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大富大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童鞋可塑劑超標 「奇哥」也列名單

2010年04月17日
公開
23

童鞋可塑劑超標 「奇哥」也列名單 更新日期:2010/04/16 19:20 您家小孩穿的鞋子安全嗎?經濟部標檢局今天公布市售童鞋檢測結果,20件童鞋結果11件可塑劑 含量過高,其中一雙海綿寶寶鞋運動鞋,更是超過標準250倍,知名嬰兒用品公司奇哥,也被發現 兩款鞋子超過標準8∼12倍,不合格率超過5成,標檢局說,一旦男童經常穿上可塑劑過量的鞋 子,將會雌性化,而也會增加罹癌機率,將要求業者限期改善。 標檢局記者會現場,桌上擺滿各式各樣的童鞋,這些鞋子經過檢測,可塑劑全都超過標準,其中這 款來自的彰化廠商,主打的卡通圖樣運動鞋,可塑劑含量超過標準250倍,而知名的幼童用品公司 奇哥,也被檢驗出兩款鞋子可塑劑含量過超,是標準的8倍和12倍,家長得注意,您家小孩穿的鞋 子到底合不合格。 經濟部標檢局官員:「會藉由皮膚來吸收,一般就是怕小孩子,直接放在嘴裡,啃咬或是含在嘴 巴,慢慢可塑劑會藉由唾液,慢慢溶解。」 標檢局說,一旦小朋友經常穿著可塑劑過高的鞋子,和皮膚接觸後,將會使男童雌性化,更嚴重的 還會導致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就連知名的嬰幼兒用品廠商也在不合格的名單當中,但業者出 面,表示不服。 奇哥店員:「在國內,並沒有關於童鞋的標準檢驗數據,那這次標檢局用的是,國家標準CNS玩具 安全標準,玩具是拿在手上吃的。」 業者強調,國內對於鞋子檢測沒有統一標準,標檢局拿玩具的檢測標準檢測鞋子,這樣的結果他們 不能接受,不過還是緊急將兩款有問題的鞋子下架,靜待調查。

每天接觸的環境荷爾蒙正無聲無息侵蝕著你的健康

2010年03月16日
公開
25

1953年,美國紐約州尼加拉瀑布市政府買下一塊廢棄物棄置場的土地「愛運河」(Love Canal),興建小學、住家。當地居民卻頻頻反映地下室、後院、兒童遊戲場傳出怪味道。 25年後,州政府發現地下埋了兩百多種化學物質,其中一半以上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當時美國總 統卡特宣佈撤離居民,但這些居民已被發現有較高流產率、新生兒缺陷,或已罹患肝腎疾病、呼吸 道疾病和癌症。 美國環保暢銷書《寂靜的春天》、《失竊的未來》先後披露,經常用來殺蚊蟲驅跳蚤、維持居家清 潔的DDT,會使公雞性變異、危害人體健康。 多氯聯苯經由食物鏈,曾使美國五大湖區的鳥類、魚群內分泌遭受破壞,影響智力與生殖力,面臨 存續威脅。 1922年,丹麥學者Skakkebaek研究發現,過去50年來男性精蟲數下降46% ;同時,全球罹患生殖相關癌症的個數成垂直線型上升。 鏡頭轉回台灣,1979年台灣中部,相繼發生誤食含多氯聯苯的米糠油事件,數千人受害。 1980年代起,台灣大型漁港中陸續發現雌雄同體的螺貝類和牡蠣,廣泛用於防腐船舶塗劑的有機 錫,已使港區內生物性別變異。 大量用於除污的界面活性劑物質壬基本酚(NP)──一種曾使英國河流中鱒魚雌性化的物質,在台 灣23條主要河流都檢測出來。 2002年,台南市顯功裡和鹿耳裡居民因食用受污染海鮮,血液中所含戴奧辛的毒性量遠高出正常 標準的7倍,瀕臨「慢性中毒」的邊緣,可稱為台灣的「愛運河」。 加上近來熱門的不孕症議題、許多無藥可治的免疫系統疾病,再再讓人聯想到環境中可能存在著威 脅人類的健康殺手,而愈來愈多研究指向這個看不見的殺手,可能就是「環境荷爾蒙」。 萬能產物成了自然界夢魘 這些被視為科技文明代表的化學合成物質,壽命極長,在環境中10、20年不消失,並且持續累 積,不但使受污染者喪失健康,更經由胎盤和母乳把毒傳給下一代,這類物質被稱為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是不易分解的化學合成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or compounds), 因為化學結構式和荷爾蒙形式相似,經由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後,代替或干擾原有荷爾蒙作用,包 括生長激素、性激 素和代謝機能,影響子代的生長發育、行為、智能以及免疫系統。 因為是來自於環境、類似荷爾蒙的物質,日本學者井口泰泉稱之為「環境荷爾蒙」。 比起一般看得見的環境毒物,環境荷爾蒙因為微量作用時間長、無聲無息、影響子代,讓人無法不 正視它的強大威力。 極微量環境荷爾蒙進入體內後,悄悄開啟不需要運作的功能,或刻意製造混亂,「就像是小偷拿了 跟你家鑰匙很像的假鑰匙,走進你家為所欲為,」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形容。 由於環境荷爾蒙物質大多溶於脂肪,特別容易累積在動物脂肪內,半衰期很長不易分解。環境荷爾 蒙溢漏排放到河川後,不溶於水而停留在底泥裡面,浮游生物吃了底泥中的有機物質後,體內脂肪 開始 累積非常微量的環境荷爾蒙,小蝦小魚吃浮游生物、大魚吃小魚,人類再吃大魚,經歷了「生物累 積」、「生物轉移」和「生物放大」作用,最後所有生物體脂肪中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就全數集合到 食物鏈頂層的人類身上報到。 禍延子代的環境荷爾蒙「竊取下一代的健康與未來,這就是環境荷爾蒙最可怕的所在!」多年前在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職業病害與公共衛生、也是醫生的成大環醫所教授郭育良說。 環境荷爾蒙影響不只在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生殖系統變異(包括性器官改變、性行為異常等性變 異),還有免疫系統(肝腎功能損害等)、代謝系統(甲狀腺機能受損等)、腦部發展(包括認 知、學習、智能和行為能力等)都連帶受害。 去年舉行的全球戴奧辛年會中討論最多的,是關於戴奧辛與糖尿病、高血壓、乳癌、子宮內膜異位 等疾病的交互關係。研究方向除了人類基因改變的可能性外,更多學者認為與環境污染有關。 「基本上,我們把環境荷爾蒙歸類為對疾病具有相乘效果的致癌促進物(promoter)」,台大職 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鄭尊仁認為,沿用傳統的流病問卷方法研究環境荷爾蒙議題,並不能 回答多少問題。 公共衛生領域裡,環境荷爾蒙是一個全新且複雜的議題,亟需系統化思考和長期關注。目前台灣缺 乏環境荷爾蒙基本背景值,包括環境流布狀況、食品中含量,以及人體可接受安全限值。 民國93年環保署編列科技預算6700多萬經費中,「環境荷爾蒙相關研究只佔130萬,不到 2%,」參與環保署研究預算編列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 「我們應建立本土標準為民眾把關,但目前政府還沒有認清基本背景值的重要性,」成大環醫所教 授李俊璋認為,背景值平時是環境監控指標,更可成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 鴕鳥心態等待猛爆型災難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台灣提供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使用狀況,政 府除了有些戴奧辛基本數據外,其他一無所知。 工業污染物經由食物鏈造成了環境荷爾蒙問題,涉及環保與食品兩個主管部門,但在台灣卻出現 「環保署說食品是衛生署管的,衛生署說污染是環保署管的,兩不管地帶就產生了,」郭育良認為 政府缺乏認真面對的勇氣。 反倒是在發生綠牡蠣、鎘米、死豬肉等駭人事件後,政府官員生吃示範的反面教材歷歷在目,對環 境污染與食品管理必須齊頭並進的事實,卻充耳不聞。 遠離環境荷爾蒙有多難?其實環境荷爾蒙物質皆有安全替代品,只因為價格偏高增加成本,阻礙業 者開發市場的意願。環保署毒管處處長陳文德坦承在管理上遭遇業者方面極大的壓力。 「今天是魚明天是人」 重視環境荷爾蒙的國家幾年前紛紛著手調查基本背景值,環境監控和管理同步進行,環境中皆能看 到濃度大幅下降的顯著成效,證明有行動就能改善。 例如,挪威開世界先例,率先禁用導致雄魚雌性化的壬基苯酚,同時歐洲委員會八個會員國也自願 加入禁用行列。 化工業極度發達的日本,幾年前在超市便當盒內發現塑化劑(BPA)是環境荷爾蒙幫兇之一,所有 大廠立即自動更換便當盒材質。 「政府至少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和選擇的權利,」永健認為政府管理需建立明確的商標標示來保障 消費權益。 除了已知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外,環檢所副所長王正雄呼籲,目前台灣最需密切注意的是本身無毒但 具雌性化效應、卻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清潔劑中的壬基苯酚。 「台灣身為世界石化王國和農藥試驗新樂園,塑膠製品濫用程度傲視全球,以此看臺灣環境污染確 實令人憂心,因為這些毒物最後可能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身上,然後傳給下一代,或者根本沒有下 一代!」李俊璋憂心表示。 政府警覺度低讓人憂心:誰會是下一個環境荷爾蒙受害者?當全國努力拚經濟之餘,誰還記得過去 遺留在土地上的歷史負債和環境赤字,誰又能一天不呼吸、不喝水、不吃東西?