貼心的協助,廣泛提供各類食物,在進食中避免批評食物好壞,保持良好用餐氣氛,適當鼓勵孩子嘗試各種食物,才能建立孩子良好飲食習慣。

成長中的孩子,每個階段的食量都不一樣, 1 歲之後的孩子似乎胃口變小了,因為他發育速度趨於緩慢了,此時,家長可以用美味健康的點心來吸引他。另外,如果孩子喜歡用手抓食物吃,則提供可抓握著吃的食物來滿足他。18個月的孩子除了正餐之外,每天可以吃兩到三次點心,家長可以提供軟硬適度的食物,切片或切丁,或提供榖類的食物,讓孩子可以一粒一粒地撿著吃,還可以促進手部運動神經發展。

2 歲的孩子在飲食上會變得比較挑剔,喜歡咬上去脆脆口感的食品,也可以嚐試在麵包上塗一些奶油、乳酪,切成片的蘋果、梨、李子以及柳橙,讓孩子吃新鮮的水果永遠都不會錯,而將綠色蔬菜切丁蒸熟,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就可以豐富孩子的營養、健康的成長。

一般而言,偏食並不會嚴重到危害生命,強迫孩子吃不愛吃的東西,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反抗。若孩子偏食,還可以用其他食物來取代補充他的營養,既然如此何必太憂心。「吃」是一種樂趣,讓孩子享受您準備好的食物,並且輕鬆的看待孩子飲食的問題,倘若親子為了飲食問題,不斷演出激烈的控制大戰,親子無法融洽的用餐,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呢?

感謝~哈維媽咪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